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孕症患者基础激素水平在判断卵巢储备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 6 0例 110个促排卵周期第三天血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水平 ,B超观察卵泡发育情况 ,监测有无妊娠发生 ,分析基础激素水平与卵巢反应性 ,优势卵泡数目及周期妊娠率的关系。结果 :周期第 3天血FSH≥ 10IU L者 ,卵巢反应性差的发生率高 ,优势卵泡数目少 ,周期妊娠率低。周期第 3天血LH值与周期妊娠率无关。结论 :周期第 3天血FSH可作为判断卵巢储备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基础激素水平在判断卵巢储备功能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基础激素水平在判断卵巢储备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60例110个促排卵周期第三天血卵泡刺激(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B超观察卵泡发育情况,监测有无妊娠发生,分析基础激素水平与卵巢反应性,优势卵泡数目及周期妊娠率的关系。结果:周期第3天血FSH≥10IU/L者,卵巢反应性差的的发生率高,优势卵泡数目少,周期妊娠率低。周期第3天血LH值与周期妊娠率无关。结论:周期第3天血FSH可作为判断卵巢储备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阴道B超观察卵泡发育、排卵过程及其在治疗不孕症中的价值。方法:对100例不孕症患者监测120个月经周期,分68个自然周期及52个促排卵周期两组。分别从月经第8天或促排卵停药第2天开始B超监测卵巢内卵泡数目及发育情况。结果:68个自然周期中,48个周期监测到成熟卵泡(70.6%);52个促排卵周期中,48个周期监测到成熟卵泡(92.3%)。结论:阴道B超连续监测不孕症患者卵泡的生长发育情况,不仅有利于了解自然周期卵泡的动态变化,预测排卵时间,并可对促排卵治疗效果进行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疗效,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四种促排卵方案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 4种促排卵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不孕症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96例患者的 170个周期随机分成 4组 ,每组采用不同促排方案治疗 ,观察每组的子宫内膜发育情况、优势卵泡发生率、妊娠率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OHSS)发生率。结果 :第 2、3、4组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平均厚度和优势卵泡发生率明显高于第 1组 (P <0 .0 1和P <0 .0 5 ) ,而妊娠率未见显著差异 (P <0 .0 5 ) ;OHSS发生率第 3、4组明显高于第 1、2组。结论 :第1组效果较差 ,第 3、4组HMG或FSH促排卵可引起多卵泡发育及增加OHSS的风险。第 2组方案既能克服仅用CC促排卵引起的卵巢反应不良和子宫内膜发育欠佳 ,又能避免单纯使用HMG或FSH引起OHSS高发生率和高费用 ,因此CC/HMG/HCG可作为PCOS不孕患者最佳和首选促排卵方案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探讨来曲唑(LE)和促性腺激素联合应用治疗难治性排卵障碍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经克罗米芬(CC)单用或联用人绝经促性腺激素(HM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治疗6个月以上未获妊娠的排卵障碍不孕症患者73例,于月经第3天(或黄体酮撤药性出血第3天)开始,每晚口服LE 2.5mg,连服5d。于月经周期第8天始,根据B超监测结果给予肌注HMG 75~150U。从周期第10天开始,B超监测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的厚度,并注意观察基础体温、宫颈黏液等指标。当B超显示优势卵泡直径≥18mm或2个卵泡直径达16mm时,停用HMG,一次注射HCG 10 000U;24h后若未排卵则再注射HCG 6 000U,并指导患者在此期间性生活。排卵后常规予黄体酮隔日注射40mg,使基础体温高温相持续达18d。结果 73例共治疗179个周期,其中127个周期有排卵,周期排卵率为70.9%;21例妊娠,临床妊娠率为28.8%。均为单胎妊娠,无一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至排卵前子宫内膜厚度在8mm以上者共有159个周期,占88.8%;有33个周期子宫内膜厚度达10mm以上。结论 LE联合促性腺激素治疗难治性排卵障碍不孕症,安全有效,对子宫内膜无抑制作用,作为其补充治疗增加了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 nRH-a)/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促排卵方案中,监测卵泡早、晚期患者血清黄体生成素(LH)水平对卵巢反应性及IVF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分析。地点:研究所。选择年龄<40岁且周期中第3天血清FSH≤9U/L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黄体中期注射醋酸亮丙瑞林后,用rFSH刺激卵泡发育,共进行157个连续IVF周期。检测周期第3天及第10天的LH水平,观察分娩率、受精率、临床妊娠率及反映卵巢反应性的相关参数(E2峰、MⅡ卵细胞数、给予rFSH的剂量)。结果:当血清LH值在周期第3天及第10天分别为3个不…  相似文献   

7.
来曲唑用于氯米芬治疗失败的不孕症76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来曲唑用于氯米芬治疗失败的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来曲唑和(或)联合人绝经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治疗失败的不孕症患者76例,经过来曲唑和(或)联合HMG治疗112个周期,记录优势卵泡发育率、排卵率、周期妊娠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组39例和非PCOS组37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来曲唑促排卵治疗112个周期中107个周期有优势卵泡发育(95.53%),97个周期有排卵(90.65%),19例临床妊娠(19.58%),对不同原因失败的患者均有效.经来曲唑治疗后PCOS组和非PCOS组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PCOS组单用来曲唑优势卵泡发育率高于PCOS组(92.15% vs. 67.85%,P<0.05).结论 来曲唑对氯米芬治疗失败的不孕症患者有显著疗效, 部分PCOS患者接受来曲唑治疗需联合HMG.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患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不孕妇女在其筛选阶段控制下超促排卵(CH O)应用卵泡抽吸术的有效性。研究设计:组A为13例患有PCO S的不孕妇女,由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 H SS),先前接受体外受精(IV F)或卵母细胞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治疗失败(共13个周期)。组B,同样的患者,在筛选阶段,新的IV F周期行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卵泡抽吸术(共13个周期)。双侧卵巢保留卵泡不超过10个。监测参数包括卵巢大小、优势卵泡数目、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当天的雌二醇(E2)水平、卵母细胞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胚胎植入率、…  相似文献   

9.
胚胎卵巢移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云秀  章晓梅 《医学综述》2007,13(21):1643-1645
卵巢自体或异体移植可以恢复卵巢功能缺如或早衰患者的内分泌功能并有望获得生育能力。人类胚胎卵巢免疫原性低,其内含有数百万的始基卵泡,这些始基卵泡离体后可生长发育并分泌激素。来源于引产胎儿的卵巢是卵巢功能缺如或早衰患者异体卵巢移植的理想供体,胚胎卵巢来源的不随意性使其冷冻保存至关重要。本文就胚胎卵巢移植的一些相关研究和冷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观察卵巢功能围早衰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和症状的变化,进一步探讨补肾健脾中药对卵巢围早衰期的防治规律.方法 对符合卵巢早衰前期和卵巢早衰诊断标准的92例患者按血清促卵泡激素(FSH)水平分高(H)、低(L)两区,各区再随机分为治疗组(予健脾补肾中药)和对照组予激素人工周期).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患者治疗前后血清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进行检测.结果 治疗后L区:治疗组FSH降低,E2上升,LH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FSH、LH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E2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H区:治疗组FSH下降,E2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治疗后FSH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说明了补肾健脾中药可改善卵巢功能围早衰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FSH水平越低,对症状及内分泌的改善则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李秀英 《中医学报》2016,(6):861-864
目的:观察促卵泡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治疗组促排卵方案为月经第5天开始应用促卵泡汤,方药组成:当归10 g,白芍10 g,怀山药10 g,菟丝子10 g,女贞子10 g,何首乌10 g,覆盆子10 g,枸杞子10 g,墨旱莲10 g,香附6 g。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用,共14 d。当B超监测有1~3个优势卵泡直径达18~23 mm时给予促排卵汤1剂,连服14 d:药物组成:赤芍10 g,川芎3 g,枸杞子10 g,熟地黄10 g,桃仁10 g,泽兰10 g,丹参10 g,红花6 g,当归10 g,益母草10 g,香附6 g,并指导同房。第2个月重复此疗程,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促排卵方案为月经第5天开始,每日肌肉注射尿促素37.5~150 U,当B超监测有1~3个优势卵泡直径达18~23 mm时,监测成熟卵泡数目、子宫内膜厚度,给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5 000~10 000 U,肌肉注射(HCG),并指导同房。注射HCG 36 h后,观察两组卵泡排出情况。对两组已排卵的患者采用黄体支持疗法,给予黄体酮胶囊100 mg,口服,每日2次,共14 d。第2个月重复此疗法,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获卵率、排卵率、子宫内膜厚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和妊娠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9.73%,对照组有效率为5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获卵率(HCG日直径18~23 mm卵泡)、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卵巢过度刺激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疗效显著,且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经阴道超声(TVS)引导下选择性卵泡减少术结合促排卵治疗对克罗米芬(CC)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在治疗周期的第4~7天对35例PCOS不孕症患者进行TVS监测,在HMG的诱导下出现多卵泡发育时,行TVS介导下选择性卵泡抽吸,留下2~3个优势卵泡,注射HCG24~48 h后指导同房。结果3个疗程后的累积排卵率为80%,共有19例在3个疗程后顺利受孕,累积妊娠率为54.3%,其中5例(14.3%)经第一个疗程后成功妊娠,治疗期间未发生较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选择性卵泡减少术为药物促排卵诱导下出现多卵泡发育的PCOS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来曲唑(LE)以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50例不孕症常规检查确诊为PCOS并接受促排卵及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不孕患者,随机分为来曲唑组(24例):口服LE;HMG组(26例):注射HMG。两组分别于月经周期第3~7天每天口服来曲唑5.0mg或HMG75IU肌内注射,分别监测月经周期第10天子宫内膜厚度,直径≥10mm卵泡个数,记录GnRH-a注射日子宫内膜的厚度、形态,直径≥16mm卵泡(成熟卵泡)个数,直径≥14卵泡(优势卵泡)个数,血清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睾酮(T)水平,分别统计排卵率及妊娠率,多胎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结果与HMG组相比,来曲唑组月经周期第10天子宫内膜厚度薄(P=0.00);GnRH-a注射日血清中E2水平低(P=0.00),T水平高(P=0.004),优势卵泡数少(P=0.02),OHSS发生率低(P=0.04),但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差异(P=0.78)且多胎率低(P=0.02)。结论对PCOS患者,用LE或HMG促排卵,临床妊娠率无差异,用LE联合GnRH-a治疗可以降低HCG日血清中雌激素水平,减少OHSS的发生率,以及多胎率,可望成为一线促排卵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克罗米芬联合促卵泡素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1例PCOS合并不孕患者进行克罗米芬促排卵联合促卵泡素治疗,当优势卵泡直径>18 mm时予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肌肉注射,排卵后采用黄体孕酮胶丸支持治疗,记录月经周期第8天优势卵泡直径、应用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最大卵泡直径、直径>15 mm的卵泡数、排卵率、妊娠率。结果:51例患者月经周期第8天卵泡直径为(0.81±0.11)cm,优势卵泡直径>18 mm时子宫内膜厚度为(0.93±0.14)cm,最大卵泡直径为(1.97±0.14)cm,直径≥1.5 cm个数为(1.56±0.97)个,51例患者平均排卵个数为(1.39±0.69)个,其中47例排卵,排卵率为92.2%,10例妊娠,妊娠率为19.6%。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其中2例患者发生轻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1例患者注射HCG后出现黄素化综合征。结论:在PCOS合并不孕患者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中,于月经周期第8天应用尿促卵泡素,有利于获得如自然周期的单卵泡发育排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孕症病人中排卵障碍的发病情况及治疗.方法:从诊断、治疗方面回顾性总结、分析符合排卵障碍诊断标准的不孕妇女98例.结果:(1)98例中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71例,卵巢功能早衰(POF)6例,小卵泡排卵3例,高催乳素血症12例,其中有9例经核磁共振(MRI)确诊为垂体微腺瘤,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症(LUFS)6例.(2)采用激素人工周期替代、药物促排卵指导性生活、夫精人工授精治疗,71例PCOS病人中有.6例恢复自然排卵周期,5例成功妊娠;6例POF中有1例恢复排卵并成功妊娠;3例小卵泡排卵病人均有正常排卵;12例高催乳素血症中,1例垂体瘤手术后卵巢功能下降,需激素替代,7例恢复正常排卵,4例需促排卵;6例LUFS病人均促排卵成功.结论:对有排卵障碍的病人及时规范的诊断在不孕症的诊治中是十分必要的;对有排卵障碍的病人及时规范的治疗在不孕症的诊治中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FSH序贯HMG小剂量递增方案治疗难治性PCOS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促卵泡激素(FSH)序贯促性腺激素(MG)小剂量递增方案治疗顽固性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顽固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进行FSH序贯HMG小剂量递增方案促排卵治疗,以阴道B超和血雌二醇(E2)水平作为监测卵泡发育的指标。结果13个周期除3个周期卵泡发育超过3个外,其余均为1~2个优势卵泡发育、并排卵,已有8例临床妊娠。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及其它不良反应发生。结论FSH序贯HMG小剂量递增方案是治疗顽固性多囊卵巢综合征无排卵不孕症有效、安全的促排卵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脱氢表雄酮(DHEA)在卵巢储备功能低下(DOR)不孕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30例DOR不孕症患者连续3个月DHEA治疗。比较其治疗前后各项储备指标的变化,观察治疗后诱发排卵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等。结果:患者服用DHEA 3个月后,月经周期第3天卵泡刺激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窦卵泡计数明显增加(P<0.01);诱发排卵成功24例,排卵率达80.00%;11例成功妊娠,累积妊娠率达45.83%,其中2例患者孕2个月流产,流产率18.18%。结论:DHEA能改善DOR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增加患者对促排卵药物的敏感性,诱发排卵成功率高,卵子质量也相应提高,能获得较好的临床妊娠率,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养卵方对行IVF-ET中肾虚型卵巢低反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符合肾虚型卵巢低反应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在行IVF-ET治疗之前给予西药人工周期治疗,即月经第5天口服戊酸雌二醇片,每日1次,每次2 mg,连服21 d停药;第26天开始每天肌注黄体酮注射液20 mg,连用5 d,停药待月经来潮,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组联合服用养卵方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月经第2天内分泌水平,包括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血清黄体生成素(LH)及窦卵泡数。两组患者均给予拮抗剂方案超促排卵治疗,观察两组获卵数、受精率、妊娠率。结果:(1)观察组的基础FSH水平治疗后比治疗前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窦卵泡数增多,有统计学差异(P0.05)。(2)观察组促性腺激素(Gn)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获卵数、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行IVF-ET前采用养卵方中药干预可以改善肾虚型卵巢低反应患者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妊娠并发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病例资料患者,30岁,原发不孕5年。诊断为:①原发性不孕症;②多囊卵巢综合征;③男性不育。于2005年12月3日月经周期第3天给予HMG HCG方案促排卵。在周期第17天双侧卵巢各有2个直径18mm卵泡,注射HCG10000IU,24-36小时内适时指导性交2次。48小时后B超提示卵泡未破,追加HCG5000IU,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诱导排卵联合卵泡穿刺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性排卵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以门诊号为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将14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性排卵障碍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诱导排卵治疗,于患者月经期第5天开始,口服环丙孕酮,3周期后,于月经第5天,口服克罗米芬,阴式B超下监测,待出现直径为16 mm左右卵泡时,肌注5 000 U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近卵泡发育成熟时次日告知患者同房;观察组则于近卵泡发育成熟时行卵泡穿刺术,并告知患者次日同房。比较临床妊娠率及安全性。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周期总数为147周,优势卵泡出现率为97.3%(143/147),对照组患者治疗周期总数为202周,优势卵泡出现率为97.0%(196/202),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排卵率达100%,妊娠率为34.2%,均高于对照组的68.4%和10.0%,P<0.05;观察组轻度卵泡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69例,占98.6%,高于对照组的87.1%,OHSS发生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多胎发生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诱导排卵联合卵泡穿刺术可有效提高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优势卵泡出现率,提高临床妊娠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