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分析经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切除手术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乳腺纤维瘤患者中随机选择84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口,观察组采用经乳晕切口。结果经过治疗,虽然在切口甲级愈合等其他指标的对比方面,两组患者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双乳基本对称这一指标上,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经统计,观察组患者对伤口恢复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伤口恢复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乳晕切口的方法来切除乳腺纤维瘤,虽然在切口甲级愈合等指标上与传统手术的效果没有明显的区别,但在术后美容效果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方法,所以值得在临床予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9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环乳晕切口治疗和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治疗后美容效果的满意度(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及康复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切口类型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36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按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各组118例,对照组行常规放射状切口,改良组实施改良环乳晕切口,观察与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美容满意度、平均瘢痕长度及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结果改良组术后随访美容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切口感染、乳腺炎、乳晕感觉异常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乳晕血肿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针对乳腺纤维瘤患者,采用改良环乳晕切口,相比放射状切口,切口愈合效果更好,能够显著改善手术美观度,术后并发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乳晕切口行乳腺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接诊的乳腺疾病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7例。研究组患者采用经乳晕切口行乳腺手术治疗,对照组经其他部位行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病变组织清除率(P〈0.05)及满意率(P〈0.01)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经乳晕切口行乳腺手术治疗乳腺疾病,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晕缘切口在治疗乳腺良性肿瘤中的疗效与临床应用。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20例乳房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乳晕缘切口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放射状切口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时间为(9.3±2.8)d,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13.5±3.1)d(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术后乳房对称、瘢痕可接受以及术后患者满意分别为95.0%、93.3%、85.0%与90.0%,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80.0%、75.0%、65.0%与71.7%(P0.05)。两组患者在局部血肿、切口感染、乳晕感觉异常以及术后复发等并发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乳晕缘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患者恢复快,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瘤给予环乳晕切口切除术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4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两组。对照组采取放射状切口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环乳晕切口切除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乳晕形状、乳房对称情况、瘢痕生成情况及切口愈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给予乳腺纤维瘤患者环乳晕切口切除术治疗,可有效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乳房美观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7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手术切口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乳晕边缘切口,对照组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美容效果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美容效果满意度高,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能最大限度保留女性乳房对称性,有明显的美容优势,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纤维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87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采用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的放射状切口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情况、乳房对称情况、患者满意情况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35例患者术后乳房较为对称,33例患者术后对自身形体美观较为满意,37例患者术后仅1例复发.对照组38例切口甲级愈合,31例患者术后乳房较为对称,27例患者术后对自身形体美观较为满意,40例患者术后3例复发.结论 环乳晕切口用于乳腺纤维腺瘤手术具有切口小、瘢痕隐蔽、美容效果显著等优点,值得在适合的患者群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仲进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5):170-171
目的:探讨环乳晕切除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09年2月~2011年3月收治的良性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观察组进行环乳晕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瘤。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程度,双乳对称例数,瘢痕可接受度,乳房术后形态满意度,发生皮下积液率,乳头或乳晕感觉异常率,伤口感染情况,随访半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伤口愈合程度,双乳对称例数,瘢痕可接受度,对乳房术后形态满意度,发生皮下积液率,乳头或乳晕感觉异常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伤口感染情况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乳晕切除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确切,收到了良好的美容和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张柏 《中国医药指南》2013,(12):135-136
目的分别运用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两种方法治疗乳腺纤维瘤并对比两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送至我院诊断为乳腺纤维瘤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试验组行环乳晕切口治疗,并对双侧乳房基本的对称情况、术口甲级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及术后美容满意度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试验组与观察组均手术成功,试验组双侧乳房对称、术后美容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行随访1年,对照组2例复发,观察组1例复发;两者术后复发率及术口愈合情况的比较上均无统计学差异的(P>0.05)。结论运用环乳晕切口方法治疗乳腺纤维瘤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女性患者双侧的乳房的对称性、术口具有隐密性,故在美容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术后并发率和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1.
王继锋 《中国基层医药》2014,(19):2953-2954
目的:评价直切口入路治疗肩胛骨颈部及体部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肩胛骨颈部及体部骨折患者6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Judet入路手术,观察组采用直切口入路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治疗有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评价术后患者的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 t=9.599、9.506、21.297,均P<0.01),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2,P=0.35)。观察组骨折愈合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1.9%(χ2=4.88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低于对照组的37.5%(χ2=4.723,P<0.05)。观察组日常活动评分优于对照组(t=3.761,P<0.01)。结论直切口入路较Judet入路手术治疗肩胛骨颈部及体部骨折更具有微创性,对患者的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2.
谭艳萍 《中国医药科学》2014,(4):169-170,176
目的探讨经腹小切口入路筋膜内大子宫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86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实验组经腹行小切口人路筋膜内大子宫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的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对照组有7例在阴道残端出现息肉,而实验组仅有1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小切口人路筋膜内大子宫切除术,具有安全性好、操作简单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分析改良内括约肌侧切术与后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陈旧性肛裂患者,其中60例患者采用改良内括约肌侧切术(侧切组),40例患者采用传统后正中位内括约肌切断术(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和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侧切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术后24 h疼痛程度均明显少于对照组(t=2.13、2.19、2.17,均P<0.05),侧切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8.3%)明显优于对照组(85.0%)(χ2=4.67,P<0.05),侧切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明显低于对照组(35.0%)(χ2=6.57,P<0.05)。结论改良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较传统后正中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具有术后疗效佳、术后住院时间短、创面愈合快、术后疼痛少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107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5例患者60眼采用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列为观察组,其余52例55眼采用常规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列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散光、眼压和并发症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术后视力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术后散光程度较对照组低,恢复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具有较好疗效,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1.8 mm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眼科收治的90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将患者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患者45眼采用1.8 mm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45例45眼采用常规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视力、散光度、眼压和并发症。结果两组的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视力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散光程度较对照组低,恢复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眼压(IOP)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 mm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改良小切口术的临床疗效,分析其优点。方法将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64例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小切口术进行肿瘤切除,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平均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术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创口小.出血少,减轻了患者的病痛及经济负担,是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入院的60例(80眼)白内障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散光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简便、易行、经济,适宜于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小切口与传统切口金属对金属大头(L-MoM)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疗效。方法由同一组手术医生行小切口L—MoMTHA12例(小切口组),传统切口L—MoMTHA10例(传统切口组)。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比较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总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髋臼及股骨假体的位置及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记录术后并发症、疼痛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小切口组的切口长度、总失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传统切口组(P〈0.05)。小切口组术后疼痛情况轻,患者对切口外观的满意度较高。两组均未发生术后并发症。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髋自角度测量及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L-MoMTHA可取得与传统切口L—MoMTHA相当的疗效,且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