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脑室引流是治疗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但若长时间引流,则易发生脑室感染。为此,我科白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采用脑室穿刺引流+脑室储液囊(Ommaya囊)埋置术治疗重型自发性脑室出血33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邹胜伟  朱政鸣  刘科  邓永兵  黄涛  袁鹏  许毅 《重庆医学》2007,36(17):1749-1750
目的 探寻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脑室积血外引流冲洗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3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脑室积血伴脑积水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15例脑室闭式冲洗引流,另15例开放冲洗引流.结果 脑室积血外引流闭式冲洗与开放冲洗比较:(1)冲洗实际操作时间:前者平均(7.13±1.68)min明显低于后者平均(42.33±8.5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2)更换头部敷料次数:前者平均(5.93±1.33)次明显低于后者平均(13.27±2.55)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3)前者一人独立完成,而后者需他人协助;(4)前者冲洗液不与换药碗、空气接触,后者则是开放的;(5)冲洗引流效果:前者与后者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室积血外引流闭式冲洗优于开放冲洗,是一种可推荐采用的简单、有效、安全的脑室积血外引流冲洗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立江  狄树亭 《中国民康医学》2004,16(7):408-408,418
目的 :探讨脑室穿刺治疗脑室内出血的方法、疗效及转归。 方法 :本组 2 0例脑室内出血患者 ,采用单侧或双侧脑室额角穿刺脑脊液外引流 ,配合脑室内注射尿激酶 ,必要时行脑脊液置换或椎管内注药治疗。 结果 :采用Greab氏分级方法 :评分在 1~ 4分 6例患者出院时ADL分级为Ⅰ~Ⅱ级 ;4~ 8分 11例患者出院时ADL分级为Ⅱ~Ⅴ级 ;8~ 12分 3例患者中 1例出院时ADL分级为Ⅴ级 ,2例患者死亡。结论 :脑室穿刺脑脊液外引流治疗脑室内出血 ,创伤小 ,应激反应少 ,对治疗原发病、减轻脑水肿、减少后遗症、降低病死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周其达 《基层医学论坛》2003,7(12):1124-1125
目的探讨侧脑室引流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重症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采用侧脑室穿刺注入尿激酶引流,对照组25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0%、48.0%.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侧脑室穿刺注入尿激酶引流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疗效优于单纯内科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侧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注及腰穿置换脑脊液对重症脑室出血的作用。方法应用双侧脑室置管外引流、尿激酶灌注,腰穿置换脑脊液,对32例重症脑室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愈好转27例,死亡5例,死亡率15.6%,21例随访3个月以上,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恢复日常生活(ADL1)8例,日常生活能自理(ADL2))6例,生活需要帮助(ADL3)3例,卧床但保持意识(ADL4)4例。结论双侧脑室外引流、尿激酶灌注、腰穿置换腰脊液能明显降低重症脑室出血病人的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单纯脑室外引流术及脑室镜联合脑室外引流术2种手术方法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原发性脑室出血68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取单纯脑室外引流术(对照组)及脑室镜联合脑室引流术(治疗组)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中,2例死亡,死亡率为5.88%,对照组中,死亡5例,死亡率为1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在拔管时间、再出血率、住院时间、术后30 d脑积水发生率方面比较P=0.02、0.03、0.02、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室镜联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可以降低死亡率、缩短拔管时间、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出血率及降低远期脑积水发生率,因此脑室镜联合脑室外引流术的治疗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先作侧脑室切开清除血肿再尿激酶灌洗治疗重症脑室铸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先作开颅切开侧脑室额角直视下清除侧脑室内血块并止血,再尿激酶灌洗治疗重症脑室铸型血肿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以传统的单纯侧脑室穿刺体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洗治疗重症脑室铸型血肿的2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术后第1周和3个月后,观察组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先作侧脑室切开清除血肿再尿激酶灌洗治疗重症脑室铸型血肿,具有直视下操作、术后疗效好等优点,是重症脑室铸型血肿较佳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院1999年11月-2003年12月,用双侧脑室置管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164例,均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0例自发性全脑室内出血铸形用φ3 ̄4mm硅胶管行双侧脑室引流,尿激酶引流管内灌注,尼莫通静滴抗脑血管痉挛,9例治愈。并对此法应用,优点、注意事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罗丽媛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0):1366-1367,1370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脑室引流管对脑室出血引流术治疗效果的影响,以达到降低颅内感染,提高手术疗效的目的.方法:148例脑室出血采用韩式脑室引流管行脑室外引流术患者作为观察组,120例脑室出血以10号导尿管行脑室外引流术(导尿管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颅内感染率.结果:治疗组颅内感染6例(4.05%),对照组颅内感染13...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及脑室内纤溶(UK)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及脑室内纤溶(UK)治疗脑室出血.结果 本组患者治愈12例(其中生活完全自理5例,基本自理3例,偏瘫卧床4例),重残9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0例.结论 持续双侧侧脑室引流是治疗脑室内积血的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脑室内灌注尿激酶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进钢  刘乔清 《广东医学》1996,17(9):590-591
应用尿激酶脑室内灌注治疗严重脑室出血患者8例,并与另一组17例行单纯脑室引流者作对比分析。所有患者的CT检查证实为全脑室系统出血或以脑室出血为主,脑内血肿量少于10ml。根据GOS和脑室内血肿溶解时间判断疗效。单纯引流组17例中死亡11例,重残4例,中残和良好2例。6例生存者脑室内血肿完全溶解时间6-23天,平均15.7天。尿激酶组8例中7例生存良好或中残,死亡1例。7例生存者脑室内血肿完全溶解时  相似文献   

14.
李勇  张爱华  马庆 《黑龙江医学》2011,35(7):529-530
脑室内出血是临床常见疾病,常引起脑室扩张.早期脑室扩张是脑室内血凝块的直接扩张作用所致,可进一步引起室管膜的损伤而使脑室扩张加重和恶化,后期脑脊液吸收障碍及血凝块的溶解可造成脑室的进一步扩张.所以,及时清除脑室内积血,促进脑脊液循环,是降低病死率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王贵琦  黄涛 《吉林医学》2007,28(12):1418-1419
脑室内出血是神经外科较常见的危重病,文献报道死亡率可高达60%~90%.脑室系统周围有基底节、丘脑、下丘脑、脑干等结构,脑室内出血除可造成脑室系统梗阻外,对上述结构的挤压刺激,也可造成一系列严重并发症,治疗困难,死残率高.  相似文献   

16.
贺玉宝  刘伟  胡丙宇  张锋 《中外医疗》2009,28(33):32-32
目的通过18例脑室出血且有脑室铸型的病人,采用脑室穿通术观察术后疗效。方法在右额部开1个小骨窗,柱状切除脑组织直径1.5cm达侧脑室,清除血肿,留置引流,并注入尿激酶,去除骨瓣。结果临床治愈4例,轻残3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6例。结论脑室出血死亡率高,采用脑室穿通术大大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室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脑室感染临床资料。结果脑室注药并全身抗生素应用较单独全身抗生素应用效果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室注药是治疗脑室感染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脑室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吉林省脑科医院(1996—2008年)收治的57例脑室出血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室出血病人起病急、进展快,把握好手术适应症,运用脑室外引流手术,术中采用尿激酶注入脑室,术后脑室外引流配合腰穿放液,完全恢复39例(68%),生活自理8例(14%),术中、术后再出血死亡7例(12%),感染3例(5%)其中2例感染病例死亡(3%)。结论脑室外引流是治疗脑室出血的有效办法,对出血已稳定的病例术中向脑室内注尿激酶以利凝血块溶化引流,术后脑室外引流配合腰穿放出血性脑脊液。  相似文献   

19.
分析外伤生脑室出血20例两种手术效果,认为根据原发脑损伤的程度,脑室内积血量和脑室急性扩张程度及早行脑室外引流或开颅脑室内血肿清除术为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室镜联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对38例脑室镜联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施予积极有效的术前和术后护理.结果 38例患者中死亡2例,病死率5.26%;再出血2例,再出血率5.26%;术后30 d脑积水发生8例,发生率21.05%.结论 围术期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也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