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①目的 观察高糖摄入对正常Sprague-Dawley(SD)大鼠血压、糖及胰岛素代谢的影响。②方法将雄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于饮水中添加蔗糖(120g/L)喂养42d,对照组给以正常饮水,每7d 定时测量体质量(BW)、收缩压(SBP)及心率(HR),实验最后1d 取血测定空腹血糖(FBG)和血清胰岛素(INS)等。③结果 自第8 天起,实验组SBP及HR即高于对照组,并持续至实验结束(t= 2.18~5.60,P均< 0.05,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FBG水平升高(t= 2.75,P< 0.05);两组空腹血清INS水平虽然无显著性差别(t= 0.77,P>0.05),但是经协方差分析纠正体质量因素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高胰岛素血症(F= 7.33,P< 0.05);直线相关分析提示,实验组INS水平与BW 及SBP呈高度正相关,对照组中INS水平亦与BW 呈高度正相关(r= 0.756~0.915,P均< 0.05,0.01)。④结论 高糖摄入可显著升高正常SD大鼠的血压及FBG,而胰岛素代谢紊乱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 观察氧化镁对高血压病人血压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②方法 将60 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加服氧化镁粉。治疗90d,观察血压、血清葡萄糖(SG)、胰岛素(INS)及C肽(CP)变化,并计算CP/INS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③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INS及CP降低,ISI增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 4.11~17.58,P均< 0.001);SG,CP/IN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 0.78,1.37,P> 0.05)。对照组治疗后SBP,DBP降低(t= 17.50,12.70,P<0.001);INS,CP,ISI,SG及CP/INS均无显著变化(t= 0.78~1.59,P 均> 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SBP,DBP,INS,CP降低及ISI增高更显著(t= 2.09~8.86,P< 0.05,0.01);SG,CP/INS差异无显著性(t= 1.19,0.52,P> 0.05)。④结论 氧化镁可有效降低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改善其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脂质代谢与AMI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酶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用磷钨酸钠Mg2+一步沉淀法检测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其亚组分(HDL2C和HDL3C);用单向火箭负度电泳法检测载脂蛋白AI(apoAI)和载脂蛋白B(apoB)对AMI患者(50例)和对照组(60例)进行取血检测。结果:疾病组血清TG,apoB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114,3.389,P均<0.05);而HDLC,HDL2C,apoAI水平及HDL2C/HDL3C,apoAI/apoB比值比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t=1.996~2.762,P<0.05,0.01);结论:血清apoB水平升高可促进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及其结合蛋白(IGFBPs)水平在儿童肾病综合征(NS)中的变化。方法:用免疫放射法和放射免疫法对20名NS患儿,即NS活动期组(NSA组,n=11)和NS缓解期组(RE组,n=9)进行了血清IGFⅠ和IGFBPs水平测定;并以同年龄组正常儿童(NC组,n=10)作对照。结果:与NC组比较,NSA组血清IGFⅠ、IGFBP3明显下降(P<001),IGFBP1和IGFBP2均明显升高(P<001);RE组的血清IGFⅠ及IGFBP1、IGFBP2和IGFBP3均可恢复正常;NSA组血清IGFBP3与白蛋白存在明显相关关系(r=076,P<001)。结论:NS活动期存在着IGFⅠ和IGFBPs的异常改变,但缓解期可完全恢复正常;IGFⅠ和IGFBPs的异常改变可能与NS患儿生长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5.
测定脑组织丙二醛( M D A) 和3 种超氧化物歧化酶( T S O D, Cu Zn S O D 及 Mn S O D) 活性在大鼠百日咳杆菌脑损伤中的变化,探讨 S O D 的内源性脂质抗氧化作用。结果显示:菌液组(4 h ,24 h) 脑含水量( W C) 、伊文思蓝含量( E B) 及 Mn S O D 活性均 高于盐 水对照 组, T S O D 和 Cu Zn S O D 活性 低于 盐水组( P < 0 .0 1) , M D A 在菌液4 h 组明显增高, 并分别与 W C 和 E B 呈显著正相关( r = 0 .9 65 0 ,r = 0 .9 44 1 , P 均 < 0 .0 1 ) ; 菌液2 4 h 组 Mn S O D 活性增高分别与 W C, E B 及 M D A 呈显著负相关( r = - 0 .8650 ,r = - 0 .9021 ,r = - 0 .9346 , P 均< 0 .01 ) 。表明 Mn S O D 的合成增加在迟发性感染性脑损伤的内源性保护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氧化镁对高血压病人血压、胰岛素抗性及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人服用同剂量的钙拮抗剂硝苯地平缓释片降血压,治疗组加服氧化镁粉;对照组不服氧化镁。观察3个月。实验前1d及实验结束之次日分别测血压、抽空腹血查血清葡萄糖(SG)、血浆胰岛素(INS)、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HDL),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观察实验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治疗组实验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INS,TG及TC降低,与实验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ISI及HDL升高,与实验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SG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②对照组实验后SBP,DBP降低,与实验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INS,SG,TG,TC,HDL及ISI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别(P>0.05)。③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实验后SBP及DBP降低明显(P<0.05);INS,TG,及TC降低(P<0.01,0.05);ISI及HDL升高(P<0.01);结论 氧化镁可降低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提高其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其血清T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肺癌患者血清及支气管冲洗液中EGF的水平。方法 用RIA法测定了肺癌(LC)、良性肺疾病(BPD)和正常人(NS)血清支气管冲洗液(BWF)EGF水平,并分析了肺癌病人BWF与血清中EGF的相关性。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和支气管冲洗液中EGF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肺疾病组(I〈0.05)。但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分期无关;支气管冲洗液与血清EGF之间呈正相关(I=0.77,I〈0.05)。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 M I)病人红细胞膜唾液酸( R B Cm  S A)和血浆唾液酸( P S A)的变化及意义。②方法 采用 Bialsche 试剂法检测 R B Cm  S A 含量, F8836 化学比色法检测 P S A 含量。③结果  A M I病人 R B Cm  S A 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而 P S A 含量则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t= 4.41,4.85, P< 0.01)。两组 R B Cm  S A 与 P S A 皆呈负相关(r= - 0.486,- 0.503, P< 0.05)。④结论  A M I病人 S A 的代谢发生障碍。检测 R B Cm  S A 和 P S A 含量对 A M I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激活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通路能否减轻高糖诱导足细胞的凋亡。【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足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高渗组、高糖组、高糖+叔丁基对苯二酚( tBHQ),高糖+N-乙酰半胱氨酸(NAC)。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和凋亡;Western blot 及real time- PCR检测Nrf2、醌氧化还原酶1(NQO1),血红素加氧酶(HO-1)的表达;检测足细胞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及过氧化氢酶(CAT)。【结果】 高糖组足细胞凋亡率、活性氧及细胞MDA高于对照组(P < 0.05),而该组足细胞SOD、GSH及CAT低于对照组(P < 0.05);高糖+NAC组的足细胞凋亡率、活性氧及细胞内丙二醛低于高糖组(P < 0.05);高糖+tBHQ组足细胞的总Nrf2及核Nrf2、 HO-1、NQO1的表达高于高糖组(P < 0.05),细胞内SOD、GSH及CAT高于高糖组(P < 0.05),高糖+tBHQ组足细胞的凋亡率、活性氧及细胞内丙二醛低于高糖组(P < 0.05)。【结论】 激活 Nrf2通路降低高糖诱导足细胞的氧化应激,减轻足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观察海通片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②方法观察海通片预防性用药(30d)和治疗性用药(15d)对外原性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的影响。③结果海通片预防性用药可使大鼠HDL升高(t=2.241~2.766,P均<0.05),治疗性用药可使升高的TC迅速降至正常水平(t=2.370~3.087,P<0.05,0.01),并使血清TG和LDL含量显著降低(t=2.296~4.124,P<0.05,0.01)。④结论海通片对高脂血症大鼠有调节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病人胰岛素抵抗 (IR)及纤溶活性异常的影响。②方法6 9例UA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31例 )和葛根素治疗组 (38例 ,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治疗 ) ,均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检测血糖、血浆胰岛素 (FINS)、纤溶指标 ,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选择 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③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UA组FINS浓度增高 ,ISI降低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活性降低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活性升高 (t=2 .139~ 3.2 0 7,P <0 .0 5 ,0 .0 1)。葛根素组治疗后 ,FINS浓度降低 ,ISI增高 ,tPA活性增高 ,PAI 1活性下降 (t=2 .116~ 3.6 36 ,P <0 .0 5 ,0 .0 1)。UA组治疗前及葛根素组治疗后FINS ,ISI与PAI 1之间存在高度线性相关 (r =0 .35 1,- 0 .332 ,0 .4 2 7,- 0 .4 5 2 ,P <0 .0 1)。④结论 葛根素可改善UA病人的IR及与IR密切相关的纤溶活性异常。  相似文献   

12.
氧化镁对蔗糖诱导的高血压大鼠血压及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给Sprague Dawley(SD)大鼠高蔗糖摄入并补充镁剂后观察大鼠血压及胰岛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将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C) ,对照 氧化镁治疗组 (CT) ,蔗糖组 (S) ,蔗糖 氧化镁治疗组 (ST) ,每周测收缩压 (SBP)及体重 (BW ) 1次 ,实验历时 6 .5周。实验结束当天禁食 5h ,摘眼球采血。测定血清葡萄糖 (Glu)、胰岛素 (INS)及C肽 (CP)浓度。结果 S组与C组比较 ,INS ,CP增高 (P <0 .0 5 ,P <0 .0 1) ,并伴随代谢改变 ,S组血压亦升高 (S ,3~ 6周均值与C ,3~ 6周均值比较 ,P <0 .0 1) ;ST组与S组比较 ,氧化镁可防止ST组SBP ,INS ,CP的升高 (P <0 .0 1,P <0 .0 5 ) ;各实验组血糖及体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高糖摄入诱导SD大鼠产生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 ,氧化镁能防止蔗糖诱导的SD大鼠血压、血胰岛素的增高 ,提示镁对胰岛素拮抗 (IR)状态的糖代谢有利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口服降糖药继发性治疗失效的2型糖尿病(NIDDM)病人血糖、血压、体质量的影响。②方法将30例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的NIDDM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继续分组前的治疗,治疗组加用胰岛素,治疗0.5年,观察两组病人血压、血糖及体质量的变化。③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压增高,血糖降低,体质量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81~3.91,P<0.05,0.01);对照组相应指标无显著变化(t=1.77~1.87,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3.07~5.56,P<0.01)。④结论胰岛素对口服降糖药继发性治疗失效的NIDDM病人有降低血糖,升高血压,增加体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肾病与肾性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血压肾病及肾性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 (IR)的关系 ,判定IR的程度。②方法 测定2 9例原发性高血压肾功能正常者 ,30例高血压肾病肾衰竭者 ,2 5例肾性高血压肾功能正常者 ,2 8例肾性高血压肾衰竭者及 2 2例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和血浆胰岛素 ,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③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肾功能正常病人、高血压肾病肾衰竭者及肾性高血压肾衰竭者胰岛素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别具有显著性 (F =6 .2 7,q =3.0 6~9.48,P <0 .0 5 ,0 .0 1) ,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 (F =7.45 ,q =3.5 7~ 10 .6 0 ,P <0 .0 5 ,0 .0 1) ;其中高血压肾病肾衰竭组胰岛素浓度亦高于原发性高血压肾功能正常组及肾性高血压肾衰竭组 ,差别具有显著性 (F =6 .2 7,q =3.2 5 ,3.92 ,P <0 .0 5 ) ,胰岛素敏感指数亦低于后两组 (F =7.45 ,q =3.6 2 ,4.18,P <0 .0 5 )。④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肾功能正常者、高血压肾病肾衰竭者及肾性高血压肾衰竭者均存在IR ,其中高血压肾病肾衰竭者IR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病人胰岛素抵抗与血脂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①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 (IR)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ATCI)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血浆脂质含量的关系。②方法 测定ATCI病人及正常对照组空腹血糖 (FPG)、空腹血清胰岛素 (FINS)及血浆脂质成分 ,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 ;对ATCI病人ISI与血浆脂质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③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ATCI病人FINS显著升高 (t=7.2 9,P <0 .0 0 1) ,ISI显著降低 (t=6 .2 0 ,P <0 .0 0 1)。ATCI病人ISI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 1呈显著正相关 (r =0 .4 2、0 .34,P <0 .0 1、0 .0 5 ) ;而与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显著的负相关 (r=- 0 .39、- 0 .2 8,P <0 .0 1、0 .0 5 )。④结论 ATCI病人存在IR ,且IR与多数血浆脂质成分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对高脂血症病人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②方法  2 0例高脂血症病人应用普伐他汀治疗 8周 ,检测治疗前后白细胞CD18表达、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 1(sVCAM 1)浓度及病人血脂变化。③结果 治疗 8周后 ,高脂血症病人白细胞CD18表达、sICAM 1和sVCAM 1浓度明显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2 .5 95~ 4 .912 ,P <0 .0 5 ,0 .0 1) ;并且白细胞CD18表达、sICAM 1和sVCAM 1浓度均与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呈正相关 (r =0 .5 88~ 0 .72 1,P <0 .0 1) ,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 (r=0 .5 96~ 0 .75 3,P <0 .0 1) ,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 (r =- 0 .4 6 2~ - 0 .6 12 ,P <0 .0 5 ,0 .0 1)。④结论 普伐他汀可降低高脂血症病人细胞黏附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病人血浆PAI-1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探讨血浆纤溶酶主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变化与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②方法 选择冠心病病人73例,分为稳定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前、后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应用发色底物法对各组血浆PAI-1活性变化进行测定。③结果冠心病病人各因浆PAI-1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t=2.04~5.06,P〈0.05,0.01);除急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前组、稳定性心绞痛组与不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