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评价内踝解剖型钩钢板治疗粉碎性内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采用内踝解剖型钩钢板治疗粉碎性内踝骨折的30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为21~50岁,平均34.5岁。受伤原因:扭伤10例,直接暴力骨折20例。左踝12例,右踝18例。30例病人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内踝应用解剖型钩钢板固定,合并外踝及后踝骨折的病人,外踝应用解剖钢板固定,后踝应用空心螺钉或钢板固定。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踝关节活动度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病人的踝关节功能。结果 所有30例病人的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3.1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甲级愈合,无感染、皮瓣坏死、骨折移位、内固定松动、骨不愈合等并发症出现。手术前后的AOFAS踝-后足评分分别为(12.0±10.0)分、(90.0±3.1)分,VAS评分分别为(5.4±1.0)分、(1.3±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平均踝关节活动度为60.2°±6.2°。结论 采用内踝解剖型钩钢板治疗粉碎性内踝骨折,固定牢固,操作方便,病人术后功能恢复好,是治疗粉碎性内踝骨折有效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周琦  陆贝晨  戎国威  胡玺  杨杰 《骨科》2020,11(6):554-557
目的 探讨多钢板结合网格样切口减张治疗Ruedi-Allgower Ⅲ型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9月至2018年2月运用多钢板结合网格样切口减张治疗的32例Ruedi-Allgower Ⅲ 型Pilon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按胫腓骨远端四柱理论,对损伤的前、后、内、外四柱相应予以钢板固定,形成多钢板环抱,同时在切口周围皮肤行网格样切口减张。术后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32例病人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3.8个月(8~25个月)。所有病人伤口一期愈合,2例伤口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复查X线片病人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2.5个月(9~20个月)。未出现创面感染坏死、切口裂开、内固定外露等严重并发症,无畸形愈合、肌腱断裂、内固定失效。采用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优20例,良7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4.38%。结论 多钢板固定Ruedi-Allgower Ⅲ型Pilon骨折,在胫腓骨远端形成环抱,可有效对抗作用于骨折端的应力,避免在早期功能锻炼时发生移位和复位丢失;网格样切口减张分散了张力,减轻了水肿,改善了切口周围血运及微循环,有效避免了软组织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钢板和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踝部皮肤损伤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6月行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踝部皮肤有损伤的Pilon骨折患者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5~61(39.6±0.2)岁;采用后外侧为主的手术入路使用钢板固定,并辅助使用空心钉三维固定手术治疗。观察并记录踝部伤口及受伤时软组织挫擦伤愈合情况,采用Burwell-Charnley标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足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25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患者手术伤口及皮肤挤压擦伤均愈合。按照Burwell-Charnley标准,解剖复位22例,不满意2例,差1例。AOFAS踝-足评分为90.2±7.5,结果优20例,良3例,可2例。结论:后外侧入路钢板和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踝部皮肤损伤Pilon骨折可以完全避开前内侧损伤的皮肤及软组织,骨折固定牢固,有效地避免了软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坏死。  相似文献   

4.
刘苏  朱轶  葛建飞  黄云中  张炜  徐又佳 《骨科》2022,13(6):516-521
目的 探讨AGH分型指导胫骨后Pilon骨折个体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收治的19例胫骨后Pilon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49.89岁(24~67岁),行走跌倒14例,交通伤4例,重物砸伤1例。所有病人行CT检查,根据CT及AGH分型结果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法。术后采用Burwell-Charnley放射学标准评价踝关节面的复位情况,同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病人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病人术中平均失血量为64.74 mL,手术时间平均为129.47 min。病人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5.79个月(12~24个月)。根据Bruwell-Charnley评价标准评估术后踝关节面复位质量:优13例,可6例。术后1年AOFAS评分平均为85.95分,VAS评分平均为1.11分。结论 胫骨后Pilon骨折根据受伤机制,骨折类型多样,结合CT及AGH分型指导胫骨后Pilon骨折分型及个体化治疗后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期手术治疗复杂闭合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采用分期手术治疗29例复杂闭合Pilon骨折的患者,其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31~68 (43.50±6.62)岁;骨折按照Ruedi-Allgower分型,Ⅱ型7例,Ⅲ型22例。29例患者均为新鲜闭合骨折,且不合并距骨骨折、跟骨骨折等损伤。记录患者从受伤至闭合复位外固定时间、2次分期手术间隔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Burwell-Charnley系统进行放射学复位评价。结果:2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30(15.43±5.31)个月。术后所有骨折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6(3.77±1.22)个月,未发现内固定断裂、螺钉松动、感染、内固定激惹、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受伤至闭合复位跨踝关节固定时间1.22~7.34 h,2次分期手术间隔5~9(5.98±2.11) d。术后12个月患侧踝关节AOFAS评分(90.10±10.11)分,与术前的(34.11±6.8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AOFAS踝关节评分,优16例,良9例,可4例。术后12个月采用Burwell-Charnley骨折复位放射学评价标准,15例解剖复位,12例良好复位,2例复位差。结论:采用分期手术治疗复杂闭合 Pilon骨折,具有并发症少、骨折复位满意、骨折固定牢固等优点,能够获得良好的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跗骨窦有限切口跟骨结合型解剖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Sanders Ⅱ型、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阳市骨科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采用跗骨窦有限切口跟骨结合型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9例跟骨关节内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40足),男21例,女18例,年龄为(38.3±5.2)岁,其中Sanders Ⅱ型22足,Sanders Ⅲ型18足,受伤至手术时间为(6.9±2.6) d。比较病人术前、术后首次及末次随访时Gissane角与Böhler角的变化,采用美国足踝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对患足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病人随访时间为5~7个月,2例患足因切口渗出延期愈合,其余患足切口愈合良好,无内固定物并发症。术后首次及末次随访患足Gissane角、Böhler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患足AOFAS评分优良率为92.5%。结论 跗骨窦有限切口跟骨结合型解剖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Sanders Ⅱ型、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经改良后内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后内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7月至2015年1月手术治疗10例后Pilon骨折患者,其中男3例,女7例,年龄31~54岁。根据俞光荣等提出的后Pilon骨折分型,Ⅰ型1例,Ⅱ型3例,Ⅲ型6例。所有患者采用改良后内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骨愈合及复位情况,并予术后1年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0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8(14.1±3.2)个月。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及屈肌腱挛缩发生。术后根据Burwell-Charnley影像学评价标准判定骨折复位,后踝解剖复位8例,复位良好2例。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时间12~16(13.2±1.8)周。术后1年根据AOFAS评分评定临床疗效,优8例,良2例。患者术后3~6(4.7±1.4)个月重返原工作岗位。结论 :改良后内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临床疗效肯定,并发症少,患者可以早期负重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ilon骨折解剖四柱理论指导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91例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94处Plion骨折,3例患者为双侧骨折).根据影像学表现出的病理解剖特点及受伤机制,将胫、腓骨干骺端按形态分为四柱:骨折发生时累及外侧柱67处,后柱34处,内侧柱65处,前柱37处;其中单柱损伤20处,双柱损伤49处,三柱损伤15处,四柱损伤10处.骨折复位固定术后的影像学评价采用Burwell和Charley评估标准;踝关节功能评价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结果 8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0~39.0个月,平均16.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0~5.0个月,平均3..7个月.术后随访复位固定情况:Burwell和Charley的影像学评估标准:复位优良率达到91%;术后随访踝关节功能AOFAS踝-后足评分:优良率达到87.6%.结论 Pilon骨折四柱分型是一种既简单又全面的分型理论,有助于选择理想的治疗策略和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背外侧辅助小切口治疗足舟骨sangerrzanⅡ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背外侧辅助小切口内固定治疗7例足舟骨sangerrzanⅡ型骨折。男6例,女1例;年龄19~64岁,平均40.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6~12天,平均7.2天。末次随访时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评定。结果全部病例足舟骨均获得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评定:平均为93.7分(77~100分)。随访过程中未出现内固定断裂及复位丢失。1例术后出现距舟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无足舟骨坏死病例。结论背外侧辅助小切口治疗足舟骨sangerrzanⅡ型骨折术后可以获得更优良的解剖复位和坚强固定,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术前计划在跟骨关节内移位型骨折微创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采用计算机辅助术前计划治疗的55例跟骨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入路复位及微型钢板内固定手术,记录术前手术设计及手术时间,评估术前骨折移位及术后骨折复位内固定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患侧足功能,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疼痛情况,收集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5例病人均采用计算机辅助术前计划,平均术前计划时间为31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86.7 min,术后影像学结果显示跟骨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满意,Böhlers角、Gissanes角及宽度得到充分矫正,后关节面平整度恢复;术后未发生手术切口切缘坏死、裂开或继发感染,无腓肠神经及腓骨长短肌腱损伤;所有病人获得平均21个月的随访,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平均为88.7分,其中优30足(54.5%),良22足(40.0%),可3足(5.5%),优良率为94.5%,VAS评分平均为0.82分。结论 利用计算机对跟骨关节内移位型骨折进行术前手术设计,有利于术者术前明确骨折类型及完善手术方案,以指导跟骨骨折微创手术中的骨折复位及内固定物植入操作,从而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李沁  赵文博  屠重棋  杨天府  方跃  张晖  刘雷 《中国骨伤》2014,27(12):1029-1032
目的:总结使用锁定加压钢板(locked compression plate,LCP)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MIPPO结合LCP内固定治疗的Pilon骨折.排除开放性骨折、病理性骨折、患肢有血管疾病和患肢神经损伤的病例,共纳入38例,其中男29例,女9例;平均年龄48岁(21~78岁).骨折按AO分型:B型20例,C型18例.根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术后踝关节功能等对疗效进行评定,并参照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主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38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13~24个月).骨折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无钢板断裂及复位固定失败,1例伤口浅表感染,经使用抗生素及换药后治愈.术后AOFAS评分65 ~97分,平均(81.0±4.5)分.结论:MIPPO结合LCP治疗胫骨Pilon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2.
唐润  杨杰  李毅  常鑫  梁晓军 《中国骨伤》2022,35(3):248-252
目的:探讨改良内侧切口治疗内侧柱压缩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足踝外科连续住院手术治疗的31例内侧柱压缩性Pilon骨折患者.根据入院时的影像学资料,31例均诊断为闭合性Pilon骨折,术前X线片及三维CT均显示为内侧柱压缩性骨...  相似文献   

13.
PurposeTo analyz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technical points of a modified posteromedial approach in the treatment of Klammer III posterior Pilon fracture.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Klammer III posterior Pilon fractures were conducted in our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9. Before the surgery, the patients were fully relieved of swelling and pain, and a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was carried out. The posteromedial approach exposed the posterior and medial fracture block of the distal tibia. According to the fracture of external malleolus, it is determined whether to combine a lateral incision and protect tendons and vascular nerves by a retractor, and then perform a fracture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Postoperatively,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nalgesia, detumescence, anticoagul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The 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 score and visual analogue score were recorded at regular follow-up after surgery. A t-test was used for the comparison of the preoperative and final AOFAS score.ResultsThere were 7 male and 13 female (n = 20) included in the study, aged 22 to 88 years (average age 54.2 years). The injury mechanisms were falling from a height (n = 7), traffic accident (n = 6), walking injury (n = 2) and heavy injury (n = 5). The postoperative follow-up duration was 12–24 months (mean 16.95 months). The AOFAS score of the 20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were compared. The preoperative AOFAS score was 38.90 ± 3.91, and the final AOFAS score was 80.55 ± 4.20, (p < 0.001). The mean final visual analogue scores at rest, active and weight-bearing walking were 0.30, 0.85 and 1.70, respectively. One patient reported poor postoperative wound healing and required a return to hospital for debridement and anti-infection treatment.ConclusionIn the treatment of Klammer III posterior Pilon fractures, the modified posteromedial approach can fully expose the fracture block and the collapsed articular surface of the medial malleolus, achieve good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with limited injury of the tendon and vascular nerves, and have a better prognosi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经腓骨骨折端辅助复位和经跟腱内侧辅助复位结合外后侧内固定治疗外后踝合并关节面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治疗外后踝合并关节面压缩骨折52例,采用经腓骨骨折段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24例(A组),男16例,女8例;年龄20~65岁,平均(35.2±6.4)岁;经跟腱内侧入路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28例(B组),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22~62岁,平均(36.4±4.8)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X线暴露次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足(AOFAS)评分对两组患者的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A组随访时间13~55个月,平均(27.5±2.5)个月;B组随访时间12~54个月,平均(28.5±2.4)个月。所有患者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周。B组有2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出现螺钉松动;A组无切口感染发生,1例出现螺钉松动。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X线暴露次数及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踝关节AOFAS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经跟腱内侧辅助复位相比,经腓骨骨折端辅助复位治疗外后踝合并关节面压缩骨折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X线暴露次数少、踝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点,特别在处理常规入路难以复位的嵌夹的后外侧关节面压缩骨块,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5.
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讨论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9月至2011年4月应用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36例高能量损伤的Pilon骨折患者.男25例,女11例;年龄16~72岁,平均38岁.患者术前可以通过常规X线检查或行三维螺旋CT检查明确诊断.术后采用AOFAS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对于骨折断端是粉碎的、不平整的,可以用螺钉、克氏针或钢丝固定,无须剥离骨膜,可以使骨折断端和骨折块之间相互靠拢以增强稳定性,然后超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4~27个月,平均13个月.32例伤口Ⅰ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2~6个月,平均3个月.踝关节活动度和骨折愈合按AOFAS评分标准进行评定,总分88.2±3.6;优13例,良20例,可3例.12例发生针孔感染,5例出现针孔处疼痛,1例因过度负重导致固定针断裂,经处理均获得痊愈.无神经、血管损伤及骨髓炎等并发症.结论: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固定确切、操作简单、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则,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6.
解冰  闫硕  张浩  王源伟  田竞 《中国骨伤》2018,31(3):237-240
目的 :探讨带锁腓骨髓内钉固定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外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手术治疗的22例老年糖尿病外踝骨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5例,年龄62~84(69.3±13.7)岁。根据Danis-Weber分型:A型2例,B型13例,C型5例,其他2例。均采用经微创入路带锁腓骨髓内钉(Acumed带锁腓骨髓内钉)固定治疗外踝骨折,记录术后并发症(切口并发症、复位丢失、内固定不适)和骨折愈合时间,并予术后1年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1例患者获术后随访,时间12~24(17.3±5.9)个月。患者术后外踝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或坏死、血管神经及腓骨肌腱损伤发生。未发生复位丢失或内固定不适,所有外踝骨折获得愈合,时间8~14(10.3±3.9)周。术后1年随访时,AOFAS评分为87.4±5.2,其中优9例,良12例。结论:对于外踝骨折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带锁腓骨髓内钉可以有效复位并固定骨折,骨愈合率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经前外侧改良型切口治疗Pilon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白凡  谢加兵  丁国正 《中国骨伤》2016,29(4):320-324
目的 :观察经前外侧改良型切口在Pilon骨折治疗中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13例Pilon骨折患者采用前外侧改良型切口治疗,男12例,女1例;年龄28~58岁,平均46.3岁;病程18~47 d。按Rüedi-Allg觟wer分型:Ⅰ型4例,Ⅱ型7例,Ⅲ型2例;其中开放性1例,闭合性12例。患者皆因小腿外伤入院,影像学检查显示Pilon骨折,闭合性Pilon骨折均延期手术,跟骨牵引及消肿处理后行前外侧改良型切口治疗Pilon骨折,按Burwell-Charnley放射学复位标准评定手术复位质量,按照AOFAS Ankle-Hindfoot Scale标准分别在入院时及末次随访中评定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1.5个月。Burwell-Charnley放射学复位评价:解剖复位11例,尚可复位2例。切口Ⅰ期愈合11例,延期愈合2例(1例为双侧Pilon骨折发生延期愈合)。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由术前的(42.15±17.11)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79.15±11.31)分;优3例,良7例,可3例。结论:经前外侧改良型切口治疗Pilon骨折具有骨折愈合率高、切口感染率低、术后并发症少、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关节镜治疗后踝撞击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民  刘洋 《中国骨伤》2016,29(12):1084-1087
目的 :观察后踝关节镜治疗后踝撞击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后方双入路后踝关节镜治疗34例后踝撞击征患者,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29~62岁,平均42.2岁。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关节疼痛情况,并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进行踝关节功能评价。结果:所有病例获12个月随访,切口愈合良好,无伤口并发症。术中发现34例骨性撞击和19例软组织撞击。手术时间20~35 min,平均(25.6±5.2)min;术后2、6和12个月后踝撞击征呈阴性。术后12个月的VAS视觉模拟评分1.2±1.3明显优于术前的4.6±1.0(P0.05)。术后12个月的AOFAS踝后足评分84.7±6.5明显高于术前的62.7±8.9。结论:采用关节镜治疗后踝撞击征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手术时间较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