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院前创伤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创伤救治的第一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院前严重创伤急救的目的首先是挽救生命,减低伤残度至最小。因此,及时、正确、科学、合理地判断严重创伤,是院前急救工作的基本要求。而针对受伤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特别是出现了昏厥的患者,从外部损伤很难把握受伤部位以及受伤程度,而便携式超声腹部创伤重点超声检查(FAST)快速评估为院前严重创伤的诊断和之后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创伤超声重点评估(focused assessment with sonography for trauma, FAST)在区域性院前创伤患者中应用,利用“互联网+创伤急救”建立一个集统筹调度、绿色通道等功能的院前可视化急救模式。方法 自2020年6月起,广州市番禺区在全区范围内采用FAST对院前创伤患者进行创伤评估,开展区域性院前可视化急救,2021年12月完成培训工作。收集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全区创伤急救患者的数据,将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的患者分为对照组,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利用“急救绿道”APP、紫云系统以及各医院信息系统收集急诊准备时间、FAST完成时间、术前准备时间、门术时间,以及漏诊、误诊、死亡人数等信息,采用大数据回顾性分析院前可视化急救实施效果。结果 回顾性分析符合标准的804例急诊创伤患者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明显缩短急诊准备时间[(2.23±1.30)min vs.(11.54±4.61)min]、FAST完成时间[(9.08±3.45)min vs.(29.23±5.36)min]、超声检查准备时...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2):110-113
目的 探究便携式超声创伤重点评估(FAST)检查在急诊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丽水市人民医院急诊科2018 年6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78 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临床资料,78 例患者均采用Mindray 公司的M9 便携式超声诊断仪进行腹部扫描检查,以手术结果或临床诊断为最终标准,比较便携式超声FAST 检查结果符合率。结果 78 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中,3 例因伤情过重抢救无效死亡,45 例开展急诊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30 例开展保守治疗。最终诊断结果:单脏器损伤62 例,多脏器损伤16 例;便携式超声FAST 检查结果显示单脏器损伤57 例,符合率为91.94%;多脏器损伤13 例,符合率为81.25%;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符合率为89.74%。结论 便携式超声FAST 检查在诊断急诊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中具有诊断符合率高、速度快等优势,携带方便,可为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赢得黄金抢救时间,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包忠芬 《中外医疗》2013,32(8):178-179
目的探究腹部创伤定点超声检查(FAST)在急诊腹部闭合性创伤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对45例腹部闭合性创伤患者均采用FAST超声方法进行初步诊断,并将FAST超声的诊断结果与临床实际诊断进行对照,对FAST超声的应用效果和应用价值作出判断。结果 FAST超声诊断结果肾损伤11例,符合率84.6%,误诊率7.7%,漏诊率7.7%;肝破裂5例,符合率83.3%,误诊率16.7%,未出现漏诊;脾破裂17例,符合率85.0%,误诊率10.0%,漏诊率5.0%;腹膜后血肿2例,符合率100.0%,无误诊和漏诊现象;空腔脏器破裂2例;漏诊率为50.0%,无误诊现象。另外,FAST超声对出血症状的定位符合率达88.9%,诊断使用时间较CT诊断明显要少。结论 FAST超声在急诊腹部闭合性创伤的初期诊断中具有较好的监测效果,成功率较高,且监测时间短,值得临床予以早期诊断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一体化创伤急救策略的应用效果进行探析.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外科诊治的100例严重创伤急救 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实施一体化创伤急救策略,对照组实施普通急救护理模式,观察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与抢救效果.结果 观察组 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是92%,对照组是80%,差异性显著(P <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平均是(36.2±14.8)min,对照组患者是(58.7±24.3)min,差异性 显著(P <0.05).结论 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一体化创伤急救策略的应用效果极为理想,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床边快速超声检查( focussed assessment sonograph trauma,FAST)对胸腹部闭合性创伤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胸腹部闭合性创伤患者64例,对患者进行胸腹部 CT 检查与FAST检查,研究FAST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FAST检查耗时1.4~5.9分钟,平均(3.4±1.2)分钟;CT所需的时间为16~58分钟,平均(28.9±13.1)分钟。 FAST检查时间显著优于CT检查时间。 FAST检查的敏感性为99.89%,特异性为82.14%,阳性预测值为86.49%,阴性预测值为85.19%,假阳性率为13.51%,假阴性率为14.81%,准确性为85.94%。 FAST检查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3,准确度极高。结论 FAST检查对胸腹部闭合性创伤患者具有极高的敏感度,并且诊断迅速,能够对胸腹腔内存在游离液体进行诊断,还能初步判断有无明显气胸,临床上对急诊患者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急诊床边FAST B超检查在急诊危重病中的诊治优势.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在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诊危重病患者为该次实验对象,并对此次研究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且分别实施常规B超检查和床边FAST B超检查,每组30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漏诊率、灵敏性、生存率、检查完成时间、诊断正确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检查完成时间(4.36±1.48)min、灵敏性(96.67%)、漏诊率(3.33%)、生存率(100.00%)、诊断正确率(96.67%)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急诊床边FAST B超检查在急诊危重病中诊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网络的优化对救治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院前急救网络改造前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的严重创伤患者104例作为对照组,院前急救网络改造后2015年11月到2016年11月的严重创伤患者104例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呼救后救护车到达时间、院前的急救时间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比较发现:研究组患者呼救后到达时间和院前救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的比较发现:研究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为6.7%,对照组为11.5%,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院前的急救网络能够缩短呼救的到达时间及院前的急救时间,降低患者病死率,对救治严重创伤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创伤急救评分(CRAMS)联合创伤超声重点评估法(FAST)在胸腹部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110例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胸腹部多发伤患者,根据是否救治成功,将其分为死亡组(n=13)和存活组(n=97).2组患者均经CRAMS评分、床旁超声FAST检查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腹部创伤定点超声(FAST)检查在诊治急诊腹部闭合性创伤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腹部闭合性创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腹部CT检查,为实验组患者进行FAS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用时及病情的检出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病情检出所需的时间为(4.32±2.5) min,对照组患者病情检出所需的时间为(29.45±4.5) min,实验组患者病情检出所需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病情的检出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病情的检出率为(70.00%),实验组患者病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创伤定点超声检查(FAST)在诊断腹部闭合性创伤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快速、准确诊断此病患者腹部损伤的情况,帮助医务人员及时做出诊治决策,提高救治患者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创伤重点超声评估法在急诊胸腹部闭合性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胸腹部闭合性损伤早期(72 h内)患者624例接受了胸腹部超声检查,均采用创伤重点超声评估法(Focused Assesment of Sonography for Trauma,FAST),并与CT或手术探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FAST检查对胸腹腔积液及实质脏器损伤的诊断准确率高.结论 与CT相比FAST检查更为快捷、方便、经济等,对外伤患者的病情评估和救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36例脑卒中患者,根据院前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前急救时间(8.36±2.15)min,等待手术时间(10.82±2.85)min,两组患者在急救时间和等待手术时间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观察组者治愈率83.33%,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率,加强院外急救,缩短入院急救时间和手术等待时间,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残疾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天水市青壮年院前死亡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死亡病例特点,为预防院前死亡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10年4月~2011年4月的青壮年人院前急救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青壮年院外创伤死亡原因主要为交通伤及坠落伤,非创伤死亡原因前两位是猝死及心血管疾病;非创伤组死亡高峰的年龄段40~49岁,创伤组15~39岁;男性院前死亡数及院前心脏性猝死数均明显多于女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4~6月最高,10月~12月最低;与日时断有相关性,0:00~18:00为最高峰.结论:不但专业急救部门、各医疗机构要不断提高各种急危重症抢救水平,还需广大高危人群做到"四早"原则,提高群众急救意识,重视"白金10分钟",更要树立"大急救"概念,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尽可能降低院前死亡率;创伤致死是我市一常见院前死因,加强安全生产、遵守交通法规、强化法制意识将是降低创伤,尤其是交通意外伤发生及其死亡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4.
急救绿色通道对提高严重创伤救治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元章  孙士锦  沈康强  彭博  张连阳 《重庆医学》2007,36(22):2272-2273
目的 探讨急救绿色通道对提高严重创伤救治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了急救绿色通道建立近1年来45例创伤患者急救情况,以过去1年急救的26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绿色通道组45例患者死亡2例,死亡率为4.4%,对照组26例患者死亡2例,死亡率为7.7%(P<0.05).绿色通道组在急诊室处理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入院至手术室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急救绿色通道的建立和完善,缩短了患者的救治空间和时间,显著降低伤死率,提高了救治成功率;保证了创伤急救的"时效性和整体性"; 促进了创伤学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急诊救治严重创伤314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对严重创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城市中常见的创伤急救提出建设性意见.方法对2000-08/2005-07急诊危重病例中筛选出急需抢救的严重创伤314例进行分析.结果男性236,女性78例,年龄33.8(8~77)岁;创伤评分(TS)13.4±3.5;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2.4±3.6;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20.1±11.7;多发伤152例(48.4%).病因交通伤163例(52%);斗殴、工伤93例(30%);坠落伤58例(18%).休克253例,脱险率94%,抢救成功率89%.实施确定性抢救手术261例.急诊滞留时间抢救脱险组(54±28)min,死亡组(121±48)min,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交通伤、斗殴、工伤、坠落伤是城市严重创伤的主要原因,缩短急诊滞留时间,早期实施确定性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8例严重创伤患者,依据急救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21例与研究组27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急救方法治疗,研究组予以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特殊检查、急诊室停留、急诊室至手术、入院至手术时间、急救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特殊检查、急诊室停留及入院至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急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应用于严重创伤患者中,可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最大限度提高急救成功率,一定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探讨对车祸创伤伤员进行院前伤情评估、急救护理以及转送措施的总结。方法选取我院从2017年至2018年4月收治的32例车祸创伤伤员进行院前急救护理转送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积极的院前伤情评估、急救护理与转送措施施行后,在32例伤员中成功抢救31例,因严重多发伤及失血性休克导致现场死亡1例。结论对车祸创伤伤员进行准确的院前伤情评估、有效的急救护理、快速的转送措施是进一步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在诊断胎盘早剥离中采取超声影像彩超检查的临床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自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诊治的59例胎盘早剥离患者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予以超声影像彩超诊断,依据患者临床表现、产妇病史、超声影像学图特征实施综合分析,观察胎盘早剥离超声影像彩超诊断符合率,研究新生儿预后以及超声图特征.结果 超声诊断胎盘早剥离符合率77.96%,重度患者超声诊断符合率94.73%高于轻度患者符合率70.00%,超声诊断胎盘早剥离符合率为77.96%,重度患者新生儿Apgar评分(5.82±0.21)分低于轻度患者新生儿Apgar评分(7.89±0.54)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影像彩超诊断内部回声、胎盘位置、胎盘形态、胎盘厚度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子宫壁与胎盘的关系,提升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8月~2006年9月未开展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出诊的139例作为对照组;2006年10月~2009年12月开展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后出诊完成的146例作为急救组。结果2组患者外伤后得到有效救治的时间有统计学意义(t=2.66,P〈0.01);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致残率、病死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为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抢救赢得了时间,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可以明显提高生存率与生存质量,减少死亡与残疾的发生,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以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方便2012年1月—2016年1月该院超声诊断高度疑似为子宫内膜息肉的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4例,患者行宫腔镜诊治术;对照组54例,患者行宫腔诊刮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观察两组符合率.结果 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0%,并发症发生率0.00%(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24.6±9.3)min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9.8±2.2)mL少于对照组,随访时息肉复发(3例)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符合率(98.15%)显著高于诊刮(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符合率高,总体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