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孝感市社区居民脑卒中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社区脑卒中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孝感市4个乡镇社区共968名居民进行脑卒中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结果社区居民脑卒中防治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39.86%,得分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基础知识(42.90%)、诱发因素(42.55%)、危险因素识别(34.69%)、发病后急救处置知识(25.00%)。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脑卒中史/脑卒中家族史、相关慢性疾病史、接受过脑卒中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是社区居民脑卒中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孝感市社区居民脑卒中防治知识普遍缺乏,尤其缺乏危险因素识别和发病后急救处置知识。开展社区脑卒中健康教育是促进居民脑卒中防治知识水平提升的有效途径,应针对居民知识特点加大社区脑卒中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和分析武汉市社区居民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分布及脑卒中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选择武汉市硚口区下属M社区40岁以上常住居民3092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脑卒中危险因素分布情况,评估出高危人群440例,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半年后,观察干预前后对脑卒中危险因素及脑卒中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 :筛查总人群有3092例,其中男1490人,女1602人;高危440例(14.23%),中低危人群2652人(85.7%)。其中男性高危人群265人(17.8%),女性高危人群175人(10.9%),男性较女性多。总体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检出率从高到低排序为:少运动、吸烟、超重、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脏病、糖尿病、家族史;男女性别不同,其危险因素分布有所不同,在男性中,前三位的为:少运动、吸烟、高血压病,而女性中前三位的为:少运动、超重、高血脂;其中吸烟、少动、高血压病、超重等危险因素,在男女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后,对脑卒中危险因素、早期症状及溶栓的知晓率进行比较:干预后较干预前都大幅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后,脑卒中高危人群对脑卒中危险因素、早期症状及溶栓情况知晓率均明显提高,对帮助脑卒中高危人群自觉采取健康行为方式、治疗原发病、卒中后及时识别并尽快就医均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强对社区居民的脑卒中健康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亲属对脑卒中康复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对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脑卒中住院患者亲属850例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实际调查人数、康复知识获取途径、脑卒中康复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实际接受调查者共822例,587例亲属(71.41%)表示有康复知识的获取途径,且大多数信息是从医务人员宣教中获得(64.05%),其他渠道不足50.00%。脑卒中早期症状、脑卒中危险因素和脑卒中康复功能锻炼知晓率分别是27.35%~62.17%、25.91%~66.42%和23.84%~62.41%。脑卒中康复知识的知晓程度与患者亲属的年龄、学历、职业相关,但亲属性别以及与患者的关系对脑卒中康复知识的知晓程度影响不明显。结论脑卒中患者亲属对脑卒中康复知识的知晓程度总体偏低,缺乏对脑卒中危险因素、早期症状和康复功能锻炼知识的掌握,医务工作者要针对重点亲属人群进行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武汉某社区居民中脑卒中高危人群脑血管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武汉某社区居民2726名,通过问卷调查筛选出脑卒中高危人群,对高危人群进行规范性健康教育;1年后对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筛查发现高危人群378例(14.16%)。经规范健康教育后,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知晓率、预防用药使用率、慢性基础疾病规范药物使用率、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增加(均P<0.01)。结论:采用脑卒中筛查表可以有效发现脑卒中高危人群,对高危人群进行规律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控制各项危险因素并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我国社区居民肿瘤防治知识知晓现状,为开展针对性癌症防治科普及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社区居民肿瘤防治知识知晓现状问卷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 014名社区居民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居民肿瘤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6.19%,其中肿瘤基础知识、肿瘤危险因素与预防、肿瘤筛查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肿瘤治疗与康复的知晓率分别为85.11%、86.88%、85.50%、87.2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肿瘤家族史、是否诊断为恶性肿瘤是社区居民肿瘤防治知识的影响因素。结论 社区居民肿瘤防治知识整体水平较高,但39岁以下、男性、未婚、文化程度较低、无肿瘤家族史、未诊断为恶性肿瘤的社区居民肿瘤防治知识仍需提高。建议采用多元化健康教育形式,针对重点薄弱人群,普及癌症防治知识,促进全民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邵阳市5个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自我健康管理现状,为制定脑卒中高危人群社区护理管理的路径和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问卷调查120例社区内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自我健康管理现状,内容包括脑卒中危险因素、高危人群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遵医行为。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18份,其中脑卒中危险因素中所占比例最多者为肥胖达51.7%,其次为血脂异常46.6%、高血压44.1%;脑卒中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调查显示,知晓及格率为64.4%;遵医行为较差,仅42.4%的人群进行体育锻炼,44.1%的人群会合理饮食,50%以上的人群能合理用药、按时复诊。结论:社区医护人员应关注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其对脑卒中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改善遵医行为,并发挥主要照顾者的监督作用,以期有效预防脑卒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北京市社区居民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知识水平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北京市10个社区的330名居民进行调查。结果北京市10个社区居民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症状知识的知晓率为26.97%~88.19%;社区居民溶栓治疗决策知识知晓率为19.39%~82.12%;不同文化程度、月收入及体检频率的居民的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知识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社区居民获取溶栓治疗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电视、手机信息、报刊杂志、医生。结论专业医疗机构应与媒体对接,提供多种途径强化北京市社区居民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知识,重点关注低文化程度、低收入人群,建议居民定期体检。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崇文区脑卒中康复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当前北京市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康复知识知晓情况和康复开展情况,为进一步普及脑卒中的社区康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崇文区的216名社区脑卒中患者和197名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分别有5.1%的患者和8.6%的家属表示对康复知识很了解或比较了解;68.0%的患者和家属表示愿意在社区接受康复服务;25.0%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过康复治疗,23.1%的患者回到社区后在社区接受康复治疗。结论:北京市崇文区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对脑卒中康复的知晓率和开展率仍然较低,需加大康复知识教育力度和进一步发展社区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脑卒中亲属对康复相关知识知晓现状。方法对甘肃省10家不同级别医院1082名脑卒中患者亲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1082份。甘肃省脑卒中亲属对脑卒中康复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普遍较低。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的患者亲属,知晓率不同(均P<0.05)。结论甘肃省脑卒中亲属对脑卒中康复相关知识知晓率低。应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再发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对二级预防危险因素知识、控制态度的情况,为保证健康教育质量,开展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80例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再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卒中危险因素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再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危险因素掌握不足,缺血性脑卒中知识、态度、行为不一致,控制力较低.结论:再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二级预防的危险因素知晓率及控制率仍较低,需对再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普及二级预防知识,提供规范的健康教育,开展有效脑卒中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社区居民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管理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绯  范文英  周洪萍  胡洪磊 《临床荟萃》2007,22(21):1543-1545
目的探讨社区居民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管理的模式,并观察干预前、干预后的效果。方法选择自愿参加本研究的社区居民205例,干预前、后使用统一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生活方式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行为调查问卷,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管理的干预模式,对于心血管危险因素知晓率、健康行为的改变进行效果评价。结果205人干预前、后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P<0.01),吸烟率显著下降(χ2=18.30,P<0.01);干预前、后咸食摄入率、定期体检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25,9.64,均P<0.01);干预前、后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摄入率干预后没有明显减少(P>0.05);居民平均危险因素减少(t=7.12,P<0.01)。结论社区居民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管理,对改善社区人群健康心血管疾病的认识、改善行为是有效的、可行的,对危险因素的减少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王丹  敖红英  蔡君  孙曼  徐仁伵 《全科护理》2016,(16):1638-1640
[目的]了解脑卒中病人家属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护士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保证健康教育质量。[方法]对857例脑卒中住院病人的家属,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病人家属对高血压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知晓率最高,且各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对常见的6种危险因素全部知晓率仅为6.88%,而全不知晓率为16.57%。不同文化程度家属对各危险因素知晓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文化程度高者知晓率较高。不同居住地家属对高血压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知晓虽存在差异,但总体水平较好,均超过60%,对糖尿病、心脏病、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知晓率普遍较低,农村组知晓率明显更低。[结论]住院脑卒中病人家属对常见危险因素认知水平偏低,应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脑卒中患者对社区康复认知需求状况。方法在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深圳市宝安区33社区脑卒中患者及家属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资料完全后分析患者及家属对社区康复的认知状况与需求状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分析调查问卷发现,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对社区康复的知晓率较低,知晓者仅占2.46%,比较知晓及一般知晓者占40.49%,不大知晓及不知晓者占57.04%;社区康复需求方面心理支持需求11.27%、日常活动支持需求17.96%、后遗症应对支持需求27.64%、并发症支持需求16.20%,其他方面需求26.93%,其中以后遗症应对支持需求比率最高。结论深圳宝安区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对社区康复知晓率较低,而需求较高,尤以后遗症应对支持需求最明显,社区康复具有可行性,应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城乡接合部社区居民在健康教育前后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高血压危险因素及危害的知晓情况,为社区常见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性意见。[方法]通过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城乡接合部社区居民进行健康宣教,并在健康教育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比较社区居民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高血压危险因素及危害的知晓率。[结果]健康教育后城乡接合部社区居民对常见慢性病危险因素及危害的知晓率与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城乡接合部社区居民对常见慢性病危险因素及危害认识不足,加强健康教育和早期健康干预是防治社区居民慢性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危害健康意外事件应对知识的知晓现况及需求,为开展居民急救知识普及培训提供参考。方法自编调查问卷对湖州市某社区居民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55%居民经历过危害健康意外事件,46%居民知晓意外伤害应对及技能,23%居民参加过意外伤害应急知识与技能培训,80%居民认为有必要参加应急处理技术培训,92%居民希望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面对面培训途径获取知识。结论社区居民应对危害健康意外事件的知识知晓率低,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应急自救互救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护士对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知识知晓情况,针对性制定干预措施,提高神经内科护士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知识的知晓率,为临床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奠定扎实的基础。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神经内科护士对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认知度调查问卷》对本院神经内科61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针对性制定干预措施,实施干预后,重新用该问卷进行测评,评价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结果自行编制的《神经内科护士对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认知度调查问卷》的Cronbachˊs α系数为0.972,干预前不同性别、文化程度人员的认知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婚育状况、职称、工作年限人员的认知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各部分的得分较干预前明显提升。结论编制的《神经内科护士对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认知度调查问卷》可用于测评神经内科护士对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知识的知晓情况,本研究的干预模式可以为培训神经内科护士脑卒中早期康复知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应用医护合作模式对老年髋部骨折病人进行抗骨质疏松症二级预防的效果。[方法]对211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进行调查,分析病例资料及电话回访了解干预组(应用医护合作模式)和对照组病人对骨质疏松症二级预防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并对两组病人出院后接受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进行调查分析,评价应用医护合作模式对病人进行早期诊治、规范化管理以及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干预组出院病人对骨质疏松症和骨密度检测结果的知晓率为88.99%和76.15%,对照组出院的病人对骨质疏松症和骨密度检测结果的知晓率为31.37%和22.55%,干预组与对照组病人对于每日补钙剂量的知晓率分别为59.63%和23.53%,两组病人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知晓率分别为55.05%、28.43%,干预组病人对跌倒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的知晓率为62.39%和66.97%,对照组病人对跌倒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的知晓率为26.47%和18.63%,两组能够获取康复信息的病人分别为79.82%和35.29%,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出院病人对康复锻炼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分别占33.94%、32.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病人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依从性好于对照组(P0.01);跌倒和再次骨折的发生率干预组为6.42%、1.83%,对照组为17.43%、7.8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应用医护合作模式进行骨质疏松症的二级预防可提高病人对骨质疏松二级预防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出院后接受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减少跌倒和再次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社区实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教育的模式。方法对4个社区的居民采取随机抽样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调查问卷,对资料做描述性分析。结果不同疾病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不同;经健康教育后,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且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行为危险因素显著下降。结论在社区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要形式的护理干预是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对卒中危险因素、早期症状、康复知识的认知情况。方法分层随机抽取甘肃省10 家不同级别医院1043 例神经内外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患者对卒中各种危险因素中,知晓率最高的为高血压(61.55%), 全部危险因素知晓率为6.42%; 防治方法中, 合理饮食知晓率最高(56.18%), 其次为戒烟戒酒(52.92%);早期症状中,偏侧肢体发麻知晓率最高(53.88%),其次为头痛头晕(50.14%),视物模糊、恶心呕吐、舌部发硬等症状的知晓率均低于30%;60%患者对康复相关知识完全不了解,22%不清楚是否需要康复治疗;无论家庭月收入高低,约80%脑卒中患者在治疗期间选择药物治疗,进行康复的比率不足30%。结论对脑卒中危险因素、早期症状、康复知识的普及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健康教育和康复知识的宣传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0.
广东某高校社区居民对高血压认知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高校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相关知识认识情况,以便有针对性进行健康教育。方法采用无记名自填调查问卷,调查主要内容:个人一般情况、知晓血压值情况、相关危险因素、并发症、服药及血压控制情况等。结果成年人正常血压值知晓率、知晓高血压并发症率、认为高血压应接医嘱服药率分别为92.21%、79.53%、89.51%较一般人群高,但仍存在认识误区。结论对高校社区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能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