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脑膜刺激征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体征,对于判断脑膜病变有极重要价值。病因产生脑膜刺激征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下列几方面:①脑膜的炎症,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梅毒性脑膜炎、钩端螺旋体性脑膜炎、脑脓肿、脑血栓性静脉炎等;②蛛网膜下腔内的异物刺激: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白血病时白细胞脑膜浸润、肿瘤(淋巴瘤、肉瘤、癌性脑膜病)、药物鞘内或脑池内注射;③颅内压增高;④其他(如无菌性脑膜炎、多发性硬化症、Behcet氏病、Vogt—小柳—原田氏病、变态反应性脑膜炎)。  相似文献   

2.
小儿非霍奇金淋巴瘤与脑膜浸润刘晓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南京210029)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脑膜浸润;儿童近年来,由于对造血系统肿瘤,特别是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的治疗不断进展,不仅缓解率提高,生存期也有明显延长,但是恶性淋巴瘤脑膜浸润仍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2例艾滋病患者脑内淋巴瘤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艾滋病相关脑内淋巴瘤的CT及MRI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12例淋巴瘤中,病灶单发5例,多发7例.其中位于幕上10例,幕下1例,幕上下多发1例.CT及MRI表现为实性、囊实性肿块;多发不规则片状病灶;沿脑室、脑膜匍匐状分布.结论 AIDS相关脑内淋巴瘤影像特点有其相对特异性,但少数易与弓形体脑炎等病变混淆,影像诊断必须结合临床并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毛刺征”与“脑膜尾征”在MRI鉴别靠近脑表面的恶性淋巴瘤与脑膜瘤的价值。方法 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8例9个靠近脑表面的恶性淋巴瘤及35例35个随机抽取的靠近脑表面的脑膜瘤,统计增强MRI病灶边缘有“毛刺征”与“脑膜尾征”的病灶数,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淋巴瘤组与脑膜瘤组患者脑膜尾征检出率未发现组间差异(校正Х^2=0.316;P=0.574)。淋巴瘤组毛刺征检出率高于脑膜瘤组毛刺征检出率63.5%(校正 Х^2=11.525;P=0.O01)。淋巴瘤组毛刺征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高于脑膜瘤组约68.4%和63.5%(均P=0.000):但脑膜尾征的灵敏度或特异度均未发现组间差异。结论“毛刺征”对两者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脑膜尾征”并非是脑膜瘤特有的征象。  相似文献   

5.
脑的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结构比较复杂,临床上有许多疾病可累及脑膜,形成各种脑膜病变[1-2].作者报道35例MRI发现脑膜异常的病例,以提高对脑膜病变的认识,并探讨MRI对不同病因所致脑膜异常强化的鉴别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膜癌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脑脊液细胞学特征。方法:对27例确诊为脑膜癌病患者影像学、临床、脑脊液检查的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中,男17例,女10例,平均年龄(51±4)岁;主要表现为头痛20例,脑膜刺激征14例;确诊脑膜外肿瘤者21例,其中肺癌11例,乳腺癌4例,胃癌4例,恶性淋巴瘤和卵巢癌各1例,原因不明6例;MRI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脑膜强化;腰穿脑脊液压力高、蛋白增高、多数糖和氯化物降低。脑脊液均找到肿瘤细胞。结论:脑膜癌病多表现为头痛等非特异性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脑脊液细胞学找到肿瘤细胞是确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FLAIR对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各种疾病均可侵犯脑膜,脑膜病变邻近脑脊液(CSF),在常规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上与CSF信号相似,容易漏诊。以往,脑膜病变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表现及CSF检查,但脑膜病变临床表现常不典型,CSF检查也常无特异性。近年来,MRI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由HAJNAL等在1992年首次报道并应用于临床的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成像即为其中之一。FLAIR序列成像是一种可抑制自由水(如CSF)而不抑制病变内结合水的一种重T2加权像,能清晰显示脑膜病变,对脑膜病变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一种罕见的结外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该病多发于脑、脊髓、眼或软脑膜,占脑部肿瘤2%~4%,占结外淋巴瘤4%~6%。2017年8月,B细胞受体(B-cell receptor,BCR)通路抑制剂伊布替尼在国内上市,主要应用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根据其作用机制,对所有B淋巴细胞来源肿瘤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原因脑膜病变的MRI表现,提高MRI检查对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来我院诊治并经病理或脑脊液检查证实的脑膜病变患者62例,将其MRI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2例患者经MRI诊断为脑膜瘤17例,转移瘤11例,神经鞘瘤3例,神经纤维瘤病2例,感染性病变23例,肥厚型脑膜炎3例,术后改变3例;与病理或脑脊液检查结果一致。结论 MRI检查分辨率高、图像清晰、显示野广,能够对不同原因脑膜病变做出准确的诊断,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侯新川  杨春燕 《农垦医学》2011,33(2):167-171
目的:回顾性分析消化道淋巴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经病理证实的19例消化道淋巴瘤的CT资料,分析其CT表现。结果:消化道淋巴瘤大多表现为消化道管壁的弥漫性增厚及周围淋巴结增大;动脉瘤样扩张和病灶内积气是回肠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多见于胃部,且病变厚度较其他类型淋巴瘤略薄。结论:CT是诊断消化道淋巴瘤的有效手段,可以对病变进行准确的分期。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颅内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一种少见类型,可侵及脑实质、软脑膜、脉络丛和透明隔等,而无颅外病变。最早由Bailey于1929年报道。与其他大多数颅内肿瘤不同,PCNSL不适于根治性外科切除,甚至局部肿瘤切除术也会对预后造成负面影响,而化疗联合或不联合放疗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甚至可达到治愈目的。因此,早期准确诊断PCNSL对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和预后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1 适应证该药物适用于各型急性白血病,特别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非何杰金淋巴瘤和蕈样肉芽肿、多发性骨髓病;头颈部癌、肺癌、各种软组织肉瘤、银屑病;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睾丸癌.高剂量用于骨肉病,鞘内注射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脑膜白血病以及恶性淋巴瘤的神经侵犯,且对银屑病也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3.
脑膜炎脑膜炎又称脑脊膜炎,是由致病微生物引起的软脑脊膜(血管膜、蛛网膜)炎症,俗称脑膜炎。不包括硬脑脊膜的炎症。除广大乡村医生熟知的化脑、流脑、结脑、病毒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寄生虫性脑膜炎、浆液性脑膜炎(脑蛛网膜炎)外,尚有由白血病、淋巴瘤的脑膜浸润、脑膜型及癌肿转移而致的肿瘤性脑膜炎;结节病肉芽肿浸润压迫所引起的结节性脑膜炎;血清病和结缔组织病中发生的过敏性脑膜  相似文献   

14.
表现为神经系统孤立性动眼神经麻痹的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罕见。1例既往健康的45岁男性,由于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而导致右侧孤立性动眼神经麻痹并累及瞳孔,本文详述其临床、放射学、病理学特征。M RI显示双侧动眼神经末梢作用加强而无脑实质或软脑膜异常。脑脊液检查显示单核细胞增多并伴有蛋白质浓度增高及葡萄糖浓度水平下降。脑脊液的形态学和流式细胞监测分析结果与大B细胞性淋巴瘤相一致。H IV血清学检查为阳性。脑部尸检显示在双侧动眼神经有恶性淋巴瘤细胞浸润、弥漫性软脑膜病和室管膜下局部表浅的侵袭。以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道1例NK/T细胞淋巴瘤,分析其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和预后,旨在指导临床医生对淋巴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分析收治的1例以周围神经病变为首发症状的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资料,结合免疫组化和骨髓病理检查,根据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理周围神经病变主要为运动神经受损,肌电图可见多种周围神经病变现象;影像学检查和骨髓病理检查提示为NK/T细胞淋巴瘤。结论以周围神经病变为首发症状的NK/T细胞淋巴瘤比较少见,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弓形体脑病的MRI表现。方法搜集了4例诊断为弓形虫脑病的头颅MRI片,复习了近几年国内外文献,探讨弓形体脑病的MRI表现。结果弓形虫脑病的头颅MRI表现为:(1)多数病灶位于大脑半球皮质髓质交界处,基底节区,小脑,脑干及侧脑室旁,少数也可见脑膜受累。(2)病灶往往为多发,呈结节状、片状,周围有水肿带,占位效应。(3)平扫T1WI呈边界不清的等低信号影,T2WI呈明显的高信号;有的病变内见T1WI小斑点状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灶。增强后呈不同程度的结节状、片状或环状强化,累及脑膜者可有脑膜强化。MRS对观察病灶的发展及转归的代谢变化有价值。MRI所见须与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瘤、结核及淋巴瘤等MRI表现相鉴别。结论结合临床资料、MRI可以诊断弓形体脑病,MRS对病情随访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韦家幸 《四川医学》2013,34(5):748-749
目的探讨原发性消化道淋巴瘤的多排螺旋CT(MSCT)的影像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的39例经手术病理和内镜活检病理证实为原发性消化道淋巴瘤的患者行多排螺旋CT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病变部位、强化程度和管壁扩张度的改变以及管壁的厚度。结果消化道淋巴瘤大多表现为消化道管壁的弥漫性增厚,管腔狭窄;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多见于胃部;39例患者共计39处淋巴瘤,其中胃部17例,小肠9例,食道较罕见;胃部淋巴瘤CT表现呈弥漫浸润型、局限性浸润型、溃疡型,增强后病变为轻度到中度的均匀强化。结论采用多排螺旋CT对原发性消化道淋巴瘤进行扫描,其诊断特点明显,可以对PGIL病变进行准确的分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病变的脑膜异常强化MRI表现,探讨脑膜异常强化模式的形态与病因间的关系。方法对资料完整、MRI增强扫描显示脑膜异常强化的2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者中脑膜癌病11例(其中软脑膜强化模式9例,包括结节样强化4例、线样强化4例、结节样和线样强化并存的混合型强化1例,全脑膜强化模式、混合型强化2例);感染性脑膜炎9例(其中细菌性脑膜炎5例,包括软脑膜强化模式、线样强化4例,全脑膜强化模式、线样强化1例,并伴有硬膜下脓肿、颅骨骨髓炎,结核性脑膜炎3例,均为软脑膜强化模式,2例为线样强化,1例为结节样强化并伴有脑内多发结核结节,病毒性脑膜炎1例,为软脑膜强化模式、局限性线样强化);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2例(硬脑膜强化模式、为弥漫均匀的线样强化);慢性硬膜下血肿4例和慢性硬膜下血肿伴硬膜下积液1例(硬脑膜强化模式、线样强化)。结论不同病变所致脑膜异常强化,其强化模式及形态具有一定的特点,MRI能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9.
张定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3):3135-3137
目的:回顾性分析胃肠道淋巴瘤的CT平扫和增强表现。方法:回顾21例经胃镜活检(7例)、肠镜(3例)、手术(8例)或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3例)证实的胃肠道淋巴瘤的CT平扫和增强资料,分析其相关CT表现。结果:胃肠道淋巴瘤大多表现为胃肠壁的弥漫性增厚及周围淋巴结增大;动脉瘤样扩张和病灶内积气是回肠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多见于胃部,且病变厚度较其他类型淋巴瘤略薄。结论:CT是诊断胃肠道淋巴瘤的有效手段,对病变分期的判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淋巴瘤脑脊膜侵犯的途径和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8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经病理确诊的12例淋巴瘤脑脊膜侵犯患者的MRI资料。结果全部病例经脑或(和)脊椎MRI平扫加Gd-DTPA增强扫描。12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为脑原发性淋巴瘤,10例为继发性脑和脊柱淋巴瘤。7例经手术病理诊断,5例经活检病理确诊。单纯脑部受侵犯5例,单纯脊柱受侵犯6例,脑和脊柱均受累1例。单纯脑膜受侵2例,脑膜和脑组织同时受累4例,表现为硬脑膜-蛛网膜型4例,脑室内软脑膜及室管膜下受侵2例,7例硬脊膜病灶表现为班片状、条状,病灶上下端可见杯口征或脊膜尾征,T1WI脑脊膜病灶均呈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均呈稍高信号;增强后脑脊膜病灶均呈中-高度强化,T1WI脂肪抑制序列病灶显示更清楚。结论MRI检查能清楚显示淋巴瘤脑脊膜受侵病灶的部位和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