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开展了一系列对喷砂处理(MTX)微纹理化表面进行物理评价的研究,以获得形态数据以及在临床上确定其在人体内维持非埋入式愈合和单牙修复体早期负重的能力.方法和材料:对测试表面(MTX)样品和2个对照表面(Osseotite, SLA)进行三维(3D)垂直干涉扫描,并记录形态数据.测试种植体也植入到体内,在2个月非埋入式愈合后用完全处于咬中的单牙修复体(n=27)修复,临床随访监测48个月.结果:在测试表面上观察到较为均匀的微纹理化,而在对照表面上则更为随机和不规则 Relatively u. MTX 和 Osseotite 在一些粗糙度参数上相近,但 MTX 有更多的微沟槽更紧密的排列在一起(Stylus Y λq)且具有较大的斜率(Stylus Y Δq).对于所有植入在上颌和下颌的 MTX 种植体,累计寿命表为100%,没有观察到可测量的边缘骨变化.临床使用4年后的总体种植体成功率为100%.结论: MTX 种植体表面表现出均匀的微沟槽表面,在非埋入式植入 2个月时单牙修复体早期负重和48个月的临床使用后达到了100%的存留率和100%的临床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部分牙列缺损患者无咬合接触的即刻负重与非埋入式早期负重的牙种植体在植入5年后种植体周围的骨及软组织水平。材料和方法:52位患者随机分布于意大利的5家私人诊所:即刻负重组25位患者,早期负重组27位患者。即刻负重组要求单个种植体植入时的扭矩大于30Ncm,多个种植体植入时的扭矩大于20Ncm。即刻负重组在种植体植入48h内戴入无咬合接触的临时修复体。2个月后,临时修复体恢复至完全咬合接触。早期负重组在种植体植入2个月后完成临时修复体。种植体植入8个月后戴入最终修复体。采用非盲法评估修复体、种植体的失败以及生物学及修复并发症。应用盲法评估种植体周围骨及软组织水平。结果:52颗种植体即刻负重,52颗种植体早期负重。早期负重组有一位患者在1年后失访。即刻负重组有1颗种植体在植入2个月后失败。只有早期负重组的一位患者发生了并发症(医源性的种植体周围炎)。两组患者在2、8、14个月及4、5年后种植体周围均发生了渐进性骨吸收并呈现统计学显著性意义。5年后.2组患者种植体周围平均发生了12mm的骨吸收。两组之间在种植体周围骨吸收及软组织吸收水平上没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5年后,只有即刻负重组的种植体唇侧软组织较基线处发生了0.2mm的吸收,该基线是在种植体植入8个月后戴入最终修复体时所确定。结论:在口腔维护良好的患者,即刻负重及早期负重5年后并发症都不常见,种植体周围组织能保持健康及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此项回顾性研究评价了多螺纹锥形种植体的长期性能,这些种植体植入在临床条件可能不佳的病人中。以218个种植体治疗了60位病人,每个病例都包括一项或多项可能的风险因素,可能造成种植体的失败比率增大、种植体周围骨丧失或牙科文献中提及的临床并发症。这些因素有:短种植体(23%)、共存疾病(25%)、上颌种植体(61%)、即刻负重(88.5%)、在拔牙窝中植入(91%)以及局部牙列缺失(97%)。种植体用不同的修复体修复。利用在植入时和所有后续复诊时拍摄的根周X光片,用标准的平行装置和1mm测量网格计算边缘骨的改变。平均临床随访时间对种植体为67.5(范围:1-94)个月,对修复体为60(范围:15-74)个月。四个种植体未能结合并立即用更大直径的种植体替代。8个修复体出现崩瓷(n=7)或粘结失败(n=1)并进行了更换。对于98%的种植体没有观察到种植体周围边缘骨丧失,剩余的2%表现出1mm的骨丧失。5年临床负重后,种植体的累计存留率是98.2%,修复体是96.3%。对锥形种植体结构可能比圆柱形种植体结构更易于发生牙槽嵴骨丧失的担忧在此研究中并没有得以证实。尽管存在一项或多项可能的不利因素,锥形种植体仍实现了骨结合并维持了边缘骨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种植体即刻负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例患者植入49颗ITI种植体.其中18例采用传统种植方式(32颗),12例采用非埋入式种植及即刻负重(17颗).分别在植入后当天、1周、1月、3月、6月、12月拍摄根尖片,测量骨吸收量.结果:所有种植体均无失败,传统种植方式组在各时间段骨吸收量与即刻负重组均无明显差异.讨论:早期理论认为种植体植入后需在无干扰、无负荷状态下完成骨结合,即需要潜入式种植和长达数月的愈合期.但进一步研究表明对新植入种植体施加的我荷只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则可作为一种生理性刺激促进植入体周围骨组织改建矿化.结论:非埋入种植及即刻负重不会影响种植体周早期骨吸收,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后牙区Replace种植体埋入式愈合与非埋入式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本实验采取区段随机化分组方法,将40例患者(95颗种植)随机分为A组(埋入式愈合)和B组(非埋入式愈合),比较种植体负重后1年种植体周骨组织水平变化、牙菌斑、软组织炎症情况以及种植体存留率.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骨组织水平变化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其余参数采用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结果:2组种植体存留率均为100%,种植体周骨组织水平变化A组和B组分别为(0.16±0.46mm)和(0.04±0.35mm),P>0.05,无显著性差异;2组间种植体周牙菌斑聚集及软组织炎症情况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Replace种植系统非埋人式愈合可取得良好的种植体周软、硬组织以及骨整合,疗效良好.非埋入式可以替代埋入式愈合,作为Replace种植体植入的常规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高扭矩和常规扭矩植入的种植体在负重前骨吸收(MBR)水平和近期累积存留率的差异,探讨高扭矩植入种植体的可行性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以35例后牙区牙列缺损,接受种植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有55枚Bio-Med 3i(R)Osseotite Tapered Certain种植体被纳入研究.种植体按植入扭矩值(ITV)分入A、B组,A组15枚种植体,ITV≤50N.cm,B组40枚种植体,50N.cm≤ITV≤90N.cm.采用埋置术式完成手术,术后即刻平行投照根尖片确定种植体周骨水平的基线,术后3~5个月复查时,再次投照种植体的根尖片,对比骨水平变化,得到负重前种植体MBR数据.结果:种植体植入术后3~5个月,A、B组间MBR值无统计学差异,全部种植体于二期术后一个月内完成固定烤瓷修复,平均随访11个月,观察期内种植体存留率100%.结论:观察期内高扭矩植入种植体不会引起种植体周骨吸收加重,近期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观察其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前牙区即刻种植2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牙区即刻种植永久修复后的牙龈美学效果。方法:22例前牙缺失病例,行不翻瓣拔牙同期植入28颗种植体,上颌前牙24颗采用非埋入式种植术,下颌前牙4颗采用埋入式种植术,种植体愈合3~4个月进行永久修复。随访12~30个月(平均18个月)。根据Miller牙龈边缘组织退缩分类及Jemt牙龈乳头指数,分别观察种植体永久修复12个月后的牙龈边缘退缩及牙龈乳头状况;根据Albrektsson种植体成功标准,观察所植入的种植体状况。结果:28颗种植体留存率100%。Miller分类,18颗种植体牙龈边缘无退缩;8颗种植体牙龈边缘Ⅰ类退缩;2颗种植体牙龈边缘Ⅱ类退缩。种植修复体近远中Jemt牙龈乳头指数均为Ⅱ级以上。结论:前牙区即刻种植,延期修复是一项较成熟的手术方法,但须严格掌握适应证,才能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牙区即刻种植永久修复后的牙龈美学效果。方法:22例前牙缺失病例,行不翻瓣拔牙同期植入28颗种植体,上前牙24颗采用非埋入式种植术式,下前牙4颗采用埋入式种植术式,种植体愈合3-4个月进行永久修复。随访时间为12-30个月(平均18个月)。根据Miller牙龈边缘组织退缩分类及Jemt牙龈乳头指数,分别观察种植体永久修复12个月后的牙龈边缘退缩及牙龈乳头状况;根据Albrektsson种植体成功标准,观察所植入的种植体状况。结果:28颗种植体留存率100%。Miller分类,18颗种植体牙龈边缘无退缩;8颗种植体牙龈边缘Ⅰ类退缩;2颗种植体牙龈边缘Ⅱ类退缩。种植修复体近远中Jemt牙龈乳头指数均为Ⅱ级以上。结论:前牙区即刻种植,延期修复是一项较成熟的手术方法,但须严格掌握适应症,才能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下颌后牙区Straumann短种植体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Straumann短种植体应用于下颌后牙区单牙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下颌后牙缺失单冠修复的患者共6例,剩余骨量最适合植入长度6 mm、直径4.1 mm的标准种植体,共植入8颗种植体.结果 临床追踪12~38个月种植体没有明显的边缘骨丧失,没有种植体失败.结论 非早期负重种植时,在能够获得足够初期稳定性的情况下,长种植体不一定是必须的选择.下颌后牙缺失剩余牙槽骨高度较低时,采用Straumann短种植体的单牙种植修复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直立或倾斜种植体支持的带有远中游离端的全口固定义齿修复并即刻负重的治疗效果.同时比较直立种植体和倾斜种植体的疗效差异。材料和方法:四个研究中心的342颗Osseotite NT种植体被陆续植入65位患者的上下颌骨(其中246颗种植体植入41个上颌骨.96颗种植体植入24个下颌骨),两个远中种植体倾斜25°~35°。在术后48h内给患者配戴钛支架和丙烯酸树脂制作的临时全颌义齿并即刻负重.最终修复体在愈合后3个月配戴。结果:上颌有3颗种植体在术后第1年内失败.另外2颗在术后一年半时失败.40个月以上的随访显示.上颌种植体的累积存留率为97.59%.下颌没有发现种植体失败病例,修复成功率100%。直立和倾斜种植体周围的边缘骨丧失是类似的.患者对美学、发音和功能都很满意。结论:本研究的初步结果证实.相对于更复杂的外科手术.上下无牙颌分别用6颗和4颗种植体支持的全口义齿进行即刻修复是可行的。上下颌倾斜种植体与直立种植体在即刻功能负重后能够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牙列缺损患者无咬合接触的即刻负重与早期负重的牙种植体,在植入3年后的种植体失败、修复体失败和影像学骨水平的变化。材料和方法:80位牙列缺损的患者被选定行两种种植体支持式的即刻修复,2个月后,随机分配行即刻负重(试验组)或早期负重(对照组),每组有40位患者。本研究中种植体植入时的扭矩必须大于30Ncm。在试验组中,种植体戴入无咬合接触的暂时修复体。在对照组中,愈合基台连接种植体非埋植型愈合。术后2个月,最终修复体达到完全咬合接触。结果变量为负重3年后的种植体失败、修复体失败、并发症和影像学骨水平种植后的变化。试验采用盲法评估。结果:81颗种植体即刻负重,80颗种植体早期负重。2位即刻负重组患者与1位即刻负重组患者在3年后失访。无植入失败。2位即刻负重组患者和1位早期负重组患者发生了并发症。两组患者36个月后的骨水平变化无显著差异(P=0.67:均数差为0,2mm;95%的可信区间为-023~0,63)。即刻负重种植的骨吸收0,90mm(95%的可信区间为0.63~1.17),早期负重种植的骨吸收1.10mm(95%的可信区间为0.81~1.39)。结论:如果达到足够的初始稳定性,观察在部分牙列缺损的患者中植入3年后,即刻负重与早期负重的失败率、并发症和骨水平变化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2.
Brnemark种植系统在下颌全牙列缺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38颗Branemark种植体植入48名下颌全牙列缺失患者的颌骨内 ,完成固定可卸式修复体46件 ,临床观察30~48个月 ,修复后2年累积成功率为97.4% ,修复体稳定率为100% ,种植失败多数发生在种植早期 ,其主要原因为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3.
钛75牙种植体犬颌骨种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进一步研究钛75(铝钼锆钛合金)牙种植体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在4条成年种犬下颌骨的缺牙区,植入全埋入式和半埋入式钛75(AlMoZrTi)牙种植体,6个月、12个月后,进行X线检查、松动度测定、含种植体的颌骨不脱钙切片光镜观察。结果 牙种植体存留率:全埋入式100%(4/4),半埋入式91.7%(11/12)。所有存留种植体均稳固、无松动,牙周测试仪(Periotest)测定值略低于健康的自然邻牙测定值,但两者相差不显著。除1枚发生种植体周围炎外,所有半埋 种植体均牙龈健康,龈袋深<2mm。两类种植体与颌骨间均发生骨性结合。结论 钛75是良好的种植材料,Periotest牙周测试仪对于种植体植入后骨性界面观察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探讨种植体即刻负重在全牙列种植体支持固定义齿修复的临床可行性、技术特点并评估其临床效果.4例患者共计38个种植体,种植体植入手术后12~24小时即刻负重,暂时义齿修复3~6个月后,行全牙列种植体支持固定义齿修复,观察时间6~36个月.种植体即刻负重3~6个月后无种植体失效,4例患者的种植固定义齿修复体临床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因此,选择适当的病例,采用合适的加载方式.种植体即刻负重可成功应用于全牙列缺损固定种植修复的过渡修复处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Xive种植系统行单冠修复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XIVE种植系统行单冠修复的临床经验及应用结果。方法:2002年11月至2005年1月,148位患者共植入了196颗XIVE种植体,用于修复单牙缺失。其中男80,女68例,平均32.5±15.6岁,上牙86颗,下牙110颗。128颗牙冠采用粘结固定,68颗牙冠采用横向螺钉固定。88颗种植体植入手术同期或植入前进行了各种骨增量手术。所有种植体最终冠修复完成后随访时间3~25个月,平均12.8±8.4个月。结果:随诊期间内1颗种植体在负重3个月时松动取出。其余种植体均良好行使功能至今,种植体累积存活率为99.5%。结论:用XIVE种植系统修复单牙缺失临床并发症低,成功率高,疗效满意。合理应用各种骨增量技术是确保种植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上颌前牙区人工种植牙即刻修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即刻负重在上颌前牙区种植义齿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43例前牙缺失患者植入55枚Frialit-2阶梯螺旋状种植体,手术当日即以聚丙烯酸树脂冠完成修复,消除正中、前伸和侧方(牙合)早接触点并以(牙合)夹板固定,术后6个月完成全瓷冠修复体.结果 植入上颌前牙区的55枚种植体直径分别为4.5 mm(28枚)、5.5 mm(27枚),长度为13 mm(30枚)和15 mm(25枚),种植体植入时的转矩介于32Ncm和45Ncm.植入后随访1~4年.种植体周围牙槽骨的吸收程度平均分别为0.35 mm和0.55 mm.植入后12个月未见种植体松动脱落,所有种植体均稳定地行使功能,除2例外,患者均获得满意的美观修复效果.结论 上颌前牙区种植体即刻负重修复可缩短种植修复疗程,及时恢复患者美观、发音等功能,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重度牙周炎患者即刻种植即刻负重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的23位重度牙周炎患者,术前控制急性炎症,术中拔除无保留价值的患牙后植入159枚种植体,其中62枚种植体植入新鲜拔牙窝,97枚种植体植入愈合牙槽窝.术后24小时内制作种植体支持的桥架式临时修复体即刻负重,最终修复完成于术后6个月内.观察这类治疗方案下的种植体存留率、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种植体周软组织状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59枚种植体中有1枚在植入后4个月内失败,种植体2年总存留率为99.4%(158/159),即刻位点的种植体存留率为98.4%(61/62),愈合牙槽窝位点种植体存留率为100%(97/97);即刻种植体在永久修复时、修复后1年、2年的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52±0.16)mm、(0.76±0.22)mm、(0.88±0.27)mm,与愈合牙槽窝的(0.48±0.14)mm、(0.71±0.21)mm、(0.80±0.23)m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植入拔牙窝中的种植体与植入愈合牙槽窝中的种植体在改良菌斑指数、改良出血指数、种植体周围疾病发病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牙周炎患者即刻种植即刻负重后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短期疗效可靠,但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悬臂梁式种植固定义齿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收集2005-01—2011-06,在我科室采用悬臂梁式种植固定义齿修复58例患者(60个修复体,共103枚种植体)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记录种植体的失败个数、修复体失败个数、边缘骨吸收情况、机械及生物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期内无种植体失败,有3个修复体失败。种植体7年累计存留率100%,修复体7年累计存留率为92.3%。随访期内并未见严重的边缘骨吸收,近悬臂端种植体周边缘骨吸收为(0.08±0.12)mm,远悬臂端种植体周边缘骨吸收为(0.09±0.14)mm。8个修复体(13%)、14枚种植体(14%)发生生物学并发症,11个修复体(18.3%)出现机械并发症。结论:本研究初步证实悬臂梁式种植固定义齿的修复方式临床效果是可靠的,可作为临床种植设计的一个可选方案。因较高的机械并发症,在选择螺丝固位方式时需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美学区单个上前牙即刻种植即刻非功能修复临床疗效.方法:7例上颌单个无法保留患牙,拔除后即刻植入种植体,当日制作并戴入临时树脂冠,6个月后复诊取模,选择合适基台制作永久金属烤瓷或全瓷修复体,最终修复体戴入后1年复诊,比较刚戴入修复体与1年后随诊时种植体周骨组织水平以及红色美学指数(Pink Ethetic Score,PES)的变化情况.结果:种植体成功率为100%,种植体近、远中周牙槽骨变化分别为0.79±0.48mm、0.71±0.46mm;刚戴入修复体与1年后随诊时PES值为8.6±1.3和11.1±1.8,Walcoxon分析P=O.027<0.05,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严格选择病例的情况下,单牙即刻种植即刻非功能修复,可取得很好的美学效果,种植体周软组织美学效果随着戴入时间增长可得到改善,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评价在萎缩的上颔骨.相比较于应用自体骨增量后植入长种植体(〉115mm)以支持修复体,短种植体(5~85mm)能否成为一个合适的选择。材料和方法:28位颌骨萎缩的上颌无牙耠患者,在计算机体层扫描片上测量剩余牙槽骨高度为5~9mm,至少5mm,随机分为两组,一组15位患者植入4~8枚短种植体(5~85mm).另一组13位患者从髂嵴取自体骨以植入至少11.5mm的长种植体。骨块及上颌窦开窗处用可吸收的坚固屏障膜覆盖。移植物在植入种植体前潜入式愈合4个月。4个月后.戴入临时的强化树脂修复体或杆卡固位式覆盖义齿。再经过4个月后,去除临时修复体.戴入最终的螺丝固位的金属一树脂固定修复体。疗效评价包括:修复体及种植体的失败.任何并发症(包括手术后疼痛)及患者的满意度。所有的患者在种植体负重后随访5个月。结果:所有的患者都进行了种植体支持的修复重建.没有患者失访。1例双侧上颌窦提升手术因为感染失败,但是能植入短种植体。在骨增量组有1例患者失败,短种植体组有2位患者共失败2颗种植体。所有的失败发生于负重之前。骨增量组的并发症明显较多:5位骨增量患者发生了8例并发症(均主诉为髂嵴取骨后1个月疼痛)。短种植体组无并发症。所有的患者对手术满意并愿意再次接受手术。结论:本前瞻性研究提示,对于上颌骨萎缩的无牙骀患者,相比较干取自体骨进行骨增量后以植入长种植体,短种植体是合适的、费用较低且操作较快的一种选择。然而,这些初步的结果还需要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且至少随访5年以上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