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刺对急性胆囊炎患者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实时超声下观测针刺对急性胆囊炎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脂餐组各30例,并观察针刺和脂餐前后胆囊大小、排空率和胆总管内径变化。结果针刺组和脂餐组胆囊大小、排空率明显优于自身对照组(P〈0.01),但以针刺组为最优(P〈0.05,P〈0.01)。结论针刺可使胆囊收缩功能增强,有利于胆囊炎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在实时超声监视下,体针、耳针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100例疗效观察及实验研究,结果:痊愈89例占89%,好转11例占11%,有效率100%。实验结果,电针30分钟后,胆汁流量增加差值为1.58×0.79(P=0.05),Oddi氏括的肌张力显著降低,针后即时降低差值为4.00±1.32(P<0.001),30分钟后为6.08±1.85(P<0.01)。提示针刺对胆道功能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刺改善Ⅱ型糖尿病患者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时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40例已确诊Ⅱ型糖尿病患者,给予针刺内关穴治疗,分别观察针刺20分钟组,40分钟组,60分钟组对其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检测短时心率变异诸项指标,结果3组不同针刺时间均能改善各项指标,针刺前后疗效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3组组间疗效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针刺改善小气道功能时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将63例经肺功能检测为小气道阻塞性疾病患者,随机分成针刺20分钟组、40分钟组、60分钟组,结果三组病人小气道功能均有改善,针刺前后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在多项检测指标中,针后40分钟、60分钟疗效优于20分钟(P<0.005),而40分钟与60分钟组间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05)。提示针刺对小气道功能有调节作用,其疗效与针刺时间久暂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应用正骨膏外敷治疗新鲜骨折62例(治疗组),结果近期痊愈57例(91.9%),显效5例(8.1%)。随机与正骨水外敷治疗30例(对照组)作对照,近期痊愈19例(63.3%),显效7例(23.3%),有效4例(13.3%)。两级综合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镇痛、消肿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分别为有显著性差异和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P<0.01)。  相似文献   

6.
郎伯旭  叶印生  卢伟 《中国针灸》2000,20(5):281-282
将150例功能性不射精患者分为针刺组73例,中药组35例,西药组42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以头针额旁三线为主的针刺组有效率为95.89%,以下乳涌泉散为主的中药组的效率为85.71%,西药组有效率为30.95%;3组有疗效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但针刺组与中药组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痊愈病例的疗程比较,针刺线明显优于其它2组(P〈0.01)。  相似文献   

7.
运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乳腺炎60例,并以静滴青霉素治疗为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6%,对照组有效率为40.0%。两组治疗效果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8.
应用HANS辅助小剂量颈丛阻滞行甲状腺手术麻醉( A组)、与对照组(B组) HANS麻醉各 40例。观察麻醉效果及生理功能变化, A组麻醉优良率为 93%, B组 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甲状腺囊腺瘤切除的麻醉优良率为 96%,甲状腺次全切除的麻醉优良率为86%,但两者比较没有差异性(P>0.05);B组甲状腺囊腺瘤切除的麻醉优良率为 86%,甲状腺次全切除的麻醉优良率为5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人手术前后15分钟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的变化,A组HR、SpO_2术后较术前降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MAP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HR术后稍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MAP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SpO_2降低明显,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A组与B组的HR、MAP、SpO_2两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9.
针刺治疗放化疗胃肠反应44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针刺方法治疗放、化疗胃肠反应44例,痊愈41例,占93.18%;好转3例,占6.82%。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疗程为5.80±2.71日,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翊  周光涛 《中国针灸》2000,20(9):525-526
对1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随机分成针刺组和药物组,分别以针刺和药物治疗。结果:针刺组痊愈显效率与药物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第10个月和第18个月分别进行随访,针刺组复发率明显低于药物组(P〈0.05)。针刺组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优于药物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肩井穴与非经非穴对胆囊炎患者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探讨肩井-胆囊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将6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肩井组和非穴组,每组30例。肩井组针刺右侧肩井穴,非穴组针刺第6与第7颈椎棘突间右侧旁开2寸处,均留针30min。分别于针刺前、针刺15min时及出针30min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胆囊的长径、宽径、厚度,计算胆囊容积,并分别评价两组治疗后肩背及右上腹疼痛、胃胀恶心变化情况。结果:肩井组疼痛缓解率优于非穴组(P<0.05);非穴组患者胃胀或恶心等症状缓解率与肩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非穴组患者胆囊扩大的未见明显缩小,胆囊缩小变形的未见明显扩大(均P>0.05);肩井组患者胆囊扩大的均有缩小,胆囊缩小的均有扩大(均P<0.01)。两组胆囊缩小患者胆囊容积针刺后比较,肩井组明显大于非穴组(P<0.01);两组胆囊扩大患者针刺后胆囊容积比较,肩井组明显小于非穴组(P<0.01)。结论:肩井穴能双向良性调节胆囊炎患者胆囊收缩功能,明显缓解胆绞痛及其所引起的肩背部牵涉痛。  相似文献   

12.
秦研  张晓彤 《山西中医》2014,30(11):33-34
目的:探讨针刺日月穴对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用以证明穴位的特异性,以指导临床对胆囊疾病的治疗。方法:33例胆囊炎患者于针刺前后超声检查,常规测量胆囊大小。结果:针刺日月穴后胆囊大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经统计学处理有差异(P0.01)。结论:针刺"日月"穴可使胆囊炎患者胆囊运动功能增强,利于胆汁排泄、炎症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常规针刺及康复训练基础上,观察温针灸外关穴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温针灸组采用温针灸外关穴配合常规针刺及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及康复训练。针刺及康复训练每次各30min,温针灸每次20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共治疗10次。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水肿分级评分、简式Fugl-Meyer量表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VAS、水肿分级评分、简式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温针灸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温针灸组的总有效率[9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24/30)],P0.05。结论:常规针刺及康复疗法配合温针灸外关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常规针刺配合刺血治疗急性面瘫伴耳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急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急性期采用刺血加常规针刺治疗,针刺选患侧攒竹、丝竹空、四白、地仓等穴,刺血拔罐选患侧阳白、颧髎、大椎、翳风,恢复期采用针刺治疗,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耳后疼痛积分、急性期疼痛持续时间、多伦多面神经功能评分、面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及总体疗效。结果:两组疼痛及多伦多面神经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均能缩短患者疼痛持续时间及患者病程,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血配合针刺治疗急性面瘫伴耳后疼痛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针刺治疗中风上肢瘫痪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后上肢瘫痪的最佳方法和介入时机。方法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头穴久留针加电针神经干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阳明经穴法。同时用简化Fugl-Meyer(FMA)运动量表作为疗效评定标准进行上肢功能针刺效应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在入组时,上肢的运动功能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疗程(4星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上肢的运动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头穴久留针加电针神经干的方法治疗早期中风上肢瘫痪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期门”、“天枢”、“阳陵泉”与耳部“胰胆”穴(耳迷走神经分布密集区)对豚鼠胆囊压力和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针刺不同穴位调节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效应。方法:选用成年豚鼠20只,雌雄不限,每组10只,分成两组分别进行Oddi括约肌的肌电与胆囊压力检测。本实验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观察针刺前后Oddi括约肌肌电与胆囊压力变化,Oddi括约肌的肌电检测采用双钩电极埋植技术,胆囊压力检测采用胆囊内置小型人工球囊技术。豚鼠麻醉后,分别记录正常豚鼠的胆囊压力变化和Oddi括约肌的肌电频率与幅值,待豚鼠状态稳定以后,针刺“期门”、“天枢”、“阳陵泉”与耳部“胰胆”穴1 min,观察针刺上述穴位对豚鼠胆囊压力和Oddi括约肌肌电的影响。结果:针刺“期门”、“天枢”穴后,Oddi括约肌肌电频率与针刺前相比均明显增多(频率:P<0.01,幅值P<0.05),胆囊压力幅值明显下降(P<0.05);针刺耳部“胰胆”和“阳陵泉”穴后,Oddi括约肌肌电频率和幅值与针刺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胆囊压力幅值明显上升(P<0.01)。结论:针刺“期门”、“天枢”穴能够明显抑制胆囊的运动、促进Oddi括约肌的肌电释放;针刺耳部“胰胆”和“阳陵泉”穴能够显著促进胆囊的收缩运动、抑制Oddi括约肌的肌电释放。  相似文献   

17.
针灸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冀萍  周莉 《中国针灸》1996,16(9):1-2
本文对130例患者进行临床对比观察,分针灸组64例、中药组36例。西药宫腔注射组30例。针灸取穴中极、子宫、三阴交、归来。结果表明:各组间治愈率比较,针灸组优于中药组与西药宫腔注药组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2年内随访三组妊娠率分别为75.0%、52.7%、46.7%,三组妊娠率比较,针灸组优于中药组或西药宫腔注射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治疗仪组及结合组,各40例。针刺选风池、翳风、上廉泉、金津、玉液等穴,吞咽治疗仪治疗时在颈部皮肤上沿正中垂直放置2对电极,或在气管正中线左右两侧分别放置1对电极,均每日1次,治疗2周。治疗1周、2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的吞咽困难亚量表进行评定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3组治疗1周、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各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1周后及2周后,针刺组及治疗仪组各评分差值与结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合组优于针刺组及治疗仪组;3组临床疗效比较,结合组总有效率高于针刺组及治疗仪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法可明显提高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9.
郭振丽  徐庆会  陈少宗 《中医杂志》2011,(20):1755-1758
目的观察留针时间长短对慢性炎性胆囊运动的影响规律,为确定最佳留针时间、针刺频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2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30min组和60min组各11例,两组均针刺双耳胰胆穴,分别以中等强度刺激手法捻转行针30s后留针,留针期间每隔10min用同等强度刺激手法捻转行针,每侧穴位30s,两组分别留针30min、60min。分别记录针刺前5min,针刺后10、20、30、40、50、60min时胆囊容积的大小及胆囊收缩率。结果 30min组在针刺后20min时,胆囊容积与针刺前5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min组在针刺20、40、50min时胆囊容积与针刺前5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针刺前30min胆囊容积减值幅度变化基本一致,均在针刺后20min时达到收缩的峰值,针刺后30min胆囊容积减值幅度60min组强于30min组,并于留针40min后维持一种稳定的张力状态。两组间不同时间点胆囊容积及胆囊收缩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耳廓胰胆穴能够明显促进慢性炎性胆囊的张力性舒缩运动,其最佳留针时间为40min,针刺频次以每天2次为宜。  相似文献   

20.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组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中风偏瘫患者分为针康组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 ) 10 0例 ,针刺组及康训组各 6 0例 ,采用针刺体穴和康复训练 ,并在治疗前后 ,对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针康组与针刺组、康训组治疗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P<0 .0 1,差异明显 ,而针刺组、康训组比较P>0 .0 5 ,无差异 ;3组自身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其中针康组治疗前后 P<0 .0 1,差异明显 ,而针刺组、康训组治疗前后 P<0 .0 5 ,也有差异。结论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比单纯针刺和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疗效好 ,而针刺和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均有较好疗效 ,两者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