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Liu XY  Li CD  Yi XD  Li H  Yu ZR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7):3339-3342
目的探讨肌萎缩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总结9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和15例同期手术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肌电图检查、治疗效果及预后。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中7例行单纯椎间盘切除cage植入术,2例采用颈椎后路开门椎管减压、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钢板内固定术。15例脊髓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中12例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cage植入术,3例行颈椎后路开门椎管减压、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钢板内固定术。结果MRI显示单节段.两节段颈椎间盘突出占77.7%(7/9),3节段及3节段以上颈椎间盘突出仅占22.2%(2/9)。肌电图显示所有病例均呈受累上肢肌肉的神经源性损害,所有病例均未显示胸锁乳突肌神经源性损害及舌肌纤颤电位。术后随访6—36个月,9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肌力均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其中6例肌力由术前Ⅰ~Ⅱ级恢复至术后Ⅳ~Ⅴ级,改善率为75%~100%。2例肌力由术前Ⅲ级分别恢复至术后Ⅳ~Ⅴ级,改善率分别为50%和100%。1例(多节段)由术前Ⅰ级恢复至Ⅲ级,改善率为50%;8例术后随访超过12个月,7例恢复至Ⅴ级,改善率100%,1例恢复至Ⅳ级,改善率80%。同期手术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随访12~36个月,15例患者肌力不同程度改善,术后6个月,患者肌力由术前Ⅱ~Ⅳ级恢复至术后Ⅲ~Ⅴ级,改善率为20%~100%,15例随访均超过12个月,11例恢复至Ⅴ级,改善率100%,3例恢复至Ⅳ级,改善率20%~50%,1例仍停留在3级,未改善。结论肌萎缩型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特殊类型颈椎病。其临床症状体征易与脊髓侧索硬化等神经元疾病混淆,MRI和肌电图检查有助于确诊,其产生的机制可能与脊髓前角受压并伴有缺血性障碍有关,及时的手术减压治疗对肌萎缩恢复有明显帮助,单节段损害的手术预后好于多节段损害。  相似文献   

2.
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附6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 1996— 1999年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 6 8例 ,手术效果优良率达 89.2 %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 6 8例 ,男 45例 ,女 2 3例。年龄 2 3~ 6 5岁 ,平均 45 .3岁。病史最长 8年 ,最短 1个月 ,平均 18个月。全部病例均经CT或MRI证实L3 ,4 、L4 ,5及L5S1三节段突出18例 ,L4 ,5及L5S1二节段突出 32例 ,L3 ,4 及L4 ,5二节段突出10例 ,L2 ,3 、L3 ,4 、L4 ,5、L5S1四节段突出 8例。1.2临床表现  18例三节段突出 ,其中双小腿感觉和肌力障碍 6例 ,一侧大小腿感觉和肌力障碍 4例 ,只有一侧小腿感觉和…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 本组13(男10,女3)例,平均年龄46.5(32~69)岁. 受伤平均时间13(6~34)h.手术时间伤后2~6 d,诊断为颈椎爆裂骨折合并椎板骨折4例;椎体骨折合并脱位关节突交锁2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2例;脊髓型颈椎病伴有脊髓前中央动脉征候群3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并脊髓型颈椎病2例. 压迫原因前方为椎间盘、后纵韧带及椎体骨折块;后方为黄韧带、椎板骨折块. 病变节段C3~7,单节段者5例,双节段者4例,多节段者4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按照ASIA分级A级0例,B级3例,C级6例,D级4例,E级0例. 入院后牵引者6例,余者费城颈托固定.  相似文献   

4.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常用术式 ,传统术式存在着减压范围小 ,髂骨植骨支撑力弱 ,术后骨块容易吸收、塌陷等缺点。自 1995年开始我们在原术式基础上对植骨材料和减压范围等方面作了部分改进 ,共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2 6例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6例 ,男 19例 ,女 7例。年龄 2 1~ 5 6岁 ,平均 41 6岁。病程最长者 98个月 ,最短 14d ,平均 32 6个月。术前通过X线、CT、MRI检查 ,病变累及 2个椎节者 12例 ,3个椎节者 8例 ,4个椎节者 6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者 3例。减压范围在 2个节段者 11例 ,…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齿状突骨折本身及其相邻节段损伤的外科手术方式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手术治疗的37例齿状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11例;年龄21 ~65岁,平均36岁.单纯齿状突骨折25例,其中Ⅱ型20例,浅Ⅲ型5例;合并相邻节段不稳12例: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6例;齿状突骨折合并C2/3不稳4例;齿状突骨折合并C1/2及C2/3同时不稳2例;神经损伤12例,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3例,D级6例.手术在稳定齿状突骨折的同时,兼顾相邻节段不稳情况,选择个性化的固定方式.术前、术后3个月进行JOA评分,有脊髓损伤者采用Frankel评分标准,术后随访X线或CT片评价骨折愈合、植骨融合及颈椎稳定性情况.结果 3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明显椎动脉损伤、神经损伤、气管食管损伤等手术并发症.随访12~48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JOA评分(12.1±2.1)分,术后3个月(15.4±3.2)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64,P=0.000);临床JOA改善率(90.8%±11.6%),优良率98%.术后6个月Frankel分级,除1例B级无恢复外,其余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2级.术后佩戴颈托3个月.9个月内X线片复查示骨折愈合良好,植骨融合者在3~6个月内均获骨性融合(平均4.5个月);颈椎序列良好,颈椎伸屈侧位片显示颈椎稳定;无内固定松动、脱出及断裂.结论 根据齿状突骨折本身特点结合有无合并相邻节段不稳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在稳定齿状突骨折同时将相邻不稳的节段固定,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前路椎体切除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对37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采用前路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术,随访并评价椎体高度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7例患者术后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术后1个月,感觉平面上升2个~5个节段,肌力增加1级~2级。所有病例脊髓获得有效减压,Frankel分级改善2级者19例,改善1级者18例,术后平均6个月植骨融合达到骨性愈合,高度无显著丢失,内固定物未见断裂、松动。结论:前入路手术直视下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恢复显著,融合率高,稳定性好,负重能力强。  相似文献   

7.
我们采用哈氏棒 -迪克钉联合应用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 1 3例 ,术后恢复较好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 1 3例 ,男 9例 ,女 4例 ,年龄 2 2~ 6 8岁 ,平均3 8岁。受伤时间距手术时间 3小时~ 8天。范围 T11~ L3 ,其中 T12 ~ L17例 ,二节级 9例 ,三节级 2例。单椎体骨折合并上或下节段椎弓根骨折 2例 ,脊髓损伤 (按 Frankel标准 ) A级 3例 ,B级 3例 ,C级 4例 ,D级 2例 ,E级 1例。2 治疗方法2 .1 材 料 选择张家港医疗器械厂生产的Dick' s钉和尾侧端为园形的 Harrington,棒长1 5 0 mm、1 6 0 mm、1 80 mm。2 .2 方 法 硬膜外或全…  相似文献   

8.
颈椎前路减压及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是治疗颈椎病最为常用和有效的术式之一[1]。除直接清除脊髓前后致压物外,还有较多范围的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使颈椎更加保持稳定性。有效预防手术及护理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治愈率的关键。我院2001年6月~2004年12月共收治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椎压迫病人49例,手术后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9例,男41例,女8例,年龄29~62岁。颈椎间盘突出9例(病变累及1个节段2例,2个节段6例,3个节段1例),颈椎骨折脱位40例(车祸伤29例,坠落伤8例,压伤3例),其中3例入院即行颅骨牵引术…  相似文献   

9.
运输工农业生产的交通中 ,脊柱创伤发病率不断增高 ,近年来作者应用椎弓根Dick钉短节段脊柱内固定治疗脊柱损伤 3 5例取得满意效果与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 5例 ,男 3 0例 ,女 5例 ,年龄 1 9~ 67岁 ,平均42岁。其中井下重物砸伤 2 0例 ,车祸伤 1 5例。椎体压缩骨折 2 9例 ,脱位 6例。 3 0例合并不全截瘫 ,3例完全截瘫 ,2例单纯压缩骨折。伤后平均 1 .5天予以手术 ,住院平均 2 0天 ,术后 2个半月及 4个月复诊 ,不全瘫者均获不同程度恢复 ,2 6例痊愈 ,4例双下肢肌力恢复至Ⅲ级 ,可扶拐下地行走 ,完全截瘫患者未恢复能使用轮椅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前路手术方法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连续3或4个节段病变的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和长节段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率、3个月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改良率、术后1周内及术后3个月颈椎曲度的改变。结果:分节段减压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3个月颈椎曲度等方面均小于长节段减压组(P<0.05),术后3个月JOA评分改良率及植骨融合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长节段减压组有2例发生内植物松动、移位。结论: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优于长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颈前路潜行减压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科 1 999年 8月至 2 0 0 3年 1月行颈前路潜行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4 1例 ,33例获随访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3例中男 1 6例 ,女 1 7例。年龄 4 1~ 5 0岁1 3例 ;5 1~ 6 0岁 1 2例 ;6 1~ 70岁 6例 ;70岁以上 2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 1 2例 ,双节段突出 1 4例 ,跨节段突出 7例。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OPLL) 6例 ,QPLL累及 1~ 2节段 4例 ,3个节段以上 2例 ,合并颈椎管狭窄 1例。按日本骨科学会JOA脊髓功能 1 7分法评分〔1〕,重度颈脊髓损害 (<7分 ) 2 1例 ,中度颈脊髓损害 (8~ 1 2分 ) 1 …  相似文献   

12.
枕骨大孔前和前侧方肿瘤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神经外科 1986~ 1999年间手术切除该区肿瘤 6例 ,治疗效果良好 ,现总结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例 ,女 4例 ,男 2例 ,年龄 17~4 3岁。临床症状 :后枕部疼痛 5例 ,枕部麻木 1例 ,双下肢肌力下降 4例 ,单侧上肢肌力下降 2例 ,行走不稳4例 ,语言障碍 2例。神经系统检查 :双侧下肢肌力Ⅳ级 4例 ,单侧上肢肌力Ⅳ~Ⅴ级 2例 ,腱反射亢进 4例 ,双侧病理反射阳性 4例 ,单侧病理反射阳性 2例 ,颈部感觉减退 1例。辅助检查 :CT检查 3例 ,MRI3例 ,螺旋CT1例。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手术治疗 ,手术远外侧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疗退行性腰椎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6月采用腰椎后外侧融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狭窄症。其中男33例,女38例;年龄41—82岁;病程7个月~30年。发病节段:单节段L4-56例,L—S1 2例;两节段L4-S1 19例、L3-5 22例;三节段L2-57例、L3-S1 12例;四节段L1-5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滑脱、不稳定性腰椎节段:L4-5 6例、L5—S1 2例。患者均为初次手术。疗效采用JOA下腰痛评分标准及植骨融合标准,观察及记录患者功能改善恢复情况及融合情况,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7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5—40个月。最近一次随访JOA改善率为:优:42例;良:22例、可7例;优良率达90.1%。所有节段均获得融合。结论PLF是治疗退行陛腰椎狭窄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颈椎病前路减压及融合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适应证、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脊髓型颈椎病 2 2 6例 ,其中多节段 2 3例 ,约占 9.1% ,采用前路减压及融合术。结果 :随访 19例 ,优 13例 ,良 4例 ,好转 2例 ,无恶化或加重的病例。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及融合术患者术中处于清醒状态能与术者配合 ,随时观察脊髓神经损伤体征 ,既达到广泛减压 ,又能融合稳定病变节段 ,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张超  刘耀 《中外医疗》2011,30(30):44-44
目的分析、探讨下腰椎(L3~L5)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和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至2009年来我院收治的下腰椎骨折患者38例,根据骨折损伤部位及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 23例存在神经损伤者,术后按Franked标准分级:A级1例,B级1例,C级2例,D级3例,E级1例。其中15例不完全神经损伤患者有1~2级恢复,1例完全神经损伤患者无神经功能恢复。后路手术的神经恢复情况较好于前路手术。结论下腰椎骨折手术治疗应采用后路手术为主,如果椎弓根完整,多选择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尽量避免长节段固定融合,而下腰椎骨折Load-sharing评分7~9分,宜选择前路手术。  相似文献   

16.
Caspar撑开器在颈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前路手术已广泛应用于颈椎退变、创伤及肿瘤的治疗 ,由于减压直接 ,效果良好。我们于1998年8月至2001年7月使用Caspar撑开器行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病变26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5例 ,女11例 ;年龄18~67岁 ,平均48岁 ;颈椎病16例 (脊髓型13例 ,神经根型3例 ) ,颈椎创伤10例 (椎间盘脱出6例 ,骨折4例 )。患者均经CT、MRI检查确诊。手术节段 :C3~43例、C4~56例、C5~67例、C6~73例、C4~64例、C5~73例。1.2器械Caspar撑开器为瑞士Mathys公司提供 ,由1个撑开装置、2枚撑开钉及1个改锥组成。1.3手…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从1993年以来,对21例脑梗塞偏瘫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1例患者中发病2月以上者2例,发病1~2月者3例,1周~1月者3例,1周以内发病者13例,均系住院患者,符合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规定的脑梗塞诊断标准(王新德·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8;21:60),全部患者均经CT扫描确诊。21例中男15例,女6例,年龄40~76岁(51~70岁15例,占71.4%),病程18~99天,平均39.2天。临床检查:上肢肌力0~Ⅰ级6例,Ⅱ级8例,Ⅲ级4例,Ⅳ级3例;下肢肌力0~Ⅰ级5例,Ⅱ级6例,Ⅲ级5例,Ⅳ级5…  相似文献   

18.
宫传圣 《中外医疗》2010,29(36):100-100
目的使用多节段颈椎前路手术来治疗颈椎病,以及对并发症的分析。方法回顾性总结在2005年至2010年期间31例病例,男18例,女13例;受伤年龄在36~75岁,平均年龄50岁;病史1~10年不等,其中脊髓型颈椎病19例,混合型12例。结果通过2年以上的随访调查了13例,7个月~2年随访调查18例,所有病例在进行手术后愈合情况良好。结论对于多节段颈椎病,多平面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结合颈椎次全椎体切除术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手术,但是手术累计节段越多,并发症发生的几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颈椎MC融合器结合前路短节段钢板固定手术治疗4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椎MC融合器结合前路短节段钢板固定手术治疗4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8例,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临床疗效,并测量颈椎前凸角(Cobb角)、椎间隙高度;根据Bazaz吞咽功能评分量表评价患者吞咽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有27例获得随访,1例失访。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颈肩部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颈肩部JOA评分、ODI、颈椎Cobb角及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有5例出现短暂性吞咽困难,4例声音嘶哑,3例脑脊液漏,4例有1个间隙未融合,1例伤口感染。结论颈椎MC融合器结合前路短节段钢板固定手术治疗4节段颈椎病能够减少术中创伤,改善神经功能,减少术后吞咽困难,恢复颈椎前凸,是一种效果良好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20.
我科从1978年12月至1984年6月对11例脊髓灰质炎后髂腰肌瘫痪(肌力都在2级以下)的患者采用膜外斜肌转移代替术。手术按肌肉一肌腱的转移原则进行。转移的腹外斜肌远端腱膜部均与股直肌近端腱部编织缝合固定。随访9例,男2例,女7例;年龄9~26岁,平均18岁;病程8~20年,平均15年。随访时间1年2个月至6年9个月,平均4年。根据术后屈髋肌力的增加和步态的改善估价疗效,分为满意、有效和无效。若术后肌力达到≥3级,本人和旁人认为步态明显改善者,为满意;肌力达到2~3级,步态改善者,为有效;肌力在≤2级,步态无改善者,为无效。本组满意4例,有效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