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背景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十分常见的急腹症,过量的炎症因子释放会损伤肠黏膜,诱导细胞凋亡,加快病程.水飞蓟素有抗氧化、免疫调节、消炎、保护肝脏、抗组织纤维化等功效.但目前尚未见关于水飞蓟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道损伤中的相关研究.目的研究水飞蓟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损伤及PI3K/Akt和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实验分成Control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odel,SAP)组、Experimental+L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给予60mg/kg水飞蓟素治疗)、Experimental+M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给予120 mg/kg水飞蓟素治疗)、Experimental+H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给予240 mg/kg水飞蓟素治疗)、Glutamine组(1.5 g/kg谷氨酰胺治疗),观察大鼠死亡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淀粉酶、脂肪酶水平,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interleukin, IL)-1β、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含量,对大鼠进行胰腺病理评分和回肠病理评分, Western blot检测回肠组织中Bcl-2、Bax、PI3K、p-PI3K、Akt、p-Akt、NF-κBp65蛋白表达, TUNEL法检测回肠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结果SAP组大鼠死亡3只,Control、Experimental+L、Experimental+M、Experimental+H组大鼠分别死亡0只、2只、1只和0只.与Control组相比, SAP组大鼠血清中淀粉酶、脂肪酶以及IL-1β、TNF-α水平升高,胰腺病理评分和回肠病理评分均升高, Bax、p-PI3K/PI3K、p-Akt/Akt、NF-κBp65蛋白水平和细胞凋亡指数均升高, 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与SAP组比较,Experimental+L、Experimental+M、Experimental+H组大鼠血清中淀粉酶、脂肪酶以及IL-1β、TNF-α水平均逐渐降低,胰腺病理评分和回肠病理评分均逐渐降低, Bax、p-PI3K/PI3K、p-Akt/Akt、NF-κBp65蛋白水平和细胞凋亡指数均逐渐降低, Bcl-2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与SAP组比较, Glutamine组大鼠血清中淀粉酶、脂肪酶以及IL-1β、TNF-α水平均降低,胰腺病理评分和回肠病理评分均降低, Bax、p-PI3K/PI3K、p-Akt/Akt、NF-κBp65蛋白水平和细胞凋亡指数均降低, 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论水飞蓟素减轻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损伤,抑制炎症,减少细胞凋亡,抑制PI3K/Akt和NF-κB信号通路激活.  相似文献   

2.
表皮生长因子(EGF)是参与细胞增殖、成熟和再生的主要因子。目前已证实其对胃肠道黏膜具有保护作用,能促进溃疡愈合,但是罕见关于EGF在急性出血性胰腺炎中作用的报道。目的:观察外源性EGF对雨蛙肽联合应激诱导的大鼠急性出血性胰腺炎的保护作用。方法:予雄性Sprague鄄Dawley大鼠腹腔内注射雨蛙肽(40μg/kg,两次注射间隔1h)联合水浸束缚应激(第一次注射雨蛙肽后开始,持续5h)诱导急性出血性胰腺炎。EGF治疗组第一次注射雨蛙肽之前0.5h和之后2.5h,分别皮下注射EGF1、10或30μg/kg。观察各组动物胰腺炎生化、病理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制模开始后12h,对照组的胰腺湿重为4.24g/kg±0.68g/kg,血清淀粉酶含量为4325U/L±822U/L,胰腺组织DNA和淀粉酶含量分别为1577μg/g±433μg/g和21.39U/mg蛋白±6.83U/mg蛋白,各病理学指标评分均为0。胰腺炎组的胰腺湿重(10.49g/kg±1.87g/kg)和血清淀粉酶含量(24433U/L±16751U/L)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胰腺组织DNA(561μg/g±278μg/g)和淀粉酶含量(16.95U/mg蛋白±5.01U/mg蛋白)则降低,病理学评分显著增高(P<0.01)。10μg/kgEGF能显著降低胰腺湿重(6.47g/kg±2.64g/kg,P<0.01)和血清淀粉酶含量(9010U/L±3983U/L,P<0.05),提高胰腺组织淀粉酶含量(23.92U/mg蛋白±8.58U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Necrostatin-1(Nec-1)对雨蛙肽诱导的小鼠急性胰腺炎(AP)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予以50μg/kg的雨蛙肽腹腔注射7次,间隔1 h,建立AP模型。于第1次雨蛙肽注射后3 h、6 h、9 h和12 h,取出胰腺组织,HE染色。Western blot检测RIP1和RIP3蛋白的表达;C57BL/6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Vehicle组、Nec-1组和Nec-1i组,予以50μg/kg的雨蛙肽腹腔注射10次,间隔1 h,第1次雨蛙肽注射2 h前,腹腔注射Nec-1(1 mg/kg,每6 h 1次)、Nec-1i或等体积溶剂和空白对照。于第1次雨蛙肽注射后12 h、18 h和24 h,收集血清和胰腺组织。检测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HE染色评估胰腺损伤程度。Real-time RT-PCR检测胰腺组织IL-1β和TNF-αmRNA的表达。结果 RIP1和RIP3蛋白在雨蛙肽诱导的AP中逐渐升高,且与胰腺腺泡细胞的坏死呈正相关;应用Nec-1后,与Vehicle组和Nec-1i组比较,于12 h、18 h和24 h,小鼠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明显降低,胰腺组织病理评分也明显减少,同时胰腺组织中IL-1β和TNF-αmRNA的水平也明显降低。结论 Nec-1对实验性胰腺炎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程序性坏死可能促进了急性胰腺炎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1977年Lampel首次报道应用雨蛙素(ceru-lein)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表现为胰腺组织水肿、胰酶分泌增多、溶酶体酶被激活。Adler(1985)报道在雨蛙素注射后,大鼠胰腺组织中酶原颗粒与溶酶体发生膜性融合现象。雨蛙素为一重要的胃肠激素,其功能与CCK类似。为进一步探讨其诱导胰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吡咯列酮在雨蛙肽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中对氧化应激产物的影响及保护作用.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雨蛙肽+不同剂量吡咯列酮组、雨蛙肽组、雨蛙肽+吡咯列酮+GW9662组.每组6只.急性胰腺炎造模30 min后处死大鼠,光镜下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各组大鼠胰腺组织质量与体重比,比色法检测胰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及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雨蛙肽组胰腺组织水肿严重胰腺净重/体重(0.0072比0.0042)],MPO活性、MDA、NOS及iNOS含量升高(P<0.01).与雨蛙肽组比较,吡咯列酮20 mg/kg及40 mg/kg组胰腺损伤减轻,胰腺净重/体重、MPO活性、MDA和NOS及iNOS含量降低(P<0.05);与吡咯列酮40 mg/kg组比较,PPARγ拮抗剂GW9662逆转了吡咯列酮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 在雨蛙肽诱导的大鼠急性胰腺炎发病中,胰腺腺泡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起了重要的作用,PPARγ激动剂吡咯列酮预先干预,通过降低氧化应激过程,对雨蛙肽诱导的大鼠急性胰腺炎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生长抑素类似物(善宁)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mRNA表达、DNA合成、总蛋白含量的影响及相互关系,进一步探讨善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以腹腔注射雨蛙肽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并分别于诱导后6 h、24 h、48 h、72 h和96 h时处死大鼠.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胰腺组织EGFmRNA表达,用3H-胸腺嘧啶核苷体外掺入法测定胰腺组织DNA合成状态,用Lowry's法测定胰腺组织总蛋白含量.结果:善宁治疗组大鼠血清淀粉酶水平较非治疗组显著下降.正常胰腺组织和胰腺炎诱导后6 h的胰腺组织未见EGFmRNA表达,但诱导后24h至96h均可检测到EGFmRNA表达;善宁治疗后48h,EGFmRNA表达较非治疗组明显增强.胰腺炎诱导后72 h,非治疗组大鼠胰腺组织DNA合成明显下降;善宁治疗后96 h,DNA合成较非治疗组明显增加.胰腺炎诱导后48h,非治疗组大鼠胰腺组织总蛋白含量明显下降;善宁治疗后48 h,总蛋白含量较非治疗组明显增加,至96h时达最高值.结论:善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机制是诱导胰腺组织EGF表达增强,刺激胰腺细胞增生,增加胰腺组织DNA合成和总蛋白含量,从而加速胰腺细胞的修复和再塑.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小鼠轻症急性胰腺炎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及时、有效地控制轻症急性胰腺炎可防止其向重症急性胰腺炎演变,因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近年来,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能否减轻啮齿动物的急性胰腺炎正日益受到关注:目的:观察外源性HGF能否减轻小鼠轻症急性胰腺炎,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雨蛙肽腹腔注射诱发小鼠轻症急性胰腺炎,在制模前和制模中予各组小鼠皮下注射不同浓度的重组人HGF(rhHGF),部分小鼠同时皮下注射抗rhHGF、单抗。根据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水平、胰腺组织学炎症评分和胰腺超微结构的变化评估炎症程度,并测定胰腺匀浆中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血栓素(TX)B2和6-酮(keto)-前列腺素(PG)Fla的水平。结果:与单纯炎症组相比,给予4μg/kg或20μg/kg rhHGF小鼠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水平和胰腺组织学炎症评分显著降低,胰腺匀浆中TXB2水平显著降低,6-keto-PGFla。水平显著增高,但4μg/kg与20μg/kg rhHGF。的疗效无显著差异。给予rhHGF。的同时给予抗rhHGF单抗,小鼠的上述各项参数与单纯炎症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外源性HGF能减轻雨蛙肽诱导的小鼠轻症急性胰腺炎,其机制可能与对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影响有关。抗HGF。单抗能抵消HGF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8.
夏璐  楼凯娴 《胃肠病学》2000,5(4):216-219
观察分子生长抑素类似物(善宁)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mRNA表达,DNA合成,总蛋白含量的影响及相互关系,进一步探讨美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以腹腔注射雨蛙肽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并分别诱导后6h,24h,48h,72h和96h时处死大鼠,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胰腺组织EGFmRNA表达,用^3H-胸腺嘧啶核苷体外掺入法测定胰腺组织DNA合成状态,用Lowry‘s法测定胰腺组织总蛋白含量,结果:善宁治疗组大鼠血清淀粉酶水平较非治疗组显著下降,正常胰腺组织和胰腺炎诱导后6h的胰腺组织未见GEFmRNA表达,但诱导后24h至96h可检测到EGFmRNA表达,善宁治疗后48h,EGFmRNA表达较非治疗组明显增强,胰腺炎诱导后72h,非治疗组大鼠胰腺组织DNA合成下降,善宁治疗后96h,DNA合成较非治疗组明显增加,胰腺炎诱导后48h,非治疗组大鼠互腺组织总蛋白含量明显下降,善宁治疗后48h,总蛋白含量非治疗组明显增加,至96h时达最高值,结论:善宁治疗急性胰腺为的可能机制是诱导胰腺组织EGF表达增强,刺激胰细胞增生,增加胰腺组织DNA合成总蛋白含量,从而加胰腺细胞的修复和再塑。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 16s rDNA 扩增子测序技术对慢性乙型肝炎急性期患者和健康人群肠道菌群进行分析,探讨肠道菌群对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20名慢性乙型肝炎急性期患者和23名健康对照者的粪便样本和临床资料,并对16s rRNA V3-V4区基因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应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进行菌群鉴定及差异性分析。结果 α多样性分析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乙型肝炎急性期患者的粪便微生物多样性降低(p <0.001)。β多样性分析显示,两组的菌群群落各自聚类,组间差异明显(p =0.001)。在门水平上,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期患者菌群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 0. 01), 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却显著增加(p< 0. 001)。在科水平上,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期患者菌群中紫单胞菌科(Porphyromonadaceae), 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 月形单细胞菌科(Selenomonadaceae)和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de) 的相对丰度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01),而链球菌科(Streptococc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 0. 05)。在属水平上,另枝菌属(Alistipes), 类杆菌属(Bacteroides), 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 梭状芽胞杆菌属(Clostridium), 小杆菌属(Dialister), 普氏栖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 芽殖菌属(Gemmiger), 丝状菌属(Kineothrix), 巨单胞菌属(Megamonas), 副杆菌属(Parabacteroides), 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等11个菌属的相对丰度在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期患者中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 0. 05),而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和韦荣氏球菌属(Veillonella)菌属的相对丰度则高于健康对照组(p< 0. 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急性期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均较健康人群显著降低,其菌落结构也发生了明显改变,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p55/p75(TNFR-p55/TNFR-p75)在实验性急性水肿型胰腺炎(AE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AEP组.AEP组采用雨蛙肽(20 μg/kg体重)腹腔注射,每小时1次,共4次建立大鼠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模型,对照组仅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两组大鼠分别在造模后3、6、12 h处死,收集外周血与胰腺标本.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运用RT-PCR的方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与胰腺组织中TNFR-p55/TNFR-p75mRNA表达,同时测定血清淀粉酶与病理组织学评分作为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指标.结果 MAP组3个时间点血清淀粉酶、TNF-α水平及胰腺组织炎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在PBMC及胰腺组织中TNFR-p55/TNFR-p75 mRNA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 < 0.05).结论 TNF-α是急性胰腺炎病程中的重要细胞因子并通过结合胰腺组织中TNFR-p55、TNFR-p75参与引起胰腺组织损伤;同时TNF-α通过与PBMC中 TNFR-p55/TNFR-p75相互作用导致外周血中白细胞活化,从而影响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p55/p75(TNFR-p55/TNFR-p75)在实验性急性水肿型胰腺炎(AE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AEP组。AEP组采用雨蛙肽(20μg/kg体重)腹腔注射,每小时1次,共4次建立大鼠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模型,对照组仅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两组大鼠分别在造模后3、6、12 h处死,收集外周血与胰腺标本。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运用RT-PCR的方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与胰腺组织中TNFR-p55/TNFR- p75mRNA表达,同时测定血清淀粉酶与病理组织学评分作为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指标。结果MAP组3个时间点血清淀粉酶、TNF-α水平及胰腺组织炎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PBMC及胰腺组织中TNFR-p55/TNFR-p75 mRNA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结论TNF-α是急性胰腺炎病程中的重要细胞因子并通过结合胰腺组织中TNFR-1355、TNFR-p75参与引起胰腺组织损伤;同时TNF-α通过与PBMC中TNFR-p55/TNFR-p75相互作用导致外周血中白细胞活化,从而影响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雨蛙肽、L-精氨酸、牛磺胆酸钠作为诱导剂建立大鼠急性胰腺炎(AP)动物模型,通过大鼠病理评分、血清生化及炎症细胞因子指标检测,找出一种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的大鼠AP造模方法。方法采用不用造模方法处理后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液及胰腺标本。检测指标有淀粉酶(AMY)、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Ca~(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胰腺组织病理评分。结果雨蛙肽组大鼠血清检查结果及胰腺病理均符合轻型AP改变,L-精氨酸及牛磺胆酸钠组血清检查结果及胰腺病理均符合重症AP改变。结论三种方法均可成模,大鼠AP模型病情最重的是牛磺胆酸钠诱导组,其次为L-精氨酸诱导组,病情最轻为雨蛙肽诱导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复方蜥蜴散凝胶通过调节胃癌前病变(PLGC)模型大鼠肠道内益生菌与致病菌平衡,修复损伤胃黏膜,抑制PLGC进展。方法 将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20只,模型组100只,采用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复合造模法制备模型。大鼠胃组织取材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病理检测分析黏膜组织情况,对收集的粪便样本进行16 S rRNA基因测序分析,采用R语言对菌群与通路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 复方蜥蜴散凝胶治疗后发现7个菌属发生了明显变化,分别是阿克曼菌属、类杆菌属、粪球菌属、乳杆菌属、普雷沃菌属、瘤胃球菌属、苏黎世杆菌属。结论 复方蜥蜴散凝胶可通过对肠道菌群的双向调节作用如增殖有益菌,抑制有害菌,平衡肠道菌群结构,治疗PLGC。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比较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大鼠急性胰腺炎前后胰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的表达、DNA合成及总蛋白含量,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雨蛙肽腹腔注射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并于生长抑制素类似物治疗前后6、24、48、72、96h处死大鼠。同时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治疗前后胰腺组织TGF-β1mRNA表达,核素体外掺入法测定胰腺组织DNA合成及Lowry法测定胰朱组织总蛋白含量,结果:胰腺炎诱导后血清淀粉酶上升,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后显著下降,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炎诱导后6h,示见TGF-β1mRNA表达,TGF-β124h后出现表达,72h时达高峰。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后6h即可检测到TGF-β1表达,且24h、48h时表达均较非治疗组显著增强,并24h时达最大值。同时腺炎诱导后72h,DNA合成显著下降,治疗后96hDNA合成明显增加,胰腺炎诱导后48h总蛋白含量有明显增高,至96h达高峰。结论: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急性胰腺炎促进胰腺再生,再可能是通过诱导TGF-β1基因表达增强,促进多种细胞包基质成分的合成,增加强胰腺DNA合成和蛋白含量,从而加速胰腺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凋亡信号传导的角度探讨中药大黄素治疗大鼠急性胰腺炎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4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非治疗组、大黄素组.以腹腔注射雨蛙肽的方法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并于大黄素治疗后6、24、48、72、96小时处死大鼠.应用HE染色比较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用Tunel法检测胰腺细胞凋亡指数,应用RT-PCR技术检测治疗前后凋亡调控基因Bak 和Bax mRNA表达.结果大黄素干预治疗急性胰腺炎后96小时淀粉酶值显著低于未治疗组,胰腺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未治疗组,凋亡调控基因Bak mRNA 的表达与未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Bax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未治疗组.结论大黄素治疗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的机制可能与干预凋亡调控基因有关,诱导凋亡调控基因Bax表达增强可能是干预凋亡信号传导的重要机制,而与Bak 基因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大鼠血清脂联素表达变化及与胰腺损伤程度的相关性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发病中的意义。方法4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8只及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组(ANP组)32只。CON组剖腹后只翻动十二指肠及胰腺后关腹。ANP组逆行胰胆管内注射1.5%去氧胆酸钠制备ANP模型。术后6、12、24、48 h处死大鼠,观察胰腺组织病理改变并评分,检测血清淀粉酶、脂联素、TNF-α和IL-6水平变化。结果 ANP组大鼠胰腺病理学评分及血清淀粉酶、TNF-α、IL-6水平均较CON组升高(P<0.05),血清脂联素在发病早期下降缓慢,24 h后迅速下降,48 h较24 h显著降低(P<0.01),并与胰腺病理学评分及TNF-α水平呈高度负相关(r=-0.846、-0.789,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在ANP发生发展中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并且与胰腺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可能在ANP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比较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大鼠急性胰腺炎前后胰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 β1(trans 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 β1)的表达、DNA合成及总蛋白含量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雨蛙肽腹腔注射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 ,并于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前后 6、2 4、48、72、96h处死大鼠。同时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治疗前后胰腺组织TGF β1mRNA表达 ,核素体外掺入法测定胰腺组织DNA合成及Lowry法测定胰腺组织总蛋白含量。 结果 胰腺炎诱导后血清淀粉酶上升 ,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后显著下降。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炎诱导后 6h ,未见TGF β1mRNA表达。TGF β12 4h后出现表达 ,72h时达高峰。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后 6h即可检测到TGF β1表达 ,且 2 4h、48h时表达均较非治疗组显著增强 ,并于 2 4h时达最大值。同时胰腺炎诱导后 72h ,DNA合成显著下降 ,治疗后 96hDNA合成明显增加。胰腺炎诱导后 48h总蛋白含量下降 ,治疗后 48h总蛋白含量有明显增高 ,至 96h达高峰。结论 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急性胰腺炎促进胰腺再生 ,可能是通过诱导TGF β1基因表达增强 ,促进多种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合成 ,增加胰腺DNA合成和蛋白含量 ,从而加速胰腺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相似文献   

18.
背景:肠道菌群失调在慢性便秘的发病过程中起有重要作用,肠道微生态制剂或粪菌移植等调节肠道菌群的治疗方案对慢性便秘有治疗作用。目的:初步探讨老年慢性便秘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特点。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南京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老年慢性便秘患者30例,以30名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收集患者粪便,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法分析肠道菌群结构。结果: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慢性便秘组和健康组Ace、Chao、Shannon和Simpson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获得优势菌属20种,均占所有菌属的80%以上,其中拟杆菌属是平均丰度最大的菌属。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两组物种组成不同,菌群特征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98,P=0.001)。健康组普雷沃菌属、粪杆菌属、毛螺菌属相对丰度更高,而慢性便秘组瘤胃球菌属、志贺菌属、Parabacteroides、Alistipes相对丰度更高。健康组和慢性便秘组相对丰度存在差异的物种分别为25个和2个。慢性便秘组Alistipes、颤螺菌属、瘤胃球菌属、Parabacteroides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健康组(P 0.05),而巨球型菌属丰度显著降低(P 0.05)。结论:老年慢性便秘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与健康老年人无差异,但物种组成存在明显差异。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可能成为治疗慢性便秘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9.
陈敬涵  徐敏  吴恺 《胃肠病学》2009,14(3):146-150
背景:5-脂氧合酶(5-LOX)是将花生四烯酸、亚油酸和其他多不饱和脂肪酸转变为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如自三烯类的限速酶,从而影响细胞信号转导、结构和代谢。然而关于其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作用的研究尚少。目的:研究选择性5-LOX抑制剂齐留通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中性粒细胞活化的作用。方法:将54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NP组和齐留通组。以5%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诱导ANP模型。各组大鼠分别于6h、12h和24h处死。行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E-选择素(sE-选择素)和可溶性P-选择素(sP-选择素)水平.以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胰腺缉织ICAM-1、E-选择素和P-选择素的表达,常规方法检测胰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血清淀粉酶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ANP组同时间点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廊清sICAM-1、sE-选择素和sP-选择素水平、胰腺组织ICAM-1、E-选择素和P-选择素表达以及胰腺组织MPO活性和血清淀粉酶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经齐留通预处理后,除外6h组的组织病理学评分,上述各项指标均较同时间点ANP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选择性5-LOX抑制剂齐留通能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活化而有助于减轻ANP大鼠胰腺组织学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LWMH)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并肝损伤中P-选择素和E-选择素表达的影响及其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个组:对照组(C组,n=32)、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组(A组,n=32)、低分子肝素干预组(G组,n=32)。A组以1.5%脱氧胆酸钠溶液逆行注入胰胆管建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1 ml/kg),G组于造模后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0 U/100 g),C组仅翻动胰腺后关腹。各组分别于造模后6、12、24、48 h四个时点分批处死大鼠,测定血清淀粉酶水平;E LISA检测血清TNF-α、IL-6水平,取胰腺及肝脏组织光镜下进行病理学评分;RT-PCR检测肝脏P-选择素和E-选择素mRNA表达。结果三组间和不同时点之间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6、12、24、48 h各时点胰腺及肝脏病理评分、血清淀粉酶及TNF-oα、IL-6水平,P-选择素和E-选择素mRNA表达均较C组相应时点显著升高(P0.05);G组各时点胰腺及肝脏病理评分、血清淀粉酶及TNF-oα、IL-6水平,P-选择素和E-选择素mRNA表达均较A组对应时点显著降低(P0.05)。结论 P-选择素和E-选择素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肝损伤时的表达可能与病变严重程度有关;LWMH可能是通过下调P-选择素和E-选择素表达减轻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胰腺和肝脏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