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全丽  张婕  张静  霍蕊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9):1615-1619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对直肠癌术后行肠造口的患者术后自我护理能力以及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影响,旨在提高患者居家自我护理造口的能力,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1年1—9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接受直肠癌根治术并行肠造口的79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及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造口健康教育,包含造口相关护理知识、生活指导、并发症处理及出院指导等,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融合思维导图宣教。采用造口自我护理能力量表于出院当日、出院1个月和3个月时分别评估患者对造口的自我护理能力,并记录患者出院后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2组患者出院当日造口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出院1个月[(53.13±2.65)分vs. (47.77±2.44)分]及出院3个月[(58.80±2.60)分vs. (54.92±2.66)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对照组与观察组出院1个月(21人vs. 12人, χ2=4.617,P=0.032)及出院3个月(15人vs. 7人, χ2=4.318,P=0.038)造口并发症发生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住院满意度分别为95.0%(38/40)及76.9%(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4,P=0.020)。  结论  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能改善肠造口患者术后居家自我护理造口的能力,减少术后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住院期间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6):603-606
目的:探索规范化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弋矶山医院120例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采用规范化延续性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每组60人。于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及3个月,收集两组患者自评造口自理状态、自我护理能力测评得分及造口并发症发生情况相关资料。结果:共110例完成研究。实验组出院后3个月自评造口自理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1、3个月自我护理能力测评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至出院后3个月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规范化延续性护理模式的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提高了患者术后早期的自我护理能力,降低了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延续护理在老年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将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的40例肠造口术后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46例肠造口术后的老年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出院指导、电话随访,实验组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延续护理。对两组患者出院后第1个月、第3个月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进行统计测量并比较。结果:患者出院后第1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造口并发症分别为14%与56%,生活质量得分分别为(46.11±3.42)分、(39.87±1.17)分;患者出院后第3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25%,生活质量得分分别为(51.59±2.30)分、(44.62±1.95)分。实验组患者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延续护理,能降低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肠造口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通过移动平台APP为肠造口病人提供延续性护理的新模式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胃肠外科实施肠造口手术病人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及出院时宣教,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出院后采用"健康乐"手机APP进行护理干预。分别在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后,利用造口自我护理量表早期版、造口适应性量表、造口相关自我效能问卷,比较2组病人在造口自我护理、造口适应性及造口相关自我效能方面的变化。结果出院时2组病人的造口自我护理、造口适应能力和造口相关自我效能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个月后,观察组病人的造口自我护理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造口适应能力总分和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造口相关自我效能量表总分和各维度及功能性领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结论基于移动平台APP技术的造口延续性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提高病人的自护能力、造口适应能力及造口自我相关效能,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并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协同护理模式对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造口皮肤的影响。方法96例低位直肠癌行Miles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协同护理,分别在不同时点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 ESCA)、造口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和造口皮肤评估工具( DET评分),所得数据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干预组术后1周和出院后1月ES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术后1周和出院后1月干预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总分、自我护理知识以及自我护理技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而自我意愿评分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 P>0.05),出院后1月干预组DET总分、变色以及侵蚀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而组织增生评分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 P>0.05)。结论应用协同护理模式对结肠造口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造口周围皮肤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造口专科护士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造口专科护理干预小组,并进行相关造口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以我科2015年1月至12月出院的15例肠造口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以2016年1月至12月出院的17例肠造口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肠造口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造口专科护士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17.6%)明显低于对照组(53.3%),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属满意度(94.1%)明显高于对照组(66.7%),P<0.05.结论:造口专科护士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新生儿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形象化健康教育模式对肠造口患者护理效果的干预作用.方法:对我院自2010 年1 月~2011 年5 月45例低位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5 例,对照组20 例.实验组采用形象化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在出院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 组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在围手术期对直肠癌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对责任护士工作满意度、对术后3 个月健康心理恢复情况等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形象化健康教育模式较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能增强患者对直肠癌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快速提高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更利于术后健康心理恢复,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互联网医院平台下的护理咨询服务策略在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2个病区收治的8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区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病区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二病区的46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互联网医院平台下护理咨询服务策略.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内造口并发症发生率;出院时、术后1个月及3个月造口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得分;术后1个月及3个月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中文版得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造口自我护理意愿、自我护理知识及自我护理技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方法与时间对自护得分无交互作用(P>0.05),处理方法及时间对自护得分的影响,主效应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及3个月认知、角色、情绪、躯体及社会功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方法与时间对认知、角色、情绪、躯体及社会功能得分无交互作用(P>0.05),处理方法及时间对认知、角色、情绪、躯体及社会功能得分的影响,主效应显著(P<0.05).结论 采用互联网医院平台下护理咨询服务可以提高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降低造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6年6月我院接收的83例永久性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延续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造口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各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造口知识掌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应用延续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对造口知识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联合目标管理在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肠造口术的住院患者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运用健康教育路径联合目标管理进行健康宣教,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路径进行指导,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效能、出院前自我护理情况及造口护理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周、出院时、术后1个月、3个月的造口自我效能水平分别为70.23±35.12分、89.23±21.13分、99.62±28.16分、110.52±13.42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53.45±34.42分、60.58±21.42分、88.32±30.46分和92.65±15.8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前更换造口袋自我护理19 例(55.88%)、协助护理11例(32.35%)、依赖护理4例(11.76%),观察组患者更换造口袋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前造口自我护理知识掌握率92.4%,对照组造口自我护理知识掌握率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联合目标管理,能有效提高造口患者造口近期及远期的自我效能水平和造口自我护理水平,提高造口护理知识掌握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管理联合护理干预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直肠癌进行Miles手术的永久性肠造口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人院宣教、常规检查、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造口袋的使用、饮食护理、排便规律性重建及生活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自我效能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出院3个月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的造口黏膜滑出率分别为(2.9%vs17.1%),造口周围感染发生率(0.0%vs14.3%),均P〈0.05。结论自我效能管理联合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DOPT问题解决模式个性化护理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的效果。方法:将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61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1例及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ADOPT问题解决模式个性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术前1天、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造口知识掌握得分及适应性得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造口掌握知识得分术前1天33.9±3.1分,出院时54.2±5.1分,出院后3个月43.3±4.9分;生理功能得分术前1天37.1±3.2分,出院时46.0±4.1分,出院后3个月49.7±4.5分;心理状态得分术前1天40.4±4.9分,出院时48.3±5.1分,出院后3个月54.9±4.8分;社会交往得分术前1天35.7±3.1分,出院时41.4±5.2分,出院后3个月45.9±4.8分。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造口知识掌握、生理功能、心理状态及社会交往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的以上指标得分明显高于术前1天,出院后3个月两组造口知识掌握得分明显低于出院时,适应性得分明显高于出院时(均P<0.05);组间比较,出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的造口知识掌握、生理功能、心理状态及社会交往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6.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X2=5.720)。结论:ADOPT问题解决模式个性化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造口知识掌握得分及造口适应性得分,降低造口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延续护理对直肠癌术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12月的100例直肠癌术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及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护理满意度、造口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及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4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应用在直肠癌术后永久性肠造口的患者中,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实施专人护理对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0例肠造口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观察组30例肠造口患者实施专人护理,安排一位高年资的护士专门负责该患者的健康宣教及造口护理工作。包括术前肠造口定位、术前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术后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造口护理、出院随访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由当班护士完成所有的术前术后护理、出院随访,观察两组在掌握造口健康知识时间、掌握造口袋粘贴技术时间、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掌握造口健康知识时间、掌握造口袋粘贴技术时间、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专人护理可以提高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减少造口及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造口治疗师全程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肠造口的41例患者由造口治疗师实施全程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以2011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肠造口手术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粪水渗漏、粪水性皮炎、造口旁疝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造口治疗师对肠造口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可以降低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于格林模式下智能延续护理在直肠癌预防性肠造口患者中对于改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行直肠癌预防性造口手术患者67例,根据住院号的尾数奇偶数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基于格林模式的智能延续护理。采用肠造口自护能力评分量表、知信行量表以及生命质量评分表进行评估,分析两组患者出院后造口并发症、自护能力、知信行水平以及生命质量等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自护能力评分、知信行水平、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格林模式的智能延续护理新模式能提高肠造口患者的健康教育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刘榕  杨秀恋 《中外医疗》2023,(18):173-177
目的 研究基于信息化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在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20年5月—2022年7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9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信息化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结肠造口的适应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各维度(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中文版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造口管理、日常起居、心理负担、社会交往)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中文版造口患者适应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便秘、造口脱垂等并发症总发生率(10.20%)低于对照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9,P<0.05)。结论 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采用基于信息化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不仅能提高...  相似文献   

18.
周旋 《大家健康》2016,(1):287-287
目的:分析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在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来院治疗的肠造口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出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出院后不实施任何干预,出院后进行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随访1~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技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定时排便、护士用品使用、合理饮食、造口周围皮肤护理水平分别为82.86%、85.71%、91.43%、82.86%,均高于对照组对的20.00%、8.57%、37.14%、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造口狭窄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3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14%,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肠造口患者实施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显著,提高患者自我护理技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手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治疗的肠造口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1例.两组均实施肠造口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自我概念(19.57±3.68)分、自我责任感(17.69±4.01)分、自我护理技能(28.68±5.08)分、健康知识水平(47.89±2.35)分,对照组自我概念(17.35±3.56)分、自我责任感(15.88±3.97)分、自我护理技能(26.25±4.98)分、健康知识水平(45.07±6.98)分,观察组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3例(7.32%),对照组并发症12例(29.2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肠造口手术患者自护能力,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术前运用UV打印图片和仿真模型对肠造口患者术后造口周围皮炎自我护理能力的效果,以寻找一种更有效的健康宣教模式。 方法 选择2019年1—8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择期行肠造口术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前1周采用UV打印图片和仿真模型进行健康教育,观察2组患者护理知识评分和达标率、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以及造口周围皮肤受损程度。 结果 出院前1 h观察组护理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85.6±9.5)分vs.(77.6±10.2)分,t=3.630,P<0.001],观察组的达标率高于对照组(85.0%vs. 65.0%,χ2=4.267,P=0.039);观察组1个月和3个月自我意愿、自护知识和自护技能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造口皮肤评估工具(DET)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出院前:(4.1±0.6)分vs.(7.8±1.5)分,出院1个月:(2.6±0.5)分vs.(5.3±1.2)分,出院3个月:(1.4±0.3)分vs.(3.1±0.8)分],均P<0.05。 结论 术前运用UV打印图片和仿真模型较常规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肠造口患者造口周围皮炎的自我护理能力,同时能增强护理知识水平,减少造口周围的皮肤伤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