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了解临床实践初期本科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教育管理者制订本科护生临床实践阶段护患沟通能力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8—9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调查临床护理实践时间≤3个月的960名本科护生,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社会学资料、护患沟通能力培训相关内容及护生护患沟通能力。分析临床实践初期本科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960名临床实践初期本科护生护患沟通能力得分为(2.18±0.21)分,其中得分最高为敏锐倾听维度(2.42±0.51)分,得分最低为验证感受维度(1.88±0.51)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临床实践初期医院是否进行护患沟通培训、不同培训形式的临床实践初期本科护生护患沟通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临床实践初期本科护生护患沟通能力得分与医院进行护患沟通培训次数呈正相关(r=0.456,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医院进行护患沟通培训次数和培训方式是临床实践初期本科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临床实践初期的本科护生护患沟通能力水平不高,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者应根据其影响因素制订相应有效的培训方案加强培养。  相似文献   

2.
临床实习初期影响本科护生与病人沟通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实习初期影响本科护生与病人沟通的因素与对策.[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整群抽取临床集中实习1个月的175名护生,进行团体问卷调查.[结果] 96.6%的护生认为护患沟通非常重要,94%以上的护生认为临床实习有必要进一步提高语言和非语言沟通的能力;影响临床实习初期本科护生与病人沟通的因素包括环境、护生、病人及教师4个方面.[结论]临床实习初期应从实习环境、护生、病人及教师4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培养护生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本科实习护生情绪智力、共情能力与护患沟通能力,并分析其相关性,为提高护生沟通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57名本科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情绪智力量表、共情能力量表和护患沟通能力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护生情绪智力总分为(126.46±12.03)分;共情能力总分为(112.34±11.85)分;护患沟通能力总分为(53.07±6.43)分。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情绪智力及共情能力对护生护患沟通能力有着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共情能力发挥着中介作用。结论提高护生的共情能力、情绪智力可以促使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共情能力的中介作用促进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科护生临床实习适应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本科护生临床实习适应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办法.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85名本科实习护生进行无记名调查,问卷主要分总体评估、护患沟通、技能操作和专业知识等4个部分.结果 本科护生临床实习适应情况良好;72.5%的本科护生认为护患沟通情况良好,影响沟通的首要因素是专业知识不足;影响护理操作的主要因素是自身操作能力和恐惧心理;92.5%的本科护生感到对临床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的相关知识缺乏,多数认为有必要在实习前增加学习内容.结论 本科护生临床适应及护患沟通情况均良好,消除恐惧心理、加强护理新理论新技术的学习与掌握,是进一步提高护生临床实习适应能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现状,分析影响临床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因素.[方法]采取随机取样,抽取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中后期的114名护生,调查实习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临床实习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总分为3.53分±0.42分,不同性别、不同学历层次的护生在护患沟通能力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变量中,护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师的带教经验、护生的沟通态度和护生的年龄对护患沟通能力有影响,可以解释护生护患沟通能力53%的变异性.[结论]应提高在校护生的社交自我效能感和临床带教教师的沟通带教能力等,全面提高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6.
李静  谢大明  肖鲁良  张聪颖  刘聪 《全科护理》2011,9(21):1953-1955
[目的]调查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现状,分析影响临床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因素。[方法]采取随机取样,抽取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中后期的114名护生,调查实习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临床实习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总分为3.53分±0.42分,不同性别、不同学历层次的护生在护患沟通能力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变量中,护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师的带教经验、护生的沟通态度和护生的年龄对护患沟通能力有影响,可以解释护生护患沟通能力53%的变异性。[结论]应提高在校护生的社交自我效能感和临床带教教师的沟通带教能力等,全面提高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7.
护生在临床实习中护患沟通障碍的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生在临床实习中护患沟通障碍的因素及应对措施,提高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方法2005年11月~2006年9月对我科实习的护生57人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内容为护生在临床实习中是否存在护患沟通障碍及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护患沟通障碍。表现在护生知识缺乏,技术操作不熟练,自信心缺乏,病人对护生的不信任,病人不配合,病人文化程度低等。结论通过分析护生护患沟通障碍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及临床实习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不同学历实习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及一般自我效能情况,探讨其差异性,为培养护生积极的自我效能和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护患沟通能力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对30名2005级护理本科生和30名2006级护理专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本科与专科护生护患沟通能力整体水平为中等偏上;护患沟通能力总分、给予信息得分、获得并理解患者观点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科高于专科(P〈0.05)。结论培养实习护生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可从树立其积极的自我效能着手。  相似文献   

9.
实习护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与护患沟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实习护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现状、护患沟通能力,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及护理专业学生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对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实习的2005级本科及2006级大专护理学生共60名进行调查。结果实习护生人际交往效能感评分为(139.55±18.88)分,处于中等水平;护患沟通能力总得分为(151.60±18.91)分,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总分能解释护患沟通能力总变异的89.90%。结论护理教育者应重视提高护生的人际交往效能感,以增强护理学生临床护患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0.
凌陶  金瑞华  淮盼盼  杨琳 《护理学报》2018,25(15):37-41
目的 调查护理实习生护患沟通实践课程需求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6—9月采用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及护患沟通实践课程需求问卷,对227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实习护生护患沟通实践课程总需求得分为(152.83±19.87)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无获取沟通技能途径、对护患沟通所持态度、对自身护患沟通经历是否满意、继续从事护理行业意愿及沟通类课程授课形式进入回归方程(P<0.05).结论 实习护生对护患沟通实践课程需求得分处于较高水平,影响课程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对护患沟通所持态度、对自身护患沟通经历的满意度及沟通类课程授课形式等.建议高校或医院在进行沟通教育培训时应加大实践课程比例,并提供多元化的沟通技能获取途径,鼓励实习护生多与患者沟通,引导建立正性的护患沟通认知态度和积极的从业观,从而增强其护患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科护生临床实习期间压力原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在临床实习阶段的压力因素,以便针对性采取相应对策,促使角色尽快转变.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127位护生作压力源调查.结果 压力因素依次为专业心理矛盾、实习阶段的学习压力、人际关系敏感、实际操作能力弱等.结论 本科护生实习期间压力大,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蔡颖菁 《全科护理》2014,(13):1164-1166
护患沟通能力是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从实习护生沟通能力测评工具、沟通能力现状、沟通能力影响因素、沟通能力培养实践等方面阐述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培养的现状,讨论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如何提高护生的护患沟通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科护生临床实习期间压力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在临床实习阶段的压力因素,以便针对性采取相应对策,促使角色尽快转变。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127位护生作压力源调查。结果压力因素依次为专业心理矛盾、实习阶段的学习压力、人际关系敏感、实际操作能力弱等。结论本科护生实习期间压力大,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护生实习基础阶段临床沟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和自制沟通能力相关因素调查表对2所三甲医院229名临床实习基础阶段护生进行调查。结果临床实习基础阶段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总分为(84.57±10.21)分,水平有待提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学历、自身重视程度、临床带教老师、知识技能水平、患者参与配合度、实习工作环境对护生临床沟通能力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临床老师带教、知识技能水平为独立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临床实习基础阶段护生临床沟通能力不容乐观,应正面引导护生,使其正确认识临床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并从改变现有的培训模式,规范临床沟通教学以及强化护生知识技能水平等多方面努力,不断提高护生临床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调查本科护生的应付方式、基本资料及护患沟通能力的情况,探讨本科护生的应付方式及其他因素与沟通能力之间的关系.为培养本科护生有效的应对方式及护患沟通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应付方式问卷及护理专业学生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对50名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科护生多采用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等积极应对方式.不同应对方式的护生其沟通能力不同,以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为应对方式的护生,其沟通能力较强.护生的沟通能力还与其人文成绩、大学职务、家庭收入及专业课成绩有显著关系(P<0.05).结论 加强护生的有效应对方式培养可提高其临床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实习早期本科护生的专业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在6所医院实习的194位本科护生。结果:本科护生实习初期专业能力在"部分做到"和"完全做到"之间;专业态度、是否在学校所在地实习及本科学制对其专业能力有影响。结论:本科护生实习初期专业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应该针对不同特征的本科护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临床实习过程。  相似文献   

17.
护患沟通能力是护士在护患沟通情境中体现出来的沟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合,是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所必须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护士的沟通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2000年的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报告中,就已将沟通能力列为现代护理人才的必备核心能力之一[1].临床实习阶段是护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将来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阶段.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现状与影响因素,为如何培养实习护生沟通能力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8.
影响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91名临床实习护生采取自制问卷调查的方法,就护生实习期间影响师生沟通和护患沟通能力的因素进行调查。找出了影响护生在临床实践中沟通困难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本科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和适应能力状况及相互关系,为提高本科护生的临床适应能力提供参考。方法于2016年1月运用护生临床沟通能力量表和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对150名本科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本科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中等,均分为(2.52±0.74)分,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得分(31.90±10.43)分;临床沟通能力与适应能力呈正相关(P0.01)。结论本科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需要进一步改善,护理管理者及教育者应重视实习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帮助其提高临床适应性,以改善实习质量。  相似文献   

20.
本科护生护患沟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护患沟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为护理本科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护理专业学生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和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72名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004年级与2005年级本科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科护生护患沟通能力得分与学校、家庭、个人三方面中的12项因素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本科护生的教育过程中,护理教育者应该注重对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