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维吾尔族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流式细胞仪对2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再障组)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同时检测25例健康者(对照组)的上述指标.结果 再障组IgA、IgM、IgG与CD4+、CD4+/CD8+水平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CD8+显著上升;经过治疗后,再障患者有16例有效,其IgA、IgM、IgG与CD4+、CD4+/CD8+水平升高至正常或接近正常,CD8+明显降低至正常或接近正常.结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与免疫异常密切相关,以T淋巴细胞异常活化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调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体液免疫功能的异常.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显著者,免疫球蛋白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可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骨髓(BM)及外周血(PB)淋巴细胞及其活化相关分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AA患者的BM和PB中淋巴细胞膜分子表达。结果 AA患者BM和BP中CD8+细胞增加,CD4/CD8比例下降,BM中CD25+细胞和HLA-DR+细胞增多,急性AA增加尤为显著(P<0.01),BM中CD16+或CD56+细胞也明显增多(P<0.05);双标记分析提示T细胞主要为CD8+细胞;急性AA患者CD8+-CD25+细胞显著增多(P<0.01),AA患者BM中淋巴细胞活化相关分子表达增多,尤其是4-1 BB+、CD95L+和CD40L+细胞显著增多(P<0.01)。结论 AA患者BM中淋巴细胞活化相关膜分子增多,是AA免疫功能异常及最终导致造血功能衰竭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细胞免疫功能、Fas和CD3 4抗原与苯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 4例苯中毒再障(BPAA)和16例无苯制剂接触史的再障(AA)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Fas、CD3 4的表达率和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苯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再障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Fas表达率显著增高(P <0 . 0 0 1) ,CD3 4阳性率明显降低(P <0 . 0 0 1) ;CD3 + CD8+ T淋巴细胞明显升高(P <0 . 0 5 ) ,CD4+ /CD8+ 比值明显降低(P <0 . 0 0 1) ;治疗缓解后Fas、CD3 4阳性率、CD3 + CD8+ T淋巴细胞和CD4+ /CD8+ 比值趋于正常(P >0 . 0 5 )。但在AA组Fas、CD3 4阳性率和CD4+ /CD8+ 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差异仍有显著性。两组再障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细胞免疫功能紊乱、Fas抗原的异常表达和CD3 4+ 干/祖细胞损伤,可能与苯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理发病机制有关,用环孢霉素A治疗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4.
免疫抑制剂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取得显著疗效证明异常免疫介导在再障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异常与造血缺陷密切相关。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具有调节骨髓祖细胞增殖、分化及成熟的功能~([1])。环孢霉素A(CsA)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T)/抗T细胞球蛋白(ATG)均为免疫抑制剂,但其作用机制不同,两者结合治疗再障将提高有效率。为了进一步探讨重型再障(SAA)患者G—CSF水平与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与健康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月-12月34例健康者和34例AA患者外周EDTA抗凝血,荧光抗体孵育血液标本溶血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并把AA患者与健康者CD19~+B淋巴细胞、CD3~+T、CD4~+T、CD8~+T淋巴细胞及NK细胞频率百分比作统计学分析,再在非重型AA患者和重型AA患者中找出具有差异的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34例AA患者的CD3~+、CD8~+T淋巴细胞频率显著高于健康者,NK细胞的频率显著低于健康者。与非重型AA患者相比,重型AA患者CD8~+T细胞频率显著上升,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8~+T淋巴细胞和NK细胞在AA患者的疾病发生发展中可能扮演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及其亚群(CD4,CD8)和比值(CD4/CD8)的变化,探讨机体免疫功能和CAA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37例CAA患者(CCA组)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CD3及CD4,CD8进行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CA组CD3无明显变化(P>0.05),CD4、CD4/CD8显著降低(P<0.01).而CD8水平则显著升高(p<0.01).结论 CAA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异常,以T淋巴细胞亚群失调为特征,与CAA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调节性T细胞(Tregs)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在疾病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探讨Tregs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作为疾病预后和疗效判断指标的可能性。方法以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21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regs水平在经免疫抑制剂治疗前后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重型再障患者Tregs数量较正常人明显减少,而治疗有效者Tregs水平与正常人无差异,无效者Tregs无明显变化。结论 Tregs可能对维持正常的造血至关重要,Tregs的减少同再障的发生密切相关,并可以作为监测再障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是造血系统"重症"之一,为获得性"骨髓衰竭综合征"中的一种。其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及贫血、感染和出血等。根据血细胞减少程度及骨髓衰竭情况分为重型(包括超重型)和非重型。强化免疫抑制和促进造血是AA的主要治疗手段。A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是T细胞功能紊乱,凋亡引起的造血组织损伤。现就再障免疫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三联免疫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以及其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21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CAA组)、9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A)患者(AAA组)、2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外周血CD4+、CD4+CD25+、CD4+CD25+CD127lowTreg水平.结果 CAA组和AAA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CD4+CD25+、CD4+ CD2+ CD127lowTreg水平分别为0.304±0.018、0.052±0.004、0.048±0.021和0.259±0.041、0.034±0.002、0.021±0.008,治疗后分别为0.321±0.009、0.062±0.006、0.055±0.011和0.323±0.029、0.065±0.009、0.041±0.009,均低于对照组的0.369±0.032、0.070±0.005、0.058±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AA组和AAA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4+、CD;CD25+、CD4+CD25+CD127lowTreg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结论 三联免疫治疗可能是通过调节Treg细胞功能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阴性(double-negative,DN)T细胞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na,A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22例AA患者为AA组,另选取33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四色流式细胞术结合CD45/SSC设门和CD3/SSC设门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A组CD3~+、CD3~+CD8~+、DNT细胞比例显著增高,CD3~+CD4~+、CD4/CD8、CD3-CD56~+细胞比例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其中DNT细胞显著增高,可能与AA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实验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与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鉴别诊断方法.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为A组,17例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MDS)患者为H组,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外周血细胞形态、骨髓细胞形态和骨髓病理.结果:血常规检验中A组患者血红蛋白含量和血小板数量明显低于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细胞数量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病理和骨髓形态检验中,A组无Gomeri染色网硬蛋、ALIP、病态巨核细胞检出.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与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鉴别,可以通过检验患者血常规、外周细胞形态、骨髓病理和骨髓细胞形态,依据指标特点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低增生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L-MDS)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5例L-MDS和7例AA患者骨髓粒细胞免疫表型,并对其血象和免疫表型进行比较。结果:L-MDS和AA患者外周血血红蛋白、造血岛个数、粒红淋系比例差异均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0.05)。L-MDS和AA患者骨髓CD34+、CD117+细胞比例、粒系CD7表达、CD15缺失、CD45平均荧光强度(MFI)异常、CD13/CD16图形异常比例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流式检测骨髓病态造血有助于L-MDS和AA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接触高水平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高水平苯接触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骨髓细胞学、骨髓活检情况及治疗原则和疗效.方法 观察4例职业性重度苯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骨髓细胞学检查和骨髓活栓情况.4例苯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均于发病后脱离苯及其他有毒物质的接触并住院治疗,给予雄激素治疗,未采用免疫抑制治疗.结果 4例患者均给予雄激素刺激造血,辅以利血生、复方皂矾丸等治疗.在半年内治愈,雄激素治疗时间未超过6个月.结论 2例苯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涂片表现不典型,结合骨髓活检诊断符合率更高,高水平苯接触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异常是由造血干细胞受损导致,只要治疗及时得当,即使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也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近年,临床上广泛开展了T细胞亚群[简称T亚]的测定,现仅就其临床意义加以归纳。一、发病机理:正常情况下,T亚之间处于相互反馈调节,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若T亚比例失调,将导致免疫功能(尤其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或亢进,或低下,在临床上引起许多疾病。大量临床资料表明,某些原因能致的Ts(T抑制细胞)升高、Th(T辅助细胞)减少Th/Ts比值降低,引起Ts活性增加并产生高水平干扰素而抑制骨髓造血,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Ts升高也可产生溶细胞活性或细胞毒作用,发生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Th绝对减少,机体免疫防御,监视及调节功能低下,可发生反复性呼吸道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症并发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 (PAAA )及再生障碍性贫血 (AA)合并妊娠两类不同病例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说明再生障碍性贫血在产科的诊断及处理的要点、重点注意两种不同的结果。方法 :将两种不同的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及分析。结果 :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 (Pregnancyassosiated aplastic anem ia,PAAA)既往无贫血病史 ,仅在妊娠期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为妊娠期的血象减少和骨髓增生低下 ,而妊娠前和妊娠终止后血象正常。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妊娠则是原本就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而后妊娠 ,此类患者分娩后血象难以恢复正常严重者病情加重。结论 :应重点注意两类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的区别以及后果的不同 ,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妊娠尤为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bet/GATA-3的比率与Th1/Th2细胞失衡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30例初诊AA患者及20名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转录因子T-bet、GATA-3 mRNA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浆IFN-γ和IL-4水平。结果 AA组PBMC中T-bet mRNA及血浆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分别<0.01),且T-bet/GATA-3 mRNA的比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Th1类细胞因子IFN-γ的水平与T-bet/GATA-3的比率成正相关(r=0.84),而Th2类细胞因子IL-4的水平降低,与T-bet/GATA-3的比率成负相关(r=0.75)。结论 T-bet和IFN-γ表达的增高在AA的发病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AA患者T-bet/GATA-3的比率升高可作为评价Th1/Th2细胞失衡的另一重要指标,在协助临床对AA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种严重威胁儿童生命健康的获得性血液系统疾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有望彻底治愈AA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的儿童AA患者能够从allo-HSCT中获益~([1-2])。1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AA以骨髓增生减低、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儿童AA的发病率约为2~3/百万,东方国家AA的发病率比西方国家高  相似文献   

18.
<正> 为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与细胞免疫、体液 免疫功能之间的关系,我们测定了35例再障患者的血清免  相似文献   

19.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种由外界或造血环境异常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逐步耗竭的难治性血液病。本病常见治疗方法有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免疫抑制剂等,其中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在再障中的运用十分基础,又极其重要,但环孢菌素A血药有效治疗浓度却一直仍存在不小的争议,笔者认为环孢素血药浓度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实践中具有极其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产科少见的并发症,自1997年1月~2001年12月,我院产科收治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0例。其中妊娠前曾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6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