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中暑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或受到烈日暴晒产生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环境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表现以高热为特点,体温最  相似文献   

2.
小儿癫痫主要由脑内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的意识、运动、感觉、精神或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发作前可有头晕、胸闷、恶心、腹部不适、幻听或幻视等不同前兆,以起病急骤、可自行缓解、醒后又如常人、反复发作为特点,发作后可有嗜睡、头痛,或恢复正常等不同表现,部分患儿表现为局部抽搐、无意识障碍,或仅有腹部不适等症。反复发作会给患儿的认知、心理、社会功能等造成不良影响[1]。现将中医治疗癫痫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针灸中药合治精神分裂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凤岐 《新中医》1993,(7):28-29
精神分裂症的症候群是大脑功能紊乱的表现,它的特点是以思维混乱、感情障碍、行为离奇、感觉错误、记忆丧失、智能下降、意识不清,精力换散等为特征。属中医学癫狂的范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老年期抑郁症的特点,并研究老年期抑郁症的有效护理。方法对我院近年收治的100例老年期抑郁患者从情感、思维、认知功能、意志行为障碍及躯体症状、生物学症状六个方面的临床特点进行统计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在临床上的情感、思维、认知功能、意志行为障碍及躯体症状、生物学症状是综合表现的,以情感出出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表现最为突出,分别达到70%和80%,平均有3种以上表现。结论老年期抑郁障碍护理方法得当是可以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的,但不能仅依靠单一的护理方式进行,必须采取综合护理手段方可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红斑肢痛症是一种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致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而表现为肢端局部灼热剧痛、皮色潮红、受热或活动后疼痛加重, 以灼热疼痛、遇凉减轻为特点的一种病症.我科1987~2010年共收治24例该病患者,经中医辨证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癫痫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慢性脑功能障碍性疾病,以反复发生的大脑神经元过度放电所致的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点,以肌肉抽搐和意识丧失为主要表现,是目前神经内科中仅次于脑血管病和痴呆的第三大常见疾病。国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癫痫的发病率约每年23/10万左右,  相似文献   

7.
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为中风常见后遗症之一[1],相对于肢体运动功能更容易被忽视.认知功能障碍以理解力、记忆力、注意力等的部分缺失为主要表现,中风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对家庭及社会的影响极大,如不进行有效的干预,可能会发展为血管性痴呆症[2].我国中风患者出现认知障碍者占50% ~ 70%[3].对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早期进行...  相似文献   

8.
<正>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以"激痛点"为标志性特点的慢性软组织源性疼痛的病症。激痛点是形成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病理因素,同时亦是其病理产物,常累及肌肉、筋膜、肌腱等部位,表现为颈部、肩部、腰背部肌肉固定压痛、牵涉痛、抽搐反应甚至导致运动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目前对于该病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而针灸以其安全、有效、简便、无副作用等优势,广泛应用于  相似文献   

9.
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患者的中西医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2019年1—10月成功行TAVR治疗的100例患者,应用老年综合评估的方法,进行心肺功能、中医症状特点及整体功能的评估。结果 中医症状方面:TAVR术后患者频数最高的为倦怠乏力(91%);运动机能方面:6分钟步行平均距离为(234.6±95.7)m;其他整体功能方面:存在明显虚弱状态、营养不良风险、认知功能障碍、抑郁、焦虑的比例分别为83%、58%、55%、12%、9%。结论 TAVR术后患者中医症状以乏力为主要表现,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营养不良风险、焦虑、抑郁及明显虚弱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治疗肝衰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衰竭(hepaticfailure,HF)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和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癫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九红 《河北中医》2007,29(11):1012-1013
癫痫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慢性脑功能障碍性疾病,不论病因如何,均以病程中有反复发生的大脑神经元过度放电所致的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点,以肌肉抽搐和意识丧失为其主要表现,另外还可以表现为感觉、行为、自主神经等方面的障碍,具有发作性、复发性特点。2002-01—2003-12,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癫痫54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42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96例均为本院内四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4例,男31例,女23例;年龄14~60岁36例,<14岁18例;癫痫大发作22例,局限性发作12例,精神运动性发作9例,…  相似文献   

12.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张力增髙、姿势步态异常等症状,以及便秘、夜尿症等非运动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针灸对于PD的非运动症状,尤其是P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所造成的一系列症状如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泌尿系统功能障碍、胃肠道功能障碍等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但尚无综述对此类研究加以整理。因此,现总结归纳P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针灸治疗P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分析针灸治疗P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症状的优势,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正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是一组以胃肠功能障碍为主、缺乏严重解剖结构或代谢异常的全身性疾病的总称。以胃食管反流病(GERD)、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肠易激综合征(IBS)最为常见。在胃肠门诊中,约42%~61%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存在心理障碍,常表现为焦虑障碍(惊恐和广泛性焦虑)、抑郁障碍(情绪低落和心境恶劣)和躯体形式障碍(疑病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3])。中医学认为情绪紧张、焦虑等为肝气郁结的表现,而胃肠道的症状多与脾胃运化受纳功能不足相关,FGIDs的发病常与肝胃  相似文献   

14.
烧山火法为主治疗小儿脑瘫下肢运动功能障碍6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性瘫痪是小儿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多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性瘫痪的主要临床症状,常表现为患儿不会坐、蹲,不能站立、行走,临床上常见肌张力增高或肌张力低下,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笔者采用阳陵泉穴施以烧山火法为主治疗6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杨晓  许楷斯  廖卫平  段艳锋 《河北中医》2010,32(9):1324-1325
癫痫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患,以发作性、突然性、短暂性脑功能障碍为特征,可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行为、自主神经等不同程度的障碍。1879年Echevarria首次报告癫痫发作的时间具有一定节律性。  相似文献   

16.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是以路易小体形成和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为病理特征的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运动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为主要特征的运动症状和以神经精神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睡眠障碍、感觉障碍等为主要特征的非运动症状。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7.
肠功能障碍以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或不能耐受食物等症状以及肠呜音减弱或消失为主要表现,是多种严重疾病和器官损害的共同病理生理过程,并可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中医药以通腑泄浊、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等内治法及灌肠、穴位贴敷、针灸等外治法,治疗肠功能障碍取得一定效果。本文从理论探析、基础研究和临床防治等角度出发,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肠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重大疾病,而糖尿病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却一度为人们所忽视。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性认知功能障碍(消渴呆病)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我们根据其以记忆力减退为特征表现,结合糖尿病本身的特点,提出了以脑为轴心的“胰(脾)-脑-肾轴”学说,阐明了脾虚湿盛是该病的始动因子,而肾虚窍闭才是消渴呆病的最本质特征,故确立了补肾醒脑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9.
血管性头痛是一种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发作性头痛。以搏动性钻痛、钝痛或刺痛为特点。疼痛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有的可造成短暂视物障碍。笔者以滋水抑肝法治疗十余例疼痛顽固且反复发作的患者,收到比较满意的疗效。现例举如下。  相似文献   

20.
血管性痴呆辨治特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燕 《江苏中医药》2006,27(12):2-3
血管性痴呆是指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损害所致的痴呆,其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及相关脑血管病的神经功能障碍两方面,多有卒中病史。血管性痴呆为老年痴呆的常见类型,属中医学“痴呆”、“呆病”范畴,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因本病常发生于中风反复发作之后,故其在临床辨治过程中又有其自身的特点,笔者的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