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芬太尼蛛网膜下腔行分娩镇痛的临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苏芬太尼蛛网膜下腔行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100例ASAⅠ~Ⅱ级、头位、单胎足月妊娠初产妇行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苏芬太尼组(50例),蛛网膜下腔注射苏芬太尼5μg后60min,PCEA输注0.1%罗哌卡因的溶液,按PCA 5ml/15min,于宫口开全时停泵.罗哌卡因组(50例),蛛网膜下腔注射罗哌卡因3mg后30min,PCEA输注0.1%罗哌卡因的溶液,按5ml/45min,于宫口开全时停泵.结果 CSEA后VAS从镇痛前的(9.6±0.8)分迅速降为(0.5±0.8)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苏芬太尼分娩镇痛组的麻醉起效时间1~3 min,到达最高镇痛平面时间为5min左右,镇痛维持时间60~90 min.罗哌卡因分娩镇痛组的麻醉起效时间3~5 min,到达最高镇痛平面时间为10min左右,镇痛维持时间30~50 min.PCEA总量0~85 ml,苏芬太尼分娩镇痛组罗哌卡因用量(6.5±2.5)mg/h,罗哌卡因分娩镇痛组罗哌卡因用量(11.9±4.7)mg/h.镇痛总有效率为100%.两组产妇MBS在镇痛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产妇均能下床活动.两组产程、Apgar评分和新生儿的SpO2,无统计学差异(P>0.05).新生儿出生后脐静脉血中的苏芬太尼的含量未测出.母体动脉血及新生儿脐静脉血血气分析正常.结论 苏芬太尼分娩镇痛,起效迅速、镇痛持续时间长、运动阻滞轻,副作用较小,对产妇和新生儿更安全,对母婴安全有益,是分娩镇痛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自控硬膜外镇痛用于分娩第一产程活跃期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用于分娩第一产程活跃期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于宫口开大3 cm时采用0.2%罗哌卡因50 mL与芬太尼200μg进行自控硬膜外镇痛,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非镇痛分娩产妇30例作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疼痛程度、产程、分娩方式、分娩时间、失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镇痛有效率100.0%,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138±79.5)min,对照组则分别为13.3%和(252±82.9)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CEA用于分娩第一产程活跃期镇痛的临床效果好,能缩短产程,不增加手术助产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方法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24例ASAⅠ~Ⅱ级初产妇,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62例。硬膜外腔置管后,接电子镇痛泵采用PCEA,S组:舒芬太尼0.4μg/ml+0.15%甲磺酸罗哌卡因;F组:芬太尼2μg/ml+0.15%甲磺酸罗哌卡因。观察各组不同时段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不良反应,同时记录两组镇痛起效时间、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在PCEA 5、30、60 min及宫口开全时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EA 5 min,两组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与芬太尼比较,对母婴无明显不良影响、均能达到良好的镇痛,舒芬太尼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效果、镇痛持续时间优于芬太尼组,是一种较好的镇痛方法 。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与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行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的影响。方法40例单胎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两组均先在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入罗哌卡因(Rop)2.5mg,加芬太尼20μg或布比卡因(Bup)2.5mg加芬太尼20μg后均留置硬膜外导管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采用0.1%罗哌卡因或0.1%布比卡因,均与1.6μg·ml-1芬太尼混合液持续硬膜外输注5ml·h-1,自控镇痛3ml,锁定时间10min。结果两组镇痛效果良好,镇痛起效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对产程、胎儿Apgar评分、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及催产素的使用率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布比卡因组对运动神经的阻滞程度显著增高。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CSE+PCEA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完善,比较低浓度布比卡因CSE+PCEA运动阻滞更轻微。  相似文献   

5.
梁燕红 《吉林医学》2012,(34):7488-7490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9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SR组、FR组、R组,分别施行腰硬联合阻滞,蛛网膜下腔注入麻醉药:SR组(0.15%罗哌卡因1.0 ml+4μg舒芬太尼);FR组(0.15%罗哌卡因1.0 ml+20μg芬太尼);RR组(0.2%罗哌卡因1.5 ml),外接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泵。另选空白对照40例,无镇痛麻醉。观察并记录各组产妇生命体征、VAS、产程时间、剖宫率、产钳和吸引器使用情况、新生儿评分、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分娩镇痛三组镇痛前后VAS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镇痛后VAS得分SR组、FR组明显低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30 min、60 min三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效果好,起效更快、疗效更确切﹑作用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腰麻 -硬膜外联合阻滞 (CSEA)行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的影响。方法  40例单胎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2 0例。两组均先在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入 0 1%罗哌卡因 ,Ⅰ组注入 2 5mg ,Ⅱ组注入 3 5mg ,均留置硬膜外导管 ,用 0 15 %罗哌卡因与 1 6 μg/ml芬太尼混合液 ,以CP模式行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 (PCEA) ,即C(持续硬膜外输注 ) 4ml/h ,P(自控 ) 3ml/次 ,锁定时间 15min。结果 两组镇痛效果良好 ,镇痛起效时间相近 (P >0 0 5 ) ,两组对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器械助产率、剖宫产率及缩宫素的使用率影响相似 (P >0 0 5 ) ,但Ⅱ组对运动神经的阻滞程度比Ⅰ组显著增高。结论 低浓度罗哌卡因CSEA +PCEA用于分娩镇痛 ,效果完善 ,对产妇下肢活动影响小 ,以 2 5mg罗哌卡因作为起始剂量行腰麻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镇痛分娩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入院的92例产妇进行治疗分析,并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镇痛,对照组患者给予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腔镇痛,观察两组产妇的情况。结果:镇痛期间两组VAS评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的更明显(P<0.05);观察组的镇痛起效时间为(120.2±37.1)s ,对照组镇痛起效时间为(520.1±133.2)s。两组产妇分娩镇痛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镇痛用于产妇镇痛分娩,效果可靠,对产妇及新生儿身体恢复有好处,是目前理想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8.
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对镇痛分娩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280例足月单胎、产前检查无阴道分娩禁忌、无椎管内硬膜穿刺禁忌的初产妇.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作为镇痛组,自然分娩组作为对照组,每组140例.镇痛组于宫口开至2~3cm时,取L2.3常规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用腰麻针经硬膜外腔刺入蛛网膜下腔,见脑脊液回流通畅,缓慢注入0.2%罗哌卡因1.5ml(3mg),拔出腰麻针,硬膜外腔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3.5cm,阻滞平面在T10以下,根据镇痛程度硬膜外腔每小时给予0.1%罗哌卡因6~8ml 芬太尼2μg/ml,必要时追加3~5ml/15min.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镇痛效果(VAS评分)、下肢运动神经阻滞MBS(modified bromage score)、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镇痛组产妇镇痛有效率100%,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轻,第一、二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剖宫产率(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的镇痛技术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是目前分娩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分娩妇女自控镇痛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元  吴新民  赵国立  王薇 《北京医学》2004,26(2):109-111
目的评价硬膜外芬太尼对母婴的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90例进入活跃期单胎初产妇,均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镇痛(CSEA)和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的分娩镇痛技术,蛛网膜下腔注射2g/L罗哌卡因3mg后30min,随机分为三组行自控镇痛观察.用放射性免疫分析法(RIA)于宫口开全时测定母体血浆和新生儿出生即刻脐静脉血中芬太尼的血药浓度.结果A组罗哌卡因用药量和PCA次数显著多于B组及C组(P<0.05),C组2例(25%)、B组3例(37.5%)母体血浆芬太尼含量为(0.0272±0.026)ng/ml;B组2例(25%)脐静脉血中测定出芬太尼,1例为0.0005ng/ml,另1例为0.007ng/ml.新生儿Apgar评分、产程及镇痛时间、宫缩及运动神经阻滞情况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罗哌卡因伍用2μg/ml芬太尼,芬太尼通过胎盘微乎其微,对胎儿无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CEA(自控硬膜外镇痛)联合规律间断注入联合不同剂量罗哌卡因对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海南现代妇女儿童医院分娩的产妇3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A组PCEA联合规律间断注射、B组PCEA联合规律间断注射+罗哌卡因3 mg、C组PCEA联合规律间断注射+罗哌卡因4 mg,D组PCEA联合规律间断注射+罗哌卡因5 mg。观察4组产妇的镇痛情况、分娩情况、新生儿情况等等。结果 A组、B组、C组、D组中随着罗哌卡因剂量的增加镇痛起效时间依次缩短,维持时间依次延长,PCEA用药量依次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组间阻滞平面比较差异较小(P> 0.05);镇痛前4组产妇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分娩镇痛后4组产妇的VAS评分均降低,各时间点随着罗哌卡因剂量的增加VAS评分逐渐下降,镇痛后1 h、2 h、3 h、宫口开全时以及分娩时、分娩后1 h的VAS评分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组中随着罗哌卡因剂量的增加,下肢运动阻滞程度评分逐渐增加,组间... 更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 0 1%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 (PCEA)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ASAI~II级单胎初产妇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镇痛组。对照组为自然分娩 ,镇痛组于宫口开至 3~ 5cm时 ,常规L2~ 3 硬膜外穿刺 ,向头侧置管 3 5cm ,0 1%罗哌卡因 +芬太尼 1μg/mL持续硬膜外注入。观察并记录两组疼痛评分、产程时间、注药前后宫缩间隔时间、宫缩持续时间、胎儿心率、计算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 ,持续监测产妇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 :镇痛组镇痛效果良好 ,疼痛计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其余观察指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0 1%罗哌卡因 +芬太尼 1μg/mL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良好 ,对产妇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硬膜外自控法分娩镇痛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方曼菁  佘守章 《广东医学》2001,22(10):889-890
目的 比较 0 1%罗哌卡因 (Rop)或 0 1%布比卡因 (Bup)与芬太尼 (Fen)分娩自控硬膜外镇痛 (PCEA)的临床效应及对产程的影响。方法 足月初产妇 (ASAⅠ~Ⅱ级 ) 30 0例随机分为 3组 ,A组 (n =10 0 )用 0 1%Rop +Fen1 5 μg/ml,以LCP模式行PCEA ;B组 (n =10 0 )用 0 1%Bup +Fen 1 5 μg/ml ,以LCP模式行PCEA ;C组 (对照组 )阴道自然分娩 ,未镇痛者 ;观察镇痛效应及对产程、新生儿的影响。结果  3组镇痛质量分数为A组≈B组 >C组 (P <0 0 1) ,镇痛起效时间A ,B组分别为 ( 7 5± 2 6 )min和 ( 8 6± 3 1)min (P >0 0 5 ) ;镇痛期间Bromage运动阻滞及下肢麻木活动障碍情况为A组≈C组 B组 >C组 (P <0 0 1)。A ,B组比C组活跃期明显缩短(P <0 0 5 ) ;阴道自娩率A组≈B组 >C组 (P <0 0 5 ) ;新生儿窒息率C组高于A ,B两组 (P >0 0 5 ) ;宫缩、胎心、使用缩宫素及出血量情况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0 1%罗哌卡因或 0 1%布比卡因辅以小剂量芬太尼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好 ,对运动神经阻滞轻 ,不影响产程及新生儿 ,产妇满意度高 ,且以 0 1%罗哌卡因加芬太尼LCP模式行PCEA方法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及对产程和母婴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例ASAⅠ~Ⅱ级足月单胎初产妇行分娩镇痛作为观察组,另选择20例条件相近但不给分娩镇痛的产妇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宫口开大至3~4cm时行CSE操作,蛛网膜下腔注入0.2%罗哌卡因1.5ml(3mg)。在腰麻后40min行PCEA镇痛,注入0.1%罗哌卡因与芬太尼2μg/ml混合液,基础输注速率6ml/h,单次PCA3ml,锁定时间10min。宫口开全时停泵。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评估镇痛情况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观察并记录产妇生命体征、产程时间、生产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生命体征平稳,均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两组产妇活跃期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第2产程、第3产程时间、生产方式及新生儿出生后1、5、10min的Apgar评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CSEA分娩镇痛时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对运动神经阻滞轻且不影响产程和母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芬太尼结合低浓度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应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80例分娩产妇作为拆开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无镇痛分娩,观察组采用芬太尼结合低浓度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无痛分娩,对比两组分娩情况.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167.0±26.5)min、第二产程时间(45.0±10.6)min、新生儿窒息发生率4.26%、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6.38%等均低于对照组(233.0±20.4)min、(56.0±12.8)、17.78%、20.0%(P<0.05).结论 产妇分娩环节,展开连续硬膜外麻醉技术有助于提升麻醉质量及缩短产程,值得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5.
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罗云  吴诗琦  盛传洪  王兰  贺莉 《重庆医学》2002,31(9):868-869
目的 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 (PCEA)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 5 0例ASAⅠ~Ⅱ级单胎初产妇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镇痛组。对照组为自然分娩 ,镇痛组于宫口开至 3~ 5cm时 ,常规L2~ 3 硬膜外穿刺 ,向头侧置管 3 5cm ,0 1%罗哌卡因 +芬太尼 1μg/ml持续硬膜外注入。观察并记录两组疼痛评分、产程时间、注药前后宫缩间隔时间、宫缩持续时间、胎儿心率、计算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 ,持续监测产妇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 结果 镇痛组镇痛效果良好 ,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其余观察指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0 1%罗哌卡因 +芬太尼1μg/ml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良好 ,对产妇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病人自控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在分娩中镇痛的效果及其对母婴、产程的影响。方法 :选择5 2例ASAⅠ -Ⅱ级、单胎头位足月妊娠的初产妇随机分为病人自控镇痛 (PCEA)组 (n =2 6 )和自然分娩对照组 (n =2 6 )。PCEA组在第一产程活跃期开始实施PCEA ,用药 0 .15 %罗哌卡因 +芬太尼 1μg ml,首次输注量 8~ 12ml ,PCEA基础注药速率为 5ml h ,冲击量为 2ml,锁定时间 15min。对PCEA组进行视觉模拟镇痛评分 (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 (MBS) ;记录两组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和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CEA组用药后 15~ 30min均感到无痛或只感到轻度可耐受的疼痛 ,MBS镇痛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低浓度罗哌卡因PCEA行分娩镇痛效果确切 ,对运动神经阻滞轻 ,不影响产程及新生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6月我院拟自然分娩自愿接受无痛分娩单胎、足月、健康220例产妇为实验组,同期条件相似未接受无痛分娩1200例产妇为对照组.实验组:宫口开大3.0 cm行L2~3椎间隙穿刺向上置管4cm,0.1%罗哌卡因+1.2 μg/ml芬太尼混合液5 ml为试验剂量,5分钟后确定未进入蛛网膜下腔后,硬膜外追加5~10ml,接装有以0.1%罗哌卡因与1.2 μg/ml芬太尼混合液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持续至分娩结束.对比镇痛前、镇痛30min、宫口开全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运动神经阻滞分级(采用改良Bromage分级法测定),记录产妇生命体征、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率、新生儿Apgar评分、镇痛不良反应(低血压、皮肤瘙痒、尿潴留等)、新生儿血气分析、统计产后出血量.结果 实验组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实验组仅个别产妇在镇痛实施20分钟患者有麻木感,Bromag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低血压、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第一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第二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量无明显差异,新生儿血气分析显示实验组pH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缩短第一产程,降低了剖宫产、阴道助产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母儿有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低浓度罗哌卡因在腰硬联合麻醉(CSEA)和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下行分娩镇痛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产程进入活跃期的单胎初产妇80例,ASAⅠ~Ⅱ级,随机双盲分为4组,每组20例:A组为单次剂量3 ml,锁定时间15min;B组为单次剂量3ml,输注速率6ml/h,锁定时间为15min;C组为输注速率12ml/h;D组为非镇痛组(对照组)。在宫口开至3cm时,蛛网膜下腔注射罗哌卡因2 mg+芬太尼2μg。30min后,PCEA输注0.15%罗哌卡因与2μg/ml芬太尼的混合液。结果A,B,C组分娩镇痛组间VAS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D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A组与B组罗哌卡因用量比C组分别减少65%(P<0.01)和25%(P<0.05)。A组芬太尼用量少于C组,但A组PCA次数多于B组(P<0.05)。B组、C组的产程、分娩方式的百分率、宫缩及运动神经阻滞程度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SEA+PCEA是一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以单次腰麻加硬膜外持续输注法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椎管内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SEA)和单纯硬膜外麻醉(EA)用于分娩镇痛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自愿接受分娩镇痛单胎头位初产妇随机分成腰硬联合组和硬膜外组各60例,在分娩过程中CSEA组给予蛛网膜下腔加硬膜外联合注入罗哌卡因和芬太尼,EA组仅硬膜外腔注入罗哌卡因和芬太尼,观察两种不同给药方式分娩镇痛效果、镇痛起效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等.结果 CSEA组镇痛起效时间明显短于EA组(P<0.01),CSEA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EA组(P<0.01),两组均较少出现1级(伸直下肢不能抬离床面仅能屈膝关节和踝关节)以上的阻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程进展、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方式具有起效快、用药量小、产妇满意度高、对产妇及新生儿影响轻微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分娩镇痛对产程和母婴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例ASAI-Ⅱ级足月单胎初产妇行分娩镇痛作为观察组,另选择20例条件相近但不给分娩镇痛的产妇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宫口开大至3~4 cm时进行CSE操作,蛛网膜下腔注入0.2%罗哌卡因1.5 ml(3 mg)。在腰麻后40 min行PCEA镇痛,注入0.1%罗哌卡因与芬太尼2μg/ml混合液,基础输注速率6ml/h,单次PCA3 ml,锁定时间10 min。宫口开全时停泵。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评估镇痛情况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观察并记录产妇生命体征、产程时间、生产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生命体征平稳,均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两组产妇活跃期时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生产方式及新生儿出生后1、5、10 min的Apgar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CSEA分娩镇痛时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对运动神经阻滞轻且不影响产程和母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