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药对是临床上常见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的配伍形式。其配伍符合中医理论和组合法度,是历代医药学家经验的总结。古人云“用药如用兵”,药对亦然。了解药对的配伍规律,对临床的遣方用药大有裨益。笔者搜集了众多的活血化瘀药对后,分析其配伍,主要分为同类增效配伍和异...  相似文献   

2.
经方"药对"配伍规律研究的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曹华 《国医论坛》2003,18(4):1-3
经方〔1〕〔7〕 ,一般指东汉·张仲景的著作《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所载之方。药对〔8〕〔13〕,也称对药 ,是指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配伍形式 ,是方剂最小的组方单位。它构成简单 ,却具备了方剂的基本主治功能 ,是中医遣方用药的特点之一。后世方剂尽管浩如烟海 〔11〕,但细究起来 ,常能从中看出经方“药对”的影子 ,如桂枝配芍药、芍药配甘草、桂枝配附子、麻黄配石膏、干姜配黄连等。研究经方“药对”的配伍规律 ,对提高临床疗效 ,揭示方剂配伍理论的科学内涵以及挖掘和提高中医药理论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能为复方配伍…  相似文献   

3.
王清任活血化瘀法及其制方用药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荣 《江西中医药》2007,38(9):11-12
王清任论活血化瘀深得其要,对后世颇多启迪.从<医林改错>中数个活血化瘀方的用药配伍情况,初步探讨王氏的活血化瘀法,以期对临床应用活血化瘀法有所裨益和启发.  相似文献   

4.
对历代具有代表性的重镇安神方剂进行研究,分析此类方剂的药物组成,发现最为常用的配伍有:配清热药、配化痰药、配平肝熄风药、配开窍药、配消导健脾药、配活血祛瘀药。并从理论、临床和实验角度,阐明其配伍理论及配伍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药外用治疗腰肌劳损的用药特点及药对配伍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网检索1997—2017年间中药外用治疗腰肌劳损的相关文献,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所用的中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48篇文献,收入基本处方45首,涉及中药132种,用药累计频次为542次;频次≥10的高频药物有红花、威灵仙、草乌、川乌、独活、没药等17种,多为祛风湿药和活血化瘀药;出现频次较多的药性为温、平、热,药味为辛、苦、甘,药物归经为肝、肾、脾、心,高频药对组合为祛风湿药间的配伍,祛风湿药与活血化瘀药间的配伍,活血化瘀药间的配伍,活血化瘀药与温里药间的配伍,活血化瘀药与止血药间的配伍,活血化瘀药与解表药间的配伍。结论:中药外用治疗腰肌劳损以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药对组合以祛风湿药间的配伍、祛风湿药与活血化瘀药间的配伍、活血化瘀药间的配伍为主。  相似文献   

6.
王雨秾 《四川中医》2008,26(10):120-121
方剂药对的配伍是中医遣方用药的关键,从方剂学的角度来看,对《方剂学》的理论教学与临床相结合是一个很好的切和点。通过药对配伍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整方的含义,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有利于临床的选方用药,是教学方法中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天麻治疗头痛的药对配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对是临床固定常用的两药组合,药队是三味药以上的固定组合。从药队和药对的研究着手,是揭示中药配伍规律和制方法度的有效途径。施今墨谓“对药作用即辩证法中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实践,非相生相克之谓”。分析历代用天麻治疗头痛的方剂[1],发现天麻治疗头痛的主要配伍有:天麻配川芎,天麻配川芎、白芷,天麻配天南星,天麻配旋覆花,天麻配天南星、半夏,天麻配天南星、川乌,天麻配地龙,天麻配僵蚕,天麻配僵蚕、全蝎、蜈蚣等。天麻治疗头痛的现代临床文献研究显示,当代医家继承了古人的组方经验,或配伍活血行气药,或配伍祛风止痛药,或配伍虫类通…  相似文献   

8.
药对的配伍是中医方剂遣方用药的关键.本文从药对的沿革、相须药对、相使药对、相畏相杀药对等几个方面讨论了药对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通过药对配伍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对中医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临床的选方用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通过探讨药对配伍的理论基础 ,简析《傅青主女科》常用药对的功效及配伍机理 ,认为药对对指导临床遣方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仕文 《江苏中医药》2007,39(12):53-55
止呕类方是指具有降逆止呕作用,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胃气上逆的一类方剂.探讨止呕类方的配伍规律,可为提高临床疗效和创制新方奠定基础.研究历代止呕名方的制方用药特点,发现止呕类方组成以降逆止呕药为主,根据主候特点常配伍解表药、清热药、温里药、化痰药、消导药、补益药、理气药和逐水化饮药.  相似文献   

11.
闫慧  年莉 《河南中医》2010,30(5):516-517
对从古今历代文献中捡出的151首治疗骨瘘方剂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补益药、温里药、活血化瘀药应用较多;并初步总结了药物的应用频次和两味药配伍应用的一些规律,以期能对临床遣方用药及研制治疗骨痿的中成药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肝癌的用药规律,为肝癌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搜集2002-2012年公开发表的中文临床与实验研究文献,运用频数统计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文献中所用中药频次由高到低的是白术,黄芪,茯苓,柴胡,甘草等;实验研究文献所用中药频次由高到低的是黄芪,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甘草,茯苓等。临床用药两两配伍的频次由高到低是白术配伍茯苓、白术配伍黄芪、黄芪配伍党参、黄芪配伍当归、黄芪配伍茯苓等。常用药物类别主要为补虚药,其他常用类别为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消食药等。结论:治疗肝癌中医用药有一定的规律,主要以补虚药为主,配伍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同时结合辨证的具体情况配伍其他类别的中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梳理吴鞠通以前性味配伍理论的发展脉络基础上,探讨吴鞠通对前医家性味配伍思想具体应用的继承与发展。通过分析发现吴鞠通临床实践中应用性味配伍思想主要受《黄帝内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以及叶天士的影响。其中,《黄帝内经》中性味配伍理论是吴鞠通运用性味配伍遣药制方的理论基础;《伤寒杂病论》中的经方是吴鞠通运用性味配伍遣药制方的实践基础;叶天士守法变方思想是吴鞠通运用性味配伍遣药制方的指导思想。其对性味配伍理论应用并不完全拘泥于前,而是在临床实践中,针对温病的病因、病机等特点灵活运用,进一步发展了性味配伍理论在温病辨治中的具体应用。其运用性味配伍理论制方思想既有溯源、继承又有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深入探索方剂的制方要素,总结方药证治规律,找到对其中药理起关键作用的核心药/药组,为方剂配伍理论研究、药性理论研究、中医临床用药研究提供新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方法从《中国方剂数据库》和《方剂现代应用数据库》中获取治疗中风病的方药文本数据源,经预处理、信息抽取后构建方药矩阵,引入双向聚类方法对方-药两方面数据同时聚类。结果预处理后得到有效记录648首,共计6913味药,生成了100×648“方-药”矩阵,最后得到4组聚类指标,高描述度代表方共8首,总结出针对不同证型配伍用药特点及各证型辨证论治的治则治法及各型常用药对药组。结论本方法适用于中医方剂数据库中方-药知识发现,可有效抽取所需方药信息,梳理出方药证治规律。  相似文献   

15.
《傅青主女科》药对配伍选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探讨药对配伍的理论基础,简析《傅青主女科》常用药对的功效及配伍机理,认为药对对指导临床遣方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探析和总结姜建国教授临床中治疗心系疾病的药对规律和学术经验,姜老善于运用中医学理论,结合中药特性,化繁为简,药对精炼.在心系疾病的辨证施治中,总结出了桂枝配生姜、薤白配瓜蒌、黄连配肉桂、柴胡配郁金、丹参配红花、合欢花配酸枣仁等经典药对,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疗效,其用药思路和配伍经验值得学者进一步研析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药对是组方之基础,为祖国医药学方剂配伍中的精华部分,是千百年来中医临床医疗处方用药总结创造出的一种制方之法,药对不是随意的两药凑合,它的组成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医林改错》中活血化瘀法在皮肤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清任重视气血理论,丰富了瘀血学说,在制方用药方面,把活血化瘀药与补气药、祛风除湿药结合应用。《医林改错》中有活血化瘀法治疗各类皮肤病的记载。如何通窍活血汤治疗脱发、白癜风、紫癜风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抑郁症用药的组方配伍规律,探讨其病机和治法特点。方法:具有以围绝经期情绪低落、烦躁易怒、月经紊乱为主治的有效方剂进行收集、整理、汇总,利用Mcirosotf Excel建立资料数据表,通过数据筛选功能对药物分类、使用频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照使用频次排列补益药最多,其次为理气药、清热药、安神药和活血化瘀药。结论:以补益药为主,配伍理气药、清热药、安神药和活血化瘀药,揭示了围绝经期抑郁症用药的组方配伍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式,探究哮喘临床效方用药规律。经过纳入标准,收集哮喘效方176首,涉及162味中药,累计用药1666频次。处方标准化后,采用Aprior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探讨哮喘临床效方的组方规律。对核心药物分析,确定哮喘临床用药常以补益药、清热药、化痰药及平喘药为主。得到常用二项配伍药物16组,三项配伍药物12组,四项配伍12组,结合专业知识,发现4类证型下不同的核心药物。哮喘临床效方规律的挖掘,得出的用药配伍规律及核心药物,为临床用药开阔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