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昝树杰  王凯  李霖  杨丰文  江丰  张晗  张伯礼 《中医杂志》2023,(17):1729-1733
药对作为中药配伍的最小单位,是中药与方剂之间的桥梁,其配伍理论体现了中药配伍的基本特征和方剂组成的核心内涵。同时,作为临床治疗疾病、证候和症状的关键药物组合,药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治疗疾病的特色优势。梳理并总结出“气味相求”是药对配伍的理论发端,增效减毒是药对配伍的核心目的,中药药性理论和中医辨治思想是药对配伍的主要依据,针对性和灵活性是药对配伍临床应用的关键要点,以期为药对的临床使用和现代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药对是临床上常见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的配伍形式。其配伍符合中医理论和组合法度,是历代医药学家经验的总结。古人云“用药如用兵”,药对亦然。了解药对的配伍规律,对临床的遣方用药大有裨益。笔者搜集了众多的活血化瘀药对后,分析其配伍,主要分为同类增效配伍和异...  相似文献   

3.
陈家琪  包丹丹  张悦  岳天祥  张钶  李范珠  朴寄纲 《中草药》2022,53(11):3518-3530
附子-大黄为典型的寒热药对,首见于《金匮要略》之大黄附子汤,二药配伍可发挥减毒增效的作用,故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基于中药配伍理论阐释了附子-大黄药对配伍关系,通过综述近年来关于其配伍的研究,从其配伍后毒性及有效成分体外含量、体内代谢变化,药效变化和治疗阳虚类疾病的应用等方面具体阐释了附子-大黄药对减毒增效的内在配伍机制,以期为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总结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为临床更安全有效地应用附子-大黄药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寒热药对10种许志强,沈敏南(浙江省嘉兴市王店中学314011)(浙江省嘉兴市王店人民医院314011)关键词寒凉药,温热药,药物配伍药对是2种中药特殊的配伍方法,有力专功宏之优。寒热药对又是用寒凉药、温热药配伍,能产生双相调节作用,特别对久病、重病...  相似文献   

5.
王宪龄 《陕西中医》2004,25(10):930-930
药对配伍是人们长期医疗实践总结出的特殊配伍形式,可作为连接单味药与方剂之间的桥梁。药与药配伍以后,或增强疗效,或扩大治疗范围,或减轻毒副作用。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是临床常用的一味中药。其与不同的药物配伍后,作用有所偏重。本文试就丹皮的常用药对配伍作用简述如下,以便更好的活用该药。  相似文献   

6.
药对,又称“对药”,是临床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或三味药的配伍形式,是连接单味药与复方之问的桥梁。其组成虽简单,却具备了中药配伍的基本特点,故为方剂配伍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药对的配伍能起到协同作用,或者相互纠正其偏性,缓和其毒性,或者有相反的作用。随着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药对的研究和应用也取得了进展,现将近5年的药对实验研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从药对的角度考察复方配伍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方的配伍规律是中药方剂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年连续资助的重点方向之一。本文从复方中特定的两味药的配伍形式——药对出发,阐述药对的概念、特点及其在复方配伍规律研究中的作用、优势和意义。作者认为:药对配伍的研究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的基础和重要切入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仲景相反相成药对配伍研究近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仲景在《本草》及《内经》药物配伍的理论基础上结合临床,精研药对配伍的效能,将其体现在《伤寒》、《金匮》方中。近年来,诸多医者对仲景相反相成药对配伍的理论。分型及后世运用、发展进行了不断的探讨,现综述如下:一、相反相成药对配伍理论研究在药对的概念上,刘氏[1]  相似文献   

9.
姜良铎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十分重视患者的整体状态,并常用角药配伍法,调节状态。所谓角药配伍,就是以三味药物为基本组合单位的一种药物配伍方法,亦可是三个基本单位的药物组合。如当归、苦参、贝母;知母、贝母、瓜蒌等。角药配伍强调三种药物的合力,并不区分主药与辅药。这种配伍形式对状态的调节有很好的作用。笔者侍诊姜良铎教授三年余,受益匪浅,现仅撷其部分角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基于FP-Growth算法的四物汤类方配伍规律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挖掘单味药、药对之间的关联关系,分析类方和药对内部的组成关系,探讨四物汤的配伍规律。方法:收集四物汤类方3487首,针对四物汤药物配伍和药对特征,对单味药、药对之间的关联关系,分别采用频繁模式、FP-Growth算法。结果:获得置信度>0.15的四物汤配伍常用药有甘草、人参、肉桂、茯苓,常用药对有当归-甘草、川芎-甘草、地黄-甘草、芍药-甘草、人参-甘草、茯苓-甘草。结论:四物汤常用配伍主要有补益药、行气药、温里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并由此形成常用药对,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药配伍是中医临床遣方用药的精髓,配伍的是否得当往往对疗效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化瘀止血药作为中药里的一类特殊的药,其配伍反映了配伍的一般规律,亦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兹就化瘀止血药的配伍举隅,请教方家。  相似文献   

12.
<正>中药方剂用药精当,配伍严谨,但由于其成分复杂、治疗靶点众多,不易切入,研究难度大,而药对作为复方的组成核心,同时也是一个好的切入点。药对是一种临床上常用并且固定的中药配伍形式,也是用于方剂的最小组方单位,同时也是联系方与单味药的基础,其可以增强药物组合功效,起到协同作用;也可以相互纠正其偏性,起到拮抗作用。因此,临床用药过程中药的配伍主要基于“同气相求、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相制为用”的用药规律,同时药对配伍后,它的功效不是相加减,而是在配伍过程中发生了复杂变化,进而药对的疗效较之用单味药能够成倍提高,其使用法则包含着深奥的中医理论,在中医方剂配伍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中药药对配伍机制的现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佳  高晓霞  田俊生  秦雪梅  杜冠华  周玉枝 《中草药》2017,48(21):4367-4374
药对作为中药配伍的基本形式,是沟通单味药与复方的重要桥梁,研究药对的配伍机制对揭示复方配伍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许多研究者从药对配伍前后的化学成分、药动学及药理作用差异着手对药对配伍机制展开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归纳总结药对配伍机制的研究现状,并提出展望,以期为药对及复方配伍机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以药对为基础的中药新药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从方药统计、特殊配伍、药对配伍、专药治专病各方面,综述了近十年来对《金匮要略》温中方的配伍规律的研究状况,以期进一步阐明张仲景的用药组方规律,指导临床组方用药。  相似文献   

15.
对于如何科学和合理使用中成药,本文提出了“成文配伍”的思路,东方配伍是模拟中药汤剂中单味药配单味药的配方模式,以成方(成品药)为配伍单元,进行两种以上中成药的配伍使用,从而实现以成药为载体和形式的辩证用药。全文对成方配伍的理论依据,研究意义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进行了讨论,提出:对现代中成药的品种结构应加调整,应注重具有配伍性能的基本成药的研发和成方配伍的理论方法研究,这对中药的现代化发展和传统特征的保留会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刘斌  石任兵 《中成药》2008,30(4):574-576
目的:研究苦参汤不同配伍和提取溶剂对11种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槐果碱、苦参碱、槐定碱、氧化槐果碱、氧化苦参碱、三叶豆紫檀苷和苦参啶溶出率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方法,测定苦参汤不同配伍和不同溶剂提取物11种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比较不同条件下主要有效成分的溶出率。结果:苦参、黄芩、生地黄三药配伍,主要有效成分的溶出率,大于或相似于苦参、黄芩二药配伍,远高于苦参、生地黄二药或黄芩、生地黄二药配伍及相应单味药。结论:苦参、黄芩、生地黄三药配伍,苦参汤主要有效成分溶出率增加,其中以苦参、黄芩二药配伍,黄芩黄酮和苦参生物碱溶出率增加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阐述中医药药对配伍理论历史沿革、配伍原则及配伍思想,指出影响药对作用的常见因素,提出药对配伍理论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药对配伍应遵循“一原则,多思想”的配伍理论,允许药对配伍理论多元化对于丰富扩充中医药理论内涵,指导提高中医临证疗效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基于药性组合的药对配伍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对是中药方剂的基本功能单位,研究药对的组成规律,对于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因此,近年来药对配伍规律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在理论、实验、临床应用方面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而以此为基础的数据挖掘,以其在发现规律和深入研究方面的突出优势,对药对和方剂的配伍理论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药是中医传统用药的一种形式,即双药并行,寓意两药之配伍应用。其间有起到协同作用者,有互消其副作用专取所长者,有相互作用而产生特殊效果者,皆称之为对药。对药具有配伍灵活、易学易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陈彪 《江西中医药》2008,39(1):11-12
健脾养胃药对是指由健脾和养胃药配伍形成的,具有益气健脾、理气和胃的对子药。药对发挥治疗作用,一方面固然是中药基本性能决定,而另一方面其剂量配伍亦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忽视药对的剂量关系,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药对的剂量数据量化分析对临床用药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