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卫岗  张春青 《铁道医学》2001,29(4):254-255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治疗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0.1%三氧化二砷10ml用5%葡萄糖500ml稀释,每日一次静脉滴注,6-8周为一疗程。结果 9例中完全缓解(CR)者7例,部分缓解(PR)2例,CR率为77.9%,有效率为100%。结论 三氧化二砷治疗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CR率高,不良反应轻,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其它化疗药物无交叉耐药,是治疗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在治疗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22例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每日予以三氧化二砷10ml+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每次3~4h,连用28d,同时予以肝功能及心电图监测。结果: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2例,未缓解4例,有效率为81%。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升高4例,频发室性早搏4例,心电图ST-T动态明显改变2例。未停止化疗,予以保肝、营养心肌治疗后不良反应消失。结论:三氧化二砷是目前治疗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孟景晔  黄仁魏 《海南医学》2007,18(1):16-16,27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注射液(AS2O3)对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疗效.方法 22例APL初发患者三氧化二砷诱导缓解,再予DA方案巩固强化治疗.观察持续缓解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22例患者完全缓解率(CR)81.8%.20例随访患者均成活,最长5年.结论 三氧化二砷用于初发APL患者,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4.
王纯斌 《基层医学论坛》2003,7(12):1132-1133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对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9例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给予三氧化二砷10ml(含三氧化二砷1 mg)静滴,连续28~42天为一疗程,并辅以其它对症治疗措施.结果9例中6例达完全缓解,3例无效.结论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可靠,毒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5.
江卫岗  张春青 《现代医学》2001,29(4):254-255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治疗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0.1%三氧化二砷10 ml用5%葡萄糖500 ml稀释,每日一次静脉滴注,6~8周为一疗程.结果9例中完全缓解(CR)者7例,部分缓解(PR)2例,CR率为77.9%,有效率为100%.结论三氧化二砷治疗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CR率高,不良反应轻,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其它化疗药物无交叉耐药,是治疗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6.
时峰  周德军  张俊  朱轶男  苏庭翠 《吉林医学》2009,30(17):1896-1897
目的:观察维甲酸联合中药复方青黛胶囊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0例确诊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口服维甲酸、复方青黛胶囊治疗,观察临床、血像、骨髓像、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变化及不良反应,1个月后统计疗效并与既往单用维甲酸组(6例)、维甲酸联合化疗组(9例)比较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维甲酸联合中药组完全缓解10例(100%),单用维甲酸组完全缓解5例(83%),维甲酸联合化疗组完全缓解7例(77.8%)。结论:维甲酸联合中药复方青黛胶囊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具有疗效高、不良反应小、缓解快、费用低等优点,适用于经费困难的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粉针剂与水针剂分别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并将两种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作对比分析。方法:选择沈阳市201医院2008年10月~2010年6月收治的均为初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38例(粉针剂组)采取三氧化二砷粉针剂治疗,并与我院2003年10月~2008年9月采用三氧化二砷水针剂初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42例(水针剂组)作对照。记录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的时间、早期DIC出血发生人数、分子遗传学缓解的指标、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早期DIC出血发生人数、分子遗传学缓解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达到CR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中除球结膜充血、心电图改变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氧化二砷粉针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与三氧化二砷水针剂总体差别不是很大,但达CR时间缩短,不良反应要明显减少,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李绪香 《中国医药导报》2007,4(8Z):55-55,82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7年5月于我院就诊APL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全反式维甲酸及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的基础上减量全反式维甲酸并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都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中治疗组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肝肾功能损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s2O3联合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具有更高的有效率;且无严重的不可逆毒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三氧化二砷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8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0),观察组患儿应用三氧化二砷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则应用DA方案采取联合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对2组患儿的缓解率进行统计,同时比较2组患儿不良情况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7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患儿,应用三氧化二砷进行治疗的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传统方案相比也明显下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6年5月医院诊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30例,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5例。对照组采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观察组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R时间、白细胞峰值,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7%(P0.05)。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基础上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效果理想,能延长患者寿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三氧化二砷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使用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双诱导治疗,对高白细胞患者加用联合化疗药物柔红霉素(DNR)或高三尖衫酯碱及阿糖胞苷,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予以抗凝及输注新鲜血浆/冷沉淀。结果:19例患者中17例完全缓解(CR),CR率为89.47%;2例死于颅内出血。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吕润林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9):1226-1227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配伍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特点。方法:ATRA配伍As2O3治疗初发APL患者12例,ATRA30~40mg/d,分2~3次口服,0.1%As2O3注射液10ml稀释于5%葡萄糖(或氯化钠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持续4~5h,每日1次,观察完全缓解(CR)率、获得CR所需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CR,CR率100%,获得缓解时间为35.3±5.7d,不良反应较轻较少。结论:ATRA配伍As2O3治疗初发APL患者疗效好,不良反应较轻较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应用三氧化二砷、化疗联合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将22例应用化疗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对象,将29例应用化疗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对象,对比临床治疗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55%高于对照组77.27%(χ~2=4.479,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低于治疗组27.59%(χ~2=4.570,P0.05),所有患者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联合应用三氧化二砷、化疗治疗,效果好,但不良反应高,尤其是高血糖症状,因此,需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和小剂量三尖杉酯碱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14例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人,全反式维甲酸40-60mg/d,三尖杉酯碱1mg/d入液静点,用药至达到完全缓解。结果 1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均获完全缓解(CR),达到CR的时间为20-28d,无1例出现DIC及高白细胞溶解综合征。结论 全反式维甲酸和小剂量三尖杉酯碱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达完全缓解时间缩短,减少相关并发症引起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05年1月~2010年1月住院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非M3型)22例(治疗组),应用三氧化二砷治疗2个疗程,并与同期20例(对照组)应用DA方案进行联合化疗的患者作比较。比较两组的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为31.82%,有效率为59.09%;对照组完全缓解率为30.00%,有效率为65.00%,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氧化二砷治疗老年急性白血病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6.
王瑛  迟景宏 《现代医学》2005,33(4):269-270
目的 评价维甲酸、三氧化二砷、DAV(柔红霉素、阿糖胞苷、长春新碱)方案治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7例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用全反式维甲酸、DAV方案、三氧化二砷给予序贯治疗。全反式维甲酸治疗28.42d;DAV方案每月1次,每次7d;连续6次化疗后,应用三氧化二砷巩固治疗。结果 15例患者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28.42d后达到缓解,应用DAV化疗半年后达到完全缓解,再用三氧化二砷继续治疗20—30d。14例持续缓解12—72个月,1例在8个月后复发,2例在治疗后5—8个月死亡。结论 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DAV方案治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一个较有效且毒性小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维甲酸、三氧化二砷与化学治疗(化疗)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将68例初诊住院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化疗加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诱导治疗,即:采用诱导治疗方案,全反式维甲酸每日25mg/m2,分3次口服,连续给药4~6周;三氧化二砷10mg,静脉滴注,1次/日,连续治疗2~4周,至骨髓形态学完全缓解。待诱导分化开始3~5日后予去甲氧柔红霉素[商品名善维达,通用名盐酸伊达比星,用法:(8~12)mg/m2/天,化疗第1天,第3天,第5天+阿糖胞苷(75mg/m2,1次/12h)]方案化疗。对照组采用IA方案,即: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剂量用法同前。两组疗程为28日,疗程结束后进行血常规和骨髓象检测,如果未达到完全缓解(CR),则进行下一疗程继续用药直至完全缓解。结果:PR再次用药达到完全缓解所需时间比较,治疗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血常规恢复时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甲酸三氧化二砷与化疗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短期疗效显著,达到完全缓解的时间缩短,血小板计数恢复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并联合蒽环类药物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对3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治疗,缓解后序贯化疗方案为蒽环类加Ara-C(阿糖胞苷)、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HA(高三尖杉酯硷+阿糖胞苷)、MDAra-C(小剂量阿糖胞苷)。结果:31例患者中,29例获得完全缓解,CR率93.54%,达到CR的平均时间为(28.52±5.14)d,1例死于颅内出血。结论: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达到完全缓解的时间短、副作用少、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维甲酸联合砷剂治疗初发APL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PL即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型),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一种,过去因其严重的并发症导致初发病人死亡率极高,近十年来因发现维甲酸、三氧化二砷两种药大大提高了病人缓解率和生存率,但复发仍然是主要问题。我们对初发APL住院病人随机采用维甲酸联合砷剂治疗,旨在观察这种方案是否可提高疗效,减少APL患者完全缓解(CR)后复发,提高长期生存率。结果显示:采用维甲酸联合砷剂治疗毒副作用无显著增加,PML/RARa融合基因转阴率高,近2年尚无1例复发,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三氧化二砷及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36例,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分析.方法选择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8例,分别采用三氧化二砷及维甲酸治疗,观察其完全缓解率及毒副作用. 结果三氧化二砷组完全缓解率为72.2%,维甲酸组完全缓解率为77.8%,(P>0.05),无明显差异.且三氧化二砷治疗剂量的毒副作用较小. 结论三氧化二砷能诱导细胞凋亡,是一种疗效可靠、安全的新的诱导分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