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虎斑”鱼中毒的临床特征和神经电生理变化特点。方法 分析63例因食用“老虎斑”鱼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测定63例中毒患者和60例正常人(对照组)的正中神经及胫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进食有毒鱼0.5—24h后均先后出现消化、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症状。63例患者感觉异常均持续2周以上:其中温度感.觉倒错占54.0%,唇周舌咽喉麻木占33.3%,四肢肌肉感觉异常占65.1%,皮肤搔痒、蚁爬感占61.9%,视觉异常占14.3%。神经电生理检测显示:正中神经在早期(2周内)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检出率为36.5%、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异常检出率为11.1%,胫神经在早期的SCV异常栓出率为60.3%、MCV异常栓出率为14.3%,而三叉神经SCV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老虎斑”鱼中毒临床表现在消化、心血管、神经三大系统,可造成持续长时间的神经感觉异常,并以温度感觉倒错最具特征性,其周围神经损害主要在肢体远端,且下肢重于上肢,而无颅神经损害体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液病住院患者贫血的临床特点以及病因分布.方法对中山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近10年来住院的729例贫血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729例贫血患者中,男349例,女380例,有贫血症状的有428例,无上述症状的有301例,病因分析以急性白血病贫血多见,192例,其次为缺铁性贫血175例.结论住院血液病患者贫血以急性白血病多见,其次为缺铁性贫血多见.贫血以女性多见,男女比为1:1.09.贫血以青年人多见.贫血的严重程度以中度贫血多见  相似文献   
3.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53岁.2007-02-20因咳嗽,伴有右侧胸背部疼痛就诊,行胸部CT检查:右上肺实性肿块.肿瘤标志:CEA 2.54(0.00~10.00)ng/mL,AFP 9.91(0.01~15)IU/mL,CA19917.32(0.00~39.00)U/mL,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抗原1.45(0.00~3.30)ng/mL,铁蛋白1 029(23.9~336.2)ng/mL,PET/CT检查:右上肺结节代谢活跃,疑恶性病变,余多个小节结未见异常,右前胸壁小结节代谢活跃.  相似文献   
4.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吉非替尼二线和三线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38例晚期NSCLC,均给予吉非替尼250 mg/d,口服,1个月为1个治疗周期,每个周期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有效者继续治疗,直至出现疾病进展或发生不可耐受的药物毒副反应.结果 38例均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RR)为31.6%(12/38),临床受益率(CBR)为86.8%(33/38),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5.8个月,1年生存率为42.1%(16/38),腺癌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鳞癌患者(P<0.05).15例(39.5%)至少出现一种药物相关性毒副反应,但多数较轻,且可逆.主要毒副反应为皮疹.结论 吉非替尼二线和三线方案治疗晚期NSCLC有较好疗效,且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5.
孟景晔  骆子义  朱惠敏 《安徽医药》2018,22(10):1892-1893
目的 总结杀鼠药中毒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方法 对20例抗凝血杀鼠药中毒致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予以维生素K1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改变: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正常化比率( INR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活性。 结果 20例患者全部治愈,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明显改变,PT治疗前后分别为:(103.2±20.3)s,(12.0±0.5)s。 INR治疗前后分别为:4.2±2.4,1.4±0.2。APTT 治疗前后分别为:(93.2±25.4)s,(30.2±3.4)s。凝血因子Ⅱ:活性成分治疗前后分别为:(6.2±2.5)%,(92.3±4.5)%。凝血因子Ⅶ:活性成分治疗前后分别为:(10.8±4.9)%,(86.2±3.4)%。凝血因子Ⅸ:活性成分治疗前后分别为:(22.5±6.8)%,(96.4±7.8)%。凝血因子X:活性成分治疗前后分别为:(14.2±3.2)%,(83.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杀鼠药中毒致凝血功能障碍,容易误诊,维生素K1是特效解毒药。  相似文献   
6.
红细胞生成素预防血液肿瘤化疗贫血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前瞻性研究短疗程大剂量红细胞生成素 (Epo)预防血液肿瘤化疗贫血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 3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 17例和对照组 18例 ,在化疗的 - 1d、+2d、+4d、+7d及 +10d用益比奥 1万单位皮下注射 ,同时加用速力菲 0 1g ,2次 /d ;对照组用速力菲 0 1g,2次 /d。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血红蛋白值为 (75± 17)g/L ,用Epo 2周后血红蛋白值为 (71± 16 )g/L ,血红蛋白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对照组治疗前血红蛋白值为 (79± 2 0 )g/L ,治疗后 2周血红蛋白值为 (72± 16 )g/L ,血红蛋白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观察组治疗后 2周、3周血红蛋白下降值分别为 (- 3± 13)g/L和 (- 1± 16 )g/L ;对照组治疗后 2周、3周血红蛋白下降值分别为 (- 7± 14 )g/L和 (- 5± 11)g/L。两组血红蛋白下降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短期大剂量Epo在血液肿瘤化疗时应用 ,可减少患者血红蛋白下降 ,减轻贫血。  相似文献   
7.
急性造血功能停滞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男 ,5 6岁。因高热伴咽痛 3d ,面色苍白 2d于 1999年 5月 10日入院。患者 3d前受凉后出现发热 ,体温上升至3 9~ 4 0℃ ,伴畏寒咽痛。曾在当地医院口服百服宁、维C银翘片及静脉滴注青霉素治疗。 2d前出现面色苍白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 0 8× 10 9/L ,遂入我院治疗。患者以往体健 ,无慢性溶血性贫血病史。体格检查 :体温 4 0 2℃ ,脉搏 98次 /min ,呼吸 2 0次 /min ,血压 10 0 / 60mmHg ,急性病容 ,全身皮肤黏膜苍白 ,无黄染、皮疹、出血点 ,浅表淋巴结不大 ,咽充血 ,扁桃体Ⅱ°肿大 ,胸骨无压痛 ,心肺听诊正常 ,腹…  相似文献   
8.
Mylotarg(Gemtuzumab Ozogamicin,CMA-676)是人源化抗CD33单克隆抗体与抗肿瘤抗生素Calicheamicin偶联而成的一个新的抗体导向化疗药药。作者报告单用该药治疗第一次复发未治CD33~+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北美及欧洲多中心研究观察142(男84、女58)例,CD33~+AML(CD33~+白血病细胞大于80%)第一次复发患者,中位年龄61(22~84)岁。Mylotarg每次9mg/m~2,持续静滴2h,每次用药间隔不少于14天,不超过28天,最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外周血黏膜相关恒定T细胞(MAIT细胞)的比例,分析其与2型糖尿病、肺结核疾病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18例建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组(简称合并组),同期纳入单纯肺结核以及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各20例分别建立肺结核组以及糖尿病组;纳入到院健康体检成人20例建立健康成人组。分别检测各组受检对象外周血MAIT细胞比例,对比分析各组指标差异。结果糖尿病组、结核病组以及合并组的外周血MAIT细胞比例相比于健康成人组均显著更低(P0. 05),且合并组外周血MAI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糖尿病组、结核病组(P0. 05)。结论 MAIT细胞在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免疫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检测患者外周血MAIT细胞比例,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分析63例因食用“老虎斑”鱼引起的雪卡毒素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测定其和60例正常人的正中神经及胫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显示63例患者感觉异常均持续2周以上t四肢肌肉感觉异常占65.1%,皮肤瘙痒、蚁爬感占61.9%,其中温度感觉倒错占54.0%,唇周舌咽喉麻木占33.3%,视觉异常占14.3%。神经电生理检测显示,正中神经在早期(2周内)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检出率为36.5%,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异常检出率为11.1%;胫神经在早期的SCV异常检出率为60.3%,MCV异常检出率为14.3%,而三叉神经SCV未见明显异常。提示雪卡毒素中毒临床表现在消化、神经、心血管三大系统,可造成持续长时间的神经感觉异常,并以温度感觉倒错最具特征性,其周围神经损害主要在肢体远端,且下肢重于上肢,而无颅神经损害体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