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了解开展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后,甘肃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状况的变化。方法:从甘肃省永靖县、临泽县随机选择6个乡镇育龄妇女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基线调查,于2002年1月起对干预组育龄妇女进行“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系列宣传、教育、培训。终期调查于2004年3月干预措施结束时进行。结果:甘肃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在基线和终期调查中,干预组人工流产率分别为4.27%和2.91%,对照组分别为4.04%和3.49%。终期调查干预组不同社会特征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均低于基线调查时结果。干预组中接受避孕知识宣传材料或培训活动超过3次的育龄妇女,其人工流产率低于对照组。Logistic多元回归结果显示,对紧急避孕知识缺乏了解,文化程度高且理想子女数多者易发生人工流产。结论:开展及加强“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有利于降低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的人工流产率,提高生殖健康的水平,维护其身心健康;应进一步加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力度,正确引导农村育龄妇女的避孕行为,降低人工流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干预措施对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知识、知情选择相关知识和态度的影响,探索影响干预效果的潜在因素。对象和方法:本研究以计划生育门诊为基础的干预研究,进行基线调查后对到干预门诊就诊的妇女进行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宣教,培训干预门诊的服务人员并提供咨询服务,干预后进行效果评估调查。结果:干预措施显著提高了干预组服务对象避孕知识、知情选择知晓率和正确理解程度,提高了服务提供者的咨询技巧。计划生育干部和技术人员认为基层技术人员数量少、素质低,给知情选择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结论:应通过多种渠道给予育龄群众更广泛全面的信息,加强基层服务提供者的培训。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我国不同农村地区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情况。方法: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基于已获得的调查数据,结合文献研究与专家问卷,确定评价指标,并计算综合得分。结果:①避孕节育综合评价涵盖3个方面,其内容及权重依次为知情选择与避孕落实(0.4)、人工流产与并发症(0.31)、避孕知识(0.28);②中、西区域各地区"避孕知识"及"知情选择"得分普遍偏低;③综合评价结果中、西部没有差别,但与东部相差悬殊。结论:在本次调查的8个省农村地区中,东部地区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灰色关联综合分析法适于综合评价我国不同地区的计划生育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减少流动人口人工流产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在上海市闵行区 2个乡镇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以现居地为主”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宣教、服务干预对外来已婚育龄妇女紧急避孕知识、态度及使用情况影响的评价。干预前调查实验组 5 18名、对照组336名对象 ;干预后调查实验组 44 0名、对照组 2 63名对象。结果 :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紧急避孕知晓率分别为 9.46%和 7.74% ;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44 .77%和 12 .93%。干预后实验组愿意采用紧急避孕、认为应该推广紧急避孕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多因素 L 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与干预前对照组相比 ,干预后实验组紧急避孕的知晓率、意愿采用率、意愿推广率均较高 ,OR值分别为 9.788,2 .0 94和 1.871。结论 :开展“以现居地为主”的流动人口管理、宣教、服务干预可以提高外来已婚育龄妇女的紧急避孕知晓率、意愿采用率和意愿推广率 ,并可能因此减少流动人口的非意愿妊娠率和人工流产率  相似文献   

5.
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服务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项目实施后已婚育龄妇女对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服务的满意度,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生殖健康/计划生育合作项目”中期评估调查。本文就其中5 533名已婚有偶育龄妇女对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服务的满意度进行了分析。结果;已婚育龄妇女对服务的总体满意度高(98.9%)。育龄妇女本人及其丈夫对所用避孕方法适应证、副作用的了解程度、近两年内获得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服务的场所、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宣传品的发放、开展生殖健康知识培训以及生殖健康/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方面的变化等因素会影响育龄妇女对服务的满意度。结论:避孕方法知情选择是提高育龄妇女对服务满意度的重要途径。生殖健康/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模式的转变是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个体角度解析知情选择避孕方法对人工流产发生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两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case-control),根据已婚育龄妇女管理信息系统登记名单,从浙江省德清县、山东省即墨市、安徽省居巢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四县(市、区)中,每县(市、区)随机抽取在2002 ̄2004年间有过人工流产经历的已婚妇女200名,以及截止2004年底从未有过人工流产经历的已婚妇女200名进行1∶1配对。结果:IUD使用者对IUD禁忌证、副作用知情,以及避孕套使用者对正确使用知识知情,可降低人工流产的发生;此外,促进群众能够主动地选择避孕节育方法,而不是由计划生育干部代替选择,则人工流产的发生会降低。从提供个性化咨询服务、规范化筛查服务以及常规化随访服务等方面提高服务能力和质量,促进知情和自主选择避孕方法,可以降低人工流产的发生。结论:对使用IUD和避孕套者,知情可降低人工流产的发生;自主选择对减少避孕失败的发生有重要的影响;技术服务贯穿整个知情选择的全过程,服务到位是降低人工流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社区妇女对避孕知识的知晓和行为状况,以便更好地为她们提供计划生育服务和教育,提高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的正确率。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385例社区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各种避孕知识及避孕方法知晓率为86%,行为正确率64%,其中紧急避孕行为正确率偏低。影响避孕知识水平的因素是文化程度的高低和职业。结论:要加大计划生育的宣传、咨询和指导力度,为社区妇女提供多种形式的、有针对性的机会生育优质服务,提高育龄妇女对避孕节育方法,尤其是紧急避孕方法的知晓度,扩大她们对避孕节育方法的选择范围,减少非意愿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在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知识、自愿知情选择避孕方法的影响。方法:对839位育龄妇女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其避孕的相关知识,对健康教育后的799人节育措施实施情况进行追踪,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目标人群有关避孕节育知识的知晓率有不同程度提高;育龄群众能在一定程度上主动选择避孕方法,其避孕方式正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结论: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的健康教育活动,不仅使育龄群众掌握了多种避孕节育知识,同时获取了生殖健康的基本知识,真正实现知情选择,科学避孕。  相似文献   

9.
避孕节育咨询与知情选择对农村地区已婚育龄妇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知识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知情选择项目四个试点县的3 901名 20~49岁已婚育龄妇女的避孕知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SAS8.2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调查对象的避孕知识综合得分平均为25.44分,50分以上的仅有4.36%。得分最高的避孕方法为宫内节育器(72.17分),最低的为宫颈帽(2.57分)。不同知识类别得分中名称知晓得分和用法得分两者较高,避孕方法原理、优点及缺点得分均较低。②调查对象的避孕知识主要通过培训班、讨论会、咨询(56.17%)的形式从乡镇或村(社区)计生人员处获得(68.21%)。③影响避孕知识得分的因素包括年龄、家庭人均收入、文化程度、对象的咨询状况以及与避孕知情选择有关的知识和态度等。④88.57%的对象认为面对面交流、培训班为获得避孕知识的最佳方式,88.40%的对象认为是乡镇或村(居委会)的计划生育技术人员,是提供避孕知识咨询的最佳人选。结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知识水平较低,亟需通过宣传教育来提高,以期能使知情选择在广大农村育龄妇女中更好地推广。  相似文献   

10.
云南白族、贵州苗族已婚育龄妇女节育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少数民族计划生育工作现状和节育模式,调查了云南白族、贵州苗族地区2026例已婚妇女,结果显示白族、苗族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育龄妇女节育比例均高于80%,云南白族以宫内节育器为主要避孕方法(62.03%),贵州苗族以男女绝育为主(76.62%)。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夫妇的生育意愿、性别偏好、计生干部作用均影响是否采用绝育措施本道避孕方法较少、曾用避孕方法较多者倾向于绝育。两地相比,云南白族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较好,妇女避孕知识较多,自觉节育比例更大。鉴于今后计划生育全程服务和“知情选择”的推广,建议少数民族地区在继续推行现行的长效避孕方法(绝育和宫内节育器)的同时,积极宣传避孕知识,加强对群众生育观念的正确引导,增强基层计生技术力量,逐步向知情选择过渡。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选择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育龄妇女接受流产服务的现状。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18个区县中抽取6个区县的18家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在门诊对早孕后选择终止妊娠的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至少有1次流产史的1 005例行无痛人工流产调查对象中,前次流产有49.2%的人选择了无痛人工流产,在前次流产时有77.9%接受了避孕宣传教育,只有50.1%获得了避孕药具,前次流产告知流产后需避孕者其流产后首次性生活避孕的比例明显高于未告知者,而且提供避孕宣传教育服务与流产的地点有关。本次流产83.6%为意外妊娠,外地户籍、大学或大专学历、收入>3 000元、丈夫或性伴年龄<25岁的育龄妇女选择无痛人工流产的比例较高,选择无痛人工流产的育龄妇女中有29.0%存在高危因素,仅有61.9%被告知无痛人工流产可能发生并发症。结论:无痛人工流产育龄妇女高危流产的比例较高,其流产前、后获得的知识和信息不足,应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殖健康知识宣传教育,落实避孕措施,减少非意愿妊娠。  相似文献   

12.
改善计划生育服务质量对降低人工流产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瑛  任乃秀 《生殖与避孕》1999,19(6):357-362
对江苏省两个地区8个村2000名妇女3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改善计划生育服务质量前后,人工流产率有明显变化。实施干预措施前3年内,试验和对照地区妇女有人工流产史的百分率相近,分别为9.52% 和9.40% ,P> 0.05;实施干预措施后3年内试验地区有过妊娠史妇女人工流产百分率仅为6.69% ,明显低于对照地区(12.33% ),P< 0.01。用综合评分法将试点服务质量按低、中、高分类,随着服务质量提高,人工流产率有明显下降趋势,分别为1.07、0.71和0.62。妇女年龄、婚龄、职业、文化程度、避孕措施的类型均可影响人工流产的比例,而改善服务质量,更好地使用高效避孕方法是降低人工流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育龄妇女的人工流产史及其原因和有关避孕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探讨如何提高避孕知识知晓率和改善相关的态度和行为,以及降低非意愿妊娠率及人工流产率,提高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在龙岗区龙城街道计生服务中心行人工流产术的510名已婚已育妇女进行有关人工流产和避孕知识、态度和行为的问卷调查,数据应用SPSS/PC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3.5%的妇女有人工流产史,其中人工流产3次及以上者达13.7%;未避孕者占32.6%,避孕失败者占46.8%,其中安全期避孕居首位,占避孕失败者的38.5%,其次放置IUD,占避孕失败者的48.2%。54.8%的人不知道任何一种避孕方法的避孕原理:有49.7%的妇女不知道人工流产手术对身体健康有不良影响;83.5%的人不知道有紧急避孕法。结论:迫切需要加强有关避孕知识的健康教育,并将其作为提供优质生殖健康服务的内容,促进合理有效避孕措施的安全使用,减少非意愿妊娠的发生,避免反复流产给育龄妇女身心带来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We set out to study the risk of spontaneous abortion following a first trimester induced abortion as a function of the interpregnancy interval between two pregnancies. The cohort study i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databases: Danish national registries: the Medical Birth Registry (MBR), the Hospital Discharge Registry (HDR), and the induced Abortion Registry (IAR). All primigravid women in the time period from 1980 to 1982 were identified in the MBR, the HDR and the IAR. A total of 15 727 women who terminated the pregnancy with a first trimester induced abor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induced abortion cohort, and 46 026 women who did not terminate the pregnancy with an induced abortion constituted the control cohort. By register linkage all subsequent pregnancies which were not terminated by induced abortion were identified from 1980 to 1994. Only women who had a non-terminated pregnancy following the index pregnancy were selected. Women whose first pregnancy was terminated following a first trimester induced abortion had a risk of spontaneous abortion of 11.0% vs. 9.4% in the control cohort. This relative difference of 1.17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An increased risk was only found for women who had an interpregnancy interval of less than 3 months (OR=4.06, 95% C.I.=1.98-8.31). The abortion method, vacuum aspiration with dilatation or evacuation with dilatation did not modify this elevated risk. Overall the study did not show an increased risk of spontaneous abortion following one or more induced abortions, except for women with a short interpregnancy interval between an induced abortion and a subsequent pregnancy. We recommend women who have a first trimester induced abortion be advised to wait at least 3-6 months before trying to become pregnant again.  相似文献   

15.
张涛  刘建华 《生殖与避孕》2010,30(4):263-268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妇女对避孕知识的了解和对避孕与人工流产的态度及相关影响因素以寻找解决办法。方法:采用统一调查问卷对行人工流产术并自愿参与调查的646位女性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本次调查的妊娠妇女中478例(74%)未采取避孕措施,余下168例(26%)为避孕失败。影响妇女人工流产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性教育、受教育程度、避孕知识以及人流知识掌握程度。结论:对育龄期妇女及青少年开展性知识及避孕知识教育,提高对生殖健康的认识,是减少非意愿妊娠及降低人工流产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Parity and hormonal contraceptives modify the risk of reproductive cancer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However, clinicians may not obtain reproductive histories from patients who self-identify as lesbian. We report lifetime pregnancy-related outcomes and hormonal contraception for 392 women who reported sexual activity with another woman in the preceding year. STUDY DESIGN: Among self-referred volunteers, previous pregnancy, pregnancy outcome, contraceptive use, and sexual identity were assessed with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RESULTS: One in 4 subjects had been pregnant, and more than 50% of the women had used oral contraceptives (mean duration, 40 months). Sixteen percent of all subjects and 63% of those who had been pregnant previously reported having 1 or more induced abortions. The most common pregnancy outcome for women younger than 25 years was induced abortion (59% of pregnancies). Identifying as "lesbian" or "bisexual" predicted neither the duration of oral contraceptive use nor a report of induced abortion. CONCLUSION: Previous pregnancy, induced abortion, and hormonal contraceptive use are common among women who report sex with women, regardless of self-identification as lesbian.  相似文献   

17.
人工流产妇女紧急避孕知识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素萍  钟颖 《生殖与避孕》2009,29(5):324-328
目的:了解非意愿妊娠妇女对紧急避孕知识的认知程度。方法:对本院519例接受人工流产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效问卷502份,81.9%的妇女有一定的紧急避孕知识,但只有65.5%的妇女曾使用过紧急避孕方法,19.1%的人工流产妇女曾有紧急避孕失败史。多数被调查对象知道的是激素类紧急避孕药(75.6%),但其中只有59.4%的被调查者知道同一周期不能2次及以上使用紧急避孕药;高达46.0%者获取紧急避孕药时未被告知如何使用。妇女的文化程度高、已婚者、曾使用过紧急避孕药及获得紧急避孕药时被告知如何使用者,紧急避孕知识较好。结论:应加强紧急避孕知识的宣教,尤其是未婚、文化程度低者,以减少意外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流产后服务(post-abortion care,PAC)进行临床实践和评价。方法:1 450例因非意愿妊娠在计划生育门诊自愿进行人工流产者,在流产后接受相关的流产后服务,比较患者流产前的一般情况、接受流产后服务用的避孕方案及其相应副作用、坚持避孕方案的时间、重复人工流产的发生率及间隔时间等。结果:所有接受PAC的患者术后均立即采用了避孕措施,术后首月主要采用的避孕方式为口服避孕药(n=573)、屏障避孕(n=551)、曼月乐(n=287)及普通IUD(元宫药铜IUD、活性γ型IUD、TCu220IUD、吉妮致美IUD等)(n=39)。随访12个月后曼月乐组100%坚持使用,普通IUD组使用人数则由最初的39例增至83例,比流产术后增加了1倍以上,主要由原口服避孕药组转入。口服避孕药组的坚持使用率为46.4%。所有坚持随访的女性均未发生随访期间意外妊娠。坚持避孕的各组中,起始有痛经、点滴阴道出血、漏服、环位置下移等不适,均遵医嘱来院处理;随访3个月后各组的不适症状均明显缓解;随访6个月后各组均无不适主诉。结论:科学系统的优质PAC能有效防范重复流产发生,保证避孕效率,从而保护女性的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人工流产女性的避孕状况,为进一步实施干预、提高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面对面问卷访谈,收集和了解要求人工流产女性术前避孕知识、避孕情况等信息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措施。结果:726例人工流产访谈女性多数为已婚(75.48%);一次以上的重复流产达57.99%,未婚人工流产占24.52%。未采取避孕措施(51.38%)或避孕失败(48.62%)是导致意外妊娠的主要原因。访谈对象对避孕套、口服避孕药、宫内节育器有所知晓,但对其他避孕方法知之甚少。访谈对象中知道免费提供避孕药具专门机构者仅35.54%。结论:降低重复流产和未婚人工流产是当务之急。对此,需要广泛、持久、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健康教育,提高育龄人群避孕意识、避孕知识水平。同时,需要加强人工流产后生殖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