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超时间窗溶栓治疗对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自体血栓制作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将1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梗死组、6 h溶栓组,各48只。采用比色法和羟胺法分别检测梗死脑组织中NO、MDA含量,NOS、SOD活性;采用HE染色观察神经元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 NOS)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梗死组相比,6 h溶栓组NO、MDA含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活性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降低(P<0.05),SOD活性升高(P<0.05),n NOS、Caspase-3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超时间窗溶栓治疗可通过降低自由基活性,增加SOD活性,减轻梗死后氧化应激反应,减少凋亡分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患者血液透析 (HD)前后的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一氧化氮 (NO)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化学法测定 3 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浆GSH -Px、SOD、NO、NOS含量变化 ,并与 42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浆GSH -Px、SOD、NO、NOS活性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 ,透析后血浆中各成份较透析前明显升高。结论 :血液透析疗法可以减轻自由基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组织和器官的损伤 ,也预示着应用抗氧化剂可能成为有益的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糖尿病伴发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8例糖尿病伴发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内分泌科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并电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血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浓度、一氧化氮(NO)、诱导型NOS(iNOS)和结构型NOS(cNOS)的活性,和血中免疫功能相关指标IgA、IgM和IgG的含量,以探讨可能的机制。结果:观察组治疗糖尿病合并面瘫的有效率为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65%(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SOD、NO、NOS和eNOS均较对照组高;而观察组患者血清MDA和IgG、Ig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常规治疗合并电针治疗糖尿病伴发周围性面瘫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可能与电针治疗可以调节患者血中SOD、MDA、NO、NOS、IgG和Ig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绞股蓝对衰老大鼠下丘脑的抗衰老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绞股蓝对衰老大鼠下丘脑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衰老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组、绞股蓝灌胃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均皮下注射D-半乳糖制备大鼠亚急性衰老模型。检测下丘脑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以及下丘脑谷氨酸(Glu)、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衰老模型组下丘脑中SOD、GSH-Px含量明显降低;MDA、Glu、NO、NOS含量明显增高,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绞股蓝灌胃组SOD、GSH-Px活性明显提高,MDA、Glu、NO、NOS含量降低明显,与衰老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绞股蓝可提高抗氧化物酶的活性、抑制谷氨酸和一氧化氮的合成而发挥抗衰老效应。  相似文献   

5.
段艳杰  张辉  郑永刚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1):1856-1857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及高血压不同时期血清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的水平变化。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73例不同时期高血压病患者与49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SOD、MDA、NO水平。结果:高血压组患者血清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SOD、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各时期患者的血清SOD、MDA、NO水平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清SOD、MDA、NO与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差别,且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血清SOD、MDA、NO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抗氧化剂治疗前后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方法:检测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OD、MDA、NO治疗前后水平并设对照组;SOD用黄嘌呤氧化酶法、MDA用比色法、NO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OD、NO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而MDA含量明显增高(P<0.01).经抗氧化剂治疗后,患者血中SOD、NO含量明显增高,MDA含量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增多,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降低.抗氧化剂治疗可以达到保护脑组织和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香菇多糖(LNT)对糖尿病大鼠巨噬细胞脂质过氧化作用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三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LNT治疗组,分别灌洗大鼠腹腔及肺泡巨噬细胞,并测定巨噬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及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糖尿病大鼠腹腔及肺泡巨噬细胞内SOD、GSH-PX、NOS活性及NO含量下降,MDA含量增高,经LNT治疗后,SOD、GSH-PX、NOS活性及NO含量升高,MDA含量下降。结论:LNT可提高糖尿病大鼠巨噬细胞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及NO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脑瘤患者手术期间血清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变化及异丙酚在体内的抗氧化特性及脑保护作用。方法:择期行脑瘤手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异丙酚组)和对照组(异氟醚组),并选健康献血员40例为正常对照组;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NO、NOS含量。结果:脑瘤患者手术前NO、NOS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术前至术后24h(T0~T5)动态观察结果发现,异丙酚可显著降低NO、NOS水平,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别(P<0.01)。结论:提示血清NO、NOS变化与脑组织继发性损害的病理机制密切相关。临床麻醉剂量异丙酚有显著的脑保护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急性有机磷中毒脑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中毒组、常规治疗组和高压氧治疗组,正常对照组6只,其余3组各18只,建立大鼠急性有机磷中毒脑损伤模型。中毒组、常规治疗组和高压氧治疗组分别于建模后1、3、7 h(每个时间点6只)下腔静脉采血检测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荧光定量PCR检测海马组织HIF-1α mRNA的表达。结果与中毒组比较,高压氧治疗组的海马组织HIF-1α mRNA的表达和血清MDA含量逐渐下降(P<0.05),而血清SOD活性逐渐升高(P<0.05)。结论高压氧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性脑损伤的保护机制与抗氧化损伤和抑制HIF-1α的表达有关,且高压氧干预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10.
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酶和一氧化氮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 (AOPP)患者血清酶活性和一氧化氮 (NO)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化学酶速率法及一氧化氮硝酸还原法 ,对 5 8例AOPP患者进行CHE、CK、CK MB、LDH、ALT、AST、ALP、GGT活性及NO水平含量测定 ,同时检测 3 0例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轻度中毒组CHE、CK、LDH和NO变化有意义。中度中毒组CHE、CK、CK MB、LDH、ALT、ALP、GGT和NO变化有意义。重度中毒组全部受检酶和NO变化均有意义。结论 中毒患者酶活性变化大及一氧化氮浓度增高与中毒的轻、中、重有密切关系 ,联合测定血清酶活性和一氧化氮浓度对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分型、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维生素C、E对五周龄生长期染铅SD大鼠血铅及海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NOS活性及丙二醛(MDA)、NO含量的影响。方法:大鼠自由饮用0.615mmol/L的醋酸铅4周造成铅中毒模型。然后以维生素C100mg/kg、维生素E100mg/kg单独或联合灌胃1周。测量血铅水平,大鼠海马组织SOD、GSH—Px、NOS活性及MDA和NO含量。结果:与铅模型组比较,给予维生素C,维生素E后,大鼠血铅浓度显著性降低(P〈0.05);MDA含量下降,且其联合治疗组与单独维生素C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SOD,GSH—Px、NO、NOS水平显著高于铅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可以降低血铅含量,减轻铅中毒引起的海马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提高NOS、NO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出血(CH),脑梗死(CI)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维生素C(VitC),维生素E(VitE)的水平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114例,其中C1组和65例,CH组49例,通过生物化学方法检测血清NO,NOS,MDA,SOD,VitE,VitC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CI组,CH组NO,NOS,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于发病后1周内显著升高,2周或3周开始下降,SOD,VitE,Vit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于发病后1周内显著降低,结论:ACVD患者NO,NOS,MDA早期含量明显升,高,参与了ACVD脑组织损伤的病重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后(APP)患者肺损伤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黄嘌呤氧化酶法及放射免疫技术测定28例APP后肺损伤患者入院当时、中毒后24、48及72h血清SOD、MPA及TGF-β2水平,同时测10例健康人相应水平。结果:APP后发生低氧血症、型呼吸衰竭、急性肺损伤ALI、ARDS明显增多,肺纹理增强、肺磨玻璃影、肺网状影表现亦显著。APP患者血清MDA显著增高(P<0.05),且于中毒后48h升高最明显(P<0.001),而SOD明显降低(P<0.05),且于中毒后48h降低最明显(P<0.001)。TGF-β2中毒后显著升高(P<0.05);且于中毒48h后持续升高。结论:氧自由基(OFR)损伤及肺纤维化是APP后肺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血清SOD、MDA及TGF-β水平可作为APP患者肺损伤程度的评估、指导治疗与预后判断的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脑出血患者内源性氧化剂与抗氧化剂含量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盛钧 《医学文选》2003,22(3):276-278
目的 观察脑出血患者血清 NO、NOS、MDA、SOD、C( Vit C)、E( Vit E)的水平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 70例脑出血患者血清第 1~ 4周 NO、NOS、MDA、SOD、Vit C、Vit E含量 ,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脑出血组氧化剂 NO、NOS、MDA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 P均<0 .0 0 1 ) ,于发病后 1周显著升高 ,第 2~ 4周逐渐下降 ;抗氧化剂 SOD、Vit C、Vit E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 P均 <0 .0 5~ 0 .0 1 ) ,于发病后 1周内显著降低 ,第 2~ 4周逐渐升高。结论 脑出血患者内源性氧化剂NO、NOS、MDA水平显著升高 ,抗氧化剂 SOD、Vit C、Vit E则明显降低 ,观察它们的水平变化 ,有助于监测脑出血的病情演变。检测氧化剂及抗氧化剂含量是反映脑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氧化损伤水平在急性百草枯中毒(APP)时的变化状况。方法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及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68例APP患者入院当时、中毒后24h、48h、72h及29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APP患者血清MDA显著增高(P〈0.01),且于中毒后24~48h升高最明显(P〈0.001),而SOD明显降低(P〈0.01);死亡组血清MDA明显高于存活组,而血清SOD低于存活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OFR损伤是APP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血清MDA、SOD水平可作为APP患者器官损害程度的评估、指导治疗与预后判断的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和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急性1-1-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盐(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78例百草枯中毒患者分别于入院时、中毒后24 h、48 h和72 h采集静脉血2 ml,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SOD和NO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GF-β含量,并与正常健康查体者相对照,所有病人均行肺部高分辨CT检查.结果:78例百草枯中毒者经救治后存活15例,死亡63例,死亡率为80.77%.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SOD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并于中毒后48 h降至最低(P<0.05),NO及TGF-β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NO水平于中毒后持续升高,并于48 h达高峰后缓慢下降(P <0.05);TGF-β1水平则随时间延长逐渐上升.结论:百草枯中毒后肺损害的发病机制可能与氧化还原性损伤及肺纤维化有关,检测SOD、NO及TGF-β1水平可作为评估百草枯中毒患者肺损害程度与判断预后的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参芍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名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的患者(经心电图及临床证实均溶栓有效,血管再通)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参芍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同时给予参芍胶囊口服,治疗30d,用药前后分别测定各组患者血清中的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同时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与参芍治疗组NO水平、NOS及SOD活性均较治疗前升高,而MDA的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但是参芍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参芍胶囊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从而作为冠心病康复治疗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清NO与SOD、MDA含量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选择38例肺心病患者测定其血清NO、MDA、SOD含量,并与25例正常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NO、SOD明显降低,MDA明显增高(P<0.01~0.001),提示:NO、MDA含量及SOD活性三者水平变化参与了肺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