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冬莲  张萍 《现代护理》2006,12(25):2401-2402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ICU(NICU)患者标准化诊疗护理项目的确立。方法 选择我科ICU患者205份病例作为研究样本,采取临床实际调查和临床专家审核意见,筛选当前最新、可靠、合适的NICU监测方案确立护理项目。结果 所确立项目基本上涵盖了所有护理常规和护理监测内容。结论 确立并应用临床护理项目,可极大提高对患者的诊疗护理质量,缩短入住NICU时间,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减少患者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
心脏手术后监护期临床路径标准化诊疗护理项目的确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患心脏手术后监护期临床路径标准化诊疗护理项目的确立。方法选择在我院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患72例,根据心外科重症监护室(ICU)管理的现状设计临床路径表,确立临床诊疗的护理项目,并使用随机数据法选取30%病例为研究样本,对医嘱信息进行医嘱项目整理和医嘱项目频数统计;对非医嘱类项目则在相关规定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调查与一临床专家咨询来确定。结果通过现有病例调查和临床专家调查,入选的项目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规医嘱内容。结论根据一临床路径确立标准化诊疗护理项目,有助于提高对监护患的服务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患在ICU的时间,有利于促进患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护理管理学     
053029医院重点科室3年消毒效果监测结果与分析/唐艳琴…//护理管理杂志.-2004,4(9).-30~31对治疗室、换药室、NICU、ICU、手术室、产房连续3年消毒效果进行动态监测与观察。监测项目包括: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的手、使用中的消毒液及灭菌后的医疗器械。对细菌检测结果进行分科。结果:不同科室及不同监测项目消毒效果不同,手术室合格率最高,达94.4%,NICU、ICU监测合格率受空气消毒效果影响较大,空气质量与室内流动人数有密切关系;3年不同监测项目比较,无菌物品合格率达100%,低浓度消毒液仍存安全隐患;空气合格率逐年上升,物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讨论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早期在ICU的监测和有效的护理,为今后护理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总结经验.方法 对本院开展的23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各项生化指标等项目全面监测,并对管道的管理,液体的监控,排斥反应的观察实施了有效的措施,全方位的整体护理效果显著.结果 经过早期监测和综合护理,80%的患者在一个星期内均能顺利从ICU转至肝胆外科进行专科护理.结论 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手术后早期,通过在ICU的严密监测、综合护理和保护性消毒隔离措施,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本院近年来加强ICU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压监测,提高ICU危重患者护理水平对ICU危重患者的恢复的影响.方法 使用统计学手段对本院救治的121例ICU危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试验统计资料显示,ICU危重患者经过中心静脉压监测及护理后治疗效果显著提高(P<0.05).结论 ICU危重患者在得到先进有效的中心静脉压监测及护理后治愈率显著提高,死亡率显著降低,科学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治疗率.这些有效的中心静脉压监测措施和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ICU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CU的建立,使高科技的医疗仪器设备和先进的诊疗、护理技术适用于临床,大大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但由于ICU的特殊性也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现通过对2004年2月~2006年4月ICU病房177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观察,对ICU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其护理对策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循证实践提出ICU气管插管患者气囊压力监测的最佳频率建议。方法运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院的循证实践项目管理工具,通过问题确立、证据综合和转移评鉴3个步骤对ICU气管插管患者气囊压力监测最佳频率进行循证实践。结果选择每6 h 1次为临床实施最佳频率,每次测量后充气压力宜高于理想值2 cm H2O。结论循证实践形成ICU气管插管患者气囊压力监测的最佳频率,能更准确地保证气囊压力在其理想范围内,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昏迷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神经外科ICU(NICU) 84例昏迷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肺部感染发生率51.2%.年龄≥60岁、昏迷≥3d、气管切开、频繁吸痰和雾化吸入、机械通气、吸烟史,营养状态,空间面积使用不足为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 强化NICU工作人员培训教育,正确认识肺部感染,护士发挥多重角色作用;加强NICU病房管理和感染监测,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操作和操作程序;加强呼吸道管理措施,减少不必要的吸痰、雾化吸入,合理吸痰;合理使用床位面积预防交叉感染,教育和指导患者采取健康行为.重视NICU患者肺部感染的易患因素,避免和控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病房管理、改善NICU工作环境是降低肺部感染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集中救治危重症和多系统功能衰竭患者的单位,代表着医院的医疗救治与护理技术水平.患者生命体征多变,病情紧急,配备多种监测、抢救及诊疗设备,治疗与护理项目多、任务重,专业技术操作复杂.特殊的护理工作环境使护士承受高强度工作压力,易出现职业倦怠,很多护士要求换岗或离职,直接导致护理质量与安全度下降,不利于学科发展.我院ICU扩展迅速,与护理队伍不稳定的矛盾更加突出.本文探讨通过构建健康工作环境,激发ICU护士的留职愿望和创新才干,促进护理质量提高和推进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发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2007年1—12月入住ICU的呼吸衰竭患者43例为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抢救、监测、治疗和护理;2008年1—12月入住1CU的呼吸衰竭患者47例为观察组,按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ICU入住时间、呼吸机应用时间、住院费用、ICU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ICU入住时间及呼吸机应用时间少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应激性溃疡、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重症监护病房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护理,能减少患者入住ICU的时间,降低医疗费用,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减少ICU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李宁静 《现代护理》2007,13(14):1289-1290
目的通过讨论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早期在ICU的监测和有效的护理,为今后护理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总结经验。方法对本院开展的23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各项生化指标等项目全面监测,并对管道的管理,液体的监控,排斥反应的观察实施了有效的措施,全方位的整体护理效果显著。结果经过早期监测和综合护理,80%的患者在一个星期内均能顺利从ICU转至肝胆外科进行专科护理。结论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手术后早期,通过在ICU的严密监测、综合护理和保护性消毒隔离措施,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86例ICU肠内营养患者喂养过程中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在临床喂养过程中出现以下并发症:喂养管堵塞、压迫性损伤、呼吸道误吸、微生物污染、腹泻及代谢紊乱.护理对策主要包括:导管选择、导管固定、无菌配液、及时冲管、观察胃潴量、体位合适、气囊压力监测、控制高渗、预防腹泻、加强口腔护理和心理护理等.认为针对ICU患者发生的肠内营养并发症进行护理,能减少患者的痛苦,确保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ICU综合征发生的因素,制定并实施相应有效的护理计划和措施,预防和减少ICU综合征的发生。方法观察患者在ICU住院期间出现与原发疾病无关临床症状,利用护理程序缓解ICU综合征对患者影响。结果通过对患者施以全程、全方位的临床护理,患者出现ICU综合征减少,缩短在ICU住院时间。结论病因分析、合理用药及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预防和减少ICU综合征发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研制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后监护期间临床路径表。通过调查医嘱历史数据、临床实际和临床专家,确定OPCAB术后监护期间的诊疗护理项目,同时确定术后诊疗过程的主要环节,并采用项目时间管理法制定标准入住ICU时间,并依此设计OPCAB病人术后早期ICU监护期间的3天临床路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PDCA气道质量管理方案对NICU脑血管病气管切开昏迷患者护理的可行性。方法拟定NICU脑血管病昏迷患者PDCA气道质量管理方案,包括评估(P)、实施(D)、督查(C)和改进(A)4个方面。收集NICU 2014年1月—2019年12月262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6分且气管切开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的148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气道管理模式;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的114例患者为观察组,组建人工气道工作小组,实施NICU患者PDCA气道质量管理模式。两种模式连续干预1周后,分别对比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痰液黏稠度、声门下吸引物黏稠度、肺部炎症发生率、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日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痰液和声门下吸引物显著减少,性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7.2%,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01);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降低,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P0.001)。结论实施PDCA气道管理方案对NICU脑血管病气管切开昏迷患者具有可行性,能够改善患者的吸引物黏稠度,降低肺部炎症发生率,显著减少ICU住院时间和住院日。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医学的发展,不同专科领域对护理人员专业理论知识、专科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专科护士应运而生。ICU是急危重症集中监测、强化治疗和连续性护理的重要场所,其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患者诊疗和预后~([1])。专科护士在保证医疗安全、减少医疗费用、促进团队合作和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对脓毒症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ICU 20 l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患者120例,分为实验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实行应用传统护理方法;实验组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行集束化护理,如早期液体复苏目标检测、早期床旁CRRT及其监测护理、胸部物理治疗护理及开展院感目标性监测预防感染等.对比两组患者集束化护理前后的CVP、MAP、乳酸、尿量、液体平衡、APARCHⅡ评分、SCr、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院内感染发生率及28 d生存率.结果 实验组液体复苏达标时间缩短、血流动力学稳定、肾功能恢复显著、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缩短、院内感染发生率下降、28 d生存率提升(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是一种较好的护理方式,减少了护理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在危重症护理领域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设计专科化的ICU重症记录单,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我院6个专科ICU的学科特点和护理重点,设计突出专科的ICU重症记录单,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制订重症护理记录书写评价标准,对修改前后的危重患者记录书写质量进行评分比较。结果经过一年的临床应用,除儿科ICU外,其余5个专科ICU的危重患者记录单书写质量明显提高,ICU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较使用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设计的ICU重症记录单能够更为完整、准确、真实地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及其诊疗经过;减少工作量,节省记录时间和节约成本,同时,有助于护理人员专科能力的提升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立科学、实用的ICU护士护理技能体系,规范ICU护士的培训内容,提高ICU监护水平。方法:依据文献回顾、现况调研结果,拟定护理技能体系初步框架。采用德尔斐法(Delphi法),组织2轮专家咨询,论证建立ICU护士护理技能体系。结果:确立了包含11个维度、58个项目、261条项目内涵的ICU护士护理技能体系。结论:该体系强调了ICU护士对护理技能项目掌握的广度与深度,突出了护理学科发展与护理实践的结合,规范了ICU护士培训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于我院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ICU机械通气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机械通气及ICU治疗时间、呼吸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ICU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P 0. 05),机械通气及ICU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呼吸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ICU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表,能够减少通气治疗相关并发症,缩短ICU治疗时间,改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