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4 毫秒
1.
【目的】收集分析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下竹叶青蛇咬伤患者的凝血因子与D-二聚体(D-D)的变化规律,探讨蛇伤引起凝血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对2019年6~8月深圳市中医院46例竹叶青蛇咬伤的住院患者开展回顾性真实世界研究,观察分析入院第1天、第3天、第5天的内源性凝血因子4项[抗血友病因子Ⅷ(FⅧ)、血浆凝血活酶Ⅸ(FⅨ)、血浆凝血活酶前质Ⅺ(FⅪ)、接触因子Ⅻ(FⅫ)]、外源性凝血因子4项[凝血酶原Ⅱ(FⅡ)、前加速素易变因子Ⅴ(FⅤ)、前转变素稳定因子Ⅶ(FⅦ)、凝血酶原X(FⅩ)]及D-D水平的变化规律。【结果】(1)蛇咬伤后的第1天,患者的内源性凝血因子除FⅫ无明显变化外,FⅧ显著高于正常值,FIX、FXI有所升高但仍在正常值范围内,且均呈现第1天开始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第5天较前回落的规律。(2)蛇咬伤后第1天、第3天、第5天患者的外源性凝血因子FⅡ、FⅤ、FⅦ、FⅩ水平均无明显变化。(3)蛇咬伤后内源性凝血因子FⅧ、FⅨ、FⅨ水平升高的比例第1天为67.4%、37.0%、21.7%,第3天为76.1%、69.6%、32.6%,第5天为69.6%、63.0%、30.4%;内源性凝血因子FⅫ及外源性凝血因子FⅡ、FⅤ、FⅦ、FⅩ水平在第1天、第3天、第5天均在正常范围内;而D-D水平升高的比例在第1天、第3天、第5天分别为76.1%、95.7%、95.7%。【结论】(1)蛇毒可使促凝系统活跃,凝血因子水平升高或正常;造成的纤溶系统紊乱以内源性凝血途径为主,对外源性凝血途径无明显干扰。(2)D-D水平升高可作为诊断竹叶青蛇咬伤敏感度较高的实验指标。  相似文献   

2.
大承气汤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4例无凝血功能障碍的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大承气汤鼻饲。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和7天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和血小板(PLT)计数。[结果]两组治疗后PT、TT、APTT均延长,Fg和PLT下降;但治疗组治疗后第7天PT、TT、APTT较对照组短,Fg和PLT较对照组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承气汤对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被竹叶青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47例被竹叶青蛇咬伤患者未治疗前采取血样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2聚体及血小板(PLT)计数并与39例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蛇咬伤组PT、APTT、TT、D2聚体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FIB、PL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竹叶青蛇咬伤后,检测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可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防止DIC的进一步发生具有很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清热凉血解毒法对五步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五步蛇咬伤患者6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治疗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犀角地黄汤和五味消毒饮.观察2组患者入院后12、24、36、48 h的血小板(PL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变化情况.结果 入院后12h时比较PLT、TT、PT、APTT以及FIB皆未见有显著性差异.但至24 h时,治疗组的PLT、TT、APTT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6 h时2组的TT和APTT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时2组患者的凝血功能都基本恢复了正常水平.治疗组PLT从12h到24 h时点上升趋势较对照组明显,但2组患者FIB的变化趋势相近.治疗组24 h以及36 h时点TT和APTT较对照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2组患者PT的变化趋势并未表现出显著的差异.结论 清热凉血解毒法有助于促进五步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三七总皂甙注射液对脓毒症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无凝血功能障碍的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25例加用三七总皂甙注射液治疗。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1、3和7d静脉血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浓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Plt、PT、TT、APTT、FIB和D-D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治疗后第7d两组Plt和FIB有明显差异(P0.01,P0.05)。对照组患者的PT、TT和APTT呈延长趋势,观察组患者的PT、TT和APTT无明显延长或有所缩短。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第7d的PT、TT和APTT明显缩短(P均0.05)。对照组患者的D-D浓度呈略升高趋势,观察组患者的D-D浓度稍升高后即逐渐下降,至治疗后第7d,两组间D-D浓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三七总皂甙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方海俊  骆婷婷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0):4151-4152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CA-1500血凝仪,测定112例肝硬化患者及120例健康体检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均明显延长,FIB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凝血功能指标可客观准确的评价肝硬化的凝血功能状况,为临床的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早孕妇女药物流产后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检测30例早孕妇女服药前和第一次服药后第8天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结果:服药后PT明显缩短(P<0.05),APTT和TT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孕妇女进行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时,生理上外源性凝血作用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疗效及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06月至2018年0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为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血浆凝血酶时间(TT)]、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T、TT、aPTT、ALT、AST、TBI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bg、ALB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孕妇和胎儿状况良好。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其肝功能和凝血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法国进口STAGO全自动凝血功能分析仪检测11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和11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凝血功能,主要包括凝血酶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D-二聚体(DD)以及纤维蛋白原定量(FIB)。比较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凝血酶时间、APTT、PT、TT、DD及FIB的变化情况。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APTT、PT、TT显著延长,DD值显著升高,FIB显著下降(P<0.01);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从A→B→C级,PT、TT、APTT及DD明显延长或升高,FIB逐渐下降(P<0.05)。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其严重程度和肝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肝功能损害程度越重,凝血功能障碍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亚低温对大鼠急性脑损伤后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损伤亚低温治疗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方法: 观察大鼠脑损伤亚低温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 结果: 亚低温组在6 h内PT、APTT、TT较其他组延长, 6 h后快速复位;而脑损伤组PT、APTT及TT在6 h后呈现降低趋势,随后逐渐升高. 亚低温组FIB值于伤后6 h内呈下降趋势,6 h后回升. 脑损伤组FIB值在6 h内呈升高趋势,6 h后下降. 结论: 颅脑损伤早期可致机体的高凝状态,亚低温是颅脑损伤后高凝状态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在获得性血友病A(AHA)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0月—2019年1月于我院治疗60例AHA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止血干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再联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每周1次,两组均治疗6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凝血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改善情况、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IgA、IgM及IgG)]变化情况及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变化。结果①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73.33%(22/30)](P<0.05);②凝血功能:治疗后两组TT、APTT、PT及血浆FIB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TT、APTT、PT短于对照组,血浆FIB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③免疫损害:治疗后两组血清IgA、IgM及IgG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④生活质量:治疗后两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的生理功能、健康状况、情感职能及社会功能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免疫抑制剂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AHA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且不会增加免疫损害,具有一定安全性,对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预后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科患者大量输血后不同时间凝血4项指标的变化,动态观察大量输血后对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10月大出血患者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24~51岁,平均37.5岁。出血原因:肝破裂5例、脾破裂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例、重度损伤(多发骨折)14例、产后大出血2例。输血量为2000~4500ml,平均2800ml。分别检测其输血前及输血后第1、3、7天的凝血4项指标,对输血前与输血后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大量输血后第1天与输血前比较PT、APTT、TT时间有显著延长(P0.05),FIB显著降低(P0.05);输血后第3天与输血后第1天比较,PT、APTT、TT时间有显著缩短(P0.05),FIB则显著增高(P0.05);输血后第7天与输血前比较PT、APTT、TT、FIB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科患者进行大量输血治疗时,应进行凝血4项指标的动态检测,为临床输血治疗提供有力的实验诊断依据,选择适合的成分输血,避免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引起不必要的出血。  相似文献   

13.
屈玲  府伟灵 《重庆医学》2004,33(11):1717-17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法国STAGO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分别检测12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并与30例对照组比较;同时比较肝硬化不同Child-pugh分级状态下APTT、PT、TT、FIB的差异.结果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比较,APTT、PT、TT明显延长,而FIB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1);不同肝功能分级间检测结果显示:PT、APTT、TT明显延长,FIB逐渐下降;A、B、C级中的APTT、PT、TT、FIB值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并与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密切相关.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其凝血障碍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联合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3(AT-3)、D-二聚体(D-D)水平监测在重症创伤伴凝血功能异常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1月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5例重症创伤伴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为观察组,纳入重症创伤不伴凝血功能异常患者29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伤后1周存活率、伤后6个月生活质量优良率、FDP、AT-3、D-D及治疗前30 min和治疗后24 h凝血四项水平变化,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凝结时间(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结果治疗前30 min观察组患者PT、TT、APTT、FDP、AT-3、D-D水平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4 h观察组患者PT、TT、APTT、FDP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伤后1周存活率和6个月生活质量优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凝血四项联合FDP、AT-3、D-D水平监测可全面反映重症创伤伴创伤性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病情,对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左旋门冬酰胺酶影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凝血功能的机制.方法:对1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在用L-Asp治疗前后检测了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和外周血小板计数(Plt).结果:与用药前比较,用药结束后一天的PT、APTT、TT均显著延长,PT仍在正常范围;FIB显著降低;Plt显著增高,但仍在正常范围.用药结束后一周后的PT、APTT、TT已恢复正常,但FIB仍低于正常.结论:L-Asp主要影响蛋白质的合成而引起蛋白质成分的凝血因子减少,从而引起凝血功能障碍,且对纤维蛋白原的合成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早产儿进行凝血功能指标、凝血时间监测的价值。方法:选取150例早产儿为研究组,100例足月儿为对照组,对两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FIB)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胎龄小于37周的早产儿在APTT、TT及PT上均较足月儿延长,FIB较足月儿降低(P <0. 05);轻度与重度窒息的早产儿APTT、TT及PT较足月儿延长,FIB降低(P <0. 05);早期出血、出血期早产儿在APTT、TT及PT上较足月儿延长,FIB降低(P <0. 05)。结论:针对早产儿,实施凝血功能指标、凝血时间监测,可判断颅内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情况,为新生儿预后判断提供帮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断指再植存活率、血管危象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比粘度WBV、血浆粘度PV、红细胞比容HCT)和凝血功能指标(凝血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断指再植患者40例,随机分成2组各20例,两组术后均采用相同的围手术期治疗方案。实验组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照组加用注射液尿激酶。观察2组断指再植存活率、血管危象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液流变学指标(WBV、PV、HCT)和凝血功能指标(TT、PT、APTT)。结果两组治疗后断指再植存活率和血管危象发生率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血液流变学指标(WBV、PV、HCT)与对照组比较,术前(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7天(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凝血功能指标(TT、PT、APTT)与对照组比较,术前(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7天(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断指再植术后临床疗效显著,避免了长时间应用尿激酶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但仍需要大样本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及D-二聚体(D-D)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全自动血凝仪和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组血浆中PT、APTT、FIB、TT及D-D值.结果 肝硬化患者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及D-D均明显延长而FIB则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及纤溶实验(PT、APTT、FIB、TT及D-D)各参数均有变化,可从多方面客观准确地评价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及其病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45例肝脏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选择同期到该院的体检者45例,并将其设为对照组。两组均静脉采血,检查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TT)等指标。结果两组PT-INR、PT、PTA、APTT、FIB和TT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疾病患者凝血功能PT-INR、PT、PTA、APTT、FIB及TT等指标均较健康人群有明显异常,通过凝血功能状态,可了解患者肝脏疾病状况,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闫莉妍  辛晓敏 《黑龙江医学》2007,31(11):805-80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疾病时凝血4项: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美国库尔特ACL Futura plus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收集GCS评分13~15分18例;9~12分26例;3~8分42例;对照组30例。结果PT、APTT、TT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发现颅脑损伤不同程度发生凝血功能障碍不同,它们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的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结论检测PT、APTT、TT可以了解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时了解有无出血倾向,有助于颅脑损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