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岁男性患者,临床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伴大量蛋白尿、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升高和补体下降等;肾脏病理组织学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增生及渗出性病变;免疫荧光染色见C3强阳性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和血管袢,同时伴IgA、IgM、C1q沉积;电镜见"驼峰"及系膜区、内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行免疫抑制剂治疗,1年后重复肾活检示肾脏病变较前明显减轻,仅见肾小球轻度系膜增生性病变。该患者最终诊断为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相似文献   

2.
C3肾小球病     
以往研究证实多种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与补体系统,尤其是补体旁路途径调节异常相关。近年有作者发现一组免疫荧光染色单纯补体C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沉积的肾小球肾炎,不伴或伴少量免疫球蛋白沉积,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先天或后天获得性补体系统调节异常相关,该作者将这一组疾病统一命名为C3肾小球病,并根据其临床表现及可能的发病机制分为不同类别。本文就这类疾病作一综述,旨在关注补体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并提高对此类肾小球肾炎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单克隆IgG沉积的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单克隆IgG沉积的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9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4例,肾活检时平均年龄49.8±10.9岁,肾脏病病程15.9±13.1月;血清白蛋白29.0±5.5g/L,8例患者血清白蛋白降低,尿蛋白定量5.6±2.8g/d,7例伴镜下血尿,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72.3±38.6U/(g·cr),尿视黄醇结合蛋白11.3±17.1mg/L,血清肌酐(SCr)209.5±176.8μmol/L,7例患者SCr升高。补体C3下降5例,补体C4均正常。高血压8例,贫血8例,浆细胞均未见异常,7例行血清免疫固定电泳仅1例存在血清异常IgGκ型条带。肾活检病理光镜为膜增生样病变,3例亦见肾小球结节,1例伴新月体。电镜下见肾小球基膜内皮下、系膜区及少量上皮侧颗粒状电子致密物,其中2例电子致密物呈晶格状结构。患者均有IgG和C3在肾小球内的沉积,5例伴C1q沉积。IgG3κ型3例,IgG3λ型3例,IgG1κ型2例,IgG1λ型1例。结论:单克隆IgG沉积的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以中老年多见,临床表现大量蛋白尿、血尿,多数患者肾功能不全和贫血,部分出现血清异常单克隆条带。组织学为肾小球膜增生样病变,肾小球见颗粒状电子致密物,少数呈晶格状结构,沉积物以IgG3亚型多见。  相似文献   

4.
C3肾小球病是新近才被提出的一种以肾小球C3沉积为主的疾病,包括C3肾小球肾炎和致密物沉积病。C3肾小球病肾移植术后具有很高的复发风险。该病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遗传性或者是获得性补体系统本身或者其调控系统的异常,最终导致C3持续的活化而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和毛细血管襻,因此基因检测在C3肾小球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移植肾C3肾小球病临床表现各异,主要为血尿、蛋白尿以及血肌酐升高。移植肾活检多表现为膜增生样改变。移植肾C3肾小球病无特殊治疗方案,新近有报道针对补体的单克隆抗体Eculizumab对部分病人有效,但仍需要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其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7例C3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治疗反应,旨在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确诊为C3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疗效。结果:(1)一般情况: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31.5±19.4)岁(9~72岁),肾活检时病程1周~8年。14例患者起病前无明确诱因,13例(76.5%)以水肿、尿检异常为首发症状,3例伴肾外症状;(2)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肾病综合征5例,尿检异常8例,急进性肾炎3例,反复发作肉眼血尿1例;镜下血尿11例、肉眼血尿4例、高血压10例、肾功能减退4例;平均尿蛋白定量(3.1±3.2)g/d,6例蛋白尿>3.5g/24h,血清白蛋白(33.8±6.1)g/L,低补体C3血症11例,贫血7例;5例患者检测C3肾炎因子、补体H因子及抗H因子抗体,其中1例C3肾炎因子阳性;(3)病理特点:17例患者免疫荧光染色均见补体C3呈颗粒状弥漫分布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外周袢;12例组织学符合膜增生样病变,5例以系膜增生病变为特征;超微结构见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内皮下、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8例伴少量上皮侧电子致密物沉积;(4)随访:除1例失访外,16例患者大多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随访4月~5年,其中1例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7例病情无变化,2例进入慢性肾功能衰竭。结论:C3肾小球肾炎是新近被认可的疾病,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免疫荧光染色以C3沉积为主,超微结构见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内皮下和(或)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发病机制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克隆IgG沉积的增生性肾小球肾炎(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with monoclonal IgG deposits,PGNMID)的临床病理特点,加深对PGNMID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PGNMID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对PGNMID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PGNMID是一种少见疾病,以中、老年患者常见,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蛋白尿、血尿,多数伴肾功能不全。肾活检病理组织学表现为肾小球增生性病变或膜增生样病变,免疫荧光检查肾小球内单克隆IgG沉积,电镜观察见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和(或)肾小管基膜外侧细沙样电子致密物沉积。结论老年肾病综合征或大量蛋白尿患者,尤其肾活检证实肾小球内单一免疫球蛋白IgG沉积者,应行IgG亚型染色及肾组织轻链染色,当电镜发现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特殊的电子致密物沉积时,应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PGNMID,并寻找可能的病因,以提高PGNMID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7.
IgA肾病的一些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gA肾病的一些新认识王金泉,俞雨生,陈惠萍关键词肾小球肾炎,IgA肾病,过敏性紫癜IgA肾病(IgAnephropathy,IgAN)是指以IgA为主,伴或不伴其它免疫球蛋白、补体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为特点的肾小球肾炎。从临床角度看,它实际上是一组综...  相似文献   

8.
正C3肾小球病(简称C3肾病)是近年来新认识的一类肾小球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补体C3沉积于肾小球,无或极少量免疫球蛋白,无补体经典途径活化成分补体C4和C1q沉积,除外单纯C3沉积的感染后肾炎。C3肾病与补体旁路途径调节异常有关,是一类补体调节异常性疾病。可由获得性和先天性缺陷所致,获得性是指体内存在针对补体活化成分的抗体,如C3肾炎因子(C3Ne F)、抗H因子抗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1例以血尿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除肾小球功能检查外并进行肾穿活检,表现有典型IgA肾病改变,组化染色显示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有铜颗粒沉积,而肾小球毛细血管Pan及系膜区未见铜沉积,分析此例肾的受累除文献强调的肾小管强调的肾小管受累外,可能因肝损伤后对血液中IgA或含IgA的复合物清除能力下降,而致IgA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最终引起继发性IgA肾病。  相似文献   

10.
青年男性,5岁起病,临床表现为中至大量蛋白尿,大量镜下血尿,肾功能缓慢减退,同时补体C3水平轻度下降。有肾脏疾病家族史。肾活检光镜初始改变为肾小球系膜增生性病变,重复肾活检见肾小球不典型膜增生性病变伴内皮下、系膜区大量嗜复红物沉积,免疫荧光以C3沉积为主,Ⅳ型胶原染色正常。电镜下肾小球系膜区、内皮下大量、基膜内节段电子致密物分布。基因测序未见补体相关基因突变。最终诊断为遗传性C3肾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