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冰袋冷敷中药薰蒸冷热序贯疗法治疗闭合性踝关节骨折早期软组织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踝关节骨折患者30例,于骨折后72 h内给予冰袋冷敷,于骨折72 h后给予中药加味桃红四物汤薰蒸治疗,通过观察患肢肿胀及疼痛程度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肢肿胀程度明显缓解,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疼痛评分明显降低.结论:以冰袋冷敷中药薰蒸冷热序贯疗法治疗踝关节骨折后早期软组织肿胀的临床疗效满意,其能有效促进肿胀消退,缓解疼痛,利于早日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冰袋冷敷序贯中药薰蒸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早期软组织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跟骨骨折患者56例,给予冰袋冷敷序贯中药薰蒸治疗,通过观察患肢肿胀及疼痛程度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肢肿胀程度明显缓解,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结论:冰袋冷敷序贯加味桃红四物汤薰蒸治疗跟骨骨折早期软组织肿胀的临床疗效满意,其能有效促进肿胀消退,缓解疼痛,利于早日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林晓光 《新中医》2015,47(4):193-195
踝部骨折后肿胀不仅延迟了手术时机,术后肿胀更是造成后期功能障碍、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原因。正确认识肿胀及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及中医治疗进展非常必要。1踝部骨折的损伤特点1.1西医论述骨折创伤后的患肢病理反应过程比较复杂,根据现代研究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髓腔、骨膜及周围软组织内的血管破裂,在骨折端周围形成血肿。2静脉血管壁的损伤是增强血小板凝集的信号,凝血系统随之启动,血小板释放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灸对踝关节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采取抬高患肢及应用消肿、活血药物,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腧穴热敏灸,分别观察2组术后3、7天患肢肿胀消退情况.结果:术后3天实验组患肢肿胀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7天实验组肿胀消退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腧穴热敏灸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肢体水肿的作用,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肿胀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邹本贵教授是山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委员,其临床中运用中药熏洗方治疗骨折后期肢端肿胀,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邹教授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活血止痛散治疗骨折术后肿胀9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活血止痛散对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观察骨折术后患肢肿胀90例患者,运用活血止痛散内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36例患者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60例,总有效率97.78%,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活血止痛散可显著改善骨折术后肿胀且使用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7.
肢体肿胀、疼痛是小儿四肢骨折后常出现的症状,本文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四肢骨折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中药纱布外敷于骨折处,加TDP灯照射30分钟,每日2次;对照组仅用同型号的TDP灯照射30分钟,每日2次。观察两组肢体肿胀、疼痛减退的效果,发现治疗组肢体肿胀、疼痛症状减退明显,肢端血循环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芪消肿汤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肿胀伴非感染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骨折术后患肢肿胀伴非感染性发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运用自制黄芪消肿汤内服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七叶皂苷钠静滴,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 2组术肢肿胀程度及非感染性发热持续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黄芪消肿汤可显著改善四肢骨折术后肿胀伴非感染性发热,且使用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9.
骨折患者由于骨折后局部血管破裂出血、软组织水肿、静脉回流不畅等导致肢体局部肿胀。患肢高度肿胀后疼痛难忍,给患者造成一定的恐惧和痛苦。过去笔者常采用抬高患肢的方法,后来发现这并非是最佳的方案。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外敷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活血解毒汤治疗骨折肿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胀作为创伤骨折的主要早期症状,不仅直接影响骨折的愈合,而且可形成筋膜间室综合征,导致神经肌肉缺血坏死,引起肢体严重的病废,因此,重视肿胀的早期治疗尤为重要。笔者采用中药治疗骨折后早期肿胀,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80例,男52例,女28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65岁,平均38岁;其中肱骨干骨折5例,肱骨髁上骨折8例,尺桡骨骨折6例,孟氏骨折5例,桡骨骨折3例,科雷氏骨折15例,股骨干骨折10例,胫腓骨骨折24例,单纯胫骨骨折4例。本组80例病人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后患肢肿胀…  相似文献   

11.
<正>肢体肿胀是四肢骨折术后常见的体征,严重的肿胀可致伤口愈合困难、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等。临床上常采用抬高患肢、弹力绷带加压、脱水剂等治疗。但肿胀消退慢且肿胀消退后软组织发硬。笔者自2004年采用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加味治疗四肢骨折术后肿胀,收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治疗有选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或石膏外固定,骨牵引或者手术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作者发现单纯小夹板外固定或骨牵引不能使重叠错位的骨折断端有效维持在复位状态,特别在患肢肿胀逐渐减轻过程中骨断端容易再移位或重叠。石膏外固定由于超髋关节超膝关节,既  相似文献   

13.
骨折是指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质部分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疾病,骨折后内出血及局部软组织损伤可致使患肢肿胀疼痛明显,从而影响骨折的早期治疗。安全、有效、快速地消除患肢的肿胀疼痛,减少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对减轻患者痛苦,促进骨折愈合,缩短住院时间有重要意义。2005-01—2010-12,我们应用消肿止痛胶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手术+中药组)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手术组)。随访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术后患肢肿胀消退及骨折愈合情况,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患肢髋关节功能。结果:2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2个月,中位数7.5个月;术后患肢肿胀消退,骨折均愈合;手术+中药组患肢肿胀消退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较手术组短[(7.400±1.734)d,(8.400±1.101)d,t=2.649,P=0.013;(12.333±1.212)周,(13.200±1.186)周,t=-2.832,P=0.008],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较手术组高[(90.166±2.972)分,(87.133±5.090)分,t=-2.467,P=0.020]。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可靠,配合中药内服较单纯手术治疗更有利于消除患肢肿胀、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科下肢抬高垫减轻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患侧肢体疼痛、肿胀程度。方法:选择下肢骨折手术复位内固定患者4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76例和对照组136例。两组按常规骨折术后护理。对照组术后按常规将普通枕头塞于患肢下以抬高患肢;治疗组术后将患肢置于骨科下肢抬高垫抬高患肢。结果:两组均较治疗前好转,治疗组术后疼痛、肿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使用骨科下肢抬高垫可明显缓解患侧肢体疼痛、肿胀程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药药枕减轻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患肢肿胀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6月—2022年12月于赣州市中医院就诊的6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均给予中医骨伤科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普通枕头抬高患肢,观察组采用中药药枕抬高,均连续干预7 d。对比两组术后1、3、5、7 d患肢肿胀度、疼痛程度及肿胀消失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并分析护理满意度。结果 术后1 d两组肿胀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7 d两组肿胀度、VAS评分均低于术后1 d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肿胀消失时间和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药枕有利于减轻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患肢肿胀疼痛,促进肿胀消失及疼痛缓解,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味五皮饮治疗Colles骨折整复后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10月我院整复科诊断为Colles骨折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服用加味五皮饮,对照组静脉滴注甘露醇,分别观察治疗后1、3、5、7d患肢的肿胀度及消肿率变化情况。结果:用药后第1天,两组患肢肿胀无明显改变;第3天两组患者均可见皮肤皱纹,测量肿胀度均下降,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7天后观察组疗效优势明显;对照组有1例患者停止试验。结论:加味五皮饮对消退Colles骨折整复后肿胀有积极促进作用,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临床上可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8.
开复位内固定是骨折治疗的可靠方法,已被广大患者接受。然而,术后疼痛、伤肢肿胀及5%~7%骨不连的发生率,一直是困扰临床治疗的难题。笔者应用跌打七厘片作为骨折术后的辅助治疗,共治疗四肢骨折140例,并与同期70例四肢骨折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四黄悬液外敷治疗跟骨骨折早期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住院的86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冰敷、甘露醇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四黄悬液外敷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患肢肿胀程度、VAS评分、患肢皮肤出现皱褶时间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肿胀程度及疼痛程度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肢皮肤出现皱褶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四黄悬液能显著缓解跟骨骨折早期的肿胀、疼痛,疗效确切,且用药安全,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20.
肢体肿胀是骨折早期及骨折内固定术后常见的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及时消除肿胀对加速伤口和骨折愈合至关重要。我们自2000年8月~2003年9月,用活血止痛散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肢肿胀90例,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