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维生素B6(VB6)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是吡哆醇、吡哆醛和吡哆胺的合称.VB6在人体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临床上也有许多用途.近年来,国内外均有报道大剂量VB6能引起人和动物神经损害以及动物生殖毒性.VB6的安全性已成为医学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B6(VB6)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是吡哆醇、吡哆醛和吡哆胺的合称。VB6在人体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临床上也有许多用途。近年来,国内外均有报道大剂量VB6能引起人和动物神经损害以及动物生殖毒性。VB6的安全性已成为医学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B2是一种黄色酶,又称核黄素。VB2是人类和动物不可缺少的营养补充剂,主要用于医药、食品饲料、保健品、化妆品添加剂,市场上吆喝得震天响的保健品,就是加了各种含VB2在内的维生素,如中美施贵宝的金施尔康和惠氏一白宫的善存。缺乏维生素B2不仅影响糖代谢,特别影响到脂肪代谢,  相似文献   

4.
<正>高聚物-盐双水相体系对维生素B萃取率很高,其与荧光法结合用来测定维生素类物质有较高灵敏度[1]。不同聚合物对同一种物质萃取能力有所不同,如聚乙烯吡咯烷酮对维生素B6(VB6)的萃取率高于聚乙二醇,但分相速度较慢且成本较高。由于复杂的氢键作用,VB6在聚乙烯吡咯烷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叶酸(FA)、VB6、VB12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交互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RAEC),根据正交分析结果分为6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Hcy)、维生素对照组(FA+VB6+VB12)及三组维生素防护组(Hcy+FA,Hcy+FA+VB12,Hcy+FA+VB6+VB12),维生素用含终浓度为1.0mmol/L Hcy的培养基配制。干预24 h后,取上清液,通过MTT细胞增殖实验比较各组SOD、GSH-PX、MDA、NO、NOS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叶酸与VB12能缓解1.0mmol/L Hcy对RAEC增殖的抑制作用,而VB6则无明显效果。叶酸与VB6无交互作用,与VB12存在交互作用;VB6与VB12之间也存在交互作用;FA、FA+VB12、FA+VB6+VB12三种组合均能拮抗Hcy对SOD、GSH-PX、NOS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保护内皮细胞功能。结论:同时补充叶酸、VB6、VB12可能是三者在体外保护Hcy损伤内皮的较理想组合。  相似文献   

6.
VB6即维生素B6,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是我们体内多种辅酶的组成成分,参与多种代谢反应,尤其是与氨基酸代谢密切相关的。叶酸是维生素B复合体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尿负荷实验评价单纯性肥胖者水溶性维生素营养状况。方法268例单纯性肥胖者采用24 h回顾法调查维生素B1(VB1)、B2(VB2)、C(VC)摄入状况,在未经膳食干预条件下清晨空腹口服混合维生素片(含5 mg VB1、5 mg VB2、500 mg VC),收集4 h尿液分别测定尿维生素含量并计算排出总量,判断营养不足或缺乏者所占比例。结果受试者VB1、VB2摄入量不足成人居民适宜摄入量的70%;25.4%受试者VB1不足或缺乏,70%以上VB2和VC较为充裕,不足或缺乏者占7%,男、女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单纯性肥胖者VB1摄入状况和营养状况不容忽视,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及适当的维生素补充或营养知识宣教。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叶酸(FA)、维生素B6(VB6)和维生素B12(VB12)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和抗氧化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组(MCAO)、MCAO+FA组和MCAO+FA+VB6+VB12组(MCAO+CV)。后三组均经手术造成MCAO模型,维生素补充前、补充28d后和手术后24h分别检测大鼠血浆Hcy浓度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缺血后检测脑组织抗氧化指标。结果:补充FA、VB6和VB12后及缺血后,MCAO+FA组和MCAO+CV组血浆Hcy均低于Sham组和MCAO组,且MCAO+CV组低于MCAO+FA组;MCAO+FA组和MCAO+CV组血清或脑组织SOD和GSH-Px活性均高于MCAO组,MDA含量低于MCAO组。结论:补充FA、VB6和VB12能降低血浆Hcy浓度,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轻脑缺血造成的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9.
学龄前儿童膳食中维生素E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膳食中维生素E与缺铁性贫血 (IDA)的关系。方法 对珠海市幼儿园的儿童IDA患病状况进行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调查 ;进行IDA与维生素E关系的病例 对照研究 ;分析 1 999~ 2 0 0 2年珠海市学龄前儿童膳食中维生素E与IDA患病率的相关性。结果 城区、郊区和斗门县儿童的IDA患病率分别为 6 79%、1 2 4 3%和 34 94 % ,膳食中动物源性维生素E分别为2 6 3、1 6 3和 1 1 8mg,膳食中动物源性维生素E摄入量与IDA的患病率呈负相关关系 (r =- 1 0 0 ,P<0 0 1 )。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 :动物源性维生素E占总维生素E的比值与IDA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 (χ2 =1 8 4 6 ,P <0 0 1 ) ,动物源性维生素E占总维生素E的比值 <30 %时致IDA的危险度是该比值>30 %的 6 6 8倍。结论 动物源性维生素E含量与IDA患病率呈负相关关系 ,动物源性维生素E不足可影响铁的吸收 ,而致IDA。  相似文献   

10.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脂溶性维生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维生素 (vitamin)是维持人体正常物质代谢和某些特殊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主要参与各种酶的组成 ,因其结构和理化性质不同 ,使其各具特殊的生理功能。维生素种类很多 ,在化学结构上并无共性 ,它们可为胺类 (VB1) ,醛类 (VB6)或醇类 (VA) ,根据其物理性质可分为两大类 ,即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包括A(视黄醇 )、D(骨化醇 )、E(生育酚 )、K(甲萘醌 )和 β -胡萝卜素等。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 (B1、B2 、B6、B12 、PP等 )、VC、叶酸、泛酸和生物素等。脂溶性维生素能够调节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关于维生素的检测方法主要应用于食品、饲料、添加剂和药物分析中。近几年,相关部门相继制定了多种检测方法。以维生素B6为例,目前国内现行的检测方法有荧光法、微生物法、分光光度计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等,无论哪种方法,检测的目标都应该是一种物质——维生素B6(VB6),但查阅了相关标准和近十几年来的相关文献[1,2,3,4]发现,所检测的目标物质并不统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维生素B6(VB6)对大鼠胚胎中脑神经细胞分化的增殖效应关系,并探讨其中的机制。方法: 以大鼠胚胎中脑神经细胞进行原代培养,观察不同浓度的维生素B6 0.001,0.01,0.1,1.0,10.0,100.0 mol/L,对细胞分化和增殖的影响,并利用图像分析细胞形态的变化、硫代巴比妥酸测定丙二醛(MDA)和流式细胞技术分析蛋白总量。结果: VB6能促进体外培养中脑神经细胞突起生长,突数增多,神经元的存活数和神经元胞体的直径及面积增加,细胞总蛋白相对含量明显增加。结论: 0.1~10.0 mol/L的VB6对体外培养胚胎中脑神经细胞分化、增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优化面粉中维生素B1(VB1)和维生素B2(VB2)测定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方法 以0.1 mol/L盐酸为提取液,样品提取液经中和、酶解、定容过滤后得VB2待测液,VB2待测液经铁氰化钾衍生,正丁醇萃取后得VB1待测液,分别取0.5 mlVB2和VB1待测液用甲醇定容得进样溶液,采用 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 4. 6 mm×250 mm,5.0 μm) 分离,荧光检测器检测。结果 VB1和VB2的定量限分别为0.003 mg/100 g和0.006 mg/100 g。VB1在0.025~0.4 μg /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 = 0.9989) ,VB2在0.001 ~ 0.1 μg /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 = 0.9996) ,3 个添加水平的回收率VB1在83.9% ~ 91.2%之间,VB2在78.9% ~ 87.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 RSD 均<4.9%。结论 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准确度高,适用于面粉中VB1和VB2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叶酸(FA)、维生素B6(VB6)和维生素B12(VB12)对局灶性脑缺血-中脑动脉闭塞(MCAO)大鼠缺血半暗带区(ischemie penumbra,IP)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中脑动脉闭塞模型组(MCAO)、MCAO+叶酸组(MCAO+FA)和MCAO+复合维生素(叶酸+VB6+VB12)组(MCAO+CV);预防性给药28 d后,手术制备各组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造成局灶性脑缺血,对脑部进行磁共振(MRI)扫描,观察预防性给予叶酸及其联合VB6及VB12,对缺血半暗带区的改善效果.结果 缺血后6 h,半暗带区表观弥散系数(ADC):MCAO+FA组为0.61±0.04,MCAO+CV组为0.63±0.04,均高于MCAO组的0.50±0.05(P<0.05),2组平均弥散系数(DCavg)依次为0.74±0.04,0.77±0.06,均高于MCAO组的0.67±0.04(P<0.05),MCAO组部分各向异性值(FA)为0.80±0.06,高于MCAO组的0.62±0.04(P<0.05).结论 补充叶酸能使脑缺血半暗带区向正常灌注区发展,抑制缺血核心区的扩大,联合补充VB6和VB12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李锡岩 《家庭医学》2004,(19):24-24
维生素B6又名吡多辛(下称VB6),为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所必须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主要用于治疗妊娠、周围神经炎、放射病、抗肿瘤药等引起的恶心、呕吐等。近年VB6在妇科领域的应用广泛被重视,现略予叙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耐火材料作业工人水溶性维生素B1(VB1)、维生素B2(VB2)、维生素C(VC)的需要量。方法对81名工人进行体格检查、膳食营养状况调查。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用饱和实验法观察VB1、VB2、VC的需要量。结果当VB1、VB2、VC的补充剂量为每日1、1、50mg时,实验期末实验组4h负荷尿中3种维生素排出量分别为0.43、0.93和17.01m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耐火材料作业工人VB1、V15、VC实际需要量分别为1.82、1.56、169.72mg。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叶酸(FA)和维生素B12(VB12)联合抗酒精发育毒性的效果。方法:以5g/kg乙醇灌胃孕D6~D15的ICR小鼠建立酒精发育毒性动物模型,于孕D1~D16每天按三个组别分别灌胃FA60mg/kgbw、VB121mg/kg、FA60mg/kgbw+VB121mg/kgbw,设酒精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所有动物于孕D18剖杀观察。结果:与酒精模型组比较,FA和VB12联合干预组孕期母鼠增重下降现象明显改善,活胎率显著增加,活胎体重、身长、尾长均显著增加,胸骨、枕骨、四肢骨骨化异常发生率显著下降(P<0.01),尾椎骨骨化点数显著增加(P<0.01);FA单独干预组上述发育毒性表现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不如联合组;VB12单独干预组的预防作用不明显。结论:FA和VB12联合干预对酒精的发育毒性具有预防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叶酸、VB6、VB12与2型糖尿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98例糖尿病患者和31例正常人的Hcy,并同时用双标记放免法测定糖尿病患者的叶酸、维生素B12。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Hcy水平显著高对正常对照组,叶酸(5mg/d)治疗组,VB12(1.5mg/d)治疗组及叶酸(5mg/d)与VB12(1.5mg/d)联合治疗组可降低糖尿病患者血中Hcy水平,VB6(90mg/d)治疗组则无此作用。结论叶酸、VB12、叶酸联合VB12治疗可降低糖尿病患者血中Hcy水平,但VB6不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维生素B6(VB6)缺乏对人类BRCA1突变乳腺癌淋巴细胞株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VB6血浆正常生理浓度为依据(~20 nmol/L),设置0,6,12,24,48,96,200 nmol/L 7个浓度组,常规RPMI1640培养基为对照(VB6浓度4800 nmol/L),培养携带BRCA1突变的乳腺癌患者淋巴细胞株(GM13705)9 d,利用细胞质阻断微核分析(CBMN),评价VB6缺乏对该细胞株细胞活性及遗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在0 nmol/L VB6浓度下,细胞不能存活;6,12 nmol/L活细胞数有下降趋势,24 nmol/L时开始增长,与初次培养时无显著性差异,48 nmol/L较24 nmol/L显著上升(P<0.05);在96时达最大值,与200,4800 nmol/L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双核细胞微核(MNBN)频率随VB6浓度增加显著下降,48 nmol/L时降至最低(P<0.001~0.01);48,96,200,4800 nmol/L时4个浓度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VB6浓度在96 nmol/L时是受试细胞株活性最佳浓度,48 nmol/L可维持受试细胞株遗传稳定性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20.
Liu L  Sun C  Wang C  Li Y 《卫生研究》2011,40(6):756-758
目的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血清中维生素B1(VB1)和维生素B2(VB2)的方法。方法采用C18反相色谱柱,以甲醇+磷酸盐缓冲溶液(pH3.5)作为流动相;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采用Sep-park C18小柱吸附的样品前处理方法,考察了保留时间,洗脱液体积和比例对样品前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方法的回收率82.67%~96.89%,变异系数<10%;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5和0.9995,线性关系良好。测定正常人和肥胖人血清中VB1和VB2的含量,结果显示肥胖人血清中两种维生素的含量显著低于正常人。结论建立了HPLC测定血清中VB1和VB2的方法,肥胖人体内缺乏VB1和VB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