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8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53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9篇
内科学   130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101篇
综合类   355篇
预防医学   128篇
药学   98篇
  1篇
中国医学   184篇
肿瘤学   1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NICE)占缺血性 脑血管病的50%~60%。近年来,NICE的治疗从最初的单药抗血小板到双联抗血小板取得了重大突破,研究证明21 d的短程、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具有更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NICE患者进行溶栓治疗获益的同时会增加出血风险,目前对于NICE患者是否需要接受溶栓治疗仍存在争议,但可预知的是,NICE的类型、NIHSS评分、溶栓时间窗、药物剂量等可作为后续研究设计考虑的影响因素。对于携带 CYP2C19 LOF基因的NICE患者,接受替格瑞洛治疗的预后效果明显优于氯吡格雷;另外,其他基因的多态性对NICE的预后也存在较大影响,基因多态性研究或成为未来卒中治疗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癌MDT联合CBL+PBL模式教学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进行胸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4人,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模式LBL教学法,实验组采用MDT联合PBL+CBL教学模式。  结果  对照组较实验组学员理论成绩、病例分析及临床技能操作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039±5.744±5.744)分vs (84.001±6.474)分,P < 0.05;(77.708±5.599)分vs (82.250±6.081)分,P < 0.05;(76.041±5.568)分vs (84.208±6.199)分,P < 0.05 ]。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在在教学满意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样在提高自学能力、学习兴趣、理解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在针对肺癌的临床教学中,MDT联合PBL+CBL模式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微波消融与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1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灶位置按治疗方式分为微波消融组(n=78,其中局部麻醉B超引导下穿刺定位微波消融术51例,全麻后腹腔镜直视下微波消融术27例)与腹腔镜组(n=23),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及随访情况。结果:微波消融组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平均(21.0±8.2)ml与(330.0±217.5)ml,手术时间平均(37.2±12.8)min与(182.6±90.2)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7、13.93,P<0.05);平均输血率分别为0(0/78)与13%(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85,P<0.05);术后第1天,AST、ALT平均(341.0±74.5)U/L、(284.0±85.3)U/L与(276.0±102.3)U/L、(219.0±75.8)U/L;术后12 h、24 h、48 h疼痛评分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总费用平均(2.9±0.6)万元与(2.2±0.5)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AST、ALT恢复、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年,瘤体血供完全消失率为83.3%(65/78),腹腔镜组均未见复发。结论:微波消融与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均是安全、有效及微创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全身状况、肿瘤大小与位置等因素综合考虑,以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高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LPN)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7例肾脏肿瘤患者随机分为高选组(n=13例)与常规组(n=44),肾脏肿瘤为T1a、T1b期,且对侧肾脏功能正常。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及随访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高选组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肾脏热缺血时间分别为(192.0±56.1)ml、(107.0±32.8)ml与(25.1±2.3)min、(22.4±2.9)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889、3.0765,P<0.05);术后第1天血肌酐分别为(80.6±7.5)μmol/L、(86.3±7.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42,P<0.05);术后3个月患侧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患侧肾脏GFR下降百分比分别为(37.5±4.2)ml/min、(32.6±4.5)ml/min与(14.7±3.8)%、(23.6±4.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990、7.1246,P<0.05);患者切缘均为阴性;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肾周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以上,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高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术在肾部分切除术中是安全、可行的,增加了肾脏热缺血时间,在肾脏功能的恢复与代谢方面具有优势,但由于数量少,期待更多高质量的试验提供高质量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解低浓度环氧乙烷在较大空间的室内对细菌的熏蒸消毒作用、我们进行了实验观察。试验采用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在一间39m~3的水泥墙面小仓库内进行。用药量为210mg/L。试验菌选用金黄色  相似文献   
7.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是我国第一部按照循证医学方法编制的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与现有的其他现有行业共识比较,具有其自身的特色,本文对该指南的要点进行解读,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腺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与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G-protein cou? pled estrogen receptor 1,GPER1)/GPR30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3例术后肺腺癌组织样本中GPER1的表达,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二代基因测序方法检测相应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状态,并分析GPER1与EGFR之间的相关性,Western blot检测EGFR野生型肺腺癌细胞A549,EGFR突变型肺腺癌细胞PC-9以及使用吉非替尼处理的PC-9细胞的GPER1表达水平。  结果  GPER1的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吸烟、分化程度无显著性差异(均P > 0.05);EGFR突变与肿瘤TNM分期无显著性差异(P=0.542);GPER1阳性表达与EGFR突变呈正相关(P=0.003);GPER1在Ⅲ、Ⅳ期肺腺癌中较Ⅰ、Ⅱ期高表达(P=0.008);在PC-9细胞中使用吉非替尼抑制EGFR活性引起GPER1表达下调。  结论  GPER1在EGFR基因突变型的肺腺癌中的表达高于EGFR野生型肺腺癌,GPER1的表达可能受EGFR活性调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息肉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安全性、有效性,并通过随访了解术后复发情况、复发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复发措施。方法对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符合标准186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息肉术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随访,统计分析术后胆囊息肉复发率及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共随访152例,随访率81.7%(152/186),随访时间最短36个月,最长48个月,总复发率为9.2%(14/152),单发胆囊息肉及多发胆囊息肉复发率分别为2.0%,7.2%;多发胆囊息肉、是否服用熊去氧胆酸胶囊与胆囊息肉复发明显相关(P<0.01或P<0.05),而胆囊息肉复发与患者性别、年龄、术前症状及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息肉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术后3年复发率较低,多发胆囊息肉、是否服用熊去氧胆酸胶囊与息肉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黄酮醇类化合物为虎耳草科药用植物的主要有效成分,本文对虎耳草科中已发现的黄酮醇类化合物的分布进行总结。同时,结合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阐明了该科化学成分与植物亲缘关系间存在的联系。期望为虎耳草科分类提供化学依据,并为合理、有效地开发该科植物的药用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