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天津市儿科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并分析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职业倦怠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天津市9所三级甲等医院415名儿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职业倦怠各维度中情感衰竭总分为25.19±9.98,去人格化总分为10.70±4.65,个人成就感总分为29.72±9.62,职业倦怠程度较高;社会支持总得分为39.85±8.19,属中等水平,其中客观支持得分为9.53±3.17,主观支持得分为22.22±5.14,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为7.60±2.69。相关分析显示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与个人成就感维度均呈正相关(P0.01),与情感耗竭维度及去人格化维度均呈负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对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及个人成就感维度均有影响(P0.01)。结论儿科护士职业倦怠程度较高,且儿科护士职业倦怠程度与社会支持之间联系紧密,应加强对儿科护士支持系统的构建,提高儿科护士对社会支持的利用程度,降低对工作的倦怠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开展驻疆官兵职业倦怠干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1939名驻疆官兵进行军人职业倦怠量表、军人社会支持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测评研究。结果 (1)城镇籍官兵职业倦怠除成就感因子外,其余因子分显著高于农村籍官兵(P0.05,P0.01)。(2)职业倦怠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自我效能感总分呈显著负相关,与社会支持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3)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预测作用(P0.01)。(4)社会支持在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不同户籍官兵职业倦怠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倦怠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COVID-19疫情背景下定州市和青岛市两地医务工作人员发生职业倦怠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21年7月―2021年8月对定州市和青岛市的医务工作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利用职业倦怠调查普适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general survey, MBI-GS)评价职业倦怠水平,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医务工作者职业倦怠水平的影响因素。  结果  982名被调查者中,发生职业倦怠的比例为91.1%,其中达到轻中度、重度的比例分别为71.5%和19.6%。多因素分析显示工作满意度感觉一般或者比较不满意(OR=3.108, 95% CI: 1.653~5.843)、应对方式为消极应对(OR=1.129, 95% CI: 1.071~1.191)人群发生重度职业倦怠者风险更高;同时睡眠时间缩短(OR=0.331, 95% CI: 0.166~0.662)的人群发生重度职业倦怠者风险更低。Spearman相关分析中,医务工作者的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P < 0.001),社会支持情况、生活满意度情况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P < 0.001)。  结论  定州市和青岛市大部分的医务工作人员职业倦怠水平较高,需提高工作和生活满意度等关怀和社会支持力度,同时也要考虑适当增加防疫工作中的认同感和积极性以促进职业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甲医院临床护士的职业承诺现状及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院临床护士344名作为调查对象,调查一般情况、职业承诺调查表、社会支持量表、职业倦怠量表等,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职业承诺与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的关系。结果临床护士职业承诺各维度及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成就感低落均呈正相关,与情感耗竭呈负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职称、学历、聘用方式、社会支持、情感耗竭、成就感低落均为职业承诺的影响因素(P0.05),上述变量对职业承诺变异的总解释率为47.6%。结论临床护士的职业承诺、社会支持及职业倦怠均处于中等水平,社会支持与职业承诺呈正相关,职业倦怠与职业承诺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组织支持感、职业倦怠和抑郁倾向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河南省郑州市7家市级医院807名在编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支持感量表》《职业倦怠量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人员的组织支持感、职业倦怠总分分别为(69.3±18.5)和(36.3±13.7)分,抑郁倾向总分中位数为17.00分。护理人员组织支持感总分分别与职业倦怠总分、抑郁倾向总分呈负相关(P0.01);职业倦怠总分与抑郁倾向总分呈正相关(P0.01)。组织支持感与职业倦怠对抑郁倾向的变化解释度分别为9.1%和13.1%。结论护理人员组织支持感和职业倦怠对抑郁倾向均有预测作用;职业倦怠在组织支持感和抑郁倾向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基层精神卫生防治(精防)工作人员职业倦怠情况,为制定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3~4月用自编问卷、职业倦怠调查普适量表(MBI-GS),调查厦门市基层精防机构精防工作人员基本情况、工作情况与职业倦怠情况。结果 共调查基层精防人员92人,以≥35岁(76.1%,70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10~19年者占54.3%(50人)、精防工作≥3年医师占78.3%(72人)为主,均不同程度参与新冠疫情防控一线工作,职业倦怠发生率69.6%,其中轻中度55.4%(51人)、重度14.2%(13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医疗工作年限越长,职业倦怠总分越低、工作受影响程度越大、职业倦怠总分越高;相关性分析结果:情感衰竭与工作态度消极得分以及职业倦怠总分,与精防工作受影响程度均呈正相关。结论 厦门市基层精防工作人员中普遍存在职业倦怠,且与精防工作受影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建议今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合理安排其工作时间与工作量,加强心理健康宣教和针对性心理支持,提升其工作成就感,改善职业感受,以确保精防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研究乌鲁木齐市高校学生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其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联,为强化育人阵地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乌鲁木齐高校学生管理人员547人,运用职业倦怠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调查其心理状况、应对策略及社会支持情况。 结果 高校学生管理人员职业倦怠检出率80.44%,积极应对得分(23.40±7.61)分,社会支持得分(33.20±14.77)分,年龄、工龄、学历、岗位、职务、职称、平均下班时间、每月休整日、社会支持水平、应对倾向在职业倦怠3个维度以及总分上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支持、积极维度、支持利用度、客观支持、社会支持得分均与职业倦怠3个维度及总分呈负相关(r=-0.946~-0.612,均P<0.001),消极维度与职业倦怠3个维度及总分呈正相关(r=0.701~0.742,均P<0.001);逐步线性回归显示工龄、学历、应对倾向、平均下班时间、岗位、职务、每月休整日、职称、社会支持水平是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 结论 高校学生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虽普遍存在,但其所处的社会支持情况及应对策略比较良好,应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及组织关怀,优化考核内容,促进健康心态,进而保障高校育人质量及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期间参与新冠核酸检测的检验科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以及心理健康状态,为针对性制定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问卷星”手机应用软件(APP),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 GAD-7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 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和中文版M氏职业倦怠量表(Malaseh Burnout Inventory,MBI),对苏州市58名参与新冠核酸检测的检验科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t检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职业倦怠三个维度的情绪衰竭维度、去人格化维度、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分别为(25.55±11.950)分、(8.02±5.987)分,(22.76±7.032),总分为(58.810 3±20.122 83)分。与常模相比较,情绪衰竭得分高于常模,个人成就感得分低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焦虑、抑郁、年龄、加班时长、健康水平、睡眠质量、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工作与生活冲突、实验室内工作与职业倦怠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MBI量表总分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抑郁、健康水平、实验室内工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疫情下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受抑郁、健康水平以及在实验室内工作的影响,提示在疫情下应重点关注检验科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开展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9.
陈意    刘诚信  陈晓莉    刘露  叶磊    刘恒志  陈雪峰  姚舜 《现代预防医学》2020,(16):2933-2938
目的 评估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 - 19疫情中,四川省援鄂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心理韧性、社会支持,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四川省援鄂一线医务人员的基本资料、包括婚姻状况、职业、是否有小孩、学历、工作年限、职称、是否有过灾害或疫情救援经历或培训演练、认为自己感染风险的高低等,使用Connor - Davidson 心理韧性量表(Connor - 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 - RISC)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评估医务人员的心理韧性和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心理支持的程度,以及对支持的利用情况。运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 = 0.05。结果 共纳入253位医务人员,心理韧性量表得分总分(68.25±15.25)分,心理韧性量表得分总分(F = 3.979,P = 0.020)、力量维度得分(F = 3.781,P = 0.024)、坚韧维度得分(F = 4.130,P = 0.017)与职称相关,心理韧性量表得分总分(F = 2.791,P = 0.041)、力量维度得分(F = 2.693,P = 0.047)、坚韧维度得分(F = 2.824,P = 0.039)与认为自己感染风险的高低程度相关,力量维度得分与工作年限相关(F = 3.419,P = 0.034),有过灾害或疫情救援经历或培训演练的医护人员坚韧维度得分高于未接受过的医护人员(t = 1.969,P = 0.05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得分总分(41.25±8.55)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F = 3.392,P = 0.019)、客观支持得分(F = 2.921,P = 0.035)、主观支持得分(F = 3.341,P = 0.020)与年龄相关,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F = 9.045,P<0.001)、客观支持得分(F = 10.996,P<0.001)、主观支持得分(F = 7.227,P = 0.001)与婚姻状况相关,社会支持总分(F = 3.544,P = 0.030)、主观支持分(F = 4.193,P = 0.016)与工作年限相关,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 - 19疫情中,四川省援鄂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心理韧性与职称、认为自己感染风险程度有关;社会支持度与年龄、工作年限、婚姻状况有关。受研究设计限制,上述结论还有待更多高质量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0.
冯旭 《中国卫生产业》2014,(18):183-184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对教师的职业倦怠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某医学院校教师进行抽样调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该医学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三个维度得分分别为2.22,1.66和2.43分;社会支持总分平均分为46.14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的平均得分分别为12.24,25.75和8.16分。客观支持与职业倦怠各维度及倦怠总分均呈负相关、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与职业倦怠的情感衰竭和低个人成就感维度及职业倦怠总分之间为负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各维度均是情感衰竭的影响因素;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为去个性化的影响因素;客观支持为低个人成就感的影响因素;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对职业倦怠总分有影响。结论医学院校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状况,社会支持状况一般。社会支持水平越高,职业倦怠程度越轻,这提示在缓解职业倦怠时应当充分考虑社会支持对其职业倦怠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新冠疫情期间基层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情况,为医院管理决策的改进和减轻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1—12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上海市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进行现况调查。结果:162名调查对象中,有103人(63.6%)存在职业倦怠,有132人(81.5%)经常参与或每天参与疫情防控一线工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喜欢社区医生这个职业、防疫工作中常遇到无理取闹情况、家人对工作非常理解和支持、工作时很少得到支持和帮助等因素是基层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结论:新冠疫情期间,基层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发生率较高,应采取合理安排工作、协调可利用资源提供支持、加强心理韧性水平并进行早期心理疏导介入干预等措施,改善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护人员的社会支持现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医护人员社会支持,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泰州市内6所二级及以上医院的707名医护人员进行网络问卷调查,了解医护人员疫情下的社会支持现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16%。694例医护人员社会支持量表总分(35.20±7.33)分,与国内常模(34.56±3.73)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5)。年龄大、职称高、家庭人均收入高、已婚的医护人员,其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维度、客观支持维度得分均高于其他人员(P<0.05);无新冠肺炎恐惧感、无自觉无用感、睡眠质量高的医护人员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维度、客观支持维度、支持利用度维度得分高于其他人群(P<0.05)。医务人员低水平社会支持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已婚(OR=0.25,95%CI:0.10~0.62)、睡眠质量高(OR=0.34,95%CI:0.11~1.00)是低水平社会支持的保护因素;自觉无用感(OR=2.59,95%CI:0.93~7.19)是低水平社会支持的危险因素。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护人员得到了应有的社会支持,应着重关注未婚/离异、睡眠质量差、自觉无用感较强的医护人员的社会支持情况,以满足医护人员身心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分析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为更好地改善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提出建议。[方法]采取方便抽样,使用MBI-GS量表对某医院医务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65份,使用SPSS 24.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激励因素中,工作自主权满意度得分最高,为(3.94±0.81)分;收入付出比得分最低,为(3.19±1.20)分。职业倦怠3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情感耗竭(12.38±6.85)分、去人性化(9.45±6.37)分、低效能感(12.33±6.70)分,3个维度都主要以轻度倦怠为主,但在情感耗竭和去人性化维度上,倦怠程度相对较高,低效能感的倦怠程度相对较低。对24项激励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可得到内在激励、外在激励和人际关系3个主成分,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内在激励对总体职业倦怠及其各维度的作用均大于外在激励。[结论]医务人员整体处于轻度职业倦怠,内在激励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大于外在激励,并且中国文化背景下人际关系也会影响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修订版职业倦怠量表在医务人员中应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某医院1921名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应用修订版职业倦怠量表(MBI-GS)进行调查,采用Cronbach'sα系数、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量表信度,Pearson相关系数、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秩和检验评价量表效度。结果总量表和情绪衰竭(EX)、玩世不恭(CY)及成就感低落(PE)3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介于0.881~0.922,ICC介于0.750~0.833,量表信度高;量表总分与3个维度之间具有相关性(P0.01),量表有较好的内容效度;条目的因子负荷介于0.659~0.918(均0.4),量表结构效度好;高分组和低分组在总量表和3个维度上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量表辨别效度好。结论 MBI-GS应用于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测量中,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是可靠、有效的测量工具,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肿瘤专科医院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认识医务人员职业倦怠产生的规律和特点,以便针对影响因素开展有效干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034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马斯勒职业倦怠量表-服务行业版(MBI-HSS)和自制个人情况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分别有83.49%和71.60%的医务人员有一定程度的情绪衰竭和情感淡漠,95.07%的医务人员的个人成就感低;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从事专业类别、学历、职称、日工作时间等人口学特征的医务人员在职业倦怠不同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肿瘤专科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状况不容乐观,应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缓解其职业倦怠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驻疆官兵成就动机、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并检验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驻疆官兵757名,运用成就动机量表、军人社会支持量表和军人职业倦怠量表进行调查,分析成就动机、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结果 (1)职业倦怠及各维度与追求成功动机呈正相关(P﹤0.01),与避免失败动机、社会支持总分及各因子呈负相关(P﹤0.05,P﹤0.01)。(2)中介效应分析显示,社会支持在成就动机和职业倦怠间具有中介作用。(3)路径分析显示:追求成功动机对职业倦怠为负效应(-0.174),通过社会支持的间接效应比为21.2%;避免失败动机对职业倦怠为正效应(0.286),通过社会支持的间接效应比为26.5%;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的直接效应为负效应(-0.468)。结论成就动机和社会支持是导致职业倦怠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社会支持在追求成功、避免失败动机与职业倦怠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职业倦怠与压力源和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为降低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水平提供对策?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按统一方法,运用马氏人际工作者倦怠量表?工作压力源影响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3份问卷,同时对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302份,有效回收率94.4%?结果:①对医务人员各维度职业倦怠程度的评定中,73.8%的医务人员有中度或高度的情绪衰竭,约68.5%的人有中度或高度的缺乏人情味;13.2%的人成就感低;②职业倦怠与压力源相关性分析显示,情绪衰竭与社会?组织?个人因素三方面正相关,缺乏人情味与社会?组织?个人因素三方面正相关,个人成就感与组织?个人因素两方面负相关;③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相关性分析显示,情绪衰竭与主观支持?利用度负相关,缺乏人情味与主观支持?利用度负相关,个人成就感与主观支持?利用度正相关;④职业倦怠与不同学历?每天不同工作时间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目前,医务人员中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存在?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压力源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分别与职业倦怠量表存在相关性,并对职业倦怠的产生具有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急诊科与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制定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4—8月盐城市医院正常在岗、无精神疾病的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33.49%的医务人员存在心理异常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主要从事临床护理研究”是影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态的主要因素。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盐城市医院急诊科和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心理异常检出率较高,管理部门应重视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并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医院》2019,(9):1281-1285
目的研究肿瘤专科医院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职业倦怠感现状及其关系,并通过正负性情绪和心理健康状况对职业倦怠感做出预测。方法选取广州市两家肿瘤专科医院医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知觉心理压力量表(CPSS)、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通用版(MBI-GS)以及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对选取对象的心理压力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①共收到131份有效问卷,其中检出职业倦怠阳性率为49. 93%,根据相关分析:职业倦怠感在年龄、学历和职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 <0. 05),正负性情绪在性别和职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②职业倦怠总分及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与心理压力总分及其两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职业倦怠及其三个维度均与正情绪呈显著负相关,与负情绪呈显著正相关。③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于职业倦怠总分、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负情绪、正情绪和紧张感均进入了回归方程,分别能预测62. 5%、47. 4%和56. 6%的变异量。结论正负性情绪和心理压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职业倦怠感的产生,可通过有效措施降低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岛市医务人员社会支持和生命质量状况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1—6月对青岛市761名医务人员进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生客观支持维度得分低于职能部门人员(P<0.05);护士客观支持维度得分低于职能部门人员和医技人员(P<0.05),支持利用度维度得分高于医生(P<0.01)。医生、护士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维度得分和主观满意总分及生命质量总分均低于职能部门人员(P<0.05);医生和职能部门人员客观评价总分高于护士、医技人员(P<0.05)。社会支持各维度与生命质量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生命质量总分呈正相关(P<0.05或P<0.01)。社会支持总分对生命质量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不同岗位医务人员的社会支持和生命质量特点各不相同,社会支持度影响医务人员的生命质量,应提高医务人员社会支持,以改善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