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分型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采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的340例病人临床资料,观察术后血清肿发生情况及临床表现,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血清肿共46例,占13.5%。Ⅰ型7例,Ⅱ型30例,Ⅲ型6例,Ⅳ型3例,轻微病人多数给予理疗及中药外敷缓解;较重病人给予穿刺抽液多可缓解;2例病人血清肿持续逾5月余,给予反复穿刺抽液后缓解;1例病人术后1个月复查发现血清肿,但无明显疼痛不适,1年后复查疝复发,予以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痊愈。结论统一的血清肿分型可以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血清肿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便于提供更有效的治疗对策。血清肿重点在于预防。术中精细解剖,对于易感人群给予个体化处理,以期降低血清肿发生率,减少由此引起的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病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经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20例,分析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20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无手术并发症发生及中转。平均手术时间单侧(55±18)min,双侧(82±25)min。术后中位住院天数2(2~5)d。术后有1例出现血清肿,穿刺后消失。术后随访中位时间12(1~21)个月,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病人中应用安全有效。经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不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聚桂醇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a repair,TAPP)后并发Ⅳ型血清肿及残壁囊肿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腹股沟疝术后并发Ⅳ型血清肿或疝囊残壁囊肿患者10例,经抽净液体后注入适量聚桂醇注射液,并留置囊内或术区,术区加压。 结果本组10例患者注药治疗后出现1例阴囊疼痛、注射针孔少量渗血,通过对症处理后24 h症状消失。9例患者未发生注药后出血、疼痛、感染、补片与聚桂醇相互反应及不缓解等症状及现象。分别于治疗1、3、6、12个月后复查,均未见复发。 结论聚桂醇在腹股沟疝术后并发Ⅳ型血清肿或残壁囊肿具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复发率低的特点,是治疗腹股沟疝术后并发血清肿或残壁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发生原因及对策。方法〓选取我科从2012年4月到2016年6月间采用腹腔镜术式治疗成年男性腹股沟疝患者共251例,观察术后1个月内血清肿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找出其原因及探讨处理对策。结果〓4年间共发生血清肿42例,大多数无需处理,仅3例需抽液并加压治疗,全部42例患者未发生感染。血肿可能与年龄、手术方式和伴随较严重的疾病有关。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血清肿可能涉及到年龄、手术方法及严重的伴随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复发与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0月至2001年10月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52例(67例次)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37例(48例次),经腹膜外补片植入术15例(19例次)。随访时间8~24个月(中位时间18个月)结果:本组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复发率为4.5%(3/67);前3位并发症依次为阴囊气肿、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和阴囊血清肿,发生率分别为43.3%、17.9%和9.0%;手术时间为68.6min±40.5min,术后住院天数为7.1d±2.0d。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安全的无张力手术,降低复发和并发症的关键在于熟悉腹膜前间隙的解剖。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3DMax补片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08年7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微创外科应用3DMax补片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 68例病人中Ⅰ型疝4例,Ⅱ型疝45例,Ⅲ型疝16例,Ⅳ型疝3例;斜疝53例,直疝13例,股疝2例。67例完成腔镜下修补,经腹腹膜前网片疝修补术(TAPP)19例,腹腔镜下全腹膜外修补术(TEP) 48例;1例因疝囊过大疝内容物无法还纳中转开放修补。手术时间30~65min,平均40min。术后排气时间1~2d,术后平均住院2d。术后发生阴囊血清肿2例,小肠梗阻再手术1例。随访3~24个月,无复发病例。 结论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复发率低等优点,采用预先成型的3DMax补片使手术操作更加简便、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总结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4月1 034例腹股沟疝病人行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腹股沟疝病人均顺利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或全腹膜外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手术时间为25~180 min(平均40 min),术中出血5~30ml(平均12 ml),住院时间为3~9 d(平均4 d)。随访1~48个月,有5例病人出现腹膜前间隙血肿,腹股沟区血清肿37例,阴囊水肿7例,术后局部疼痛不适16例,术后复发1例,术后感染1例。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恢复快,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手术应由经验丰富的疝专科医生完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聚桂醇注射治疗吸脂术后顽固性血清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吸脂术后顽固性血清肿的患者,在抽尽囊腔积液后,注射1%聚桂醇注射液,保留1~2 h,持续引流;局部采用弹力加压包扎,观察引流量,效果不佳者,1周后再次注射聚桂醇。结果本组10例患者,8例行1次注射治疗后愈合,2例行2次注射治疗后愈合。结论采用聚桂醇囊腔内注射治疗吸脂术后顽固性血清肿,疗效满意,治疗方法简单、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并发症之一血清肿误诊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7月开展腹腔镜疝修补术初期发生的对术后并发症误诊的两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例患者均于住院期间接受了二次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未再见腹股沟区包块复现。结论腹股沟疝术后血清肿的存在符合正常转归过程,只有当血清肿成为并发症时才需对症处理。血清肿易与腹股沟疝复发/修补失败相混淆,认真查体,结合影像学检查可减少或避免其误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理论与手术经验、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42例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修补术的临床资料,双侧腹股沟疝13例,单侧29例;复发疝6例;斜疝35例,直疝17例,复合疝3例次。结果 42例患者共行55例腹腔镜手术,2例中转为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术,手术时间30~120 min(单侧平均35 min,双侧平均70 min)。术后住院时间1~5 d,平均3 d。术后并发腹股沟区血清肿1例,皮下气肿1例。随访1~12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符合疝修补的理论基础,安全可靠,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应推荐为腹股沟疝修补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使用透壁缝合法处理腹股沟直疝假性疝囊预防术后血清肿的效果。 方法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肝胆疝外科自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手术治疗的74例直疝患者,其中Ⅰ型疝12例、Ⅱ型37例、Ⅲ型25例,62例Ⅱ型及Ⅲ型患者术中行透壁缝合法处理直疝假性疝囊。 结果74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腹股沟直疝无张力修补术。Ⅰ型疝手术时间为(38.42±2.81)min,出血量为(4.42±2.31)ml,术后1 d视觉模拟评分(VAS)(2.83±1.19)分,7 d VAS(1.00±0.85)分;Ⅱ型手术时间为(44.49±3.25)min,出血量为(7.00±1.75)ml,术后1 d VAS(2.84±1.21)分,7 d VAS(1.08±0.83)分;Ⅲ型手术时间为(50.64±3.35)min,出血量为(5.92±2.60)ml,1 d VAS(2.84±1.18)分,7 d VAS(0.92±0.86)分。术后随访期无血清肿发生、无睾丸肿胀疼痛、无性生活障碍、无疝复发及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出现。 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透壁缝合法处理直疝假性疝囊对于预防术后血清肿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技术,不增加术后疝复发率及慢性疼痛,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横断疝囊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GilbertⅢ型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经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的单侧GilbertⅢ型腹股沟疝2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疝囊处理方式分为横断疝囊组150例和完全剥离疝囊组135例,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血清肿、术后慢性疼痛、术后血肿、切口感染及复发等情况。 结果横断疝囊组术后血清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完全剥离疝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慢性疼痛、术后血肿及切口感染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随访1年均未出现复发。 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GilbertⅢ型腹股沟疝时,术中横断疝囊能有效减少术后血清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股沟直疝经全腹膜外修补术中个体化手术方式固定假性疝囊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收治106例腹股沟直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由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固定组(53例)与常规组(53例)。术后随访2年,分别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后第1和3天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血清肿、局部异物感、阴囊肿胀、伤口感染、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发生率、术后2年疝复发率。 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第1和3天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组血清肿及局部异物牵拉感的发生率较常规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阴囊肿胀、伤口感染、术后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2组均无疝复发。 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直疝修补术中采用固定直疝假性疝囊可有效减少术后血清肿及术区异物牵拉感,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4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并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538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术后血清肿的发生情况,分析总结血清肿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结果538例患者术后出现血清肿39例,血清肿的发生率为7.2%,其中Ⅰ/Ⅱ型33例(6.1%),给予观察及中药芒硝外敷处理后痊愈;Ⅲ型5例(1.0%),给予中药芒硝外敷、细针穿刺抽吸等处理后症状好转;Ⅳ型1例(0.2%),经反复抽吸症状未明显改善并伴有补片排斥反应,遂行二次手术取出补片及彻底清除血清肿后痊愈。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症、疝严重程度、手术方式和疝囊离断是术后血清肿发生的影响因素(χ2=4.165、11.242、3.857、4.802,P=0.031、0.001、0.045、0.029)。 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可通过围手术期多种措施来防治血清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腹股沟嵌顿疝的急诊手术选择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北京朝阳医院急诊手术的87例老年腹股沟嵌顿疝病人资料,分为腹腔镜组(12例)和开放组(75例),分析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选择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腹腔镜组12例均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手术;开放组75例病人中,71例行开放腹股沟疝修补术,4例行传统疝修补术。随访时间11(10~14)个月。79例(90.8%)病人完成随访,1例病人死亡。开放组出现肠瘘1例,两组病人均未出现复发、慢性疼痛等并发症。腹腔镜组和开放组的的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和5.3%(P=0.000),血肿发生率分别为0和14.7%(P=0.000),术后1个月血清肿发生率分别为33.3%(4/12) 和40.3%(27/67)(P=0.012)、术后 3个月血清肿发生率分别为16.7%(2/12)和 31.3%(21/67)(P=0.024),住院时间分别为5(4~6)d和7(6~10)d(P=0.0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腹股沟嵌顿疝病人诊断明确后均应行急诊手术,手术策略与手术方式的选择应遵循个体化治疗的理念,尽管腹腔镜手术具有探查腹腔的优势,但应综合评估后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的浆液肿发生率较高,浆液肿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常见的现象。关于如何预防腹腔镜疝术后浆液肿的发生,尚无一致意见。本文阐述了腹腔镜疝术后浆液肿发生的机理,易发因素及预防措施,并介绍了我们在这方面的临床经验。腹股沟直疝及大的斜疝或者阴囊疝术后浆液肿发生率较高。对于腹股沟直疝,可以在腹腔镜疝直疝修补术时将疝囊关闭(采用倒刺缝线或者endoloop)值得推荐,对于较大的腹股沟斜疝,可以尝试采用倒刺缝线悬吊远端疝囊,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可以选择性放置引流管,早期拔出引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使用倒刺线处理腹股沟直疝假性疝囊预防术后血清肿的效果。方法 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期间就收治的54名腹股沟直疝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倒刺线缝合组和对照组(假性疝囊旷置)。主要结果是比较术后7天、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腹股沟区域的超声血清肿数量和体积。次要结果包括总手术时间、术后急性疼痛、慢性疼痛、住院时间及复发率。结果 54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腹股沟直疝无张力修补术,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统计学特征无显著差异,包括年龄、性别、疝类型、疝缺损大小、手术方式和随访时间。倒刺线缝合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55.13 min vs. 41.15 min;P<0.001)。然而与对照组相比,倒刺线缝合组术后7天、1个月出现血清肿的患者明显减少(分别P<0.001和P=0.05)。两组3个月及6个月血清肿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第7天和1个月,倒刺线缝合组超声血清肿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1和P<0.01)。两组急性疼痛和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随访期间两组均未观察到慢性疼痛、早期复发或其他术后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腹股沟直疝修补术使用倒刺线缝合假性疝囊对于预防术后血清肿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技术,不增加术后疝复发率及慢性疼痛,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疝内容物复位加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嵌顿疝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应用腹腔镜下疝内容物复位加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46例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麻后有11例疝内容物自行回纳,腹腔镜下探查疝内容物均为小肠,其中1例小肠坏死,行部分小肠切除术。余35例患者成功行腹腔镜下疝内容物复位,其中2例大网膜坏死行部分大网膜切除术。所有患者腹腔渗出液WBC为1.32×10~9/L~78.81×10~9/L,平均(25.34±11.03)×10~9/L,疝囊周围渗液WBC为0.18×10~9/L~2.31×10~9/L,平均(0.42±0.28)×10~9/L。所有患者疝囊外周渗液涂片未找到脓细胞。术中腹腔镜探查发现合并对侧隐匿疝(斜疝)5例,予行疝环缝扎术,脂肪肝7例,肝囊肿14例,空肠憩室1例。全部病例顺利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时间75~110 min,平均87.4 min。住院时间5~7 d,平均6.7 d。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15~36 h,平均20.4 h。术后5例出现血清肿、3例出现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1例出现腹股沟区伤口脂肪液化坏死,加强伤口消毒、换药后伤口逐渐愈合。余病例无并发症。随访时间4个月至40个月,平均22.8个月,无术后疝复发。结论腹腔镜下疝内容物复位加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具有探查全面、及时复位、一期修补的优点,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