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汪璐  杨纯国  韩文凯  崔亚君  高峰  马海光  隗立国 《中草药》2023,54(12):3999-4011
目的 基于实时景深扩展-大图影像拼接与偏振光显微鉴别技术,对柴胡2个基原品种柴胡Bupleurumchinense或狭叶柴胡B.scorzonerifolium及4种市场常见混淆品(竹叶柴胡B.marginatum、藏柴胡B.marginatumvar.stenophyllum、锥叶柴胡B. bicaule、大叶柴胡B. longiradiatum)的性状、微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为柴胡的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性状鉴别研究采用性状及微性状鉴别法,显微鉴别研究采用普通光明场与偏振光暗场对比观察法,结合实时景深扩展成像、大图影像拼接技术,拍摄获取药材组织横切面全息彩色影像图。结果 获取了柴胡及其混淆品的性状及微性状影像数据,首次获取了该类药材横切面显微鉴别普通光及偏振光全息彩色影像数据。对柴胡2个基原品种及其4种混淆品进行了系统的生药学研究。与《中国药典》2020年版相比,性状鉴别补充研究了精细微性状鉴别特征,对柴胡药材根或根茎的上、中、下部位横切面进行对比观察,确定了柴胡药材根或根茎上部横切面组织构造最具特征性,为最佳的横切面显微研究部位。结论 可以综合应用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边缘检测的防风显微图像的分割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编程实现对防风药材中多种组织结构的量化表征,为定量描述中药材显微鉴定特征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根据药材显微图像中主要形态结构的特征,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采用MATLAB R2013a软件编程的方法,进行防风药材横切面各视野显微图像的摄取和编码,采用模板匹配法对各视野灰度图像进行配准并拼接,用Canny算子对拼接图像进行边缘检测,通过形态学基本操作对拼接图像进行图像二值化以及分割各种显微特征目标物和分析其大小、形态、数量,并采用系统聚类法对油管和导管的分布进行表征;将提取的4个产地防风药材的数据进行判别分析。结果:从样品图像中分割出了防风药材的木栓层、韧皮部、木质部、油管、导管等横切面中的主要显微特征;从分割的图像中各提取了20个参数,经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12个参数,以此对4个产地防风药材样品在组织形态方面的差异进行判别分析,总正确率为91.4%。结论:该方法能较准确地描述4个产地防风药材横切面组织结构的细微差别,这对不同产地防风药材的显微鉴别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康廷国  高志 《中成药》1992,14(10):13-15
对定坤丹(蜜丸)进行了显微鉴定研究,将29种组成药物全部检出,对各组成药物的显微鉴别特征作了简明描述,并附显微特征图。  相似文献   

4.
中药鉴定学新技术新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9,自引:30,他引:19  
作者对近20年中药鉴定学研究和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和评述了每种技术或方法的原理、特点、应用实例及发展方向,探讨了现有新技术在鉴定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DNA条形码技术鉴定能力较强,在鉴定没有背景信息的中药样品及在方法通用性和可数字化方面具有优势,应用前景广阔。光谱鉴定具有指纹特征性,在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管理和鉴定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显微鉴定新技术、色谱鉴定、特定引物PCR标记鉴定、生物效应鉴定、DNA芯片以及仿生技术等其他技术在特定中药鉴定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显微鉴定具有准确、简便、快速、经济、实用及环保等特点,在中药质量标准中占有重要地位,已被主要国家的药典所采纳。本文从中药显微鉴定的理论基础——显微特征的稳定性与专属性两个方面介绍了中药显微鉴定在各国药典质量标准中的应用情况,并结合多年的研究实践提出中药质量标准中显微鉴定研究的技术路线图。最后,探讨了当前中药显微鉴定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新技术和新方法在中药性状与显微鉴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龙芳  李会军  李萍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8):1076-1080
中药鉴定对保证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性状与显微鉴别是中药鉴定的2种常用方法。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新技术和新方法在中药性状与显微鉴别中的应用。对电子鼻、电子舌、组织化学定位、荧光显微技术、X射线相衬显微技术和计算机图像技术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基于木通皂苷探讨中药质量评价用对照提取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分析总结中药对照提取物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中药质量评价用对照提取物根据用途不同,分为3类:①药材或挥发油对照提取物,用于原药材提取物或含原药材的中成药薄层鉴别;②组分对照提取物,用于某类组分鉴别或色谱峰定位;③标示了待测成分含量的对照提取物,可用于样品的定量分析。针对第3类对照提取物,以木通皂苷为例,从制备工艺、成分鉴定和含量分析等方面探讨了其研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中药荜澄茄的性状、微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进行系统研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5年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法、微性状鉴别法、正常光与偏振光对比显微观察法,借助实时景深扩展成像技术及大图影像拼接技术获取全息彩色显微影像数据,对荜澄茄药材进行系统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研究。  结果:微性状鉴别方面,获取了荜澄茄外果皮、内果皮、种子、种皮等的微细特征图。显微组织鉴别方面,获取了荜澄茄果实及其各部位横切面的全息彩色影像特征图;显微粉末鉴别方面,获取了角质层、外果皮细胞、草酸钙针晶、油细胞、中果皮石细胞、石细胞群、内果皮栅状细胞等全息彩色影像特征图。  结论:获取的性状和显微特征可用于荜澄茄药材及粉末的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通痹止痛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和薄层色谱法对方中主要药味白芍、丹参、地黄、乌药、鸡血藤、川牛膝、地龙进行定性鉴别研究。结果:显微鉴别粉末特征清晰明显,专属性好,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显色清晰,专属性强,Rf 值适中。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药材横切面显微图像的灰度信息,构建灰度匹配模板,实现与尺度及方位无关的中药材样品图像的自动识别。方法:选取19种常见根茎类药材,以聚乙二醇包埋法制片,采用显微数码成像技术摄取图像并运用图像配准、去噪声、边界定位等方法编程得到药材横切面显微灰度图;选择图像中药材组织结构的中心点以建立极坐标系,从径向及角向划分网格,统计各网格中的灰度信息,得到能表征药材显微鉴别特征的灰度信息数字矩阵;采用适量样品图像训练模板使之泛化,并计算阳性验证样与阴性验证样与模板矩阵的协方差系数,设定最佳的识别分类参数;每种药材制备80张扇形图像,其中70%为训练样本,15%为验证样本,15%为测试样本,用测试样本分别对单个模板及模板集进行测试。结果:在包含非模板集药材的240个样品图像测试中,单个模板测试的正确识别率为90. 1%,模板集测试的正确识别率为92. 5%。结论:该方法能较好地表征药材显微鉴别特征,抗干扰能力较强,主观误差小,样品图像的获取较简便,可为中药材形态学质量控制的数字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基于饮片切面图像纹理特征参数的中药辨识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基于切面图像纹理特征参数的辨识模型,探讨中药饮片自动识别的可行性。方法:基于中药饮片切面图像的灰度共生矩阵和灰度梯度共生矩阵,选取18种中药材不同样本图像的26个纹理特征参数,分别建立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最小协方差行列式MCD方法对训练集进行离群值剔除处理。采用朴素贝叶斯及BP神经网络2种建模方法和十折交叉验证,建立18种中药材的判别模型。结果:在提取的26个纹理特征参数的基础上,利用MCD方法剔除训练集的离群值后,用BP神经网络建立的判别模型判正率达到90%,说明效能良好。结论:将建立的辨识模型用于中药饮片的自动识别具有可行性,为中药直观鉴别的定量化、科学化以及客观化提供了一套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防风通圣丸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防风通圣丸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显微鉴定法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处方中17味中药粉末显微特征明显,方中主要成份甘草酸的含量不低于3.019mg/g.结论 本试验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可以用于防风通圣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药指纹图谱多维信息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一种基于中药化学成分信息,综合的、可量化的鉴别手段,中药指纹图谱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控制天然药物、中成药质量的最有效的方法;中药化学模式识别则是模糊数学概念渗透到药学领域的重要突破,其在中药质量评价与控制中的运用,解决了中药质量多维信息的综合分析问题,已逐步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并不断深入延展开来。随着当代化学分析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多的检测手段应用到中药指纹图谱的构建工作中,更多的化学计量学方法运用到中药指纹图谱的数据处理中来,使得更多的传统中药材、中成药的真伪鉴定、质量评定工作得以实现,且技术已日臻成熟,并取得了诸多成果。该文对20余年来国内外中药指纹图谱模式识别的研究情况作一概述,以期为中药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血藤类药材除了包括《药典》收载的鸡血藤、大血藤和滇鸡血藤以外,还包括其他皮色发红或鲜品被斩断时流出红色汁液的藤类药材。由于药材性状及中文名称相似,导致其在临床使用和商业流通中容易引起混淆。因此,亟需建立一种准确的药材鉴别标识系统,从而快速、有效的区分不同的血藤类药材。方法:对76份血藤类药材的ITS2序列进行了分析,并基于自行编写的代码和开源代码PHP QR code的编码方式将它们转换成二维DNA条形码图片。此外,基于获得的ITS2序列建立了血藤类药材的ITS2条形码参考数据库,用于25份市售血藤类药材的检测。结果:不同血藤类药材的ITS2序列长度为207-235 bp,GC含量为57.5%-71.0%。NJ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鸡血藤、大血藤和滇鸡血藤分别各自聚为一支,可有效区分。BLAST鉴定结果显示,其准确率为100%。生成的二维DNA条形码图片直观,准确的展示了不同血藤类药材的ITS2序列特征。25份市售药材的鉴定结果显示,其中22份与标签标识一致,3份标识为“滇鸡血藤”的药材,经鉴定为“鸡血藤”。结论:二维DNA条形码标识系统能够准确有效地区分市场上不同的血藤类药材,可应用于药材的流通监管。  相似文献   

15.
鸡血藤是传统的活血化瘀类中药,具有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的功效,临床应用广泛。约有26种药用植物曾作为鸡血藤在临床使用,其所含化学成分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黄酮、蒽醌、木脂素、三萜及挥发油等,表现出促进造血功能、抗肿瘤、抗炎、抗氧化、保肝及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等多种药理活性。根据本草著作、文献研究和现代应用情况,分别对来自豆科和木兰科的11种鸡血藤类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综述,对比两者所含成分及药理活性的异同,为其进一步的开发与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法检测非法添加的化学壮阳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  曹玲  罗疆南 《中国药学杂志》2011,46(10):789-793
 目的 建立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法检测中药中非法添加磷酸二酯酶5型(PDE5抑制剂的方法方法 供试品在显微镜下微区成像,逐点选择不同的点采集拉曼光谱图,并与对照品光谱图进行比对分析,以判断是否非法添加。结果 在市场监督抽样的不同种类的壮阳类中药中分别检出非法添加PDE5抑制剂西地那非及其同系物他达那非,检出结果进一步经HPLC-MS分析验证。结论 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可作为中药、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检测的可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完善清胃黄连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定法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处方中13味中药粉末显微特征明显;丹皮酚在0.007 92mg-0.047 52m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1.51%,RSD值为1.6%。结论本试验方法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可以用于清胃黄连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利鼻软胶囊的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水煎煮提取并同时收集挥发油的新工艺、克服了利鼻片剂工艺中挥发性成分不能完全得到的缺点,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和定量研究,提高了工艺技术,完善了质量标准,胶丸内容物中干膏含量达50%,大大超过了现资料报道的中成药软胶囊干膏粉占内容物比例为30%以下的界限。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将X射线相衬显微CT成像方法应用于中药材显微特征结构的无损、原位研究。方法:利用X射线相衬显微CT的成像优势,对中药材白豆蔻和草豆蔻的种子进行三维无损原位显微成像。结果:无需切片等制备过程,可清晰获得白豆蔻和草豆蔻的种子内部显微结构及其在不同截面方向上的切片信息。结论:同步辐射X射线同轴相衬显微CT方法成像清晰,可以作为原位无损研究中药材内部高分辨率三维显微结构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药标准物质替代测定法技术指导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标准物质替代测定法是符合中药特点的多指标质量控制的一种有效模式。为了指导该法的建立,统一并规范该法的研究及在国家药品标准中的应用,并证明采用的方法是否适合于相应的检测要求,探讨并提出本技术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从该法的定义与分类、定量的原理与方法、色谱峰的定位与确认、技术要求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当中药指纹图谱(特征图谱)鉴别项或多指标含量测定项采用中药标准物质替代测定法时,按照本原则进行方法学验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