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纪文  林思祥  秦松  焦旭栋  李文军 《西部医学》2020,32(11):1630-1633
【摘要】目的 观察藻蓝蛋白对肿瘤患者抗化疗药物的骨髓抑制、改善免疫力、化疗毒副作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19年4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肿瘤科化疗患者60例,按照服用藻蓝蛋白的量,分为低剂量组(15 g/d),高剂量组(3 g/d)和空白对照组。分别监测白细胞抑制程度、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使用次数、T细胞亚群、毒副作用等试验指标。结果 低、高剂量组中重度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高剂量中重度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5)。低、高剂量组人均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的使用次数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低、高剂量组的CD4+/ CD8+比值明显升高,低、高剂量组的恶心、呕吐、血细胞减少分级均低于空白对照组。结论 藻蓝蛋白能够减轻患者化疗过程中的骨髓抑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免疫功能,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 Retroviral Therapy,HAART)联合化疗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肺癌患者的骨髓抑制及生存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 筛选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2011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HIV合并肺癌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选择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联合化疗组患者15例和单纯化疗组患者15例。治疗周期结束后对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与统计;按照骨髓抑制程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进行评价;对病人进行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评分,KPS评分)。结果 治疗周期结束后HAART联合化疗组患者骨髓抑制及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的患者(P<005)。结论 对于HIV合并肺癌患者,HAART联合化疗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但也是骨髓抑制的高危因素,故应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可降低骨髓抑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胎盘多肽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生活质量及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8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胎盘多肽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组)和对照组(单纯化疗治疗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DP方案(多西他赛、顺铂),21d为1个周期,观察组加用胎盘多肽注射液治疗,每周期化疗前2d开始,连续静滴14d,2个周期后分析两组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及骨髓抑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红蛋白和血小板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多肽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提高生活质量、减轻骨髓抑制方面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对于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患者64例,按照是否有感染及感染程度分为严重感染组(n=12)、非严重感染组(n=34)及未感染组(n=18),检测感染症状出现24h内的血常规及CRP。结果:严重感染组CRP显著高于非严重感染组及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严重感染组CRP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感染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低于非严重感染组及未感染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严重感染组ANC与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可以作为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合并感染的检测指标,对于感染程度的判断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CRS)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在辅助化疗选择中的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接受21基因检测的Luminal分型乳腺癌患者162例。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1基因的表达并计算其复发风险评分。据复发风险评分分为低危组(n=51)、中危组(n=80)和高危组(n=31)三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评分等级对辅助化疗选择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块大小(2=11528,P=0001)、Ki67表达水平(2=8273,P=0016)、分子分型(2=8864,P=0003)、CK5/6表达水平(2=30915,P<0001)及组织学分级(2=19513,P<0001)均影响乳腺癌患者复发风险。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块大小(β=1175,SD=0467,Wald=6322,P=0012,OR=3238,95%CI:1296~8093)以及组织学分级(β=0671,SD=0315,Wald=4541,P=0033,OR=1957,95%CI:1055~3629)是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危险度分组的影响因素。与低危组比较,中、高危组接受化疗的患者更多(2=46048,P<0001)。相较于21基因检测之前,低危的浸润性癌有较为明显的治疗决策改变。结论 21基因检测可为早期乳腺癌患者辅助化疗的选择提供参考;分子分型与组织学分级是影响21基因RS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王梅  陈爽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6,31(4):585-586,596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计数监测胸部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状态的临床价值。方法:41例胸部肿瘤患者(其中肺癌22例,食管癌19例),根治术后均接受紫杉醇联合顺铂的化疗方案。采用sysmex SE-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动态观察化疗过程中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和白细胞数。结果:与化疗前相比,化疗后第7天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HFR)和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MFR)之和(HFR+MFR)显著下降(P〈0.01),而白细胞下降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化疗后第14天上两项指标均降低(P〈0.01)结论:网织红细胞计数下降较白细胞计数下降早,可作为早期评价肿瘤病人化疗过程中骨髓造血状态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高阳 《西部医学》2017,29(1):64-69+77
【摘要】 目的 探讨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在亚急性咳嗽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疗效评价中的作用,进而发现FENO在亚急性咳嗽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3月~10月亚急性咳嗽患者200例,根据病因分成感染后咳嗽组95例(PIC)、咳嗽变异性哮喘组45例(CVA)、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组30例(EB)、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组15例(UACS)、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组(GERC)组5例、双病因组10例,评估患者咳嗽症状程度、FENO 值、肺通气功能以及治疗反应性。结果 亚急性咳嗽中PIC组的FENO水平12(7 32)ppb低于CVA组205(13 32)ppb(Z=-3385,P<001),同时也低于EB组22(12 35)ppb(Z=-3732,P<001);但 PIC 组的FENO水平分别高于UACS组7(6 9)ppb(Z=-3011,P<001)、GERC组35(3 4)ppb(Z=-2115,P<005)、双病因组7(6 9)ppb(Z=-2336,P<001);而CVA组与EB组的FENO水平无显著差别(Z=-0739,P=0341);各病因组中,相对于 CVA 组FEV1(8819±1780)%,PIC组(11035±1436)%和EB组(10763±1429)%均显著升高,P<005;MMEF pred%在PIC组(9624±1727)%和EB组(9812±1472)%显著高于CVA组(5836±1667)%,P<001;FVC pred%和FEV1/FVC%在各病因组间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B组诱导痰嗜酸粒细胞比例低于CVA组,CVA组、EB组的均显著高于其他病因组(P<001);结果显示 FENO 水平与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存在显著正相关(R=0928,P<0001)。结论 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对亚急性咳嗽患者有一定的临床效果,支持 FENO 作为亚急性咳嗽经验性吸入激素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FENO≥19ppb可以作为预测疗效的衡量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8.
母丹  王敏  付波 《西部医学》2018,30(9):1302-1305+1309
【摘要】 目的 观察乌苯美司胶囊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紫杉醇和顺铂(TP)方案化疗,观察组给予乌苯美司胶囊联合TP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NK细胞比例]、生存质量核心量表(QLQ C30)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RR)、控制率(DCR)、PFS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3+、CD4+、CD4+/CD8+及NK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QLQ C30量表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III~IV级白细胞降低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独采用TP方案化疗相比,乌苯美司胶囊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NSCLC,可明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可减轻化疗患者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万世希 《西部医学》2017,29(3):351-354+358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与肾小球损伤的关系。方法 序贯收集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家庭自测血压控制情况将其分成血压控制达标组及血压控制未达标组,正常对照组26例。用相关实验室方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尿蛋白/尿肌酐比值(A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μNGAL)及血清光抑素C(Cys C)的水平。结果 血压控制达标组μNGAL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分别为(339±058):(124±051) ng/ml,P=0009],高血压患者中家庭自测血压控制未达标组μNGAL显著高于控制达标组[分别为(387±083):(339±058) ng/ml, P<0001]。ACR、eGFR、Cys C在高血压组及正常对照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血压控制未达标组的Cys C高于血压控制达标组[分别为(110±025):(096±018) mg/L,P=0043]。μNGAL分别与Cys C(r=0287,P=0005)及收缩压(r=0370,P<0001)呈正相关。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损害早期表现为以μNGAL升高的肾小管间质损伤,其发生早于肾小球损伤;μNGAL可作为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血常规的动态变化,分析聚乙二醇化人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的药物疗效和作用时间。方法:在65例需接受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首次及后续化疗后分别于不同时间段注射PEG?rhG?CSF,并动态监测患者血常规数值。结果:患者首次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的最低点出现在第10天左右,经治疗性使用PEG?rhG?CSF后,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在3~5 d内基本恢复正常水平。同时在后续化疗过程中预防性注射PEG?rhG?CSF可显著降低Ⅲ/Ⅳ骨髓抑制发生率。结论:乳腺癌患者在化疗后第10天骨髓抑制最明显,因而在化疗后第10天检测血常规较为合理。同时预防性使用PEG?rhG?CSF可以降低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对于已经出现Ⅲ、Ⅳ度骨髓抑制的患者,仍可以使用,大多数患者在3~5 d内骨髓抑制即可控制。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探讨普通外科术后合并腹腔感染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病情及预后评估指标,为判断患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普通外科术后并发腹腔感染需要入住ICU的7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转出ICU结局分为生存组(n=46)和死亡组(n=24)。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手术部位、住ICU时长;入科2 h内动脉血气血乳酸值(Lac)、内静脉血降钙素原(PCT)、血常规、血肌酐(Cre)、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PLT)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入科24 h内病情最严重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及SOFA评分。分析入住ICU腹腔感染患者病情及预后与各指标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NLR、PLT、Lac及Cr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肠漏明显升高、入住ICU时间明显延长、PLR、PCT、APACHE Ⅱ及SOFA均显著升高(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LR、APACHE Ⅱ评分及SOFA评分是评估普通外科术后合并腹腔感染入住ICU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及PLR是判断普通外科术后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判断患者结局。  相似文献   

12.
彭淼  姜一帆  陈妮  钟武  李显蓉 《西部医学》2018,30(12):1771-1773+1777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腹症早期使用奈福泮的镇痛效果及对诊断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2017年2月~2017年7月接诊的符合条件的急腹症患者67例,分为镇痛组(32例)与安慰剂组(35例)。对比分析早期使用奈福泮对急腹症诊断准确性的影响及镇痛效果。结果 镇痛组和安慰剂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75%和911%(2=0012,P=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05、1、2小时VSA评分中位数分别为4,6、2,6、5,6,两组镇痛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P=001,P=0031)。 结论 急腹症早期使用奈福泮镇痛不影响诊断准确性,奈福泮起效快,作用时间较长,镇痛效果适中,可用于急腹症早期镇痛。  相似文献   

13.
段斌  职瑾  杜鹏  高妍婷  李振江 《西部医学》2019,31(2):250-254+259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与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血浆内皮素 1(ET 1)及瘦素(Lep)的影响,并对其机制作初步分析。方法 选取陕西省人民医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伴高血压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液透析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7例,观察组采用血液灌流联合常规透析,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实验室血液指标、机体矿物质、骨代谢指标水平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治疗4、8、12周后稍低于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同一时期,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12周后 ET 1 、Lep 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12周后ET 1、Le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同一时期,观察组ET 1、Le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 6(IL 6)指标水平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a明显下降,P、PINP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GF 23、iPTH、Ca、P、β CTX、PINP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常规透析相对于常规血液透析更能有效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并改善血浆ET 1及Lep水平,但血液灌流联合常规透析对患者机体矿物质、骨代谢指标存在一定影响,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后的应用.方法 将59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在每次化疗后出现Ⅲ度骨髓抑制后给予G-CSF,150μg/d,皮下注射;GM-CSF, 150μg/d,皮下注射.对照组31例,在每次化疗后出现Ⅲ度骨髓抑制后开始给予G-CSF对症处理,300μg/d,皮下注射.两组每日复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2次超过10×109/L,停药继续观察血常规.结果 两组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化疗后血小板下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治疗作用.结论 化疗后出现Ⅲ度骨髓抑制后给予G-CSF和GM-CSF联合治疗是化疗后预防严重骨髓抑制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采用不同方案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观察槐耳颗粒在乳腺癌术后化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对环氧化酶2(COX 2)、胰腺癌相关抗原(CA199)、癌胚抗原(CE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6例乳腺癌根治术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FEC方(氟尿嘧啶、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的基础上加用槐耳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血液COX 2、CA199、CEA和VEGF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有效率(625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实验组骨髓抑制(6042%)、胃肠道反应(1250%)及肝功能异常(20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COX 2、CA199、CEA和VEGF水平分析比较,治疗后,均有所下调,且实验组下调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槐耳颗粒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肯定,能够降低血清COX 2、CA199、CEA和VEGF水平,降低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常晓东  薛痕  张彬  朱朝江 《西部医学》2019,31(2):260-263
【摘要】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胺酶与肺动脉高压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雅安市人民医院及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50例,根据患者肺动脉压力水平,分为肺动脉高压(PA)组(65例),及非肺动脉高压(非PA)组(85例),PA组又分为轻度组(32例)、中度组(22例)、重度组(11例)三个亚型。检测患者血清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血脂、甲状旁腺激素等;心脏彩超检测患者心脏相关指标及肺动脉压力;检测患者血清肾胺酶水平及患者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A各组血清肾胺酶水平较非PA组明显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清肾胺酶水平与肺动脉高压呈负相关(r= 019,P<005);肾胺酶与心率变异性相关性指标(SDANN、SDNN、PNN50)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 0458、0438、0529,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胺酶明显降低,同时肾胺酶与肺动脉压力呈负相关,与心率变异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边片  巴罗  次仁德吉  米玛  杨芳丽  巴顿 《西部医学》2018,30(12):1787-1792
【摘要】 目的 探讨鼻窦炎黏膜炎症模式与微生物定植在高原藏族人群慢性鼻窦炎中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3月~2017年10月分别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和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耳鼻喉科藏族人群共105例:其中慢性鼻窦炎伴息肉患者40例(鼻息肉组),慢性鼻窦炎不伴息肉患者35例(慢性鼻窦炎组),鼻中隔偏曲3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检测组织免疫炎症介质,免疫组化观察组织形态学及培养微生物鉴定细菌谱。结果 慢性鼻窦炎不伴息肉(CRSsNP)表现为IFN γ和Ll 17高于其他两组(P<005),IL 8、IL 1β高于对照组;组织中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显著,微生物培养革兰氏阴性细菌培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鼻窦炎伴息肉(CRSwNP)表现为IL 5,ECP及总IgE显著增高(P<005),组织中以嗜酸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革兰氏阳性细菌培养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藏族人群慢性鼻窦炎中CRSsNP表现为Th1和Th17倾向的中性粒细胞炎症模式特征,可能与革兰氏阴性细菌优势定植相关;反之CRSwNP表现为Th2倾向以嗜酸性粒细胞炎症模式特征且与革兰氏阳性细菌定植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Ac_T5diff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老年妇科肿瘤患者放疗后血象变化,以便及时消除骨髓抑制。方法收集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宫颈癌放疗患者34例,年龄53~68岁,白细胞数下降至2.0×109/L后注射里亚金,采集外周血,EDTA抗凝,4h内应用Ac_T5diff血细胞分析仪监测计数血常规,采用SPSSl4.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宫颈癌患者放疗后外周血白细胞下降至(1.7±1.1)×109/L,注射里亚金后5d升至(5.8±4.1)×109/L,明显高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性粒细胞也明显上升(P〈0.01)。对Ac_T5d珂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单核细胞、嗜酸出位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数异常的病例,应用传统人工镜检方法计数,两种方法计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_T5diff血细胞分析仪可标准化、快速监测宫颈癌放疗患者血细胞变化。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探讨乌拉地尔联合硝苯地平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乙酰肝素酶(HPA)、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200例进行研究,以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105)和对照组(n=95)。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乌拉地尔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HPA、AGEs、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水平、母婴结局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HPA、AGE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PA、AGEs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HPA、AGEs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SBP、DBP、MA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死亡、窒息、产后出血及早产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应用乌拉地尔联合硝苯地平,可有效改善患者HPA、AGEs水平及母婴结局,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张鹏  张春艳  李家伟 《西部医学》2017,29(8):1097-1100+1105
【摘要】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与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3月 2015年6月收治的84例高龄(年龄>75岁)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PFNA组(n=44)与关节置换组(n=40),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短于关节置换组(P<005),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关节置换组(P<005),关节置换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患肢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PFNA组(P<005);关节置换组与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置换组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略高于PFN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上升,与术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置换组评分上升幅度高于PFNA组(P<005)。结论 PFNA内固定对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内环境影响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符合人体生物学特征,微创优势高;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长,对内环境干扰大,术中出血量大,但可快速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