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腔镜微创技术应用于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腋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均行腔镜腋琳巴结清扫术,腔镜手术结束后,17例行患乳全切,1例作包块切除并术中冰冻后保乳.[结果]18例的腔镜手术时间52-184 min,平均72 min.前3例手术时间较长,后15例明显缩短.术中出血少,无一例因不能控制出血而中转开放手术.腔镜下平均每例取出淋巴结6-19个,平均10.83个,其中6例发现2-10个转移淋巴结,1例发现1个淋巴结呈明显反应性增生;17例腔镜术后行全乳切除时再常规清扫腋窝,仅有1例取出1个淋巴结,未发现转移.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至今,无上肢肿胀、腋窝复发及Trocar 处种植情况.[结论]基于脂肪抽吸的乳腔镜腋淋巴结清扫术在临床应用上安全可行,不仅微创又保留了功能和美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腔镜技术用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方法 15例乳腺癌患者行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记录淋巴结清扫数目,了解清扫效果;腔镜手术结束后,行常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验证腔镜手术清扫效果.结果 15例腔镜手术时间46~138 min,平均74 min,前期手术时间较长,后期手术技术熟练后时间明显缩短.腔镜下每例取出淋巴结11~26个,平均13.6个,其中6例发现1~5个转移淋巴结;后行常规清扫手术每例取出淋巴结0~6个,平均2.6个,未发现转移淋巴结.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出血很少,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 借助腔镜器械,通过腋窝处微小隐蔽切口能比较顺利地完成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微创清扫,手术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腔镜技术用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方法15例乳腺癌患者行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记录淋巴结清扫数目,了解清扫效果;腔镜手术结束后,行常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验证腔镜手术清扫效果。结果15例腔镜手术时间46—138min,平均74min,前期手术时间较长,后期手术技术熟练后时间明显缩短。腔镜下每例取出淋巴结11—26个,平均13.6个,其中6例发现1—5个转移淋巴结;后行常规清扫手术每例取出淋巴结0—6个,平均2.6个,未发现转移淋巴结。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出血很少,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借助腔镜器械,通过腋窝处微小隐蔽切口能比较顺利地完成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微创清扫,手术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4.
刘军  魏树新  鲁明 《现代保健》2011,(20):25-26
目的探讨腔镜技术用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方法24例乳腺癌患者行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记录淋巴结清扫数目,了解清扫效果。结果24例腔镜,平均取出腋窝淋巴结15.5枚;所有患者术中均未出现腋静脉、胸长神经、胸背神经损伤,未发生大出血、脂肪栓塞,1例出现皮下气肿。平均引流量350ml,术后4~5d拔除引流管。结论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已完全能够达到常规手术清扫腋窝淋巴结的技术要求,并在减少术后并发症、进一步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上显示特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和常规手术近期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9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普外二科收治的56例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乳腺癌患者,比较腔镜组和常规组的近期临床疗效。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较,腔镜组平均手术出血量较少(44.3 ml vs 89.4 ml,P〈0.05)、平均手术时间较长(92.5 min vs70.5 min,P〈0.05),但平均淋巴结数和平均阳性淋巴结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1 vs 16.9,3.5 vs 3.8;P〉0.05)。术后并发症中腔镜组有一例出现术后伤口感染,常规组有两例出现术后淋巴瘘。结论乳腺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传统手术相比较不但同样能彻底的清扫腋窝淋巴结,同时具有微创、美容、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王凯辉 《现代保健》2014,(8):139-141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头颈乳腺科收治的I、Ⅱ期乳腺癌患者7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淋巴结清扫方式的不同分为腔镜下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组(观察组)35例和传统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组(对照组)35例。观察并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枚数、术后引流量、预后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15.46±23.45)min、(78.73±18.3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8.36±10.35)mL、(87.42±20.76)mL,平均淋巴结清扫数分别为(16.67±4.37)枚、(18.74±4.98)枚,平均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95.57±47.87)mL、(362.72±67.93)mL;两组平均随访(22.21±14.48)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复发转移者分别为3例和4例。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与传统手术清扫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但腔镜具有微创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腔镜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方法采用亚甲蓝染色法在乳腔镜下切除36例乳腺癌患者的前哨淋巴结(SLN)和腋窝淋巴结(ALN),随后行患侧全乳腺切除术。结果36例患者SLN检出率为97.22%(35/36),灵敏度为92.86%(13/14),准确率为97.14%(34/35),假阴性率为7.14%(1/14)。ALN每例切除数目12~21枚。结论乳腔镜下前哨淋巴结活检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准确可靠,并发症少,易于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腔镜腋窝淋巴清扫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乳腔镜腋窝淋巴清扫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同时行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 30例符合保乳手术指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均行保乳手术,再分别行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和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观察比较两组的近期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88.0±18.0)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68.0±12.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上肢水肿发生率[6.7%(1/15)]及肋间臂神经损伤发生率(0)较对照组[60.0%(9/15)、40.0%(6/15)]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22),而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目、术后总引流量、术野残留癌细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0±12.2) ml比(21.3±9.0) ml;( 14.6±5.0)枚比(16.4±3.6)枚;(87.9±25.1) ml比(86.3±13.8) ml;6.7%(1/15)比13.3%(2/15)](P>0.05).结论 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能获得与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相当的淋巴结清除数目,术后不良反应少,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腔镜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方法采用亚甲蓝染色法在乳腔镜下切除36例乳腺癌患者的前哨淋巴结SLN)和腋窝淋巴结(ALN),随后行患侧全乳腺切除术。结果36例患者SLN检出率为97.22%(35/36),灵敏度为92.86%(13/14),准确率为97.14%(34/35),假阴性率为7.14%(1/14)。ALN每例切除数目12—21枚。结论乳腔镜下前哨淋巴结活检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准确可靠,并发症少,易于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11.
李小军 《职业与健康》2010,26(7):834-835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腋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在61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腋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26例,术后对保留肋间臂神经的26例患者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进行观察随访。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26例患者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异常4例(15%),而切断切除肋间臂神经的35例患者术后感觉异常32例(91%)。随访6~24个月,2组均未见局部复发。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腋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王奕静  庄志刚 《职业与健康》2014,(10):1438-1440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Ⅰ、Ⅱ期乳腺癌女性患者120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保乳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改良根治手术。所有患者手术治疗结束后采用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引流量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乳房美容优良率为90.0%,对照组为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治疗组的局部复发率与远处转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能减少创伤,提高乳房美容满意度,改善乳房功能,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超声刀与电刀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29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腋窝淋巴结清扫中采用超声刀治疗178例(超声刀组),采用电刀治疗251例(电刀组),比较两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引流总量、皮下积液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时均无腋血管和胸长神经、胸背神经的损伤.超声刀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引流总量均优于电刀组[(98.0±10.2) ml比(152.0±11.5) ml、(125.0±9.6) min比(155.0±12.3) min、(6.0±2.1)d比(9.0±4.3)d、(227.0±10.6) ml比(319.0±15.8)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而两组皮下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中采用超声刀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减少拔管时间和引流总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癌合并副乳腺癌的诊治.方法 2007-2010年收治5例副乳腺癌,其中1例合并乳腺癌,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例,行副乳腺扩大切除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4例.术后均给予化疗及放疗,1例行内分泌治疗.4例随访2年,均未发现复发及转移,1例现正在行术后CAP方案序贯化疗.结论 副乳腺癌是一种罕见且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和术后病理.应遵循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原则,术后辅助治疗有可能改善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乳腺癌患者的乳腺肿块及腋窝淋巴结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3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4例作为调查对象,术前对所有患者落实高频二维超声以及多普勒彩色超声的检验,检查患者的乳腺肿块情况,并对患者腋窝淋巴结进行检验,对超声声像图表现加以记录.对所有患者术中进行淋巴结清扫,并对超声检验结果和淋巴结清扫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文84例患者经病理检验均明确得到确诊,经淋巴结清扫得出45例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39例患者没有淋巴结转移,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图像的毛刺相对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而言更加的突出,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流分级比无淋巴结转移更高,P<0.05;经超声判断可疑淋巴结转移患者高于非转移者,P<0.05.结论:通过超声手段检验乳腺癌患者的乳腺肿块和腋窝淋巴结,肿块,毛刺真和血流分级等都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腋窝淋巴结的转移,能够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前预测提供科学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使用美兰染色法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可行性与准确性,为临床开展保乳保腋窝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3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在切皮前10~15分钟在乳腺癌肿块周围四点法注射2%美蓝2 ml(总剂量),然后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于腋窝皱襞处沿皮纹做弧形切口,逐层切开,寻找到蓝染淋巴管后沿其追踪,直至找到蓝染淋巴结即为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其通常位于胸大肌上端外侧缘。将所得SLN送术中冰冻及术后病理检查。然后进行常规的保乳手术及常规的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结果本研究成功检出SLN 31例,成功率96.8%。检出SLN个数2~4个不等,平均2.8个。术中快速冰冻病理SLN检查结果与术后ALN病理检查结果的比较,冰冻病理检查灵敏度91.7%(22/24);SLNB准确率90.3%(28/31);假阴性率8.2%(2/24);假阳性率4.1%(1/24)。术后病理,ALN检查与SLN检查结果比较,灵敏度95.8%(23/24);SLNB准确率93.5%(29/31);假阴性率4.1%(1/24);假阳性率4.1%(1/24)。比较:术中快速冰冻病理与术后病理检查SLN结果,术中快速冰冻病理SLN检查结果与术后ALN病理检查结果,术后病理ALN检查与SLN检查结果,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组31例患者采用美兰蓝色法定位前哨淋巴结,成功率达到96.8%。美蓝染色法能反应腋淋巴结转移状态,用于指导是否进一步腋窝淋巴结清扫有参考意义。为进一步缩小乳腺癌手术范围,开展保乳保腋窝手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美兰染色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准确性分析。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7-2012年72例乳腺癌患者,体查均未扪及腋窝肿大淋巴结,在确诊后于乳晕周或病灶周取4个点皮下注射美兰,定位前哨淋巴结,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并清扫腋窝淋巴结。结果:72例患者中检出前哨淋巴结70例(检出率97.2%),前哨淋巴结阳性31例(44.2%),其中,其余腋窝淋巴结阳性为15例,阴性16例;前哨淋巴结阴性39例(55.7%),其中其余腋窝淋巴结为阳性的3例,阴性的36例。结论:美兰染色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中的应用具有敏感性和准确性,可以预测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