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振海 《河北医药》2002,24(5):399-400
小儿心脏外科主要是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进行手术治疗。先心病发病率占活产婴儿的7‰左右。有人估计,围生期死亡有20%是由于先心畸形,新生儿死亡一半以上是致命的心脏畸形引起。如不经手术治疗,先心病儿于出生后1年内有20%~50%死亡,其中1周内占30%,1月内占50%[1]。先心病目前的主要诊断措施是彩超,一些重度或特殊复杂病例须  相似文献   

2.
卿璐  潘征夏 《现代医药卫生》2014,(15):2282-2284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指胚胎发育过程中心脏及大血管形成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而导致的先天性畸形。我国先心病的发病率为0.6%~0.8%[1]。若未经治疗,约1/3的患儿在出生后1年内可因病情严重和复杂畸形而死亡,若经过正规的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能够使至少85%的患儿生存至成年期[2]。  相似文献   

3.
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3%,50%婴儿出生后3个月内死亡,80% 1年内死亡,因此,应在确诊后立即行手术治疗[1].大多数病例由于伴有肺动脉高压,新生儿期呼吸困难,极易患肺炎,进而哺乳困难、体重不增等[2].我院2003年6月收治1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经实施矫治手术疗效满意,现将术后监护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杨阳  耿丽梅  余杨  蒋小亚 《贵州医药》2012,36(10):923-924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胚胎期心血管发育异常而造成的一组常见出生缺陷病,是5岁以下儿童的首位死亡原因[1].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0万~15万患有先心病的新生儿出生,部分复杂的心血管畸形患儿生后如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诊治将很快死亡[2].因此,开展新生儿先心病的筛查对先心病的早期预防有重要意义.本文对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本院出生的或来本院就诊的新生儿,征得家属同意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付燕 《华北国防医药》2004,16(5):375-376
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3%,50%婴儿出生后3个月内死亡,80%1年内死亡,因此,应在确诊后立即行手术治疗。大多数病例由于伴有肺动脉高压,新生儿期呼吸困难,极易患肺炎,进而哺乳困难、体重不增等。我院2003年6月收治1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经实施矫治手术疗效满意,现将术后监护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胎儿时期心脏和大血管发育异常所导致的先天心血管系统畸形,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由于发病率和致残率高,被称为新生儿的头号"杀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如不经治疗,一半患儿会在1岁内死亡,到2岁时2/3的患者会死亡,且心脏畸形越复杂、病情越重,死亡越早。随着心血管  相似文献   

7.
刘云直 《临床医药实践》2009,(5Z):1694-1695
目的:探讨提高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成功率的方法和适当的手术时机。方法:对134例婴幼儿行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例先天性心脏病人均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对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进行总结。结果:134例手术病例,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0例,全部Ⅰ期根治,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4例,行Ⅰ期根治或分期手术。合并症有肺动脉高压7例,肺部感染6例。低心输出量5例,严重心律失常3例,其中1例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为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131例痊愈出院。围手术期死亡1例,远期死亡2例,术后效果欠佳2例。全组手术死亡率2.2%,死亡病儿多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或合并症有肺动脉高压,主要死因为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和肺部并发症。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中,肺动脉高压病人,年龄较大者,术后恢复差,并发症多。所以早期治疗,选择好手术时机,掌握好适应证,才能提高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自然死亡率较高。有资料报道 ,生后一年死亡率 5 0 % ,至第二年死亡率 75 % ,畸形越复杂 ,死亡越早[2 ] 。专家提意 ,先心病患儿应尽早手术 ,合并肺高压者应在 2岁前手术[1] 。婴幼儿心脏术后呼吸道并发症比率较高 ,占心血管手术后并发症的首位[3 ] 。因婴幼儿各方面生理机能发育尚未完善 ,代偿功能极差。病情变化快 ,因此对我们术后呼吸道护理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自1999年 1月~ 2 0 0 1年 3月 ,我科共进行婴幼儿心脏手术 5 5例 ,由于我们系统地按婴幼儿护理常规护理 ,加上先进的监护设备 ,有效地减少了呼吸道并发症的…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心脏病病因及危险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先天性心脏病 (Congenitalheartdisease ,CHD)是先天畸形最常见的一种 ,系胎儿时期以血管发育异常或发育障碍以及出生后应当退化的组织 ,未能退化 (部分停顿 )所致。先天性心脏病 (以下简称先心病 )的发病率较高。普遍认为先心病的发病率在足月、活产的新生儿是 6‰~8‰ ,在早产儿、死产或流产的病例中发病率更高。国内报道为 0 3%~ 1% ,在流产儿和死胎中则高达 10 2 %。据北京市 70年代的统计 ,先心病占婴儿主要疾病死亡总数的近 1 3,仅次于肺炎而居死亡的第二位 ,而在 15岁以下儿童中则占全部死因的 2 3 4 % ,居第 1位。先心病的确…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由于胚胎期心脏和血管发育畸形导致心脏功能低下、营养不良及生长发育迟缓的先天性疾病,病情复杂、病死率高。目前,外科手术是治疗先心病的主要手段,但由于患儿营养状况差,胃肠道功能弱,常不能耐受手术造成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另外,术后患儿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也明显增加,这都是影响预后及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我国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中国心外科治疗发展的历史20世纪70年中期最早就是从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开始的。目前,我国小儿心脏外科发展在心外科中发展规模最大。据统计。国内心外科手术总量中,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占50%以上。简单先心病治疗占80%以上,死亡率下降为1%-3%。已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  相似文献   

12.
2004~2008年西岗区60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儿童保健工作质量,掌握西岗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对本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进行了分析。结果60例死亡儿童中,7d内死亡29例,占新生儿死亡率的76.3%,新生儿死亡38例,占婴儿死亡率的76.0%,婴儿死亡50例,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83.3%。导致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原因是先心病、其他先天异常、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另1—4岁儿童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16.7%,以其他肿瘤、先心病、其他消化系统疾病为主。结论我区的儿童死因顺位已由过去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为主要死因,演变成近5年来以先心病+其他先天异常为主的死因顺位。建议:加强新婚夫妇优生优育知识宣传;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尤其是B超诊断水平;提高先心病患儿救治率;减少早产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出生窒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正>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临床常见心血管先天性畸形,主要是由于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而致的畸形,病死率较高,须早诊断、早治疗;临床检查方式较多,但各有优缺点,多层螺旋CT近年来已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体现出其优势。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笔者于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进修1年内经手术证实为不同类型先心病患者36例,男20  相似文献   

14.
王海燕  骆彬  刘岩  申红  胡环宇  王艳  耿玉兰  李增宁 《河北医药》2011,33(13):2075-2076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胚胎期心血管发育异常而造成的畸形疾病,是儿童最常见的心脏病。先心病患儿中,除别小的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在5岁前有自愈的机会,绝大部分需治疗。目前治疗方案倾向于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手术治疗,避免心肌发生不可逆的损害[1]。国外文献报道[2],心脏手术术前准备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手术风险度的评估。本研究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对先心病手术危险度的预测,并根据PNI的结果对患儿进行预见性护理。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心脏病 (简称先心病 )是小儿心血管系统常见的疾病 ,其发病率约占活婴 8‰~ 14‰ ,心内直视术为治疗该病的最佳选择 ,而术后的监护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基础。本文对我院 1998— 2 0 0 0年的 116例小儿先心病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的监护进行总结和分析 ,旨在加强与提高对小儿心脏病术后的监护水平 ,提高治愈率。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 60例 ,女性 5 6例 ,年龄 4.5个月~ 14岁 ,≤ 3岁者占 3 1% ,体重 4.5~ 5 2 kg,≤ 10 kg占 2 2 %。116例中 ,房间隔缺损 ( ASD) 4 1例 ,单纯室间隔缺损( VSD) 4 7例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 ( PH)…  相似文献   

16.
主动脉缩窄占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发病率的5%~10%,主要合并的畸形有室间隔缺损及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1],在致死性先心病中检出率仅次于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居第2位[2].目前认为,除非其合并畸形是限制性、有自发闭合的可能之外,均需要一期手术根治[3].本科收治1例主动脉缩窄合并巨大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患儿,现将手术经过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胎儿时期心脏和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先天心血管系统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其发病率约占出生婴儿的0.8%,主要与妊娠期胎儿周围环境、遗传及其他因素有关,如高原地区动脉导管未闭及房间隔缺损发病率较高,发生可能与缺氧有关。有些先心病有性别倾向性。症状主要有心力衰竭、紫绀、蹲踞、杵状指(趾)、肺动脉高压、发育障碍,晕厥、胸痛等。其中60%于﹤1岁死亡。它是危害儿童身体和心理发育、社会适应能力以及预期寿命的重要疾病。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是指在 X 线的指导下,通过体外操作各种导管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方法。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介入器械不断改进,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作为介入室护士通过总结手术中的护理配合,探讨介入治疗中护理的内容及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主动脉缩窄占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发病率的5%~10%,主要合并的畸形有室间隔缺损及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1],在致死性先心病中检出率仅次于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居第2位[2].目前认为,除非其合并畸形是限制性、有自发闭合的可能之外,均需要一期手术根治[3].本科收治1例主动脉缩窄合并巨大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患儿,现将手术经过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  相似文献   

19.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霞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4):2162-2163
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组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以出生时心血管发育异常为主要表现,手术治疗为最主要手段.与传统手术相比,内科介入治疗先心病的创伤小,并发症低,康复快,低"费用-效益"比值,特别适合患儿,但此手术的开展,对护理技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正确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以及合理的健康教育及指导,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唇裂是新生儿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约占出生人口的千分之一。唇裂严重影响患儿的容貌美观及发音 ,进而对患儿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近年来随着整复外科手术的发展 ,唇裂术后效果日趋满意 ,新生儿手术的安全性也日趋提高。我院从 1996年至今收治新生儿唇裂 6例 ,经手术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6例。其中男 3例 ,出生 48小时 1例 ,72小时 2例 ;女 3例 ,其中出生 12小时 1例 ,48小时 1例 ,出生 5天 1例。2 术前指导唇裂的家长由于对此了解甚少 ,更担心患儿年幼手术危险性大 ,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