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冠心病(CHD)患者静息心率(RHR)达标情况。方法:选择717例已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CHD患者的早、中、晚RHR进行现况调查,计算其达标率。将早、中、晚RHR分别分为8组(≤50次/min,51~60次/min,61~70次/min,71~80次/min,81~90次/min,91~100次/min,101~110次/min,>110次/min),了解RHR的集中趋势。结果:冠心病患者早、中、晚RHR达标率分别为:10.2%、8.6%、12.7%,均不足15.0%;RHR均数分别为:(75.21±13.12)次/min(早)、(75.29±13.02)次/min(中)、(75.03±13.03)次/min(晚),RHR中位数分别为:73.26次/min(早)、74.34次/min(中)、71.83次/min(晚);早、中、晚RHR≤70次/min的CHD患者比例分别为:42.7%、38.1%、47.4%,均不足50.0%;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剂量偏低,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达81.8%。结论:目前CHD患者RHR达标率低,心率控制不理想,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剂量偏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入院时心率水平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近期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分析国际大规模临床试验CREATE研究数据库中7485例中国STEMI患者,以入院不同心率水平分为< 60次/min组(991例)、60~69次/min组(1491例)、70~79次/min组(1743例)、80~89次/min组(1495例)、90~99次/min组(794例)和≥100次/min组(971例),分析各组患者30 d的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基线资料显示,心率≥90次/min的2组患者中,入院血糖水平,女性、前壁梗死、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心功能killipⅡ~Ⅳ级发生率均高于60~69次/min组(P<0.05).心率< 60次/min组病死率高于60~69次/min组(9.6%比6.3%,P<0.05),心率≥60次/min的所有患者中,随心率水平升高,各组间病死率呈增加趋势(依次为6.3%、8.1%、9.2%、12.6%和24.6%,P<0.05);30 d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心率<60次/min 组27.0%、60~69次/min组12.5%、70~9次/min组13.7%、80~89次/min组14.3%、90~99次/min组17.5%、≥100次/min组31.1%(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心率60~69次/min组相比,<60次/min组患者30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随心率水平升高30 d死亡风险逐步增加(心率70~79次/min组:OR=1.391,95% CI 1.028~1.883,P<0.05;80~89次/min组:OR=1.447,95% CI 1.066~1.966,P<0.05;90~99次/min组:OR=1.834,95% CI1.303~2.582,P<0.05;≥100次/min组:OR=2.579,95% CI 1.893~3.515,P<0.001);与心率60~69次/min组比较,心率<60次/min和>90次/min患者联合终点事件风险明显增加(OR值分别为1.532,1.436,1.893,P均<0.05).结论STEMI患者入院心率是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46岁。因反复发作性晕厥、抽搐1年,于1999年8月24日入院。入院诊断为心肌炎后遗症、心律失常。 入院次日行24h动态心电图示:最慢心率37次/min,最快心率93次/min,心房率<50次/min时呈2:1房室传导阻滞(AVB),心房率>93次/min时亦呈2:1AVB,心房率≥50次/min时呈1:1传导,心房率≤93次/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单次及连续服用盐酸伊伐布雷定对中国健康受试者心率及QTc间期的影响.方法 36例受试者均分为3个剂量组,第1、8天单次口服相应剂量伊伐布雷定片5 mg(低剂量组)、10 mg(中剂量组)、20 mg(高剂量组);第3~7天连续5d,每次口服伊伐布雷定片相应剂量5、10、20 mg,每日2次.观察受试者心率、QTc间期的变化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单次服药后2h,3组受试者心率均较服药前下降[(62.67±5.68)次/min对(59.75±6.52)次/min,(67.00±7.11)次/min对(62.75±8.35)次/min,(65.58±9.16)次/min对(56.50±3.92)次/min];服药后6h,心率恢复至服药前水平;连续服药5d后,3组受试者最高心率分别下降(21.27±4.32)次/min、(26.74±5.21)次/min、(55.51±6.38)次/min,最低心率(次/min)分别下降(3.60±0.78)次/min、(3.25±0.52)次/min、(3.78±0.43)次/min,平均心率分别下降(12.31±1.43)次/min、(12.34±1.29)次/min、(20.32±2.78)次/min,总心搏次数分别下降(9838.46±900.42)次、(11345.27±1213.54)次、(25461.46±2746.78)次.所有受试者服药后QTc间期均较服药前缩短,且有时间及剂量依赖性.光幻视是最常见的不良事件.结论 在5 ~20 mg剂量范围,盐酸伊伐布雷定的耐受性良好,并可以减慢中国健康受试者心率,缩短QTc间期.  相似文献   

5.
心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时心率水平与住院期间死亡率的关系.方法 入选2003-2004年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ST段抬高AMI患者904例,根据入院时心率水平分为<80 次/min组、80~90 次/min组及>90次/min组,分别记录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死亡例数.结果 三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史、冠状动脉造影例数、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90次/min组及80~90次/min组患者前、侧壁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心率<800次/min组(P<0.05).心率>90次/min组患者LVEDD为(51.9±7.5)mm,80~90 次/min组为(51.6±5.8)mm,高于<80次/min组[(50.3±5.3)mm];>90次/min组的LVESD[(39.5±8.7)mm]也明显高于80~90次/min组[(37.1±7.1)mm]及<80次/min组[(34.8±6.2)mm];而>90次/min组LVEF(46.0%±10.6%)明显低于80~90 次/min组(49.5%±11.3%)及<80次/min组(54.6%±10.8%).904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65例(7.2%),>90次/min组患者的病死率[18.2%(27/148)]明显高于80~90次/min组[8.5%(16/189),P<0.01]和<80次/min组[3.9%(22/567),P<0.01],后两组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心率增快,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增加.对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心率增快是住院期间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25,95%CI:1.008~1.043,P=0.005).结论 过快的心率是AMI心室重塑与死亡的强预测因子,对AMI患者应密切关注和控制心率,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65岁,因反复发作性心悸、胸闷、冷汗1周入院。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8次/min。作阿托品试验(附图),试验前为窦性心律,心率48次/min。静注阿托品1mg后Ⅱ导联即刻心率增至75次/min,ST 段弓背向下抬高0.3mV,且 P 波由直立转为倒置,P-R>0.20s。尔后,虽心率逐渐减慢至68次/min,但 ST 段抬高达0.4—1.0mV,并与 T 波的升肢融合成单向曲线。4min 时心率72次/min,ST 段抬高下降至0.15mV,T 波低平,且 P 波由倒置转为直立。7-15min 心率72次/min,ST-T 恢复  相似文献   

7.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快速心房纤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对心房纤颤并快速心室率(简称快速型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新发快速型房颤患者,10 min静脉推注胺碘酮150 mg,观察10 min,未转为窦性心律者再次于10 min内推注150 mg,仍未转复者则以0.5~1.0 mg/min静脉滴注24 h,转为窦性心律者则随时终止滴注。观察房颤转复、心室率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同时比较老年组(18例)和非老年组(16例)有何不同。结果:34例患者在24 h内均转为窦性心律。两组患者用药后30 min,1 h,6 h,24 h心室率分别为(96.00±8.39)次/min与(98.00±8.35)次/min,(88.13±9.98)次/min与(86.47±8.68)次/min,(84.88±10.19)次/min与(82.88±8.25)次/min,(74.88±9.80)次/min与(78.88±7.80)次/min,较用药前的(138.58±9.15)次/min与(130.36±8.26)次/min明显下降(P<0.01),但两组间用药前、后无显著差异。无严重心律失常发生,未诱发或加重心功能不全。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房颤安全有效,老年人用药剂量不减。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34岁。因阵发性昏厥伴头昏、乏力、气促,于1个多月前在当地医院就诊。心率30次/min,给予异丙肾上腺素1mg/d、地塞米松5mg/d静滴,1周后心率70次/min,停药。但停药后5天突然晕厥,心率28次/min,用上药治疗无效,改为异丙肾上腺素2mg/d、地塞米松10mg/d静滴,阿托品0.5mg口服,日3次。用药后心率30~40次/min,但诸症不减。查体:T36.5℃,P35次/min,Bp11.5/4kPa。向心性肥胖,精神萎靡。双眼睑下垂,口唇紫绀,浅表淋巴结不大,咽部无红肿充血。双肺呼吸音清。心律整,第一心音增  相似文献   

9.
赵艳 《心电学杂志》2003,22(2):108-109
患者男性,59岁。因心前区闷痛1周入院。疼痛常于夜间休息时发作,每次持续数min,含服硝酸酯制剂可缓解。入院时体检:BP140/80mmHg,心率90次/min,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无殊。入院前常规心电图大致正常。入院后动态心电图检查共记录20h44min,最慢心率66次/min,最快心率143次/min,平均97次/min,见房性期前收缩67次、室性期前收缩200次。于23∶13∶5连发3次室性期前收缩;当时心率108次/min,MV3 ST段压低0.13mV,MV5 ST段压低0.16mV。于10∶22∶39、22∶57∶05、02∶01∶49、02∶04∶06(图略)MV1、MV3、MV5导联ST段呈弓背抬高0.13…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地区别预激综合征并发房颤(PE-Af)和单纯房颤(IAf),我们分析了29份PE-Af和30份心室率≥150次/min的IAf心电图,发现PE-Af有以下特点: 1.快速心室率 29份PE-Af心室率150-228(181±4)次/min,其中18份(62.2%)≥180次/min,内有半数>200次/min。而IAf者心室率≥180次/min为36.3%,仅1份>200次/min。因此若房颤发作时心室率>180-200次/min,即应警惕存在PE-Af。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46岁。有冠心病家族史,因劳累及饮酒后胸闷、胸痛,来院就诊。窦性心律,心率73次/min,大致正常心电图。以可疑冠心病,于2000年1月3日行心电图活动平板检查。运动前心电图ST-T无异常。运动1级(3min)心率达110次/min,ST-T仍无明显异常,运动2级(6min)心率达135次/min,ST-T无明显异常,运动3级(9min)心率达158次/min。此时已达设置心率。患者出现胸闷、胸痛,此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42岁。不明原因于清晨5时,自觉心慌、胸闷、乏力、律不整而快。心电图检查异位心律,房颤(快速型)。口服心得安20mg,异搏停10mg、丹参片3片每日3次,5小时后查心电图房颤,房亭120次/min。10小时后查心电图房颤,室率98次/min。20小时后查心电图房颤,室率84次/min。30余小时后查心电图房颤,室率74次/min。饮白酒(乙醇)100ml,10分钟后心慌、胸闷、乏力症状消失、律整、快而有力,心率110次/min。查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2小时后查心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心率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CTA)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开封市中心医院行CCTA检查的126例患者,按照扫描时同步记录心电图的最高心率分为≤65次/min组(82例)、66~70次/min组(25例)、>70次/min组(19例),比较3组图像可评价率,并对比初始图像与再重建图像可评价率。 结果≤65次/min组图像可评价率(98.78%)高于>70次/min组(57.89%)(P<0.05);66~70次/min组图像可评价率(92.00%)高于>70次/min组(57.89%)(P<0.05);再重建后图像可评价率93.65%高于初始图像(R波后)83.33%(P<0.05)。 结论心率低于70次/min时图像可评价率较高,高于70次/min时可显著影响图像质量,此时应用心电图编辑、多时相重建、多点重建技术能提高CCTA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4.
例1 患者女,28岁。因胸闷、乏力近1周就诊。患者2周前人工流产术后继发盆腔炎,经抗生素治疗后病情好转。体检:BP14/9kPa(105/68mmHg),心界不大,心率48次/min,心律规整,无杂音。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为明确窦缓原因作阿托品试验:注药前心率48次/min,阿托品2mg加生理盐水3ml静注,注药后第4min,出现最快心率,仅55次/min,试验过程中无口干、视物模糊、面部潮红等症状。注药后40min患者口干、心悸、视物模糊,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10次/min,持续30min后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静息心率(RHR)与中老年女性糖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在珠海市人民医院体检科参与体检并符合纳入标准的862例中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RHR分为4组:70次/min组(对照组)、70~79次/min组、80~89次/min组、≥90次/min组;比较不同RHR组女性糖尿病和高血压患病率,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差异;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HR对血脂代谢的影响强度。结果高血压患病率随着RHR的加快呈上升趋势(χ2trend=23.52,Ptrend0.001),RHR≥90次/min组高血压患病率约为63.2%,显著高于70次/min组(33.2%)、70~79次/min组(46.7%)、80~89次/min组(53.6%);糖脂代谢指标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TG水平随着RHR加快逐渐增多(Ftrend=4.03,Ptrend=0.045),且≥90次/min组的TG水平较70次/min组女性升高了19.4%(2.22±1.84比1.86±1.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其他传统危险因素后,心率≥90次/min组中老年女性患高血压和高TG血症的风险分别是RHR70次/min组人群的3.11倍(95%CI:1.64~5.88)和2.60倍(95%CI:1.38~4.90)。结论中老年女性RHR越快,高血压和高TG血症的发生危险性越高,因此本文将为临床上心血管疾病及其中间表型的评估与预测提供新的靶向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54岁。因心悸、胸闷4余年,加重3d入院。体查:P 80次/min,R20次/min,X光:右下肺感染,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平均65次/min,P-R间期0.12s,QRS间期0.08s,QT间期0.42s,当心率增快至81次/min时,心电图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心电图诊  相似文献   

17.
例 1:患者女性 ,18岁 ,因心悸 ,胸闷一月余加重 3天就诊。体查 :血压 110 / 70mmHg ,心率 88次 /min ,偶闻及早搏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常规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 )偶发性室早 ,临床诊断 :病毒性心肌炎 ,动态心电图示 :总心搏数86 818次 ,室性早搏Ⅱ级。图 1显示 :窦性频率为 84次 /min ,第一个室性早搏后窦性频率为 86次 /min ,第二个室性早搏后窦性频率为 88次 /min ,第三个室性早搏后窦性频率为 89~ 90次 /min ,第四个室性早搏后窦性频率为 10 9~ 12 3次 /min。动态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室性早搏致钩拢现象。例 2 :患者男性…  相似文献   

18.
芬太尼引起心动过缓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2岁。于2005年4月,因上腹不适在我院行无痛胃镜检查,术前血压为120/70mmHg,HR70次/min。静脉推注芬太尼0.1mg后,心电监护示患者心率为30次/min,立即静脉推注阿托品0.5mg,患者诉胸闷、心前区不适,无恶心、呕吐,心率迅速上升至150次/min,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约5min后心率又下降为40次/min左右,血压下降至60/40mmHg,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胸前导联(V1~5),ST段水平型压低0.05~0.3mv。立即给予快速补液、多巴胺静脉滴注、静脉推注地塞米松,血压升至80/50mmHg,心率50次/min左右,急查心肌酶(出现症状约1h)CK268u/L,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合并房颤病人采用西地兰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200例左心衰合并房颤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病人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所有病人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大剂量西地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酒石酸美托洛尔。检测两组用药全程的收缩压、心室率、呼吸频率、手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呼吸困难程度、肺部啰音、2h尿量以及症状改善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前收缩压、SpO_2、心室率、呼吸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0min、60min、90min、120min收缩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120min后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0min、60min、90min、120min心室率分别为(162.4±9.2)次/min、(151.4±10.3)次/min、(134.7±8.1)次/min、(113.8±6.1)次/min,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70.2±8.5)次/min、(165.3±9.1)次/min、(148.1±8.8)次/min、(134.5±7.5)次/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左心衰缓解时间为(74.7±10.5)min,显著短于对照组(86.2±10.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2h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地兰联合美托洛尔可以提高急性左心衰合并房颤病人临床效果,缩短心率的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20.
例1患者女性,20岁,因胸闷不适1周来院检查。体检:脉搏71次/min,心率71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2/68mm Hg,心律齐。超声心动图及心肌酶学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平卧位时心电图(图1)Ⅱ显示P-P间期0.84s,心率71次/min,P-R间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