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目的:研究囊泡单胺类转运体(VMAT)功能抑制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途径。方法:用MTT法及流式细胞仪观察VMAT功能抑制对大鼠嗜铬瘤细胞(PC12)存活的影响和细胞死亡方式。结果:单独作用的VMAT抑制剂利血平对PC12细胞无毒性作用;超过一定浓度的多巴胺(0.2mmol/L)对PC12细胞有毒性作用;利血平协同多巴胺明显增加多巴胺的毒性,使同样浓度的多巴胺诱发PC12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随着多巴胺浓度的增加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亦相应增加。受药物毒性作用的PC12细胞主要以凋亡途径死亡。结论:VMAT功能抑制触发的多巴胺内源性毒性可能通过氧化应激诱发凋亡和坏死而发挥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囊泡单胺类转运体功能抑制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死亡机理。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及流式细胞仪观察囊泡单胺类转运(VMAT)功能抑制对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单独作用的VMT抑制剂和利血平对PC12细胞无毒性作用,超过一定浓度的多巴胺(0.3mmol/L)对PC12细胞有毒性作用,利血平协同钦巴胺明显增加多巴胺的毒性,使同伴浓度的多巴胺诱发PC12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致使较低浓度的多巴胺(0.15mmol/L)就可降低PC12细胞生存率,结论:VMAT功能抑制引发了多巴胺的内源性毒性,进而诱发多巴胺神经元的凋亡,可较好地解释帕金森病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羟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及囊泡单胺类转运体(vesicular monoamine transport-er,VMAT)功能抑制对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6-OHDA(25、50、100、200μmol/L)及VMAT功能抑制剂利血平(50、100、400、1 600nmol/L)与6-OHDA(100μmol/L)作用于PC12细胞,于不同时间点(12、24、36、48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C12细胞Bcl-2蛋白及Bax蛋白活性。结果加入不同浓度的6-OHDA时PC12细胞凋亡随6-OHDA浓度增加显著上升,并且引起Bcl-2蛋白表达抑制,Bax蛋白表达上升,具有时间依赖性。加入利血平后,相应的细胞凋亡增多,Bcl-2蛋白表达降低明显,Bax蛋白表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提示6-OHDA能诱导PC12细胞凋亡,并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其作用机制涉及到VMAT功能抑制触发了6-OHDA的内源性毒性,抑制Bcl-2蛋白的表达,促进细胞内Bax的表达,进而诱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单胺囊泡转运蛋白 2(VMAT2)抑制剂利血平(RE)作用于转染VMAT2基因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VMAT2 CHO)时,VMAT2 CHO对鱼藤酮(Rotenone)、多巴胺(DA)的毒性抵抗作用。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RE与不同浓度Rotenone及DA共同作用下的VMAT2 CHO细胞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结果Rotenone对VMAT2 CHO细胞有毒性作用,随浓度增大,细胞存活率下降;Rotenone和DA对细胞有协同毒性作用。随DA浓度增大,VMAT2 CHO细胞产生的ROS增加;VMAT2抑制剂利血平增加DA的毒性,使同样浓度的DA诱发VMAT2 CHO细胞产生的ROS增加,存活率下降。结论RE使VMAT2功能抑制时DA在胞浆内聚集,触发DA内源性毒性,通过氧化应激系统而发挥毒性作用。DA内源性毒性可协同环境毒物Rotenone增加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死亡机制。 方法 :用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和观察囊泡单胺类转运体 (VMAT)抑制剂利血平对多巴胺所致的毒性作用和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影响。 结果 :利血平 ( 10 0 0nmol/L)作用于大鼠嗜铬细胞瘤 (PC12 )细胞 96h ,对细胞无毒性效应 ;多巴胺 ( 0 .4mmol/L)作用于PC12细胞 4 8h即出现毒性效应 ;利血平 ( 10 0 0nmol/L)与多巴胺能够明显增强多巴胺 ( 0 .4mmol/L)的毒性效应 (P <0 .0 1) ,二者的协同毒性效应还具有时间依赖性。当多巴胺浓度 ( 0 .2mmol/L)较低时 ,协同毒性效应在药物作用 96h才显现出来。同时毒性效应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程序性死亡来实现的。 结论 :VMAT功能下降加重或触发多巴胺的内源性毒性 ,诱导多巴胺神经元的程序性死亡 ,可能参与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PD)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近年的科学研究从帕金森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受损出发,发现黑质纹状体系统自身的多巴胺递质囊泡转运体(VMAT2)受到抑制而触发的多巴胺内源性毒性可能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起了关键的作用犤1,2犦。2000~2002年,本课题组通过研究加入VMAT特异性抑制剂利血平(RE)后犤3犦,cDNACHO细胞(转PC12细胞含VMAT2基因的转基因中国仓鼠卵细胞)和野生株中国仓鼠卵细胞(wtCHO细胞)的死亡方式及多巴胺毒性在大鼠嗜铬瘤细胞(PC12)细胞的作用途径,探讨了P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黄芪对锰致多巴胺能神经元PC12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方法:体外染锰培养多巴胺能神经元PC12细胞,MTT比色法观察染锰PC12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FMC)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状况及黄芪的拮抗作用。结果:锰对PC12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反应关系;FMC和TUNEL检测结果均显示锰能诱导PC12细胞凋亡,并呈浓度依赖性,而加入黄芪后,各组凋亡率明显降低。结论:锰能够诱导PC12细胞凋亡,黄芪对锰诱导PC12细胞的凋亡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人神经干细胞微囊泡(human neural stem cell microvesicles, hNSC-MVs)对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谷氨酸处理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建立兴奋性损伤模型;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PC12细胞未经任何处理;谷氨酸组,谷氨酸处理PC12细胞24 h;hNSC-MVs+谷氨酸组,200 mg/L hNSC-MVs预处理PC12细胞24 h,再加入谷氨酸处理24 h。MTT法检测各组PC12细胞存活率;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表达。结果: PC12细胞能内化hNSC-MVs。谷氨酸对PC12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为25 mmol/L。与谷氨酸组相比,hNSC-MVs+谷氨酸组PC12细胞存活率明显增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谷氨酸组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而与谷氨酸组相比,hNSC-MVs+谷氨酸组Bax蛋白表达明显下调,Bcl-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均<0.01)。结论: hNSC-MVs可能通过抑制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MPP+对PC12细胞体外生长增殖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 )对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探讨MPP 多巴胺能神经毒性机制. 方法: PC12细胞体外培养,以100~700 μmol/L MPP 进行染毒. MTT法测算MPP 作用1~7 d对PC12细胞的抑制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取4 d为作用时间,细胞计数法观察MPP 对细胞的抑制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改变情况. 结果: 细胞生长曲线的改变证实MPP 对PC12细胞的生长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而且呈时间-剂量-效应关系. 细胞生长抑制试验结果显示100~700 μmol/L MPP 对细胞的抑制率为0.22~0.66 (P<0.01);透射电镜观察发现MPP 可诱导PC12细胞发生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同时伴有线粒体肿胀;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100, 300 μmol/L MPP 作用后,细胞总凋亡率比对照组分别增加0.51和0.62 (P<0.01). 结论: MPP 对PC12细胞的生长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MPP 产生多巴胺能神经毒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川芎嗪对PC12细胞抗凋亡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多巴胺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多巴胺 (DA)刺激PC12细胞使其发生细胞凋亡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C12细胞二倍体比率表征细胞凋亡率 ,用MTT法测定细胞活性 ,用Griess法间接测定NO的浓度 ,比较分析加入不同剂量的川芎嗪后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加入 0 .3 0、0 .60mmol L的DA两组的PC12细胞的凋亡率、培养上清NO含量均显著高于无DA组 (P <0 .0 5 ) ,细胞活性显著低于无DA组 (P <0 .0 5 )。加入川芎嗪后 ,细胞凋亡率、NO含量均显著低于未加入川芎嗪组 (P <0 .0 5 )、细胞活性显著高于未加入川芎嗪组 (P <0 .0 5 )。结论 川芎嗪可抑制DA引起的PC12细胞凋亡 ,此作用可能与降低NO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外源性多巴胺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毒性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为模型,以终浓度0.45mmol/L的多巴胺对细胞进行诱导。结果 在透射电镜下可见培养的PC12细胞核染色质明显固缩、断裂,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显示胞核内散在分布断裂DNA片段,流式细胞仪检测到DNA周期中G0-G1期前出现明显的亚二倍体峰,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典型的“梯状”带等细胞凋亡的特征性改变。结论 外源性DA可诱导PC1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莫达非尼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莫达非尼(modafinil)对过氧化氢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以噻唑兰(MTT)法测定PC12细胞存活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C12细胞凋亡的百分率;测定细胞内罗丹明123(Rhodamine123)的荧光强度,反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结果:莫达非尼能抑制过氧化氢(200 μmol/L)、硝普钠(500μmol/L)和连二亚硫酸钠(2 mmol/L)对PC12细胞的损伤.过氧化氢(200 μmol/L)24h可以诱导PC12细胞凋亡(凋亡率为32.65%).莫达非尼(15,7.5 μmol/L)显著降低凋亡细胞的百分率(凋亡百分率分别为7.95%、15.46%).并且莫达非尼可以抑制过氧化氢引起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结论:莫达非尼对PC12细胞有保护作用.能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这一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过氧化氢引起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3.
转染VMAT2基因的CHO细胞抵抗多巴胺毒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囊泡单胺转运体(vesicular monamine transporter-2,VMAT2)对多巴胺(dopamine,DA)毒性的抵抗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VMAT2基因在转染的CHO细胞(VMAT2-CHO)中的表达;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DA作用下的野生型CHO(WT-CHO)和VMAT2-CHO细胞存活率;应用ELISA法DA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内DA的水平;采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结果:VMAT2-CHO细胞内有较强的特异性荧光表达,主要定位在核周区域,胞浆中也有散在的荧光; 0.25~0.4mmol/L DA作用72h, VMAT2-CHO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WT-CHO细胞(P<0.05);0.4mmol/L DA作用于WT-CHO和VMAT2-CHO细胞24?h,VMAT2-CHO细胞内DA为(199.33±15.155)ng/ml,显著高于WT-CHO细胞(141.4±8.784)ng/ml(P<0.01);而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则由(144.490±5.295 )U/106cells增加至WT CHO细胞的(217.895±15.885)U/106cells(P<0.01)。结论:转染VMAT2的CHO细胞对DA引起的毒性有显著的抵抗作用。  相似文献   

14.
Lu C  Chen JQ  Wu SH  Zhao F  Chi X  Pan XQ  Fei L  Guo M  Huang SM  Guo XR  Chen RH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1):777-780
目的研究par-4反义寡核苷酸拮抗谷氨酸对PC12细胞中ERK1/2活性的下调作用及其抗凋亡作用.方法利用脂质体将par-4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入PC12细胞.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凋亡.利用吖啶橙/溴化乙锭荧光染色观察PC12细胞形态,流式细胞分析评价凋亡百分率.Western印迹测定par-4的蛋白质表达量和磷酸化的ERK1/2的蛋白表达量. 结果 (1)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中par-4蛋白表达上调,Par-4反义寡核苷酸呈剂量依赖性地拮抗其上调(组间比较,P<0.01).(2)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中磷酸化(Thr202/Tyr204)的ERK1/2蛋白水平下调,par-4反义寡核苷酸拮抗其上调(组间比较,P<0.01).(3)Par-4反义寡核苷酸拮抗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如予ERK1/2阻断PD98059预处理,则其拮抗作用被下调(组间比较,P<0.05).结论 Par-4反义寡核苷酸拮抗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ERK1/2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吸入麻醉药异氟醚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的大鼠PC12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PC12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10   μmol•L-1Aβ25-35 处理组(Aβ组)、2%异氟醚处理组(Iso组)和2%异氟醚与10   μmol•L-1Aβ25-35联合处理组(Iso+Aβ组)。各组PC12细胞药物处理6 h后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Ⅱ、p62和自噬信号调控基因p-mTOR、Beclin-1表达;药物处理24 h后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caspase-3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Aβ组PC12细胞中可见大量的自噬体,LC3-Ⅱ、Beclin-1和caspase-3表达量升高(P<0.05),p62、p-mTOR和Bcl-2表达量降低(P<0.05),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Iso组PCI2细胞未见自噬体,LC3-Ⅱ
表达量降低(P<0.05),p62、p-mTOR和caspase-3表达量升高(P<0.05),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与Aβ组比较,Iso+Aβ组PC12细胞仅见少量自噬体,LC3-Ⅱ表达量降低(P<0.05),p62、p-mTOR、Beclin-1和caspase-3表达量升高(P<0.05),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Bcl-2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异氟醚能够抑制Aβ25-35诱导大鼠PC12细胞自噬的活化,促进凋亡蛋白的表达,其作用机制与激活自噬信号调控基因mTOR、抑制Beclin-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酸敏感离子通道阻断剂阿米洛利对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株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自噬溶酶体通路的影响。方法: 在PC12细胞模型上,观察甲基苯基吡啶(methy-phenylpyridi,MPP+)处理对细胞存活率(MTT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并观察阿米洛利对MPP+所致细胞死亡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自噬通路标志蛋白LC3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通路标志蛋白LAMP2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MPP+导致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上清液中LDH漏出率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升高,抑制大自噬通路标志蛋白LC3-Ⅱ的表达,同时上调了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通路标志性蛋白LAMP2a的表达水平;而阿米洛利可提高细胞存活率,减少上清液中LDH漏出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并能在激活大自噬通路的同时下调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通路的活性。结论:阿米洛利可能通过抑制酸敏感离子通道的作用拮抗MPP+诱导的PC12细胞自噬性死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羟基多巴胺(6-OHDA)对PC12细胞的损伤作用,观测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GBE)对该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培养的方法,建立PC12细胞的6-OHDA损伤模型。MTT比色试验检测细胞活性,Hoechst33342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胞质多巴胺(DA)的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caspase~3观察细胞凋亡。结果40mg/LGBE对100umol/L6~OHDA作用于PC12细胞24h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GBE可明显升高6-OHDA诱导的PC12细胞DA的含量(与损伤组比较,P〈0.05),GBE可减少6-OHDA诱导的PCI2细胞caspase-3过度表达。结论GBE可减轻6-OHDA诱导的PCI2细胞损伤和凋亡,其作用可能与抑制caspase-3蛋白酶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8.
北五味子总木脂素对H2O2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北五味子总木脂素(SCL)对过氧化氢(H2O2) 诱导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SCL高(SCL1)、低(SCL2)剂量组,用H2O2刺激PC12细胞使其发生凋亡,MTT法检测PC12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与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SCL组随着剂量的增加PC12细胞存活率升高(P<0.05),凋亡率下降(P<0.01),线粒体膜电位回升(P<0.01), bcl-2表达增加(P<0.05),bax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SCL可抑制H2O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线粒体途径的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minocycline on the apoptosis of cellular parkinsonism models induced by MPP^+ . Methods: Using PC12 cells as the apoptotic model of dopaminergic neurons, MC and MPP^+ were added into the culture medium of PC12 cells, and using MTr to assay the cell viability and metabolic state; The cells apoptosis was assayed by electrophoresis method and using flow cytometry FACS to assay the apoptosis ratio. Results: Added the MPP^+ to get the concentration of 10μmol/L, the cellular parkinsonism model of apoptosis had been prepared. The pre-treatment of MC ( 100/μmol/L)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PC12 cell viability. The apoptosis ratio of MC+MPP^+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MPP^+ group, but was sti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MC may protect the cell apoptosis induced by MPP^+ to some ext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