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胫骨不愈合及其治疗38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胫骨不愈合在四肢骨不愈合中占有很大比例,骨不愈合是指新鲜骨折后,经过约6个月骨折正常愈合时间,局部有异常活动,X摄片见骨端硬化,周围不连续骨痂。我院自从建院至今收治胫骨骨折不愈合患者38例,通过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补肾养血活血法治疗股骨骨折术后延迟愈合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折延迟愈合是指骨折后愈合的时间明显长于正常时间,在一般公认6~8个月时间内,骨折断端仍未达到骨性连接,骨折愈合速度缓慢,X线摄片未见明显骨痂或少量骨痂,但骨折线仍可见。自2008年5月至2009年9月,笔者用补肾养血活血法治疗股骨骨折术后延迟愈合15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骨折延迟愈合是指骨折在经过同类骨折愈合所需的最长治疗期限后骨痂仍不能将骨折端坚强地连在一起,活动时骨折断端明显异常,局部疼痛或压痛,X线可见断端间隙增宽,边缘不整、模糊甚至呈囊性改变,骨质疏松,骨痂生长较少,但无硬化及髓腔闭塞征[1];与骨不愈合只是程度上的差别。原因众多,患者自身体质不佳、患有基础疾病或营养不良、创伤过于严重、手术操作不当、内固定材料选择不当、术后感染、术后过早负重或功能锻炼不当等均是导致骨折延迟愈合的常见原因[2]。  相似文献   

4.
骨折迟缓愈合是指骨折愈合已经超过同类骨折正常临床愈合时间的1倍以上,骨折端尚未连接,骨折处仍有疼痛、压痛、纵轴叩击痛、异常活动现象,X线片显示骨折端所产生的骨痂较少,骨折线不消失,骨折端无硬化现象,并有轻度脱钙。尺骨下段由于血运较差,骨折后容易造成骨折迟缓愈合。我们临床采用小夹板充分固定结合生骨散外敷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骨折延迟愈合是骨折后常见并发症,骨折端在某些因素影响下骨折愈合功能减缓或停止愈合,骨折端尚未连接,且骨折外仍有疼痛压痛,纵轴叩击痛等异常现象。[1]X片检查示骨折端骨痂较少或没有,骨折线清晰,我科2000年1月—2006年1月采用中药内服膏药外用治疗35例,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健脾补肾汤治疗骨折迟缓愈合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折经治疗后 ,已超过同类骨折正常愈合的最长期限 ,骨折处局部仍有肿胀、压痛、纵轴叩击痛 ,异常活动 ,功能障碍 ,X线片示骨痂生长缓慢而未连接 ,但骨折断端无硬化现象 ,骨髓腔仍通者 ,称为骨折迟缓愈合。笔者运用自拟健脾补肾汤加味治疗骨折迟缓愈合 53例 ,并与西药常规治疗的 30例作比较观察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两组 83例均为 1987年 7月— 1999年 11月门诊及住院病人 ,均为四肢长管状骨干骨折 ,X线照片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治疗组 53例中 ,男 38例 ,女 15例 ;年龄 12~ 65岁 ,平均 38 1岁 ;其中胫腓骨中下段 36例 ,股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折断端经皮注射鹿瓜多肽合并应用舒筋活血方熏洗治疗骨折术后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骨折术后延迟愈合(含骨不连)患者,在局部麻醉、"C"型臂透视下经皮穿刺,剥离骨折断端间瘢痕肉芽组织,将鹿瓜多肽注射液注入骨折断端,每周注射1次,注射后第2天用舒筋活血方药熏洗骨折部位。到下次注射前,共进行4周。间隔1个月后X线复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治疗1年后33例愈合,1例骨端硬化,未能愈合,总有效率97.06%,且无感染病例发生。结论:经皮注射鹿瓜多肽联合舒筋活血方熏洗治疗骨折术后延迟愈合及骨不连,方法简便、快捷、安全有效,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是治疗骨折术后出现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调理脾胃法治疗骨折迟缓愈合2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志杰  陈少冬 《新中医》2005,37(2):72-73
骨折迟缓愈合是指骨折经治疗后,超过同类骨折正常愈合的最长期限,骨折局部仍肿胀、压痛、纵轴叩击痛、异常活动或功能障碍,X线摄片显示骨痂生长缓慢,骨折线仍清晰可见,折端无连接,或有轻度脱钙者。临床上,对于一些经手法整复或手术切开行内固定术、折端对位对线较好的骨折迟缓愈合患者,治疗上颇为棘手。中医学传统上多根据“肾主骨”的理论运用补肾壮骨法进行治疗,但收效不一。笔者运用调理脾胃法治疗本病,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吕发明  程国杰 《中医正骨》2011,23(2):24-25,28
目的:探讨长骨干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方法:将62例长骨干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患者按照分段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断端骨髓血注射的方法早期干预,对照组进行超声波刺激和中药治疗。结果:经6~12个月,平均9个月随访,治疗组31例中30例达到骨性愈合,对照组31例中19例达到骨性愈合,其余发展为骨不连。结论:骨折术后3个月,断端没有生长迹象,经皮自体髂骨血注射的早期干预,可促进骨折早期愈合,减少骨不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自1985年3月以来,笔者应用自制神效接骨丹配合局部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延迟愈合28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于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87例中,男性153例,女性134例;年龄最大者85岁,最小者14岁;其中肱骨骨折38例,尺桡骨骨折47例,腕舟骨骨折13例,股骨颈骨折85例,股骨干骨折39例,胫腓骨骨折65例.手术切开复位并内固定者189例,未手术者98例. 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骨折两个月以上,局部持续肿痛,压痛明显,有假关节现象及骨折端活动异常;(2)X线片示:骨折端骨痂稀少或明显缺如,骨折线清晰,骨质明显疏松,无断端光滑萎缩及骨髓腔封闭. 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多途径联合治疗股骨颈骨折不愈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多途径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15例中男10例,女5例。右侧8例,左侧7例;平均年龄39岁。行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13例,非手术治疗2例,均因骨折不愈合就诊。采用超选择性旋股内外动脉血管介入、骨折端局部注射、静脉点滴等多途径给药,定期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复查,X线片示骨折端硬化带密度降低,骨折线可见少量骨痂生长,髋关节功能改善;半年后复查,X线片示骨折端密度均匀,有连续骨痂生长,骨折线模糊或消失,随访0.5~1年,关节功能基本正常,无股骨头坏死现象。结论:多途径联合给药治疗股骨颈骨折不愈合有确切的疗效,而且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2.
骨折,骨延迟愈合,骨不连的治疗是骨科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临床常见部分骨折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骨折对位、对线良好,但骨痂却长期生长不良,发生延迟愈合,甚至发展成骨不连.我科自1998年3月~2004年8月采用经皮注射自体骨髓治疗术后骨延迟愈合26例,全部愈合.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由于各种原因,肢体各部位骨折经过治疗后,其愈合速度缓慢,虽超过同类骨折正常愈合所需的最长期限,但骨折端仍未连接,骨折症状尚明显,未能如期达到临床愈合,X线片显示骨痂生长缓慢,没有连接,但髓腔仍  相似文献   

14.
加味左归丸治疗骨折延迟愈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5~2000年我们对32例骨折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后,发生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愈合患者,采用左归丸加味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4岁;骨折发生部位:股骨于骨折5例,胫腓骨13例,肱骨6例,尺骨5例,桡骨3例;病程2~6个月,平均4个月以;X线片显示元明显骨痴生长20例,有少量骨痂生长、骨折断端有肿胀压痛10例,2例病人骨折端有异常活动。 治疗方法32例病人均采用滋补肝肾、强筋健骨之法,用左归丸加味治疗。药物组成:熟地黄30 g,山…  相似文献   

15.
桃红四物汤促进实验性骨折愈合的分子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桃红四物汤对骨折断端骨痂组织内VEGF表达及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将日本大耳白兔65只随机分成4组,3组分别行右侧桡骨中段手术骨折造模后给予桃红四物汤、炎迪宁片、蒸馏水灌胃,另1组为正常对照组,在骨折后7、15、21、35d摄取骨折部位X线片,同时取骨折断端标本脱钙,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骨痂组织中VEGF表达,并作计量对比分析.结果桃红四物汤干预组VEGF表达量高于其它各组,并在第1 5天表达峰值后下降不明显,同时使骨折局部血肿吸收加快,骨痂生长和塑形优于其它各组.结论桃红四物汤能提高骨折后骨痂中VEGF的表达,加速断端血肿吸收和骨痂生长塑形,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6.
骨折延迟愈合是骨折治疗中常见的问题 ,同时也是能够避免的问题。笔者从 1991~ 1999年中收治各类骨折患者 2 64例 ,其中 9例超过正常愈合时间。去除固定后断端移位 ,异常活动明显 ,畸形再现 ,局部疼痛负重功能丧失。 X线表现 :骨折间隙明显 ,骨痂少且无骨小梁形成。采用延长固定时间 ,再次手术 ,加强功能锻炼 ,辅以全身治疗等方法均收到满意的疗效。笔者结合临床病例 ,就引起骨折延迟愈合的原因及防治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1 骨折部位及分类 :胫腓骨下段骨折 3例 ,其中开放性骨折 2例 ,粉碎性骨折 1例 ;股骨中下段骨折 2例 ;肱骨下段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细胞外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对大鼠桡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10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ATP组和对照组,各组大鼠均采用顾氏造模法造成右侧桡骨骨折模型。ATP组于造模时断端注入2 mmoL.L-1的ATP,术后第1天、1周、2周、4周断端注入4 mmoL.L-1的ATP,剂量均为0.05 mL.100 g-1,对照组断端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术后第1周、2周、4周、6周取材,进行放射学、组织学、生物力学检查。结果:放射学检查术后第4周ATP组大多数骨折线趋于消失,其中有60%的标本显示骨折线完全消失,骨痂密度与骨密质基本相同,达到骨性愈合;对照组骨折线模糊,骨折断端有骨痂填充,且大多数已桥接。术后第6周ATP组骨折线基本消失,骨痂密度与骨密质基本相同,达到骨性愈合;对照组骨折线趋于消失,骨折断端被骨痂填充并桥接。组织学检查术后第4周ATP组骨折断端骨性骨痂融合形成板层骨,不规则骨髓腔亦融合形成新的再通的骨髓腔,达到骨性愈合;对照组断端可见大量骨性骨痂,形成不规则的骨髓腔。生物力学测定术后第4周和第6周ATP组骨痂的最大载荷、最大位移和弹性模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细胞外ATP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动力化治疗胫骨干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胫骨干骨折行带锁髓内钉静力性固定后骨折延迟愈合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6~48岁,中位数32岁。按AO分类标准,A型骨折8例、B型骨折3例。根据骨折端X线表现,骨端肥大型4例、骨端正常型3例、骨端萎缩型4例。对所有患者行带锁髓内钉动力化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1个月,中位数8个月。8例患者骨折在行动力化治疗后6个月内愈合;2例患者的骨折在动力化治疗后6个月内仍未愈合,1例发生髓内钉断裂。对治疗失败的3例患者行更换髓内钉加自体髂骨植骨治疗,8周后行动力化治疗,骨折均于5个月内愈合。结论:带锁髓内钉动力化是治疗胫骨干骨折延迟愈合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经皮自体骨髓注射移植对治疗胫腓骨骨折骨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作用。方法 选择 6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30例采用经皮自体骨髓注射移植 ,对照组 30例采用开放手术髂骨植骨。重点观察治疗后X线片骨痂生长、骨愈合时间 ,并作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在骨痂生长、骨愈合方面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结论经皮自体骨髓穿刺移植能促进胫腓骨骨折骨延迟愈合及不愈合达到治愈 ,且操作安全、简便 ,创伤小 ,避免了骨移植供区、受区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细胞移植治疗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5月至2016年8月,采用自体骨髓间充质细胞治疗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患者69例,均为手术治疗后无感染性不愈合患者。抽取患者自身骨髓,通过分离、培养和扩增后得到纯化率达到95%以上的骨髓间充质细胞。在C臂机下,准确找到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部位,将骨髓间充质细胞采取多点少量的办法,缓慢注射到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部位。每月注射一次自体骨髓间充质细胞,共注射3次。注射完毕后第2个月复查时摄X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6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9个月,中位数5.5个月;自体骨髓间充质细胞移植3个月后,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本组治愈65例,好转4例,治愈率94.2%.结论:采用自体骨髓间充质细胞移植治疗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加速骨折愈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