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国民间存在着不少确有一技之长的中医药人员,他们掌握了不少中医“绝活”,创造了疗效独特的中医诊疗技术,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单方、验方,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了进一步丰富中医临床各科的诊疗方法,更好地发挥民间单方验方以及确有独特疗效的中医诊疗技术在护佑人民群众健康中的作用,为广大确有一技之长的中医药人员和有关科研机构、企业之间搭建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中华中医药学会拟于2009年11月在北京召开“全国第二次民间验方、诊疗技术学术研讨会”。现将征文要求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地促进和规范民间医药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推动民间医药的交流、开发和利用。2008年9月11日上午,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社承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民间验方、诊疗技术学术研讨会”在安徽亳州召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进一步发掘整理民间传统诊疗技术,搞好民间验方、诊疗技术的继承与创新,是当前中医药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3.
民间中医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的重要对象,以其“简、便、廉、验”而备受重视,为提高我国民众的健康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传承发展民间中医药对中医药的发展壮大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制约民间中医药传承发展的原因,从我国中医药传统保护工作的实践角度论述了中医药传统保护对民间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间验方是传统中医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创新的源泉,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需要深入保护。但目前民间验方的合法性问题没有解决给其生存发展带来一系列困难。本文深入分析民间验方的生存发展困境,提出完善民间验方的法律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8年9月10日“中华中医药学会民间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方整理研究分会成立大会”在安徽亳州顺利召开。 中华中医药学会李俊德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部王奕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部刘平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信息管理部庄乾竹副主任及来自全国各地的12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民间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问医药的挖掘整理对于民间医药的传承与开发利用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民问医药的文献收集、田野调查、献方献技收集、民间医药数据库、民间医药陈列馆、民间医药科研与学术交流、网络收集7个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主要的民问医药挖掘与整理方法、措施.同时,从民间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民间医药的科学研究、民间医药和技能的评估等方面提出现阶段民间医药挖掘整理的措施,以促进我国民问中医药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布依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聚居于黔、滇、桂交界的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带,该地区雨量充沛、三川纵横,动植物资源丰富,其民间医药验方甚多,笔者之前略有阐述,现作后续报道,供同道参考。1脑膜炎野菊花20g,生石膏50g水煎,每日一剂。2蛔虫病鲜苦楝皮50g水煎浓汁,  相似文献   

8.
民间验方实用价值高,并具备简、便、廉、验四大特点。许多民间偏方有它的优势,针对性强,只要对症,一用就灵。但受到传统的影响,民间秘方正在失传,作者呼吁发掘利用民间秘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民间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力度。陕西省是中医药资源大省,但陕西民间中医持证率偏低,医术传承不容乐观;民间中医药核心技艺缺乏保护;民间传统诊疗技术缺乏相应标准以及临床推广难等问题比较突出,导致民间中医药的优势发挥不够。建议加强陕西省确有专长考核,采取措施促进传承;加大省内民间中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紧对本地区民间中医药筛选评定标准的研究制定以及大力推动省内民间中医药的临床应用,促进陕西省民间中医药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4):F0003-F0003
壮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学领域中的一个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地域性民族医药学分支。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和科技厅将壮医药研究列为重点项目,开始有计划地对壮医药进行发掘、整理与研究。广西中医学院和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从文献收集、文物考察和实地调查等多方面入手,开展了包括历史文物的搜寻,民间壮医的登记,验方、秘方与单方的收集整理,壮医药理论与医疗技术的总结,壮族民间用药、  相似文献   

11.
我院门诊中、西药处方的抽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璧完  祁俊  吴向起 《中国医药导报》2010,7(6):153-154,156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处方的中、西药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门诊2009年第2季度的中、西药处方各5000张,分析临床用药情况。结果:每张西药处方平均药品种数为2.0种,每张处方平均金额为129.91元,抗菌药物、注射剂、药品通用名及不合理处方使用率分别为32.27%、24.42%、97.81%、15.67%。结论:我院门诊中、西药处方的使用基本合理,但有些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特别是中、西药用法用量、抗菌药物、注射剂及中成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滋阴中药方剂治疗鼻咽癌急性放射性口咽炎的临床效果.方法:58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药组.西药组:28例,采用呋喃西林含漱治疗;中药组:30例,采用滋阴中药方剂含服治疗.观察、分析两个治疗方法的疗效和不良作用.结果:滋阴中药方剂治疗急性放射性口咽炎疗效与呋喃西林含漱疗效基本相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呋喃西林含漱治疗组,恶心、呕吐发生率25.5%,低于中药方剂治疗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呋喃西林液含漱组,2例患者并发真菌感染,中药方剂组无1例并发真菌感染.结论:中药方剂可作为防治鼻咽癌急性放射性口咽炎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参照HL7 CDA文档规范的表示方法,对中医处方中中草药处方的数据进行建模,并建立中草药处方的CDA文档规范,使其能够完整地表示中草药处方的信息。方法:通过研究中医电子病历处方信息特征及组成结构,将中医电子处方信息抽象提取相应的信息元素,参照HL7 CDA模板构建中草药处方文档规范,使其能够充分表达中草药处方信息的概念与属性。结果:通过将中草药处方数据元素与CDA模板进行映射来完成中草药处方的数据表达具有可行性,为中医处方信息规范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决经方成药营销过程中存在的专利侵权与商标侵权问题,规范经方成药的市场秩序。方法:通过对经方成药营销过程中的专利侵权与商标侵权现状的解读,对专利侵权与商标侵权现象进行原因分析。结论:对经方成药营销中的专利侵权与商标侵权问题,应在完善现行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保障企业的合法利益,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并重视对经方成药营销中的商标保护等方式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结合当前医改任务和中药审方体制现状,分析审方的作用,并提出改进审方策略:规章制度的建立、审方药师素质的提高、运用现代信息管理、规范处方书写、完善审方内容、严格避免药物禁忌配伍等,中药饮片调剂中正确、规范、完善的审方是中药服用临床效果的保证,可以有效提高中药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中药调剂对处方疗效的影响,该文从剂量、审方、特殊药物处理以及配方漏药吐疗效的影响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了探讨,认为中药调剂人员对于处方的治疗有效性有重要的作用,相关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责任感,在调剂处方时集中注意力,严格遵医师的意图,准确调配,并做到严格对审方、调剂、复核等环节准确的进行调配,达到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的目的,最大限度的发挥防治疾病中中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唐代医学著作《千金方》在中医学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的伤寒方剂与东汉《伤寒论》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其命名亦延续了《伤寒论》中方剂的命名特点。总结了《千金方》中伤寒方剂的10种命名特征,即以君药、方剂功效、功效和药物组合、主治病症、古代传统鬼神崇拜、道家文化、组方种类、药色、主药与入药方式、药物特征为命名依据,分析其与《伤寒论》的关系及异同,阐述二者方剂命名的传承关系。揭示了《千金方》中伤寒方剂的命名规律以及与《伤寒论》方剂的命名联系,为古代中医方剂命名研究、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医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中药多为常用药,民间草药虽然疗效独特,临床上应用的却比较少,这与民间草药在历史文献以及专业书籍上的记载过于简单以及缺乏相关的临床科学研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结合相关文献以及个人体会,就如何在临床上合理应用民间草药,扬长避短,起到安全有效的作用提供几点思路,以期为临床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配伍不仅是决定一首方剂是否行之有效的关键要素,还是研究方剂以及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学者们多从以下3方面进行配伍规律的研究:(1)传统理论研究;(2)以不同切入点进行研究,如整方、拆方、药对等;(3)多学科结合进行研究,如统计学、循证医学、化学和药理学、网络药理学等。目前对配伍规律的研究有很多,但多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对以上几个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配伍规律研究的指导原则、研究对象、研究切入点、说理工具、研究工具、验证工具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试论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及其在法律上的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药,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一系列的自身发展规律。通过对这些规律进行分析和解读,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医药在法律规制方面具有的特殊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