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RA在脑动静脉畸形急性脑出血的应用(附1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对脑动静脉畸形 (AVM)破裂所致脑出血的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诊断 ,并依此为早期手术清除脑内血肿及一期AVM清除术提供依据的可行性。方法 对怀疑为脑AVM破裂出血的患者行MRA筛查 ,对其中 10例手术指征明确者以MRA结果决定手术方案 ,行急诊手术。结果 所筛查出的 10例患者均显示AVM的供血动脉及畸形团的部位、形状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在手术中可依据MRA结果找到供血动脉及AVM团 ,手术行一期脑内血肿清除AVM切除术 ,手术后效果满意。结论 MRA可显示AVM主体及主要供血动脉 ,较DSA ,检查无创、快捷而且安全。它可三维旋转以观察AVM主体位置及主要供血动脉走行 ,以在短期内设计较合理的手术方案。能够对AVM破裂所致急性脑出血诊断及急诊手术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2.
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脑血管畸形行3.0T常规MRI和SWI检查,其中5例同时行时间飞跃法(TOF)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1例CE—MRA检查,7例行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注射液(Gd—DTPA)常规增强扫描。SWI采用新的3D静态梯度回调采集(GRASS)序列覆盖全脑扫描,图像后处理采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4.2工作站及最小强度投影技术获得完整的静脉血管形态。结果在21例脑血管畸形中,包括动静脉畸形(AVM)4例,静脉畸形8例、海绵状血管瘤9例均在SWI清楚显示,其中4例AVM常规MRI和MRA与SWI情况基本一致:8例静脉畸形在常规MRI和MRA检查均未见显示,但5例增强扫描的图像有3例显示异常静脉畸形血管,与SWI所见一致;9例海绵状血管瘤常规Mill显示7例.且SWI所显示的瘤体轮廓比常规图像更加清楚。结论SWI在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中扮演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小AVM、静脉畸形和海绵状血管瘤的早期检出和由此引起的出血或微出血评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在诊断脑血管畸形中的价值,并比较其与常规MRI及MRA技术检出率的差异。 方法 选择自2008年5月至2010年12月珠江医院收治的46例脑血管畸形患者进行T1WI、T2WI、3DTOF、SWI及增强扫描,将SWI结果与常规MRI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46例患者中动静脉畸形25例,海绵状血管瘤10例,脑静脉畸形8例,毛细血管扩张症3例。SWI均能显示全部畸形病变,包括较小的畸形病灶,但不能全部显示动静脉畸形的供血动脉,较大的脑动静脉畸形以3DTOF法显示最好。 结论 SWI技术对显示小的脑血管畸形有明显优势,可清晰、准确地显示脑血管病变,结合其他MR序列有助于明确各种类型脑血管畸形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三维造影磁共振血管扫描(3DMRA)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作用及在AVM摘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名不同部位脑AVM病例(运动区近旁AVM2例,运动性语言中枢近旁、感觉性语言中枢近旁、颞叶、枕叶AVM各1例)采用GE Signa Horizon 1.5T核磁共振扫描机,应用对比剂Gd—DTPA进行三维SPGR摄影,将制作出的3DMRA图像与脑血管造影(DSA)及手术中所见进行对比,判断该方法和制作出的影像在脑AVM诊断和手术中的嘘用价值。结果 6例脑AVM患者的3DMRA图像均较清楚地显示出脑表面供血动脉、病灶及引流静脉与脑组织的相互位置关系,并可以显示出供血动脉进入脑组织和引流静脉流出脑表向的位置。影像所见与术中所见一致。结论 3DMRA可直观地显示AVM的供血动脉、病灶及引流静脉与脑组织的关系,为AVM的做创手术治疗提供有益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神经导航在脑血管畸形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脑动静脉畸形(AVM)病例资料。病人术前的均行MRI、MRA检查,术中将MRI、MRA多幅影像输入神经导航系统进行融合,在神经导航引导下行显微手术切除AVM病灶。结果 10例AVM病人共有29支供血动脉,均在导航手术中成功辨别,其中21支在手术开始后即成功夹闭,8支位于深部的供血动脉在手术后期阶段夹闭。病灶切除术后9例病人恢复良好,1例出现视野缺损。结论多模态影像数据融合神经导航技术,能够精准辨别和夹闭脑AVM的供血动脉,以最小手术损伤达到完整彻底切除脑AVM病灶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静脉性血管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脑静脉性血管畸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平扫与SWI序列扫描,评价SWI序列对脑静脉性血管畸形检出的优越性。结果 SWI发现脑静脉性血管畸形21例,T1WI发现病灶17例,T2WI发现病灶18例,常规MRI扫描序列呈点状或条形流空信号,且只可显示大部分扩张的引流静脉及部分扩张的髓静脉,SWI可以清晰的显示所有扩张的髓静脉及粗大的引流静脉,呈典型"水母头"状。结论 SWI较常规MRI扫描序列对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显示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7.
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的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合并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的线粒体脑肌病(MELAS)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经临床病理证实的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共6例,回顾性分析其MRI和磁共振波谱(MRS)资料。结果脑MRI检查,MELAS表现为大脑半球各叶大小不等片状病灶;病变位于脑皮质区,病灶的分布与脑血供分布不一致;自旋回波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高信号。MRS分析显示病灶区见典型的乳酸盐峰,N-乙酰天门冬氨酸盐,肌酸值正常或略降低。扩散张量成像(DTI)显示病灶区脑皮质下白质纤维束破坏、中断、稀少。结论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的病变形态、分布具有特征性,常规MRI与DWI、DTI及MRS等磁共振技术,对MELAS的定性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0T MRI、MRA在烟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3.0T MRI对13例烟雾病患者进行MRI平扫并行MRA成像检查。结果 13例烟雾病患者中MRI平扫发现脑出血2例,脑梗死7例,脑萎缩及脑血管异常4例。MRI主要表现为闭塞血管流空效应消失,侧支循环血管形成,其典型表现为从鞍上池向基底节区走行的条状迂曲低信号以及由于缺血和出血引起的改变,包括多发脑梗死、脑萎缩、脑室扩大及脑内血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MRA直接显示血管,表现为多支、双侧血管受累狭窄、闭塞。丰富的侧支循环血管表现为基底节区交织成网团状模糊血管,呈烟雾状。结论3.0T MRI并MRA成像可以较完整客观显示烟雾病的脑内血管狭窄、闭塞及侧支循环重建情况,确诊率高,且检查安全,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并血肿形成急诊手术治疗的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1例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并血肿形成急诊手术治疗的病历资料.病变位于额叶4例,顶叶2例,颞叶7例,枕叶2例,小脑半球3例,基底节区3例.结果 血肿清除加AVM全切除12例;血肿清除加供血动脉夹闭、部分AVM畸形血管团切除3例;单纯血肿清除或脑室引流加AVM II期治疗5例(包括手术切除、介入栓塞及γ-刀治疗).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并血肿形成,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恶化者需急诊清除血肿同时切除畸形血管团,而对位于功能区、脑深部或巨大AVM破裂出血并血肿形成者,在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的夹闭供血动脉及尽可能多的切除AVM畸形血管团,否则,仅清除血肿,待病情稳定后Ⅱ期治疗.  相似文献   

10.
TCD与CTA联合检测在脑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CD与CTA联合检测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有独特的价值。方法:采用TCD及CTA技术检则出25例AVM患者,均经手术、MRA或DSA协同证实。其中AVM血管团最大直径4.3cm,最小为1.7cm。分析其血流动力学特点及畸形血管团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果:25例AVM患者,TCD检测结果均有高流速,低搏动的特点,频谱形态及声频均符合AVM改变;CTA检测结果均显示畸形血管团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TCD与CTA联合检测检出直径<2.0cm的血管团在诊断AVM上有独特地临床实用价值,安全性高,是比较合理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1.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3例脑静脉性血管畸形患者SWI特点,并与常规MRI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常规MRI扫描显示.23例患者中20例呈单发病灶,4例伴海绵状血管瘤;3例为多发病灶.T1WI呈点状或片状稍低信号改变.T2WI呈短条形或条形低信号改变;增强扫描呈明显放射状线样强化改变.全脑血管造影检查于静脉期显示扩张的髓静脉及引流静脉.SWI可见扩张的髓静脉和粗大的引流静脉.与MRI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相比.其病灶显示范围更全面、广泛,且图像更加清晰.结论 SWI诊断脑静脉性血管畸形快捷、无创,可替代全脑血管造影作为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筛查及手术前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效果。方法 对23例脑动静脉畸形惠者根据临床表现、头颅CT或MRI及脑血管造影实施显微手术切除,先行阻断供血动脉,再阻断引流静脉,从而全切畸形团。结果 23例患者除3例术后复查脑血管造影部分残留外,均获全切。结论 显微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可使手术更加安全,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DWI及MRA在大面积脑梗塞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早期大面积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早期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和磁共振资料进行分析,全部患者均行DWI及MRA检查。结果:24例早期大面积脑梗塞中,13例急性期CT扫描未检测出确切病灶,DWI扫描全部出现大片异常高信号,病灶检出率为100%。而在常规T2WI检查中,7例为阴性,病灶检出率为69%。MRA发现血管异常24例,表现为供血动脉闭塞,狭窄、硬化。结论: DWI有助于明确早期大面积脑梗塞病变范围,且能区别新旧病灶。MRA能直接显示大面积脑梗塞闭塞的供血脑血管,联合使用DWI和MRA对早期大面积脑梗塞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也有利于早期合理的治疗方案制定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脑动静脉畸形(AVM)血管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2例脑AVM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均行3D-DSA,分析AVM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特征和畸形血管团的内部结构,并与二维DSA比较。结果二维DSA和3D-DSA均可正确诊断脑AVM,但对AVM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AVM内部结构的显示3D-DSA优于二维DSA。本组22例脑AVM中,二维DSA清晰显示供血动脉13例(59.1%),而3D-DSA清晰显示20例(90.9%);二维DSA和3D-DSA清晰显示引流静脉分别为15例(68.2%)和20例(90.9%),清晰显示AVM内部结构分别为5例(22.7%)和17例(77.3%)。同时对合并的动脉瘤,二维DSA仅清晰显示1例,而3D-DSA则清晰显示了6例。结论 3D-DSA在脑AVM血管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磁共振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GRE T2*-WI)诊断家族性多发性脑海绵状血管畸形(FCCM)的价值.方法 对FCCM患者的2个家系26名成员进行颅脑CT、常规MRI(T1WI、T2WI、T2FLAIR、DWI及SE)及GRE T2*-WI检查.结果 GRE T2*-WI检查发现FCCM患者12例,均为多发病灶,平均检出病灶23个,病灶主要位于基底节区,其次为皮质-皮质下、丘脑、小脑和脑干.病灶呈特异的高低混杂信号,周边围有一圈黑色低信号环,极具特征性.常规MRI检出脑内病灶数目(平均病灶数5~17个)、疑诊或确诊为FCCM患者的例数(平均例数3~9例),由多至少依次为SE、DWI、T2FLAIR、T1WI和T2WI,均较GRE T2*-WI少.而颅脑CT仅对病灶较大、合并有钙化或出血的3例患者疑诊为脑海绵状血管畸形.结论与CT和常规MRI相比,GRE T2*-WI可以更清楚地显示脑海绵状血管畸形病灶,为诊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造影诊断与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加深对脑动静脉畸形(AVM)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特点的认识,并探讨其血管内栓塞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内介入诊疗资料.结果DSA均可显示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和引流静脉,获得明确的诊断.98例脑AVM中病灶最大直径4.0 cm以下者57例,位于深部46例,单支供血动脉17例,深部引流16例,单支引流静脉37例(P<0.05).52例栓塞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为100%,单纯真丝线段栓塞36例,真丝线段和NBCA联合栓塞16例.栓塞程度:畸形血管团完全消失者12例,畸形血管团减少75%以上者21例,畸形血管团减少在50%~74%之间者11例,畸形血管团缩小不足50%者8例.结论DSA检查是脑动静脉畸形可靠的诊断方法,有利于估计其预后并制订治疗方案,血管内栓塞治疗是其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超声导航在脑动静脉畸形(AVM)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6例脑AVM显微手术切除术中,使用Aloka SSD 4000型超声检查仪扫描,进行AVM定位、辨别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确定血肿与AVM的关系以及血流动力学监测。病变切除后重复超声检查AVM残留与否,并与术后脑血管造影结果对比。结果26例畸形血管团均住实时超声下清晰显示并获得全切除。血肿区为高同声无血流信号;供血动脉与正常血管在血流动力学上有差别;术中超声影像所示的病变全切除为术后血管造影所证实。结论术中实时超声能够对脑AVM进行准确定位,指导皮质切口的设计,并可判定病灶是否全切除.对于术前的MRI、DSA检查起到很有价值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T三维时间飞越法(3D-TOF)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DAVF患者的头颅MRI、3D-TOF-MRA及DSA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发生部位以后颅凹最为常见(15/18,其中天幕9例,乙状窦及横窦区4例,窦汇区及颈静脉孔区各1例),顶部2例,海绵窦区1例。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以颅内高压(8例)和癫闇(4例)最为常见。MRI以脑出血样混杂信号多见(9/18),可伴周边粗大流空血管影、脑水肿及脑组织萎缩等。3D-TOF-MRA显示供血动脉由颈内外、椎基底动脉共同参与多见(13/18例),6例血管影增多增粗,与DSA所见皮层静脉逆行(CVR)引流相吻合。结论 3T 3D-TOF-MRA结合常规MR影像,能较为准确地确定病灶的部位、供血动脉及皮层引流静脉,同时清晰显示DAVF继发性的颅内改变,弥补了DSA的不足,可对DAVF病变进行无创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相关的血管构筑因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目的通过对脑动静脉畸形(AVM)DSA造影特点与出血因素的研究,为判断出血的危险性及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行血管内栓塞治疗脑AVM80例(其中颅内出血49例)进行分析,了解脑AVM畸形团的大小、部位、供血动脉的类型、引流静脉数目及路径、AVM合并动脉瘤等因素与脑出血的关系。结果脑AVM中、小型畸形团出血危险性高于大型;脑深部基底节和后颅凹的AVM出血的危险性比大脑皮层的AVM大;脑穿支供血动脉和椎动脉供血的AVM出血危险性大;脑AVM引流静脉数越少出血的危险性越高,而引流静脉路径与出血无明显关系;脑AVM合并动脉瘤易出血。结论脑AVM出血与血管构筑因素有关,根据血管不同构筑因素,判断脑AVM出血的可能性,为血管内栓塞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 出血并颅内血肿形成的急诊手术问题.方法 37例CT示颅内血肿,怀疑AVM 出血,32例急诊手术前经MRA检查提示脑AVM21例,其中29例行血肿清除加AVM显微切除术,8例行单纯血肿清除术,10例行去骨瓣减压术.结果 死亡4例,存活33例中恢复优良21例,良7例,差5例. 29例术后复查DSA或MRA,20例AVM消失.结论 急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是AVM破裂出血首选治疗方法,能够提高脑AVM破裂出血的治愈率,降低致残率.MRA适合急诊术前检查,可快捷、安全显示AVM及主要供血动脉,指导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