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评价3L袋溶液在肾移植术后多尿期的补液效果。方法选择60例肾移植术后多尿期患者按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多尿期按传统循环法补液,观察组术后多尿期按3L袋溶液补液。监测肾功能、电解质及血糖的变化,对比两组患者补液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肾功能、电解质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血糖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波动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结论3L袋溶液可维持肾移植术后多尿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并能有效解决传统循环补液治疗时存在的液体种类多、操作相对繁琐和高血糖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水。电解质平衡的维护问题一直受到移植工作者的重视~([1~3]),其平衡的维护也是护理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近两年来,我们根据正常人对水和电解质的平均需要量,结合临床移植肾在多尿期时电解质回吸收减少之特点,[4]~增补循环液体及电解质,以促进移植肾功能的康复,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术后早期血糖与循环补液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颖娣  周健  李旭萍  蒋亚芬 《护理研究》2008,22(31):2878-2879
肾移植术后病人常常出现血糖升高,尤以第1天为甚,血糖过高可导致高渗性非酮性昏迷.另外,肾移植病人由于大剂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及皮质激素,机体抵抗力下降,如果合并高血糖,则感染的几率很高.因此,监测血糖的变化尤为重要.目前,普遍认为肾移植术后高血糖主要是与手术应激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有关;另外,在移植肾恢复血液循环后便进入多尿期,肾移植术后循环液体的使用方便了治疗和护理,并且能较好地维护围术期电解质平衡,但循环补液液体中葡萄糖含量可引起病人血糖大幅度波动.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肾移植病人术后早期血糖监测和病情观察,避免高血糖引起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术后病人常常出现血糖升高,尤以第1天为甚,血糖过高可导致高渗性非酮性昏迷。另外,肾移植病人由于大剂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及皮质激素,机体抵抗力下降,如果合并高血糖,则感染的几率很高。因此,监测血糖的变化尤为重要。目前,普遍认为肾移植术后高血糖主要是与手术应激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有关;另外,在移植肾恢复血液循环后便进入多尿期,肾移植术后循环液体的使用方便了治疗和护理,并且能较好地维护围术期电解质平衡,但循环补液液体中葡萄糖含量可引起病人血糖大幅度波动。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肾移植病人术后早期血糖监测和病情观察,避免高血糖引起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肾移植术后多尿期两种循环补液方式对患者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水平的影响,探讨更加优化的循环补液方式。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中心实施肾移植的13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传统治疗组与改进治疗组。传统治疗组循环补液按顺序依次、单瓶、经输液泵输入,改进治疗组术后按循环补液表将所有液体混合配制成离子浓度和渗透压适宜移植肾功能恢复的3L袋溶液,经输液泵输入,循环补充。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血肌酐(Cr)、尿素氮(Bun)、电解质、血糖浓度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补液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肾功能、电解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值在术后4、8、12、16、24、48、72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循环补液方式,可维持肾移植患者术后多尿期血电解质平衡,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并能解决传统补液方式存在的液体种类多、操作相对繁琐等问题,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6.
随着肾移植外科技术的日益成熟,肾移植被更多的尿毒症患者接受.肾移植术后早期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是提高肾移植成功率的重要环节之一.本科对患者术后早期的水电解质进行严密的观察、评估和调整,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肾移植外科技术的日益成熟,肾移植被更多的尿毒症患者接受。肾移植术后早期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是提高。肾移植成功率的重要环节之一。本科对患者术后早期的水电解质进行严密的观察、评估和调整,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随着肾移植技术的日益成熟,肾移植被更多的尿毒症病人接受。肾移植术后早期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是提高肾移植成功率的重要环节之一。有研究显示移植后体液平衡与即刻肾功能恢复(IGF)明显相关口。我科2002年1月~2004年6月对肾移植术后重症患者8例(围手术期)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对术后早期病人水电解质平衡血液循环和心功能问题进行恰当地观察、评估和调整,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随着肾移植技术的日益成熟,肾移植被更多的尿毒症病人接受.肾移植术后早期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是提高肾移植成功率的重要环节之一.有研究显示移植后体液平衡与即刻肾功能恢复(IGF)明显相关[1].我科2002年1月~2004年6月对肾移植术后重症患者8例(围手术期)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对术后早期病人水电解质平衡血液循环和心功能问题进行恰当地观察、评估和调整,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肾移植术后早期水和电解质的观察及护理9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水和电解质的观察及护理效果。方法:对93例肾移植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评估,术后根据患者尿量的变化。结合评估情况,实施水和电解质的观察护理,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及电解质入量。结果:93例肾移植患者无1例发生心力衰竭及电解质紊乱。结论:结合患者围手术期的评估情况,针对术后尿量和电解质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避免术后心力衰竭和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羟乙基淀粉电解质注射液容量治疗对肾移植患者凝血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肾移植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行肾移植手术前均给予容量治疗,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溶液或葡萄糖进行液体容量替代治疗,研究组采用羟乙基淀粉电解质液体容量替代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及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BUN、Sc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lt、PT、INR及APTT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移植患者采用羟乙基淀粉电解质注射液容量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肾功能,且对其凝血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复方电解质果糖溶液优化肾移植术后输液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肾移植术后大多患者都要经历多尿期,此期特点是单位时间内患者尿液大量排出体外。据本院肾移植科的临床观察,术后多尿期尿量达峰值的时间多在3~12h,尿量可达400~1200ml/h[1]。此期的护理的重点是控制好液体的输入,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保持内环境稳定,以利于肾功能的恢复。我院自1981年首次研制成功肾移植多尿期输液组合方案,至1990年进行了修改调整。本研究是在1981年[2]第一方案与1990年[3]第二方案研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良优化输液配方形成新型专用注射液-复方电解质果糖注射液,替代原来的大输液组合方案,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1998年 1月~ 1999年 6月共行尸肾移植术 187例 ,对肾移植术后早期水电解质平衡问题进行恰当的观察、评估和调整 ,取得满意效果。认为术后早期仔细观察病情变化 ,根据尿量、血压、中心静脉压准确掌握输液的速度和量 ,密切监测各项生化指标 ,对提高肾移植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肾移植多尿期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肾移植术后多尿期护理具有其特殊性。通过对 10 1例多尿患者护理观察 ,认为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是肾移植术后多尿期护理的重点 ,本组无一例发生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②多尿期尿量达高峰时间多在手术后 3~ 12h ,峰值尿量 40 0~ 12 0 0ml h ,输液量与峰尿量呈线性关系 ;③应将术后 3~ 12h的护理工作作为重点 ,变“经验模式”输液为“量化模式”补液。在成组肾移植工作中 ,建议推广应用本输液表  相似文献   

15.
肾移植术后早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早期维持循环补液与电解质平衡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3年7月185例肾移植受者术后1周的护理方案,总结肾移植患者术后多尿期的护理特点。结果 术后1周内的补液总量等于体液容量负荷的评估结果与尿量和生理失水量之和,24h的出入量差应该控制在惠者体重的1/30~1/35(1000ml~l500ml);多尿期峰值常出现在术后0h~12h内,患者循环血量和血压变化与尿量有关:密切监测电解质变化,适当补充钙离子和钾离子.有利于维持电解质平衡。结论 根据评估结果量出为入,严格控制肾移植受者术后补液总量;维持多尿期,尤其是峰值期问移植受音循环血量和血压稳定;根据检查适当补充电解质是肾移植术后早期的护理特点。  相似文献   

16.
肾后性肾衰术后多尿期循环补液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更好地解决肾后性肾衰梗阻解除后多尿期电解质补充的问题。方法:对8例病人按肾移植术后循环补液表方法补充水电解质。所有病人每日监测血钠、钾浓度直至多尿期结束。结果:8例病人按循环表补液法补液后血钠、钾低下的发生率很低。结论:循环表补液法能更好地解决肾后性肾衰梗阻解除后多尿期的血钠、钾低下问题。  相似文献   

17.
肾移植术后早期水和电解质的观察及护理14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术后水和电解质的观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通常是无症状性的,手术后早期(1~5d)水及电解质的观察,建立个体化的护理病历,定时进行出入量的评估,了解移植肾功能及血生化指标,随时调节输液速度及输液量,保证患者安全度过监护期,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能有效地预防术后心衰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肾移植术后水和电解质的观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通常是无症状性的[1] ,手术后早期 (1~ 5d)水及电解质的观察 ,建立个体化的护理病历 ,定时进行出入量的评估 ,了解移植肾功能及血生化指标 ,随时调节输液速度及输液量 ,保证患者安全度过监护期 ,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能有效地预防术后心衰的发生 ,提高人 /肾的成活率。 2 0 0 1年 11月~ 2 0 0 2年 11月我院收治肾移植病人 14 7例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 0 0 1年 11月~ 2 0 0 2年 11月肾移植术后14 7例 ,男 98例 ,女 4 9例 ,年龄 2…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本科2014年15例心脏死亡供体肾移植出现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心脏死亡供肾肾移植患者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期间的病情观察与护理措施,包括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控制出入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严密监测并维持血压稳定、给予科学的心理护理、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等。认为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精心的护理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及加快肾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儿围手术期液体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48例行肾移植术的患儿,术前做好心功能和治疗依从性评估,根据儿童的循环特点,制订围手术期的输液方案,保持电解质平衡,减少因输液导致的各种并发症。结果本组48例患儿中有29例术后第1 d发生不同程度的电解质紊乱,经处理后在术后第2 d得到改善。出现少尿5例,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3例,贫血9例,经控制输液量,改善肾脏微循环后,患儿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制订合理的输液计划,保持电解质平衡,做好多尿、少尿和无尿期及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患儿的液体管理对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保证患儿顺利渡过围手术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