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经皮肿瘤内射频治疗肺癌,是将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发展为一种治疗肺癌的方法。在活检以后,通过保留的针管将特高频电磁场导入肿瘤内施行辐射。射频电磁波在生物介质中产生的热及非热效应,凝固癌组织,杀死癌细胞。根据肿瘤大小差异,分别采取单点或多点辐射,使肿瘤破坏更彻底。本技术应用于临床以前,经历了肿瘤模拟物、离体肿瘤、动物实验证实之后(该论文在中华放射学杂志待发)。治疗10例中晚期肺癌,术后症状改善,CT扫描、血管造影及再次活检,均证明疗效明显。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经皮肿瘤内射频治疗肺癌的研究第一部分:经皮肿瘤内射频治疗肿瘤的初步实验研究王应才,王异家,徐炳媛,欧玉明,夏广华在医学影像设备导引下施行经皮穿刺活检,作为一种诊断技术已经普及,它也是诊断肺癌最常用的方法。我们的研究是希望将此技术向前推进一步,发展成一...  相似文献   

3.
CT导向下周围型肺癌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射频消融(RFA)治疗周围型肺癌的价值。方法 43例周围型肺癌进行了CT导向下射频消融治疗。术前常规CT导向下经皮穿刺活检获取病理学诊断,鳞癌15例,腺癌19例,腺鳞癌4例,大细胞癌3例,未分化癌2例。全部瘤体直径均〈8cm,其中32个病灶直径〈5cm。结果 全部病例手术顺利,术中并发少量气胸者3例,液气胸1例,大量气胸行闭式引流者1例。术后分别在3和6个月CT复查,显示43个病灶中40个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进行性缩小,肿瘤内部均出现大片不规则低密度区;3例患者病灶体积无变化,边缘有环状强化,提示肿瘤复发。结论 CT导向下经皮穿刺RFA治疗周围型肺癌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介入微波辐射治疗气管内恶性肿瘤疗效。方法:26例气管内新生物经气管镜病理检查确诊肺癌病人,将微波同柱天线通过电子支气管镜活检孔到达肿瘤部位,行微波多点烧灼治疗。结果:26例病人显效20例,有效6例,临床症状减轻,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吸收好转。结论:经电子支气管镜微波治疗气管内恶性肿瘤是一种简单、方便、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经皮射频治疗术是一种肿瘤局部治疗的新方法,为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肿瘤和继发性肿瘤提供了有效手段,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已肯定了射频治疗的效果,该技术作为一种创伤小,疗效好的方法,正引起人们的重视。本就射频治疗术的原理、操作方法,适应证,并发症,疗效及疗效的影像学评价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4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肝脏肿瘤患者(原发性肿瘤10例,转移性肝癌1例,肝腺瘤1例,肝血管瘤2例)均行在13超或CT引导下的RFA治疗。所有患者的肝内病灶最大径均≤5cm。同时所有患者均在RFA治疗前,治疗后(1周,1月,3月,6月)行CTA或MRI,及免疫指标来评价疗效。结果:所有肝脏恶性肿瘤患者(11例),术后的影像学上均可见原病灶局部坏死,气化,1周至六月的复查9例患者未见肿瘤复发征象,2例可见原病灶内及周围有复发征象;同时,AFP、CEA等免疫指标均明显下降。肝脏良性肿瘤的患者,术后在影像学上亦均表现局部坏死,气化,同时复查的增强扫描均未再发现病灶区有明显的强化,结论:经皮射频消融术在肝脏肿瘤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安全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经皮射频治疗术是一种肿瘤局部治疗的新方法,为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肿瘤和继发性肿瘤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已肯定了射频治疗的效果。该技术作为一种创伤小、疗效好的方法,正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射频治疗术的原理、操作方法、适应证、并发症、疗效及疗效的影像学评价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田宏  兰云 《西南国防医药》2011,21(8):889-891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每年新发病人超过34万,是我国仅次于肺癌,死亡率居第二位的恶性肿瘤。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RFA)是一种微创治疗肝癌的新方法,将射频电极针直接插入肿瘤内,射频发生器产生的高频射频波通过插入肿瘤组织中的电极针发出射频电流,再经辅助电极形成回路,通过周围组织中的正负离子高速振荡,  相似文献   

9.
介入放射学在肺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1.血管性介入放射技术,主要有:(1)肺肿瘤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2)肺肿瘤的化学栓塞治疗;2.非血管性介入放射技术。主要有:(1)经皮穿刺肺癌肿瘤内注药;(2)直流电治疗肺癌;(3)肺癌肿穿刺内放疗。肺癌的介入治疗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痛苦小,恢复快,乐为患者接受,为外科手术创造条件,是中晚期肺癌治疗的首选方法。在癌症综合治疗措施中显示出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导向下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RFA)治疗肝脏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原发和转移性肝脏肿瘤28例,采用Radoionics中空冷却射频仪在CT引导下将射频电极置于肝肿瘤内,同时置入20G的穿刺针,从穿刺针中注入生理盐水5~10ml后进行治疗。并随访6~36个月,运用螺旋CT三期扫描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8例肝脏肿瘤,病灶32个,原发者20例,转移者8例,肿瘤最大直径≤3cm为26个,肿瘤直径在3~5cm之间为6个,经过RFA治疗,肿瘤完全坏死为25个,部分坏死占7个。6个月生存率100%,12个月生存率71.4%(20/28),生存36个月1例,部分病例还在随访中,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CT导向下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于肿瘤直径≤3cm的肝脏肿瘤治疗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1.
CT导向肺活检标本端粒酶活性检测对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肺活检标本端粒酶活性检测对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经X线平片与CT扫描疑诊为早期肺癌52例患者,分别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与经皮针刺切割活检,并使用银染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活检标本端粒酶活性;而后将早期肺癌(T1NOM0)与非癌病变组对照研究。结果 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早期肺癌患者22例,肺活检标本端粒酶活性表达率为86.4%(19/22);经手术或随访2年以上证实为良性病变者24例(肺囊肿3例,结核6例,炎性假瘤5例,肺炎10例),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为4.2%(1/24)。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1)。结论 端粒酶可以作为肺癌定性的一个敏感的肿瘤标志物,结合病理学检查,有可能对肺癌作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技术在肺部肿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6例肺部肿块患者在CT引导下行经皮肺穿活检。结果:86例患者,一次穿刺成功80例,成功率93%,其余6例均行第二次穿刺并成功。全部病例均得到了最后的病理诊断结果,其中肺癌53例,转移性肿瘤8例,肺结核11例,炎症14例;并发气胸7例,占8.14%,并发少量咯血2例,占2.33%。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部肿块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并发症少、准确性高的诊断方法,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射频消融治疗肿瘤技术是一项起源于美国的新型技术,总共才五年左右的历史,多极射频肿瘤消融术是近年兴起的实体肿瘤的微创治疗新技术,能使患者免除开刀之苦,与传统治疗相比具有疗效高、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无后遗症、无风险、适应症广等优点,国内外专家誉为绿色治疗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在CT、彩色B超的引导下,将多极子母针消融电极准确刺人肿瘤部位,射频消融仪在电子计算机控制下将射频脉冲能量通过多极针传导到肿瘤组织中,使肿瘤组织产生局部高温(70℃-95℃),从而达到使肿瘤组织及其邻近的可能被扩散的组织凝固坏死的目的,坏死组织在原位被机化或吸收。该治疗方法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国产植入式导管药盒系统(PCS)经皮股动脉植入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 全组32例患者,肝癌15例,肺癌6例,食管癌3例,转移怀肝癌3例,胃癌2例及盆腔肿瘤3例。均采用国产PCS,留 皮股劝脉穿刺Seldinger技术留置在肿瘤主要供血动脉内或开口处;药盒则植入穿刺点方大腿内侧皮下。术后设计例题方案经PCS对肿瘤进行区域性治疗。结果 全组病例PCS植入成功率100%,留置管到  相似文献   

15.
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射频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射频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材料和方法 :采用RF2 0 0 0射频治疗仪在超声引导下将射频集束电极针放置于肝肿瘤内进行治疗。结果 :3 0例肝癌患者 (肿瘤最大直径≤ 5cm ,2 3个病灶 ;肿瘤直径 >5cm ,2 3个病灶 )经过治疗 ,肿瘤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占 5 4.3 % (2 5 / 46)。半年生存率 93 .3 % ,1年生存率为 75 %。除 2例出现肿瘤细胞针道种植转移外 ,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射频治疗肝癌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于肿瘤直径≤ 5cm的肝癌治疗效果较佳 ;对于肿瘤直径 >5cm者 ,应提倡配合其他局部介入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60例CT导向下经皮肺内结节性病灶的活检分析,寻栈提高肺内结节性病灶经皮肺活检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诊断准确性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有明确结果的经皮肺活检病例,分析其病灶离胸壁距离远近与肺内结节性病灶经皮肺活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关系,及诊断准确性、并发症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对肺癌的准确率为89.2%,一次性穿刺成功率81.9%,较文献资料报道有所提高。结论:将CT定位技术与穿刺技术有效结合,可望在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的前提下,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裴贻刚 《放射学实践》2007,22(2):112-112
目的:探讨直径大于3.0cm的肾肿瘤经皮冷冻消融术的技术成功,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效果。方法:自2003年4月开始,32例直径大小在3.0cm或以上的肾肿瘤病例先后接受经皮冷冻消融治疗。在超生引导下放置冷冻探针和在CT下监视消融。在技术可行性的条件下,在冷冻消融的过程中可以进行经皮组织活检。技术成功率是指冰球完全覆盖肿块并且在治疗后立即行CT和MIR增强扫描没有对比剂强化残留。以随访图像为依据强化技术成功率,副反应和局限性肿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射频消融技术临床应用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20年来,射频消融(RFA)技术应用于肿瘤治疗有了巨大的发展.从治疗肝癌开始,逐渐发展到治疗肺癌、骨癌、肾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实体肿瘤.2008年的统计报告表明:RFA治疗肿瘤的方法,在同类治疗方法中占据了9%市场份额.并且,在未来的数年内,RFA治疗肿瘤这一方法发展,将以年均13%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射频消融治疗的相关的并发症,了解经皮CT导向下的消融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本组共分析了92例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患者,合计177个病灶,在CT导向下对病灶行射频消融治疗。每例患者均先后完成1~4次射频消融治疗,随访观察6~24个月。结果 所治病例中未出现相关性死亡。射频消融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为肝被膜下出血3例,肿瘤内出血2例,进行性低血压1例,急性心包积液1例,一过性肝功能失代偿1例,胆汁瘤2例,肝内局限性胆管扩张3例,观察到肿瘤种植1例。结论 CT导向下的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是安全的治疗肝脏肿瘤的方法之一。通过密切观察、操作细心及时处理出现的情况将会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尽管二维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在肿瘤诊断中具有很大优势,但是由于受到肿瘤形态、大小及内部结构等限制,可导致穿刺失败或者假阴性率增加.超声造影作为一种新的诊断技术,能够引导对肿瘤病灶的穿刺活检,提高诊断准确率.对超声造影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技术及其在不同部位肿瘤(肝脏肿瘤、肺部肿瘤及前列腺癌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