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锁骨下静脉置管误入颈内静脉避免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误入颈内静脉的避免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06—2008年ICU病区且需行深静脉置管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100例)、B组(试验组,100例),对A组采取传统的穿刺方法进行置管,B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联合旋转头位方法进行置管,两组患者穿刺完成后均常规行x线检查以了解导管头位置。结果x光射片检查证实,锁骨下静脉导管误入颈内静脉者13例,其中A组10例,B组3例,两组穿刺方法误入颈内静脉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穿刺联合旋转头位方法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可降低导管误入颈内静脉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观察经颈内静脉和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特点及并发症。方法将200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分为两组,A组(n=100)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B组(n=100)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均采用佛山特种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观察两种插管途经的穿刺成功率、完成置管时间、穿刺置管相关并发症[1]。结果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成功率95%,显著高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成功率80.0%(P〈0.05),完成插管时间亦优于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P〈0.05);导管相关并发症亦比锁骨下静脉穿刺少。结论表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较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P〈0.005),是首选的穿刺置管径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穿刺两种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126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手术病人随机分成2组,颈内静脉置管组(A组,n=72),锁骨下静脉置管组(B组,n=54),对置管成功率和常见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较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P<0.05).结论:临床麻醉中颈内静脉比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4.
卜林明  李俊 《云南医药》2001,22(2):122-123
目的:比较经右侧锁骨上径路与颈内静脉径路及锁骨下径路对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准确性的影响。方法:1例择期大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麻醉后由专人使用深静脉穿刺包进行穿刺,成功后由助手测量穿刺针与矢状面夹角,置管后行X线检查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结果:经右侧锁骨上径路置管准确性优于锁骨下径路,穿刺并发症低于右颈内静脉径路。结论:右锁骨上径路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为较佳途径。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药实践》2017,(2):159-160
目的:探讨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避免误入颈内静脉方法。方法:选取重症医学科2016年1月—2016年6月54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取右侧锁骨中外1/3交界点区域内锁骨下方1~2 cm为穿刺点,针尖指向同侧锁骨胸骨端的后上缘;穿刺成功后头转向穿刺侧并下颌靠肩;导引钢丝J型头向脚侧置入穿刺针,控制引导钢丝超出穿刺针头4 cm时,退出穿刺针,置入导管。观察此种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误入颈内静脉发生率。结果:穿刺置管成功后X线拍片证实,无一例误入颈内静脉。结论:选取锁骨中外1/3交界点区域内锁骨下方1~2 cm处为穿刺点,针尖指向锁骨胸骨端的后上缘,穿刺成功后头转向穿刺侧并下颌靠肩,导引钢丝J型头向脚侧置入,控制引导钢丝超出穿刺针头为4 cm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方法可降低导管误入颈内静脉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静脉置管方法在颅脑损伤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6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外周静脉穿刺导人中心静脉置管(PICC)组48例和锁骨下静脉组48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而PICC组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则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超声探头颈内静脉压迫法对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PICC)首次置管成功率、导管异位率及置管操作时间的影响。方法需经中心静脉导管静脉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540例随机分为传统操作组(保持头偏向手术侧体位)270例和超声阻断组(超声探头压迫颈内静脉进入锁骨下静脉入口处)270例。观察2组患者在首次置管成功率、导管异位率及置管操作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超声阻断组较传统操作组明显提高首次置管成功率、减少导管异位率并且缩短置管操作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超声探头颈内静脉压迫法可提高 PICC 首次置管成功率、减少导管异位率并缩短置管操作时间,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颈外静脉、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较佳途径.方法 将90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组(E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组(Ⅰ组),锁骨下静脉穿刺组(S组),记录首次成功率、2次成功率、总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完成时间、置管完成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E组穿刺置管的穿刺完成时间比Ⅰ组和S组穿刺要短(P<0.01)、并发症少(P<0.05).E组穿刺和Ⅰ组穿刺比S组穿刺的置管完成时间长(P<0.01).三种穿刺的首次成功率、2次成功率、总成功率无差异(P>0.05).结论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具有操作简便、穿刺完成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与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比较,是一种更为安全实用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实施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的X线片,锁骨下静脉穿刺导管的X线解剖特点,另将140例分为对照组70例采用传统方法操作,改进组70例依据X线解剖特点采用改进的方法操作,对两种方法效果进行比较,及140例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导管的X线解剖特点。结果:锁骨下静脉穿刺导管通常走行于锁骨内侧1/3段后方,一般不超出锁骨内侧1/3段的上下缘。改进组一针穿刺成功率78.57%,穿刺总成功率97.14%,穿刺置管时间(13±6.2)min;对照组一针穿刺成功率35.71%.穿刺总成功率85.71%,穿刺置管时间(18±7.6)min。结论:依据X线解剖特点改进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10.
两次锁骨下静脉置管难易及成功率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52例患者不同时段两次锁骨下静脉置管难易程度及成功率情况并进行分析。方法选择重复住院需行化疗的肿瘤患者,为完成化疗均在不同时段行两次锁骨下静脉置管术,首次置管者入A组,第二次置管者入B组,两组均为52人次。结果 A组有38例患者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14例患者非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B组有28例患者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24例患者非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所有患者最终成功置管于右锁骨下静脉。A组与B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A组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高于B组。结论第二次锁骨下静脉置管者置管难度增大,但不影响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经皮脉置管术是经皮肤将外套管针置入中心静脉或外周静脉并保留的特殊穿刺方法,它简便,安全、科学、实用,在临床治疗,护理工作中被广泛应用。1直接中心静脉置管 适用于低血容量休克病人,全部肠道外营养,周围静脉空虚,硬化或反复穿刺不能再用;中心静脉压监测。1.1锁骨下静脉置管 首选右侧锁骨下静脉,因其管径粗,无瓣膜、其压力精确反应右心房压,穿破胸膜顶和胸导管的发生较左侧低。穿刺途径为锁骨上进计法及锁骨下进针法。1.2颈内静脉置管 成功率低,但并发症少于锁骨下静脉,易首选右侧颈内静脉,因其管腔粗,远离胸膜顶…  相似文献   

12.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引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钢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3):161-162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引发严重心律失常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首选右锁骨中外1/3交界处下1.5cm入路穿刺锁骨下静脉,次选右颈内静脉中路入路穿刺颈内静脉,采用一次性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盒(双腔管,管径型号7Fr或11Fr),观察记录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结果:右锁骨下静脉798例(69.09%),右颈内静脉284例(24.59%),一次穿刺置管成功1010例(87.45%),发生各种并发症84例(7.27%),其中心律失常16例(1.39%),包括窦性心动过速8例,频发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5例,多联律房性期前收缩2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结论:引导钢丝进入血管过深是发生心律失常的主要诱因,建议当引导钢丝进入静脉10cm左右就开始置管,成人置管深度12~15cm不会出现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3.
半卧位锁骨下静脉穿刺的临床应用及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临床中因各种原因致不能平卧的危重病人行半卧位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可行性。方法对28例行半卧位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穿刺方法:体位选择半卧位;穿刺点选择在锁骨中点的外侧1.0~1.5cm,下方1.5-2.5cm;进针的方向为穿刺针与皮肤夹角大约10°~30°角,穿刺针与锁骨轴线呈约30°~60°角,针尖指向胸骨上窝至环状软骨中1/3处;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深度右侧为12~15cm,左侧为14~17cm。结果成功率:穿刺总成功率100%,一针穿刺成功率67.86%,再穿刺成功率28.57%,单侧失败改对侧穿刺率3.57%;并发症:穿刺点出血3例,导管从锁骨下静脉走向颈内静脉2例,一过性心律失常1例,误入锁骨下动脉1例;导管感染1例;无血气胸、乳糜胸、导管堵塞、心跳骤停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半卧位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安全、有效、成功率高,为不能平卧的危重患者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4.
王晓 《中国医药指南》2014,(23):329-329
目的探讨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并行有效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行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对照组24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穿刺效果、一次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5.83%,对照组为87.50%;实验组发生并发症1例,对照组发生并发症4例,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839,P>0.05);实验组满意度为87.50%,对照组满意度为54.16%,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41,P<0.05)。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能达到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同样的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在临床上患者满意度更高,考虑是穿刺位置更舒适,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与护理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鄢宝莲 《哈尔滨医药》2005,25(6):134-135
中心静脉通道是使用人体大静脉,如上、下腔静脉直接快速输注大量液体进入血循环,是由导管头的位置所定义而不是插入位置来定义。导管头必须位于上腔静脉,右心房交界处或下腔静脉,通过锁骨下静脉、颈内外静脉、头静脉或正中静脉进入上腔静脉入口,通过股静脉、大隐静脉进入下腔静脉。导管的行入通过经皮穿刺技术及静脉切开的方法实施,通过胸透或荧光造影调整置管深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4种不同入路颈内静脉穿刺方法的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差异,为临床危急重症患者安全顺利的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提供参考。方法择期心脏大血管外科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2200例,随机分为4组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n=550例):A组前路法;B组中路法;C组后路法;D组低位锁骨切迹法。观察一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及穿刺相关并发症。结果 A、B、C 3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总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D组(P<0.05),但A、B、C 3组的动脉血肿发生率明显高于D组(P<0.05),仅有D组发生血气胸13例(2.4%)。结论没有一种穿刺方法占绝对优势,掌握颈内静脉及其比邻解剖,熟悉多种穿刺途径,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李宏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7-127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根据解剖位置选好穿刺点,利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应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包内自带的穿刺针穿刺静脉,导入单针双腔静脉导管。观察所有患者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和置管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96.55%,锁骨下静脉置管成功率96.42%,股静脉置管成功率100%;股静脉导管平均留置时间87d,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无差异平均162d;主要并发症为局部感染13例,局部渗血32例,损伤动脉血管6例,导管堵塞3例,均经及时解决处理。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操作简便,并发症低,并能提供稳定血流量,是无法行动静脉瘘血液透析患者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应用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0例颈内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50例采用超声引导穿刺,B组50例盲穿,观察并比较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A组穿刺置管均获成功,明显优于B组46例穿刺成功(P<0.01);A组并发症(血胸、误穿动脉、血肿、气胸)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应用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外周静脉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以其独特的优点开始在临床使用,它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避免经传统的插入途径(右侧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管,尤其是锁骨下用来静脉穿刺可能出现气胸、血胸、感染、宅气枪塞等严重并发症。现将我科2004年以来应用PICC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姚玲玲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5):107-107
目的:探讨分析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分析2009年6月~2010年12月来本院诊治并实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报告84例患者,其中经颈内静脉穿刺共有46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共有23例,经股静脉穿刺8例,颈外静脉穿刺7例.其中有1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发生气胸,1例经颈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