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白介素(IL-1)、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07年6月~2010年6月住院治疗的7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1 d及治疗后12周心脏超声测心功能,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内径缩短率(FS),并检测血清BNP、IL-1。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65.8%(25/38),总有效率为92.1%(35/38),对照组显效率为44.7%(17/18),总有效率为86.8%(33/38),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LVEF、FS、LVDD、LVSD有显著变化[(35.2±4.7)%vs(47.2±6.2)%;(16.1±0.7)%vs(20.5±0.4)%;(60.2±4.6)mm vs(55.3±4.4)mm;(43.5±5.2)mm vs(36.3±4.8)mm,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LVEF、FS、LVSD、LVDD也有显著变化[34.3±5.1)%vs(42.4±5.6)%;(15.4±0.8)%vs(17.4±0.7)%;(62.6±3.7)mm vs(59.2±5.7)mm;(44.1±4.0)mm vs(40.3±3.9)mm,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2±6.2)%vs(42.4±5.6)%;(20.5±0.41)%vs(7.4±0.7)%;(55.3±4.4)mm vs(59.2±5.7)mm,(36.3±4.8)mm vs(40.3±3.9)mm,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IL-1、BNP水平较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水平优于对照组,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心的功能,降低IL-1、BNP的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7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监测其血浆D-乳酸水平、尿乳果糖/甘露醇(L/M)值,观察重症胰腺炎患者ARDS、MODS发生率的情况。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第7天、14天D-乳酸水平、L/M值的变化。结果:治疗7 d及14 d后,治疗组较对照组D-乳酸水平均明显降低[(6.02±1.01)μg/L vs(8.86±0.75)μg/L、(3.77±0.82)μg/L vs(7.20±0.91)μg/L](P〈0.01);治疗14 d后,较对照组尿L/M值水平明显降低(0.048 0 vs 0.071 3)(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ARDS及MODS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有显著降低(17.2%vs 50.0%、0 vs 25.0%)(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28 d病死率明显降低(10.3%vs 32.1%)(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降低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并能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ARDS、MODS的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张维庭  温海峰 《当代医学》2016,(18):153-154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100例CVA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实验组(5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布地奈德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水平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3.97±0.35)L vs(2.84±0.26)L]、[(3.03±0.33)L vs(1.68±0.19)L]、[(74.66±5.44)% vs(49.22±4.42)%],[(3.97±0.35)L vs(3.36±0.29)L]、[(3.03±0.33)L vs(2.73±0.22)L]、[(74.66±5.44)% vs(67.35±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后FVC、FEV1、FEV1/FVC水平高于治疗前:[(3.36±0.29)L vs(2.77±0.29)L]、[(2.73±0.22)L vs(1.61±0.19)L]、[(67.35±4.42)%vs(48.46±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为75.56%,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1.82% vs 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肺功能相关指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吴慧  杨基龙 《海南医学》2014,(11):1616-1618
目的评价临床路径管理对区域性早产儿转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3月通过临床路径转入我院的早产儿为转运组75例,未通过临床路径转入我院的早产儿为对照组21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转运组早产儿入院时龄短于对照组[(3.11±3.08)h vs(6.38±6.75)h,P〈0.05];两组各并发症比较,转运组的低体温(1.3%vs 38.1%)、低血糖(24.0%vs 66.7%)、呼吸困难(21.3%vs 57.1%)、心率异常(0vs 28.6%)及低氧血症(12.0%vs 52.4%)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转运组住院费用少[(9 280±10 873)元vs(23 767±29 155)元,P〈0.05],住院时间短[(11.49±10.90)d vs(22.52±21.71)d,P〈0.05];治愈好转率,转运组高于对照组(96.0%vs 71.4%,P〈0.05)。结论在区域性早产儿转运中应用临床路径能提高危重早产儿的抢救成功率,改善其预后,同时有利于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使社会医疗资源得到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及其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4月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缬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而观察组的SBP和PP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观察组较治疗前或者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治疗前后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对血脂升高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6.
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86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噻托溴铵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噻托溴铵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每日1次18μg噻托溴铵经干粉器吸入,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变情况[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和FEV1/用力肺活量(FVC)]、运动耐力改变(6 min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并评价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FEV1、FEV1/FVC、6 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噻托溴铵组治疗后FEV1、FEV1/FVC均较治疗前提高[(46.23±11.02)%vs(39.19±7.47)%,t=3.237,P〈0.05;(59.70±9.42)%vs(55.46±8.25)%,t=2.974,P〈0.05]。治疗后噻托溴铵组FEV1、FEV1/FVC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对照组FEV1(43.11±8.93)%,t=2.630,P〈0.05;FEV1/FVC(55.73±9.91)%,t=2.857,P〈0.05]。噻托溴铵组治疗前后FEV1改善率平均为(17.92±5.43)%,对照组为(6.41±3.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P〈0.05)。噻托溴铵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提高[(351.2±43.7)m vs(271.3±39.0)m,t=3.090,P〈0.05],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对照组(299.5±56.4)m,t=3.012,P〈0.05]。噻托溴铵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提高[(57.4±6.1)分vs(39.7±5.9)分,t=2.538,P〈0.05]。治疗后噻托溴铵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42.1±6.0)分,t=3.204,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并发低钾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126例确诊为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为哮喘组,根据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不同将其分为地塞米松亚组及甲基强的松龙亚组,对照组为同期收治的150例肺炎患者,测定患者血钾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哮喘组血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47±1.26)vs(3.82±1.01),P〈0.01],地塞米松亚组血钾水平低于甲基强的松龙亚组[(3.39±1.37)vs(3.49±1.66),P〈0.05],哮喘组低钾血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8.6%vs 7.3%,P〈0.01),地塞米松亚组低钾血症发生率高于甲基强的松龙亚组(61.49%vs11.0%,P〈0.01)。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低钾血症的发生率高,应用地塞米松增加发生低钾血症危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左旋肉碱对肾性贫血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中内皮素(ET)的影响,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收集我院尿毒症患者伴肾性贫血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观察组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左旋肉碱治疗,观察治疗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浆内皮素(ET)、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的改变值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b[(33.10±3.29)g/L vs(25.10±3.02)g/L]、HCT[(6.35±1.64)%vs(3.49±1.10)%]、ET[(107.10±19.62)pg/mL vs(52.32±10.54)pg/mL];观察组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LAD[(32.54±3.62)mm vs(35.43±3.62)mm]、LVDs[(31.29±2.65)mm vs(34.15±3.61)mm]及LVDd[(54.23±3.86)mmvs(59.75±4.32)mm],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左旋肉碱对肾性贫血患者的疗效明显,且能有效调节ET的水平,降低左室重构,在临床中可以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通气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86例达到有创通气治疗指征的重症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43例)通过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照组(43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比较两种治疗手段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耐受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达到撤机条件所需的时间等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明显增高(93.0%vs74.4%,P〈0.05),操作用时少[(3.06±0.87)min vs(4.22±0.91)min,P〈0.01];患者耐受率高(76.7%vs51.2%,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32.6%vs 58.1%,P〈0.05);血气分析(SaO2、PaCO2)首次达标所需时间[(25.38±10.15)h vs(32.12±11.62)h,P〈0.01]及达撤机条件所需时间[(3.22±1.46)d vs(4.37±1.61)d,P〈0.01]均较短。结论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通气治疗重症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对治疗有更好的耐受性,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谭云辉  陈熙   《中国医学工程》2011,(10):26-27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ICU病房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老年脓毒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降钙素原水平(PCT)、SOFA评分、ICU住院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28天病死率的差异。结果强化组外周血降钙素原水平、SOFA评分、ICU住院时间[(7.21±4.12)天vs(12.36±5.75)天,P〈0.05]和MODS发生率(34.88%vs 48.65%,P〈0.05)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强化组28天病死率略低于常规组(23.26%vs 27.0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改善ICU老年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但对患者的死亡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的临床观察。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入住保定市第二医院心内科的96例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组和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口服缬沙坦80 mg/d,辛伐他汀20 mg/d;对照组口服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1片/d。服用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125.7±11.5)mm Hg vs(141.4±12.5)mm Hg和(72.5±10.5)mm Hg vs(88.5±10.2)mm Hg,P<0.05]。治疗后观察组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4.83±0.72)mmol/L vs(5.79±0.74)mmol/L,(2.03±0.68)mmol/L vs(2.36±0.64)mmol/L,(3.06±0.92)mmol/L vs(3.23±0.93)mmol/L,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对照组[(1.23±0.22)mmol/L vs(1.12±0.24)mmol/L,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低,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加减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86例子宫肌瘤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治疗组给予加减血府逐瘀汤治疗;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LH、E2、FSH、P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减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对于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茶多酚对家兔血脂影响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燕祥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1):14-15,18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于高脂血症模型组家兔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来自广东省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校实验动物中心80只家兔分为四组,即空白对照组、高血脂模型组、0.4%茶多酚治疗治疗组及0.8%茶多酚治疗组,每组各20只,分别给予基础饲料、高脂饲料、高脂饲料+0.4%茶多酚及高脂饲料+0.8%茶多酚,比较四组家兔体重、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结果空白对照组、高血脂模型组、0.4%茶多酚组及0.8%茶多酚组家兔实验前体重、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验前比较,实验后高血脂模型组、0.4%茶多酚组及0.8%茶多酚组家兔体重、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增高(均P〈0.05),同时0.4%茶多酚组及0.8%茶多酚组体重、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优于高血脂模型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茶多酚能够有效降低高脂血症模型组家兔血脂水平,具有一定血脂代谢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柱强 《西部医学》2013,25(7):992-993,996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4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72)与对照组(n=72),观察组患者接受二甲双胍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接受二甲双胍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12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2h-PG、TG、TC、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阿托伐他汀可纠正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美他多辛胶囊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4月解放军第三○二医院收治的酒精性肝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口服还原型谷胱甘肽0.4 g,3次/d;研究组口服还原型谷胱甘肽0.4 g,3次/d,美他多辛胶囊0.5 g,2次/d,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显效率(71.7%)和总有效率(93.5%)均显著提高(P<0.05),无效率(6.5%)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肝功能指标均显著降低(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谷丙转氨酶[(32.17±5.13)U/L]、谷草转氨酶[(38.21±7.22)U/L]、谷酰转肽酶[(42.55±7.31)U/L]、胆红素[(21.15±2.13) μmol/L]均显著降低(P<0.01),同时肝硬度值(12.1±6.2)亦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血脂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胆固醇[(4.08±0.42)mmol/L]、血清三酰甘油[(1.62±0.3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07±0.51) mmol/L]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美他多辛胶囊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脂肪肝可以改善患者肝功能,调节血脂代谢,疗效优于还原型谷胱甘肽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并分析西安市出租车司机与公务员血脂水平并讨论其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002例男性出租车司机作为出租车司机组,另选健康体检的360例男性公务员作为公务员组。空腹静脉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用酶法测定,并将两组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出租车司机组血中TC、TG和LDL-C显著高于公务员组[(5.23±1.34)mmol/L vs(4.12±1.41)mmol/L]、[(1.79±0.71)mmol/L vs(1.29±0.62)mmol/L]、[(4.26±1.08)mmol/L vs(2.89±0.90)mmol/L](均P<0.05);出租车司机组HDL-C/TC比值显著低于公务员组[(0.34±0.43)mmol/L vs(0.44±0.52)mmol/L](P<0.05)。4155岁出租车司机TC、TG高于2555岁出租车司机TC、TG高于2540岁出租车司机[(6.13±1.83)mmol/L vs(5.02±1.69)mmol/L]、[(2.26±0.83)mmol/L vs(1.62±0.59)mmol/L](P<0.05);LDL-C、HDL-C、HDL-C/T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租车司机组血脂边缘升高84例(8.38%),公务员组24例(6.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租车司机血脂高于公务员,且随着年龄增加,血脂水平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碳酸镧治疗维持性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有效性。方法根据是否服用碳酸镧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碳酸镧观察组16例,均服用碳酸镧,每次500 mg,23次/d;对照组23例,口服碳酸钙,0.75g/次,每天2次。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6个月后,观察组血磷水平均下降(P<0.01),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各时点血磷下降明显[(1.80±0.25)mmol/L vs.(2.21±0.33)mmol-/L、(1.56±0.19)mmol儿vs.(2.28±0.26)mmol/L、(1.51±0.17)mmo;/L vs.(2.29±0.25)mmol/L](P<0.01)。2组血钙下降均不明显(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PTH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614.8±178.38)pg/ml vs.(982.63±716.34)pg/ml](P<0.05)。结论碳酸镧治疗维持性透析患者高磷血症较传统降磷方法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补气活血利水方药联合自体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乙肝肝硬化合并顽固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和腹水浓缩回输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补气活血利水方药。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9%和64.4%(P 〈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4.40±13.10)U/L vs.(56.90±15.50)U/L]、白蛋白[(33.04±3.13)g/L vs.(30.94±3.52)g/L]、总胆红素[(39.04±8.13)μmol/L vs.(52.94±9.52)μmol/L]、直接胆红素[(16.04±4.13)μmol/L vs.(19.94±5.52)μmol/L]、胆碱酯酶[(3043.55±141.23)mmol/L vs.(2894.42±169.52)mmol/L]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肾功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内比较,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好于治疗前(P 〈0.05)。发热、肝性脑病、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补气活血利水方联合腹水浓缩回输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短期强化他汀在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人组2013年3月至7月本院就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共218例,按单双号随机人组法分为强化组(107例)与常规组(111例):强化组入院及住院期间均予阿托伐他汀80mg/晚,出院后予阿托伐他汀40mg/晚;常规组入院及住院期间均予阿托伐他汀20mg/晚,出院后予阿托伐他汀20mg/晚。于入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检测两组患者相关生化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强化组治疗1个月后,其TC、TG、LDL—C等均较前显著下降[分别为(1.52±0.88)比(0.75±0.14)mmol/L,P〈0.05;(4.55±1.12)比(2.21±0.78)mmol/L,P〈0.05;(2.23±0.77)比(1.76±0.31)mmol/L,P〈0.05];而HDL.C升高明显[(1.15±0.34)比(1.52±0.41)mmol/L,P〈0.05]。与常规组相比,强化组1个月后其肝酶及肌酸激酶等无明显增加,肌酐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82.53±23.85)比(57.81±15.27)μmol/L,P〈0.05];同时患者的血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RP水平较前下降[分别为(30.70±18.82)比(10.52±4.66)mmo]/L,P〈0.05;(19.75±11.91)比(8.06±2.68)mg/L,P〈0.05]。结论短期强化他汀治疗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能快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TC、TG、LDL—C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提高HDL—C,并有一定的抗炎、肾功能保护作用,患者临床获益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比较阿托伐他汀钙片和血脂康片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6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血脂康片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甘油三酯(TG)均无明显变化( P >0.05);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 P <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较治疗前升高( P <0.05);治疗后观察组TC、LDL-C和HDL-C指标变化均优于对照组( P <0.05或P <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确切,能够使TC和LDL-C下降,HDL-C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