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外伤性迟发性脾破裂诊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总结36例外伤性迟发性脾破裂的诊治经验。外伤性迟发性脾破裂出血大多发生在受伤后2周内,应严密动态观察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改变。复查B超和CT等有助于早期诊断;治疗以脾切除加自体脾组织网膜内移植术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55例由临床与手术证实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其中20例又经对比增强CT扫描。对所有患者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在55例中,起初CT平扫正确诊断50例(90.9%)外伤性脾破裂。增强扫描的20例全部(100%)得到正确诊断。在CT平扫像上,外伤性脾破裂主要表现为脾脏肿大、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及弧形高密度影,而CT增强扫描显示了脾脏内或表面不规则撕裂口、脾内未强化血肿及假性动脉瘤形成。49例(89.1%)患者伴发腹腔积液。早期或轻微脾破裂时,腹腔积液主要见于左侧结肠旁沟及道格拉斯窝。38例(69.1%)患者合并其他脏器或组织损伤。结论多层螺旋CT在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中,具有安全、快速、准确率高等优势。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条件下,对比增强扫描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及合并症的检出率,并能正确分型,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脾破裂超声分级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脾破裂是临床常见急症。手术是传统的治疗方法 ,但随着对脾外伤认识的深入 ,非手术治疗已越来越普遍 ,并取得了满意疗效 ,但如何选择患者以及中转手术时机仍然存有争议[1] 。将脾破裂进行分级是其中的方法之一。超声显像是目前成熟的检查方法 ,对脾破裂的定性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但目前尚未见关于超声脾损伤分级报道。本研究将术前超声分型与脾损伤分级相结合 ,探讨超声分级的临床可行性及在脾破裂治疗中的意义。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收集我院自 1995年~ 2 0 0 2年期间收治的外伤性闭合性脾破裂资料 37例。其中男 32例 ,女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脾破裂的超声分型及其临床参考价值。方法超声检查脾脏损伤情况同患者的临床表现做对比分析,综合评价脾脏的损伤程度;把脾损伤的超声表现同术后大体标本做对照,确定脾损伤的超声分型。结果根据外伤性脾破裂超声表现可分为包膜内脾损伤,包膜破裂性脾损伤两类,根据损伤位置的深浅、程度与损伤的回声情况可分为包膜下积血或包膜下血肿、浅表性裂伤、深部挫裂伤、多发性挫裂伤、脾内血肿、脾蒂损伤六型。结论超声诊断脾破裂是临床首选的检查方法之一,脾损伤的超声分型及损伤程度评估对其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脾破裂的CT诊断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对48例成人闭合性钝性脾破裂的CT、B超表现与外科手术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48例中完全性脾破裂39例,中心破裂6例,3例包膜下破裂.48例均行CT检查, 46例确诊, 诊断符合率98.5%; 其中19例同时行B超检查, B超确诊17例, 诊断符合率89.4%.其CT表现为脾内血肿、脾撕裂伤、包膜下血肿、脾周血肿及腹腔积血,同时发现25例合并肝、肾、肋骨、脊柱等损伤. 结论 CT作为一种非损伤性检查手段,能迅速、准确评估脾损伤程度及出血的部位、大小以及腹腔伴随性损伤.肋骨及运动性伪影是CT诊断脾破裂过程中的主要误、漏诊原因,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减少运动性伪影造成的误漏诊;CT能为临床选择非手术病例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6.
通过55例临床观察,总结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急诊超声诊断外伤性脾脏破裂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诊超声在脾脏外伤中应用的价值,以找出急诊超声快速诊断规律,进一步提高超声诊断水平,指导临床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急诊超声诊断脾破裂32例,利用2-D及CDFI对其声像图及血流信号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急诊超声诊断脾破裂32例,诊断符合率达87.5%,其中,真性脾破裂18例,达56.25%;包膜下脾破裂6例,达18.75%;中央性脾破裂4例,达12.5%;漏诊3例,达9.375%;误诊1例,达3.125%。急诊超声对腹腔内出血的检出率为100%(18/18)。结论急诊超声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价值,重复性好,应作为外伤性脾破裂及随访观察的首选检查指标,指导临床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通过55例临床观察,总结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脏破裂的CT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53例外伤性脾脏破裂患者行螺旋CT检查,其中35例平扫加增强三期扫描,13例直接增强扫描,5例平扫;并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诊断脾脏破裂根据Gay分级:Ⅰ级:局限性包膜破裂及小的包膜下血肿,8例,非手术保守治疗;Ⅱ级:小的外周撕裂,实质内血肿<3cm,15例,其中3例选择性脾脏手术切除,12例非手术保守治疗;Ⅲ级:撕裂延伸至脾门及实质,血肿直径>3cm,25例,其中20例选择性脾脏手术切除,1例全脾手术切除,4例非手术保守治疗;Ⅳ级:脾脏粉碎及血管破裂,5例,全脾手术切除.结论 外伤性脾脏破裂CT表现具有特征性,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都较高,对临床分级及确定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从而得到合理的临床治疗,可作为脾脏外伤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腹部实质脏器外伤非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对67例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腹部外伤患者,进行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监测随访。结果:非手术治疗成功率61例(91%),4例中转手术治愈,2例死亡。超声造影发现肝外伤性动脉瘤1例,脾外伤性动脉瘤2例。非手术治疗成功组血流动力学持续稳定,损伤区逐渐缩小。中转手术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超声发现腹水进行性增加。超声造影显示实质内无增强区范围增大。结论:超声造影对腹部外伤的诊断和伤情监测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脾脏外伤患者行保守治疗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1年7月我院17例行保守治疗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保守治疗获得成功。3例患者中转手术治疗。无死亡病例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脾脏外伤患者行保守治疗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保守治疗过程中应严密监测病情,有再出血征象时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螺旋CT在外伤性脾破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1年5月至2008年10月36例明确诊断为脾破裂的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CT平扫发现脾破裂20例,脾包膜下破裂出血10例,3例CT平扫阴性经作增强扫描证实,3例为迟缓性出血。结论CT扫描有利于对外伤性脾破裂的及时诊断,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CT增强扫描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在外伤性脾破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34例经手术证实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患者中,手术前CT平扫能肯定脾破裂诊断的 23例、可疑脾破裂诊断的 6例、未见异常的 5例(敏感性 85. 3%、特异性 67. 6% );对以上所有患者行CT增强扫描后,全部患者均能确诊为脾破裂(敏感性 100%、特异性 100% )。结论 增强扫描在外伤性脾破裂的CT诊断中非常重要,它能够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保脾手术治疗小儿外伤性脾破裂的术式选择及适应证。方法  1 995年 4月— 2 0 0 2年 4月 ,对 2 5例保脾手术治疗小儿外伤性脾破裂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5例施行保脾手术患者均恢复良好 ,术后无继发出血 ,均获治愈 ,随访5~ 8年 ,日常学习及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遵循脾损伤治疗原则 ,以保脾手术治疗小儿外伤性脾破裂具有更大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应用于创伤性肝、脾、肾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莆田市第一医院介入血管外科2016年2月—2018年2月介入栓塞治疗腹腔实质性脏器破裂出血患者共101例,患者术前均经腹部CT、彩超确诊为腹腔脏器挫裂伤出血。其中肝破裂组32例,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5~82岁,平均35.9岁;道路交通伤25例,坠落或摔伤3例,暴力性创伤2例和刀刺伤2例。脾破裂组45例,男性36例,女性9例;年龄16~85岁,平均45.6岁;道路交通伤20例,坠落或摔伤18例和暴力性创伤7例。肾破裂组24例,男性21例,女性3例;年龄18~71岁,平均40.6岁;道路交通伤16例,坠落或摔伤5例和暴力性创伤3例。介入时机为经内科非手术治疗无效,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不能或不愿接受外科手术治疗。记录所有出血患者的术中造影情况、止血成功率和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1)肝破裂组:30例造影发现出血灶,余2例发现可疑出血灶。30例(93.8%)术后止血成功;术后出现肝区疼痛15例、发热5例、肝功能损害10例。(2)脾破裂组:41例造影发现出血灶,余4例造影发现可疑出血灶。42例(93.3%)术后止血成功;术后出现脾区疼痛22例、发热11例。(3)肾破裂组:24例造影均发现出血灶。23例(95.8%)术后止血成功,1例术后1 d再发肾出血,再次行栓塞治疗后好转;术后出现患侧肾区酸胀疼痛12例,发热4例。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应用于创伤性腹腔脏器破裂出血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脾动脉栓塞在急诊外伤性脾破裂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股动脉,经脾动脉造影,根据脾脏受损程度行脾动脉栓塞治疗急诊外伤性脾破裂101例.结果 术后患者均有左上腹轻度胀痛,左侧胸腔积液56例,腹膜后血肿5例,脾脓肿1例,胰腺炎1例,左下肺膨胀不全1例.96例急诊外伤性脾破裂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脾破裂脾动脉栓塞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外伤性脾破裂脾动脉栓塞既保留了脾脏又阻止了脾脏继续出血,临床效果良好。本文介绍最近几年外伤性脾破裂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8.
外伤性脾破裂的CT诊断 (附35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梅莉  唐庆放  沈涛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11):1169-1171
目的探讨CT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价值以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35例外伤性脾破裂,其中32例经手术证实.35例均做CT平扫,4例加做增强,平均年龄为42岁,男女比例为52.结果脾包膜下血肿19例,脾内血肿8例,脾撕裂伤6例,多发性脾撕裂伤2例.结论CT对脾脏破裂能做出明确诊断和分型,也可同时发现脾脏周围器官的损伤,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闭合性及开放性肝脾创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8例经手术和临床证实的肝脾创伤的CT表现。结果撕裂伤肝4例,脾19例;实质内血肿肝5例,脾6例;包膜血肿肝6例,脾9例;断裂或碎裂伤3例;腹腔内积血肝周7例,脾周5例,肝肾隐窝1例,肝脾复合伤4例。结论肝脾创伤CT表现类型相似,CT能明确创伤病变的部位、性质、程度,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为腹部创伤最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创伤性脾破裂90例的诊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创伤性碑破裂的诊治经验,进一步提高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3年间连续收治的90例脾破裂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结果:根据外伤史、临床表现、诊断性腹腔穿刺、腹部B超和(或)CT等检查结果,诊断符合率为96.6%.本组非手术治疗8例,全部治愈;手术治疗82例,治愈79例,其中并发症脾窝积液2例.全组共治愈87例,治愈率为96.7%;死亡3例,死于大出血和严重多发伤.结论:创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疗效肯定,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低,对重度失血性休克和严重多发伤患者应采取更积极的外伤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