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建立不同产地牛膝的红外光谱和红外导数光谱并对其差异性进行分析,为牛膝药材的快速鉴别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二阶导数光谱对不同产地的牛膝药材进行鉴别,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红外光谱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牛膝的红外吸收峰主要在3 289、2 975、2 890、1 723、1 630、1 403、1 321、1 241、1 018、927、814、773 cm-1附近,虽然不同产地牛膝所含化学成分具有相似性,但不同产地牛膝红外吸收峰的位置和相对强度存在一定差异;并且在二阶导数红外图谱的1 800~800 cm-1波段中有更加明显差别,可以为其鉴别提供更准确的依据。聚类分析显示不同批次间相似度很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1 723、1 630、927、814、651 cm-1等处的吸收峰对区分不同产地牛膝药材的贡献较大,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和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的牛膝药材综合评分较高。结论 红外光谱法与二阶导数光谱相结合不仅可以提供中药材所含化学成分的相关信息,还可以对其不同产地进行区分,实现对牛膝的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日常工作中,特别是编写“江苏药材志”过程中,接触到不少同名異物或品名混杂的植物药材。在这些药材种类中,多数是采自同科属植物的某个药用部分,在习惯上作为同一药材应用,或是可以相互代用;也有一些是属于不同科属的药材,但其习惯用途相似。这些商品药材,有的在外形上有显著区别,容易识别;有的则外形类似,一般较难辨认,往往需要借助显微镜作组织或粉末的观察,才能作出比较精确的鉴定。另外,也有一些药材,用肉眼可以看到某些外表上的特異点,但如果不作显微观察,则不能明确这些特異点的性质。因此,我们对于外形相似或外表特征不易明确的药材,根据实物标本,进行了必要的显微鉴定研究。我们的目的,是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着重于可资鉴别的主要特征,而不是作系统的解剖学研究。在取材方面,全部以干燥的药材为对象(即不用新鲜材料);在描述及插图方面,均力求精简确切,以能说明药材的主要显微特征为原则。至于药材的原植物形态,因可以根据学名参阅有关文献,此处不作描述。现在先整理出一部分资料,供各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种中红外光谱(FTIR)与二阶导数谱相结合,对灵香草及4种珍珠菜属形近品进行快速鉴别的方法。方法:根据其所含化学成分的不同在中红外光谱和高分辨率的二阶导数谱反映出的显著差异,对珍珠菜属5种外观相似的有香味品种进行区别、鉴定。结果:根据5个品种所含组分的不同在中红外、二阶导数上反映出来的差异,得到灵香草的二阶导数光谱指纹峰为3698、3624、3528、2920、2851、1746(宽,双峰)、1696、1658、1368(双峰)、1316(双峰)、1077、1030和1008(等强度)、834cm-1和779(等强度)、535cm-1和471cm-1(等强度)。结论:中红外光谱和二阶导数谱相结合可快速有效地鉴别灵香草及其4种珍珠菜同属易混品,该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为中药材的快速鉴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运用红外光谱对16组54种动物药材进行了鉴别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动物药材红外光谱鉴别特征明显,稳定性,重现性良好,可作为药材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茜草及茜草炭的红外原谱及二阶导数谱,提取红外谱图特征。[方法]利用现代红外光谱技术,对茜草及茜草炭进行分析。[结果]茜草炒炭前后红外原谱、二阶导数谱有明显的变化,表明红外技术用于中药材及其炮制品的鉴别是可行的。[结论]红外光谱法样品的制备较简单,仪器设备普及性较强,在中药材饮片的快速鉴别中占据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山核桃属植物叶类药材的品种鉴定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4种山核桃属植物叶的药材性状和显微特征进行了鉴别研究。结果 4种山核桃属植物的叶的药材性状和显微构造具有明显的鉴别特征。结论 这些特征可作为山核桃属植物叶类药材的生药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岗梅根、茎的红外光谱分析方法。【方法】以不同产地岗梅根、茎作为研究对象,采用KBr压片法制样测定,对其红外光谱、二阶导数谱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不同采收时间、不同产地岗梅根和岗梅茎样品的红外光谱图、二阶导数谱图显示出一定的差异性。【结论】与其他分析方法比较,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速度快、效率高、无污染、无需复杂的前处理等优点,可提供大量整体信息,为岗梅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红外光谱法对川贝母及其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观察药材化学成分的整体变化规律,为药材整体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二维相关光谱分析技术,对川贝母及其提取物进行鉴别分析。结果: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可以辨别松贝、青贝、炉贝、太白贝母。总生物碱提取物二阶红外光谱中,太白贝母602~1713 cm-1峰数明显多于松贝、青贝、炉贝,可将太白贝母区分,说明太白贝母类总生物碱含量高于松贝、青贝、炉贝。总生物碱提取物一维红外光谱中,松贝有1705 cm-1,且松贝总生物碱提取物的二阶导数图谱多出1647 cm-1的吸收峰,说明松贝在不饱和环的结构上明显不同于其他贝母类成分,可以将松贝明显区分。通过二维同步相关红外光谱,各贝母860~1180 cm-1处峰形上有差异,可将青贝、炉贝与其他贝母分开。结论:红外光谱分析法能快速、简便地鉴别川贝母及其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为中药川贝母的鉴定和制定质量标准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9.
枸骨叶与十大功劳叶红外光谱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枸骨叶曾作为十大功劳叶多来源的药材使用[1]。《中国药典》1990版一部正式收载枸骨叶并未称其为十大功劳叶[2]。枸骨叶与十大功劳叶是来源于不同科属的两种药材[3,4]。本文从鉴别的角度,使用红外光谱法对这两种药材的成分差异做一大概的分析。实验结果显示,这两种药材的成分相  相似文献   

10.
导数光谱也叫微分光谱,是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微分处理而得到的吸光度对波长(或波数)的变化率曲线,实际就是在整个区域内沿原始光谱曲线计算出的每个数据点处的斜率曲线。随导数阶次的递增,依次可得到一阶导数谱、二阶导数谱、n阶导数谱,其吸收带宽依次变窄,峰形变锐,光谱分辨率提高,但灵敏度却随着降低,通常以一阶和二阶导数光谱应用较多。导数光谱在红外光谱中的应用主要为二阶导数谱[1],该导数光谱可以提高分辨率,增大信息量,增强信息品质,突出谱图特征性,能很好的分辨谱图中重叠的峰,它的半峰宽只有原谱图半峰宽的1/3,它能够容易地分辨出…  相似文献   

11.
赤芍白芍划分的本草学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芍药分赤芍与白芍,始于南北朝时期,当时均来源于多种芍药属野生植物。宋代以根的颜色划分赤芍与白芍,元朝至清代以花的颜色为划分依据,近代则以是否栽培以及加工方法等为依据。宋代至明代时期,赤芍与白芍均多为栽培观赏芍药,由于医家对野生芍药的推崇,最终选育了单瓣花的药用栽培芍药。当前的芍药类药材的划分方法形成于20世纪。  相似文献   

12.
作者在讲授《中药学》课程时发现,有多味中药在由邓中甲主编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方剂学》及其它版本的《方剂学》教材的一些方剂中的作用解释有些欠妥,现列出四味中药:五味子、桔梗、当归、白芍,望与君共同探讨其在方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柴胡与黄芩配伍抗病毒增效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因流感病毒引起感冒、发热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病毒唑进行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采用病毒唑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柴胡一黄芩配伍进行抗病毒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抗病毒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2W的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柴胡黄芩药对具有较好的抗病毒增效效果,适宜临床治疗,也是中西医相结合疗效较好的体现,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附子甘草配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亭  徐暾海 《医学教育探索》2009,40(8):1332-1334
附子和甘草均为常用中药,临床上配伍应用非常广泛。将从“减毒”和“增效”2个方面综述近年来附子、甘草配伍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对近年研究成果的综合和分析提示,甘草所含的三萜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是其对附子发挥“减毒增效”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附子配伍甘草减毒的机制可概括为煎煮过程、用药过程两个环节;而二者配伍的增效作用则主要表现为各自有效成分之间的协同作用。然而,二者配伍的具体物质基础和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甚至有相左的研究结果出现,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对南沙参、北沙参及防风的本草历史、药源调查、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情况进行了总结。为掌握三种中药相互联系及研究进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柴胡为常用疏肝解郁中药,其抗抑郁作用备受中医界关注,通过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柴胡的文献,对以柴胡为主要药物的复方的临床疗效和现代的药理学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发现柴胡作为肝经引经药,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小柴胡汤、柴胡龙骨牡蛎汤等经方治疗抗抑郁证临床疗效显著。药理实验研究也提示柴胡类经方及一些自拟的经验方已经成为治疗抑郁证的主要方剂,其中单味药柴胡发挥了明显的抗抑郁作用,是重要的抗抑郁中药之一,且柴胡的有效组分柴胡皂苷是发挥抗抑郁作用的主要成分,药理机理可能涉及单胺类递质及受体表达、乙酰胆碱转移酶蛋白及基因表达、抗免疫炎症损伤及抗凋亡等途径。因此,对柴胡抗抑郁作用的深入研究,对揭示抑郁症发病机制、研发抗抑郁新药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龙归酒的饮用安全性。方法采用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Ames试验和30d喂养试验进行检测。结果龙归酒小鼠经口MTD〉20.0g/kg体重,属无毒级;小鼠骨谴微核试验、小鼠精于畸形试验和Ames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无遗传毒性;30d喂养试验受斌物各剂量组大鼠体重、食物利用率、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指标、脏体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主要脏器在外观形态和病理组织学上均未见异常变化,未显示明显毒性作用。结论龙归酒可安全饮用。  相似文献   

18.
乌鸡白凤颗粒中黄芪等药材的薄层鉴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巧玲  肖志勇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2,18(3):174-176,F003
用薄层色谱法对由20味中药组成的乌鸡白凤颗粒中的香附,黄芪,甘草,白芍进行了定性鉴别,结果表明,重现性及专属性好,结果满意,可作为修订质量标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改进血府逐瘀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成药中的当归、川芎、甘草、牛膝、枳壳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薄层色谱鉴别的色谱斑点清晰,阴性空白无干扰。[结论] 所建立的鉴别方法专属性强,方法可靠,可作为血府逐瘀颗粒的定性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0.
HPLC法测定附子配伍前后乌头类生物碱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附子、附姜、四逆汤水提液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研究配伍前后水提液化学成分变化,以验证中药配伍理论。[方法]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三乙胺(60∶40);检测波长:235 nm,柱温:35℃;流速:1.0 mL/min。[结果]附子配伍后次乌头碱增加显著,推测可能为水解产物的X峰明显增大。其中附姜配伍3种生物碱均增加;而四逆汤中新乌头碱略有增加,乌头碱明显降低。[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可说明附子配伍前后乌头类生物碱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