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轮状病毒肠炎IL-12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白介素 12 (IL 12 )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及正常对照组血清、大便上清IL 12水平。结果 :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L 12水平〔(37 5 5± 12 18)pg ml和 (5 4 15±16 38)pg 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 7 30± 14 0 6 )pg ml,P <0 0 1〕。急性期大便IL 12检出率 78 95 % (30 38) ,中位数M =19 95pg ml,恢复期及对照组大便IL 12均未测出 (<10pg ml)。中重症组急性期大便IL 12显著高于轻症组 (P <0 0 5 ) ,轻症组与中重症组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L 12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发病 5天后轮状病毒转阴组急性期血清和大便IL 12水平均显著高于未转阴组 (P <0 0 5 ) ,恢复期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后周围血循环和肠粘膜局部产生IL 12。IL 12主要参与轮状病毒肠炎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观察了中药黄芪和猪苓对轮状病毒腹泻患儿血清和粪便IL 2、IL 6和IFN γ动态变化的影响 ,以期提高治疗效果 ,现总结如下。1 材料和方法将 2 0 0 1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月收治的 75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分成 3个治疗组 (各 2 5例 ) :常规治疗组给予口服或静脉补液治疗 ;黄芪治疗组在口服或静脉补液基础上口服黄芪口服液 ,每次 3ml(浓度 0 .5g ml) ,每日 3次 ;猪苓治疗组 ,在口服或静脉补液基础上 ,口服猪苓水煎剂 ,每次 5ml(浓度0 .3g ml) ,每日 3次。每个患者用药前 ,用药 1~ 3d及用药4~ 7d收集血清和粪便标本各 1份进行IL 2、I…  相似文献   

3.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L4/IFNγ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Th1/Th2类细胞因子 (CK )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 (RSV毛支 )发病中的作用 ,本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对 2 0例RSV毛支患儿和 15例健康婴幼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经植物血凝素 (PHA )刺激培养后 ,测定上清液中某些细胞因子 ,并同时检测患儿血浆总IgE水平。实验结果表明 :(1)经PHA刺激培养后 ,RSV毛支组上清液中IL 4,IFN γ水平及IL 4/IFN γ比值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0 0 5、 0 0 1)。RSV毛支组血浆总IgE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 ;(2 )相关分析 :培养上清液中IL 4水平 ,IL 4/IFN γ比值与血浆总IgE水平间呈显著正相关 ,IFN γ与IgE间呈显著负相关。此外IL 4与IFN γ间呈显著负相关。结果提示 ,RSV毛支患儿存在Th1/Th2功能紊乱 ,主要表现为Th2细胞功能亢进 ;IL 4、IFN γ参与了RSV感染时的免疫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与IL 4、IL 1 3、IFN γ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了 1 45例过敏病人和 62例正常人血清中的IL 4、IL 1 3和IFN γ浓度 ;采用RAST法检测了过敏病人和正常人血清中的 8种特异性IgE抗体 (BPO PLL、PVO PLL、APO PLL、AXO PLL、BPA PLL、PVA PLL、APA PLL、AXA PLL)。结果 :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的青霉素过敏病人组IL 4、IL 1 3、IFN γ血清浓度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1 ) ;特异性IgE抗体阴性的青霉素过敏病人组IL 4、IFN γ浓度显著低于正常组 (P <0 .0 1 ) ;IL 4…  相似文献   

5.
新疆、辽宁地区HIV-1感染者细胞因子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新疆、辽宁地区HIV 1感染者细胞因子特征及其与病程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 + T淋巴细胞数 ,34例感染者按 1993年美国CDC艾滋病监测病例分类及扩大的诊断标准分A、B两组 ,ELISA方法检测血浆细胞因子IL 12、IFN γ、IL 10、IL 6水平 ,载量仪测定HIV 1感染者体内病毒载量 ,同时检测 16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细胞因子。结果 :①与健康对照相比 ,HIV 1感染者血浆IL 12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1) ,IFN γ、IL 10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1) ,IL 6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5 )。②A组血浆IFN γ水平明显高于B组 ,IFN γ水平降低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P <0 0 5 )。结论 :①新疆、辽宁地区HIV 1感染者血浆细胞因子IL 12、IFN γ、IL 10、IL 6出现异常变化 ;②HIV 1感染者的IFN γ水平可辅助判断机体细胞免疫水平预测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 (BCG PSN)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RGH)患者外周血CD8 T细胞IL 12、IFN γ、IL 4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对 4 5例RGH患者和 15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CD8 T细胞IL 12、IFN γ和IL 4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治疗前RGH患者外周血IFN γ和IL 12阳性CD8 T细胞百分率均显著下降 (P <0 .0 5 ) ,Tc1 Tc2平衡失调 (P <0 .0 5 )。治疗后BCG PSN组外周血IL 12和IFN γ阳性CD8 T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 (P <0 .0 5 ) ,Tc1 Tc2恢复平衡。病例对照组IL 12、IFN γ及IL 4阳性CD8 T细胞百分率于治疗前后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BCG PSN组与病例对照组治疗前后IL 12、IFN γ阳性CD8 T细胞百分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BCG PSN组复发率较低 ,复发病情较轻。结论 RGH患者存在以Tc1水平低下为主的Tc1 Tc2比例失衡和IL 12表达水平低下 ;BCG PSN通过上调外周血CD8 T细胞IFN γ、IL 12的表达 ,纠正机体细胞因子失衡状态而减少疾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SARS患者血清IFN γ和TNF α在SARS冠状病毒感染免疫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广州地区 2 8例SARS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双份血清IFN γ和TNF α的水平。实验数据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法。结果  2 8例SARS冠状病毒感染者急性期血清IFN γ和TNF α水平比正常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5 ) ;恢复期血清IFN γ水平比正常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5 )。感染病程第 1周 ,患者血清IFN γ水平达高峰 ,然后逐渐下降。SARS患者血清TNF α水平在病程第 2周达高峰 ,然后逐渐下降。结论 IFN γ和TNF α在SARS冠状病毒的致病与免疫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动态监测SARS病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α(IFNα)、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 6(IL 6)含量变化 ,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早期、恢复期以及出院后SARS随访者 ,并选择在SARS防治一线工作但未感染的健康医护人员和普通健康体检者与之对照分析。结果 :SARS早期组TNFα均值高于其他各组 (P <0 .0 1) ;恢复期组显著高于随访组、一线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 (P <0 .0 1)。SARS早期组血清IFN α均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P <0 .0 0 1) ;恢复期组与一线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 .0 5 )。SARS早期组血清IFN γ均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P <0 .0 1) ;恢复期组、随访组与一线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SARS早期组IL 6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P <0 .0 1) ;随访组与一线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间均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SARS的发病机制中病理损伤与细胞因子IFN、TNFα和IL 6有关 ,IFN具有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静脉药瘾者辅助性T细胞的变化及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集381例静脉药瘾者和10 2例健康体检者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生的IFN γ和IL 4 ,血清中IL 2和IL 4 ,以及HBV和HCV感染的血清学指标。结果 ①静脉药瘾者单个核细胞诱生的IFN γ、IL 4以及血清IL 2比对照组减低;血清IL 4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0 .0 1)。②静脉药瘾者HBV和HCV感染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发生HBV和HCV感染时,静脉药瘾者单个核细胞诱生的IFN γ进一步降低。结论 静脉药瘾者Th1 Th2细胞失衡,机体抗病毒能力减弱,而病毒感染又加重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患者血浆中的TNF、sIL 2R、IL 6、IL 4和IFN γ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双mAb夹心ELISA法检测HFRS患者血浆中细胞因子的水平 ,应用美国RA 10 0 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患者血清中ALT的水平。结果 :HFRS患者血浆中TNF、IL 6、IL 4、IFN γ和sIL 2R水平分别为 (95 .82± 12 .0 4 )、(36 2 .4 6± 14 1.2 6 )、(17.76± 3.5 2 )、(116 .18± 19.80 )ng/L及 (89882 0± 12 72 0 0 )U/L ,健康对照组依次为 (17.89± 1.6 8)、(4 3.81± 18.0 8)、(4 .86± 1.14 )、(7.5 7± 2 .4 1)ng/L及(6 6 730± 2 96 90 )U/L、(P <0 .0 1) ;患者血清中ALT的水平也显著升高 ,为正常对照的 4 .4倍。通过相关性分析 ,发现TNF、sIL 2R、IL 6和IFN γ水平与患者血清中ALT的水平高度相关 (P <0 .0 1)。结论 :HFRS患者体内TNF、sIL 2R、IL 6和IFN γ水平显著升高 ,且与患者体内ALT水平的升高高度相关 ,提示HTNV感染所致肝脏的损伤可能与上述细胞因子水平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1.
IL-6以及骨代谢生化指标对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IL - 6与骨代谢生化指标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和生化速率法检测 90例老年男性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6 (IL - 6 )、骨钙素(BGP)、睾酮 (T)、血清碱性磷酸酶 (SALP)、血清钙 (Ca)的水平 ,同时与青中年和老年健康人比较。结果 :发现老年男性患者骨吸收指标IL - 6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增高 ,与不同年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骨形成指标BGP、BALP、T表达则不同程度降低 ,均与青中年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p <0 .0 5 ,P <0 .0 1)。结论 :IL - 6及其它骨代谢生化指标代谢异常 ,是导致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吸收增加而骨形成减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IL-18在实验性暴发型肝衰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讨IL 18在暴发型肝衰竭发生中的表达变化及对其他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采用D 氨基半乳糖 (D Gal) 90 0mg/kg与脂多糖 (LPS ) 10 μg/kg诱导BALB/c小鼠暴发型肝衰竭 ,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清转氨酶 (ALT、AST )和肝组织病理、DNA梯形条带 ,评估肝损伤情况 ;用半定量RT PCR和相应的分析软件分析不同时间点肝组织中IL 18mRNA、TNF αmRNA和IFN γmRNA表达及ELISA方法检测血浆IL 18、TNF α和IFN γ的蛋白表达。结果 :D Gal/LPS给予后 4h血清转氨酶明显升高 ,7h小鼠开始死亡 ,10h死亡率达 80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 ,5h肝窦扩张、炎性细胞浸润、枯否细胞增生 ;7h肝细胞大量凋亡、坏死或肝组织出现大量出血性坏死 ;5h电镜示肝细胞核仁碎裂、线粒体肿胀或空泡变性 ;7h核仁边聚 ,呈半月型 ,表现为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 ,线粒体大部分空泡变性。DNA电泳显示 5h始出现梯形条带。正常小鼠肝组织IL 18mRNA有少量表达 ,TNF αmRNA、IFN γmRNA微量表达。给药后 ,三者的mRNA分别在 1h、 2h、 3h达高峰 ,血浆中TNF α、IFN γ水平与其mRNA变化显著正相关 (rTNF α=0 4 3,P =0 0 1;rIFN γ=0 6 9,P <0 0 0 1) ,而血浆IL 18与其mRNA表达无明显相关 (r= 0 12 ,P =0 2 5 )。本实验诱导的暴发型肝衰竭模型中 ,肝细?  相似文献   

13.
SARS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病情进展的宿主免疫机制。方法 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急性SARS感染患者 5 0例和正常对照 2 0例的细胞因子 (IL 2、IL 4、IL 6、IL 10、IFN γ、TNF α)。按照疾病预后分成死亡组和治愈组 ,前瞻性设计分析细胞因子在 2组患者中的异同及对病情发展的影响。结果 治愈组与死亡组患者的细胞因子 (IL 2、IL 4、IL 6、IL 10、IFN γ、TNF α)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治愈组和死亡组比较 :治愈组IFN γ高于死亡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死亡组IL 6、IL 10明显高于治愈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SARS病毒感染确实引起机体的免疫系统紊乱。功能受损的程度与疾病的预后有一定相关性 ;TH2类细胞因子免疫反应过强 ,TH1类细胞因子免疫反应相对减弱 ,造成的机体免疫自稳平衡失调可能是SARS患者死亡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98例消化内科住院腹泻患儿(其中轮状病毒肠炎患儿59例)及35例正常对照儿童血清中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中TNF—α含量较明显高于正常患儿及实验组其它患儿,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中TNF—α表达水平增高。细胞因子TNF—α在轮状病毒肠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 15 9例应用国产左旋 18甲基炔诺酮皮埋避孕剂 (Cla型 )妇女血清中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自发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在该药应用早期 (<1 5年 ) ,血清中和PBMC分泌的IL 2和TNF 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 1) ,PBMC分泌IL 6的水平则有所降低 ;而IFN γ未见明显变化 ,以上变化在中晚期 (1 5~ 6 0年 )基本恢复正常 ,并保持稳定。血清中IL 2、IL 6和TNF α的水平变化与PBMC自发分泌水平相关。PBMC在体外经PHA刺激后 ,分泌四种细胞因子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华支睾吸虫 (肝吸虫 )病人用阿苯达唑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IL 2、sIL 2R和IFN γ水平变化情况 ,从分子水平探讨细胞因子在肝吸虫治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健康人作对照 ,肝吸虫病人在用阿苯达唑治疗前及治疗后 4周分别收集粪便 ,采集血清 ,做粪便克虫卵计数 ,用ELISA方法检测病人疗前和疗后血清IL 2、sIL 2R和IFN γ水平。结果 轻度感染组病人粪便虫卵全部转阴 ,转阴率为 1 0 0 % ,而中度感染组病人转阴率为 85 .71 %。轻度和中度感染组病人治疗前血清sIL 2R水平升高 ,IL 2水平降低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 <0 .0 1 ,有统计学意义。经口服阿苯达唑治疗后 ,血清sIL 2R水平降低 ,IL 2水平升高 ,与治疗前比较P <0 .0 5。病人血清IFN γ水平与正常人比较无差异 ,疗前和疗后比较无变化。结论 肝吸虫感染后病人体内细胞因子水平异常 ,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经阿苯达唑治疗后免疫抑制状态得到改善 ;阿苯达唑治疗轻度感染的肝吸虫病人疗效较好 ,对于中度以上感染病人应适当增加治疗剂量  相似文献   

17.
重组BCG疫苗和结核杆菌HSP65 DNA疫苗免疫原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重组BCG(recombinantBCG ,rBCG)疫苗和人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 (heatshockprotein ,HSP) 6 5DNA疫苗对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 ,评价两种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 用rBCG疫苗和HSP6 5DNA疫苗免疫BALB/c小鼠 ,免疫 8周时 ,采血、取腹腔巨噬细胞和脾脏进行实验。以NO释放量检测巨噬细胞吞噬活性 ,以淋巴细胞刺激指数 (SI)反映细胞增殖能力 ,以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及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的IL 2和IFN γ的含量。结果 rBCG疫苗以 10 6CFU/鼠的剂量经皮下免疫小鼠后 ,其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 ,BCG组和HSP6 5DNA疫苗组 (P <0 .0 5 ) ;腹腔巨噬细胞一氧化氮 (NO)的含量和血清IL 2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血清IFN γ的含量明显高于HSP6 5DNA疫苗组 (P <0 .0 5 ) ;其余测定参数均有升高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而HSP6 5DNA疫苗以 5 0 μg/鼠的剂量经肌注免疫小鼠后 ,其血清IL 2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血清IFN γ的含量明显低于rBCG组 (P <0 .0 5 ) ;其余测定参数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 本实验结果显示 ,rBCG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能明显增强BALB/c小鼠的免疫应答反应。HSP6 5DNA疫苗亦能刺激机体的免疫应答 ,但其反应强度似乎不  相似文献   

18.
牛膝多糖体外诱导人T细胞表达IFN-γ和IL-4蛋白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牛膝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方法 :使用牛膝多糖在不同浓度或在不同时间内对人T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培养 ,用ELISA方法测定培养上清液的IFN γ及IL 4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①人T细胞受不同浓度ABPS刺激时 ,IFN γ分泌水平随ABPS浓度递增 ,在 4 0 0 μg ml时 ,IFN γ表达量最高 (P <0 0 5 ) ,而IL 4的分泌始终处于低水平 (P >0 0 5 )。②人T细胞在ABPS刺激不同时间后 ,IFN γ分泌水平逐步增高 ,在 4 8小时时与其他各时间点比较 ,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0 0 0 1) ,而IL 4的分泌始终处于低水平 (P >0 0 5 )。结论 :①ABPS能诱导人T细胞分泌IFN γ ,该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变化 ,而抑制IL 4的分泌。②在蛋白表达水平上证实ABPS能够促进Th1类细胞因子的分泌 ,而抑制Th2类细胞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19.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从基因文库中筛选新分子的方法日臻完善 ,许多新的白细胞介素 (Interleu kin ,IL)被相继发现。目前 ,IL系列细胞因子已至少有2 8个成员 ,其中IL 19~IL 2 6是用差减杂交等方法从不同细胞或组织的cDNA文库或基因文库中筛选出 ,再经组织分布、结构分析和功能实验等最后确定的。尽管对这些白细胞介素的细胞介素的功能了解不多 ,且它们已知的功能与IL 10或IFN γ的活性不同 ,但由于这些新白细胞介素的细胞介素在氨基酸序列和蛋白质空间构型方面与IL 10和IFN γ有同源性 ,它们的受体也十分相似 ,人们仍将它们归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螺旋藻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大鼠血清TH1 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 用卵清蛋白致敏大鼠制成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 ,口服螺旋藻治疗 ,观察其行为学差异 ;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鼻黏膜改变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对血清中TH1细胞因子IFN γ、IL 2和TH2细胞因子IL 4、IL 5进行检测。结果 行为学得分 ,阳性对照组 (7.8± 1.0 3)明显高于实验组 (1.6± 1.35 )和正常对照组 (0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实验组鼻黏膜炎性反应明显轻于阳性对照组 ;实验组IFN γ、IL 2水平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实验组IL 4、IL 5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螺旋藻通过调节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 ,纠正失衡的TH1 TH2的细胞因子网络而对变应性鼻炎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