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84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62篇
预防医学   5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8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是一类以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和肺是其最常损害的脏器。以耳聋为表现者临床报道较少。我们分析了16例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和听力检查结果,并对听力障碍的疗效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移乘训练(床-轮椅)对老年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固定术后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3月入住解放军第三○九医院骨科中心脊柱微创科室的脊柱结核患者,年龄范围为60~70岁,并采取病灶清除植骨固定手术方式治疗,共8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将入院时间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固定术后进行常规床上功能锻炼,术后16d佩戴支具进行负重站立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床上功能锻炼基础上,术后第3天在患者生命体征良好的情况下,由医生和家属协助患者进行移乘(床-轮椅)运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周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等指标,以及躯体活动能力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老年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固定术后2周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分别为[(39.51±3.51)g/L、(122.11±10.14)g/L、20.16±2.84],优于对照组[(36.33±3.43)g/L、(115.29±12.61)g/L、18.57±2.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10、2.67、2.54,P值分别为0.000、0.009、0.013)。术后2周观察组能够经常步行的患者有28例(70.0%),高于对照组的17例(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 P=0.013)。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为(17.3±2.0)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8.6±0.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P=0.000)。结论 早期进行移乘训练(床-轮椅)可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置管方式在股神经阻滞术后镇痛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收治的施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4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置管组(A组)和普通传统经验方法置管组(B组)。两组均采用连续刺激导管进行股神经阻滞,记录术后2、6及24 h静态VAS评分情况,术后24、48及72 h主动功能训练VAS评分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术后3个观察点的静态VAS评分的比较方面,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观察点的主动功能训练VAS评分方面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均没有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运用连续刺激导管进行股神经阻滞,采用神经刺激器引导置管较经验下置管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颅底外科手术中采用基于CT-MRI融合图像的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此次所收治的患者采用CT和MRI进行扫描并存储相关的数据,之后利用相关软件进行融合和分割以及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在融合之后,所得图像中的相关重要性解剖标志的吻合度非常好。并且分割的图形边界也十分地清晰和完整。此外,重建之后的结构显示十分完整,并且连续且表面光滑。对此次的50例患者肿物模型最大径进行自动测量,为(31.974±15.297)mm;然而人工测量法则为(29.989±15.275)mm;对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t=8.396,P〈0.05)。结论在临床颅底外科中采用基于CT-MRI融合图像的三维重建技术,其能够有效地将软组织大小进行准确地反映。同时采用自动测量法进行测量,其能够有效地对模型进行三维测量;重建模型还能够很好地反映出颅底结构的空间位置。能够为手术的入路和风险评估以及空间测量提高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抽液减压术对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成人型多囊肾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 30例原发病为多囊肾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其中 1 3例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抽液减压术 ;对照组 1 7例不穿刺 ,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 2周后 ,肾功能及血压的变化 ,以及两组应用降压药物数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Scr降低 (P <0 .0 5) ,BUN无明显变化 ,收缩压及舒张压降低(P <0 .0 5)。治疗组Scr明显降低 (P <0 .0 1 ) ,BUN、收缩压、舒张压均降低 (P <0 .0 5)。治疗组 3例肾区疼痛的患者穿刺后缓解。结论B超引导下穿刺减压治疗成人型多囊肾并慢性肾功能衰竭 ,在改善肾功能和降低高血压及改善症状明显优于单纯的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廓出口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评价超声对受压迫部位血管管腔狭窄程度判断的准确性.方法采用Philips HDI-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24例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患者分别在仰卧解剖位、ROOS位测量患侧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血管最大受压程度时的血管内径、血流速度.结果超声诊断胸廓出口综合征22例,误诊2例,阳性率为91.7%,受压血管部位与血管造影一致.仰卧解剖位与ROOS位血管最大受压程度时测得的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受压血管管腔最大狭窄程度为40%~100%,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性为91.3%(21/23),对锁骨下静脉狭窄或闭塞诊断准确性为90.0%(18/20),对血管受压狭窄的敏感性为90.7%.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较准确诊断胸廓出口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周志莲  邵春燕  刘向东 《肝脏》2020,(2):191-193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行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总结处理体会。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海安市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240例行TACE治疗的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和观察发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原因,探讨临床处理措施。结果行TACE治疗的HCC患者发生各种不同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4.17%,主要为热源反应、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上腹部疼痛等,除1例肝癌肿块破裂死亡以外,均经处理治愈或缓解。结论TACE治疗的HCC患者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工作中应注重术前评估,合理选择化疗药物,提高操作水平,加强围术期监护,可降低并发症率,改善患者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磁共振多b值技术在鉴别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正确诊断率。方法 选取我院 2016年9月~2018 年10月行磁共振检查的肝脏占位病变7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恶性病变患者40例,良性病变患者35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30名在GE MR750引导下行MR扫描,记录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不同性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信号强度、ADC值,观察不同性质病变的b值 信号强度和b值 ADC值曲线的差异、特点。 结果 肝脏局部良性病变者与肝脏局部恶性病变者的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信号强度、ADC值,不同性质病变的b值 信号强度和b值ADC值曲线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通过MRI扫描序列的设立及多b值的测算,对扫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可鉴别肝脏不同性质局灶性病变的性质,提高正确诊断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血透中采用经皮颈内静脉置管与股静脉置管的差异。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126例病患为研究样本,治疗时间均在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依据静脉置管方式的不同,分成常规组62例,经股静脉置管;实验组64例,经颈内静脉置管。比较血透前后两组尿素氮水平、血肌酐水平以及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实验组尿素氮下降率以及尿素清除指数均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并发症出现率分别是6.25%、30.65%(P0.05)。结论颈内静脉置管可作为血透病患常规暂时性静脉通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右锁骨下静脉在X线下解剖学位置的变化,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测量220例经右肘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患者,按年龄不同分为:A组(<65岁);B组(≥65岁),每组110例.在仰卧位X线胸片下测量PICC管顶端纵向与横向在第一肋圈中的位置分布情况.结果 A组68例(62%) PICC管顶点通过第一肋圈中1/3;B组70例(64%)通过第一肋圈下1/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PICC管顶点距第一肋弓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65岁以上高龄患者右锁骨下静脉的顶点位置较成年患者偏下,可为临床高龄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