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绝经过渡期开始于近10个月经周期中2次出现相邻2个月经周期长度之差≥7天,终止于绝经后一年[1],被推测是女性抑郁的重要易感阶段[2].研究显示,绝经过渡期抑郁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和家庭和谐[3].但目前国内缺少相关研究在严格界定绝经过渡期的前提下,综合探讨该阶段抑郁的影响因素.本研究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前瞻性观察女性生殖衰老过程中抑郁症状的4年累积发生率,探讨其与生殖衰老阶段、血清激素水平变化及绝经相关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便利抽样北京市西城区228名30~54岁未绝经、且符合STRAW+ 10分期纳入标准的健康、无抑郁症状女性,随访4年,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血清FSH和E2水平、抑郁及绝经相关症状及月经情况.主要评估工具包括: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绝经生活质量问卷(MENQOL)和月经日记记录表.结果 抑郁症状4年累积发生率22.4%,绝经过渡期的持续期发生比例最高.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血清FSH水平升高(OR=1.10,P=0.008),血管舒缩症状(OR=3.54,P=0.033)和躯体症状得分(OR=5.89,P=0.032)增加与抑郁症状的发生密切相关;但未发现血清E2水平变化和性问题症状对抑郁症状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绝经过渡持续阶段抑郁高发.躯体症状、血管舒缩症状和以FSH水平升高为标志的垂体-卵巢轴功能改变可能是影响生殖衰老阶段抑郁症状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1994年WHO提出废弃"更年期",推荐采用"围绝经期"一词.围绝经期指最后一次月经周期以前和之后阶段,其时激素水平改变明显而且存在绝经症状,此阶段是女性一生中重要的时期[1,2].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状况,分析更年期症状对女性性功能障碍(female sexual dysfunction,FSD)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40岁以上女性180例进行问卷调查,根据生殖衰老分期研讨会(Stages of Reproductive Aging Workshop,STRAW+10)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绝经过渡早期(A组)、绝经过渡晚期(B组)、绝经后期早期(C组)、绝经后期晚期(D组)。应用改良Kupperman评分表(Modified Kupperman Index,KMI)评价女性更年期症状;女性性功能指数(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FSFI)量表评价女性性功能障碍。结果 随着生殖衰老分期的提高,4组患者的年龄中位数逐渐增大,从45.5岁提高到57.0岁;与伴侣共同生活时间的年限中位数从20年增加到23.5年,性生活的间隔时间中位数从7 d增加到15 d;KMI中位数从9.5分提高到15分(P<0.05)。随着生殖衰老分期的升高,FSD和性欲障碍、性唤起障碍、阴道湿润障碍、性高潮障碍、性满意度障碍和性交痛的患病率均明显升高(P<0.05)。FSD和性欲障碍、性唤起障碍、阴道湿润障碍、性高潮障碍、性满意度障碍和性交痛的患病率随更年期症状的严重程度提高而升高(P<0.05)。结论 随着女性生殖衰老分期的提高,FSD的患病率明显升高。出现更年期症状以及其严重程度是40岁以上女性发生FSD的重要影响因素,应积极治疗更年期症状以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WHO将围绝经期定义为由于衰老,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从绝经前开始出现的与绝经相关的内分泌、生物学改变和临床症状,至完全绝经后1年,短则(2~3)年,长则10余年.近年来研究显示,75%~85%的妇女在围绝经期可出现症状[1].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为40%~60%[2],年龄在(35~65)岁.近年来,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笔者尝试运用中医滋肾养阴法为主结合少量西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月经量过多是月经不调的症状之一。健康女性每月的经血量应为20~60毫升,若每月的经血量多于80毫升且月经周期超过7天,即为月经量过多。若是以卫生巾的用量来衡量的话,健康女性在月经期内一般是一天换4~5次卫生巾,每个月经周期使用的卫生巾不超过2包(1包为10片)。若在一个月经周期中使用了3包或  相似文献   

7.
经前期综合征(PMS)是指女性每次来月经前的不适,精神行为及体质方面的症状,包括明显的生理、心理及行为方面的改变.本病的精神情绪障碍更为突出,始于经前1~2周,经前2~3天加重,月经来潮后,症状骤然减轻或自然消失.每次月经周期均如此,持续至少半年以上,称为经前期综合征,对育龄妇女身心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发病率为30%~40%[1].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常有一些恢复期女性精神病人,在没有变更药物剂量的情况下,病情随月经周期而发生改变.特别在月经前期、月经期中又重现精神症状或原有精神症状加重[1],行经后精神症状又逐渐缓解[2].因此,我们对68例恢复期育龄女性分裂症患者月经期进行了临床观察,经护理干预后,可改善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进入绝经期的女性数量逐年增加,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有超过2.7亿的女性进入绝经期.女性生命的三分之一将在绝经后度过.女性进入更年期后,卵巢功能的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的逐渐下降,会导致其生理和心理功能失调而影响健康,引发的低雌激素水平相关疾病还会影响老年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更年期包括绝经前期、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在此期间,有许多女性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临床症状.下面就更年期女性的心理特征和中医护理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卵巢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为妇科恶性肿瘤的第三位,但死亡率高居首位[1].由于缺乏有效的诊断方法,没有特异性症状,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早期卵巢癌诊断率仅为15%-20%,但5年生存率大于90%,其组织学类型主要是子宫内膜样癌和透明细胞癌[2].大部分卵巢癌患者就诊时已是晚期,组织学类型主要是分化差的浆液癌,5年生存率仅为43%[1].目前,标准的治疗方式是在准确的诊断和分期的基础上进行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并辅以顺铂为基础的化学治疗[3].  相似文献   

11.
[临床表现] 1.常见于青春期及绝经过渡期妇女.月经周期及经期长短不一,可问隔数天或数月后出现阴道流血,出血时间可为数天或数十天不等.出血量时多时少,甚至大出血.同时可有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病程很长.  相似文献   

12.
正围绝经期,又称为绝经过渡期,可分为绝经过渡早期和绝经过渡晚期两个阶段,从出现月经周期不规则和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单项升高开始,到最后一次月经后12个月结束~([1])。烘热是一种以头、面、颈、胸部皮肤发热为主要表现的强烈自我感受,并可伴有出汗、心慌、焦虑、烦躁等自主神经紊乱症状,且在夜间表现较为突出~([2])。《中医妇科学》~([3])中将妇女绝经  相似文献   

13.
1骨质疏松绝经后的重要改变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多因素性疾病,与遗传、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都有关系,但女性绝经后雌激素降低是最重要的原因。该病常发生在绝经后5—10年。在55—75岁这个年龄段,约1/3女性会出现。80岁以上女性可达到2/3。年龄超过50岁的女性,一生遭受一次或多次骨折的占30%。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道系统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女性癌症的7%,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20%-30% [1].普遍认为子宫内膜癌好发于更年期或绝经后的老年妇女,绝经前妇女约占25%[2].迄今为止,子宫内膜癌尚无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 CA125被认为是子宫内膜癌的最有用的肿瘤标志物[3] ,本文主要综述血清CA125对子宫内膜癌诊治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围绝经期门诊患者抑郁焦虑症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绝经期指女性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一年内的期间,这一时期的妇女经常出现血管舒缩症状、精神神经症状、生殖泌尿道变化及骨质疏松等症状,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1].抑郁、焦虑是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常见的精神方面的症状,随着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女性心理精神卫生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对194名围绝经期门诊初诊患者进行了抑郁、焦虑方面的调查.  相似文献   

16.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是指个体在体位发生改变,如卧位变为直立后10分钟内心率快速增加≥30次/分或心率最大值≥120次/分,并排除心血管、神经系统及代谢系统疾病[1].同时伴有一系列慢性症状,如头晕或眩晕、头痛、心悸、胸痛、长出气、意识模糊及晕厥等[2].POTS是儿童一过性晕厥的常见原因,在一些研究中发现其发病率是直立性低血压的5 ~ 10倍,女性多受累[3].国内报道其发病率在女性和男性之间的比率约为1.5:1,超过半数患儿的病程多在半年之内,可能与家长对儿童的关注程度较高,并且及时诊治有关[4,5].  相似文献   

17.
早期大肠癌无创诊断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我国人民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大肠癌发病率迅速攀升.可以预见大肠癌有可能成为21世纪我国最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1].大肠癌术后5年生存率,A期(Dukes分期)可达90%,B期降为75%,C期低于50%,D期不及10%,可见早期诊断的重要性[2].  相似文献   

18.
子宫肌瘤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在30~50岁妇女中,其患病率可达70%~80%[1].若肌瘤不大且无任何临床症状,可不用治疗,定期监测.一般在绝经后肌瘤可萎缩.对有症状的子宫肌瘤,如出血或出现盆腔邻近器官的压迫症状时,传统的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但考虑到手术所致的创伤和相关并发症,近年来,对子宫肌瘤的药物治疗越发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9.
围绝经期(peri menopausal period)指近绝经时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后1年的期间。此期间的妇女可能发生围绝经期症状,其与性激素水平的明显改变有关[1]。围绝经期症状可分为近期症状和远期症状。近期症状主要以植物神经和血管舒缩功能紊乱为主,伴有泌尿生殖系统萎缩。远期症状主要是骨质疏松、老年痴呆和血脂代谢异常[2]。该阶段妇女因围绝经期症状而求治,治疗上多模仿月经周期的雌孕激素水平给药[3]。激素补充治疗(HRT)已广泛用于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国内流行周期序贯雌孕激…  相似文献   

20.
龚杰  黄雄  何山  卜君  徐尔侃 《海南医学》2016,(8):1364-1365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之一,子宫内膜癌患者多以绝经后阴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症状出现较早、诊断较容易、预后较好[1].但以腹部包块为首发表现者十分少见,容易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