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过氧化酶增殖因子活化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胃癌手术中的PPARγ、VEGF表达,同时选取相同病例的癌旁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免疫组化提示PPARγ阳性率在胃癌中是72.5%,癌旁组织中是25%,癌旁正常组织中是17.5%,三者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阳性率在胃癌中是75%,癌旁组织中是40%,癌旁正常组织中是10%,三者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ARγ的蛋白表达与VEGF表达有关(r=0.388,P=0.013);结论:PPARγ可能影响胃癌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7例胃间质瘤并发食管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并发食管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总结分析我院4年间GIST并发食管癌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结果7例患者均只具有食管癌的临床表现。7例均为食管鳞癌;鳞癌细胞中分化4例,中低分化混合者3例;临床分期(WHO)A期3例,B期1例,期2例,期1例。GIST镜下均为梭形细胞肿瘤,免疫组织化学CD117、CD34均为阳性,结合蛋白(Desmin)阳性2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3例,可溶性酸性蛋白(S-100)阳性1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阳性4例;核分裂计数均<5个/50HPF,均为极低度侵袭危险性GIST;距离食管癌病灶4~13cm,平均8.3cm。术后随访时间2~49个月不等,GIST均无复发。结论术前检查充分、术中探察细致是降低该病的误诊和漏诊率的关键;术中在食管癌根治的同时,正确完整的切除GIST病变,是防治GIST复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脐腹腔镜乙状结肠肿瘤切除并脐再造术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同一治疗小组完成20例经脐腹腔镜乙状结肠肿瘤切除并脐再造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吻合口漏、切口感染、术后恢复情况及肿瘤根治情况等。结果 20例病人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12.05±13.90)min,术中出血量(125.50±28.92)ml,淋巴结清扫数目(13.70±1.26)个,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10±0.64)d;术后切口脂肪液化1例,吻合口漏1例;术后平均8.7天出院。手术切口瘢痕隐蔽不易察觉,新"肚脐"形态良好。结论经脐腹腔镜乙状结肠肿瘤切除并脐再造术创伤小,恢复快,操作不复杂,安全性高,腹部美容效果明显,肿瘤根治性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乙状结肠肿瘤手术经脐取标本并脐再造术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普外科同一治疗小组完成6例腹腔镜乙状结肠肿瘤手术经脐取标本并脐再造术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吻合口漏、切口感染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6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0~160 min,平均139 min;术中出血量30~60 ml,平均40 ml;术后未发生吻合口漏、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平均7.6 d出院。手术切口瘢痕隐蔽不易察觉,新"肚脐"形态良好。结论腹腔镜乙状结肠肿瘤手术经脐取标本并脐再造术是一创新型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单,安全,腹部美容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信息动态     
患者,女,64岁,因“反复腹痛腹胀1年”于2016年2月4日入院.入院查体:腹部稍膨隆,中腹部及脐周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腹部未触及明显肿物,肠鸣音活跃,约7~8次/分.直肠指诊阴性.全腹部平扫+增强CT检查提示:上腹部小肠扩张,可见液气平面影,中腹部小肠壁增厚明显,较均匀强化,肠腔内见脂肪组织密度影及肠系膜影(图1),考虑:小肠梗阻,小肠套叠,小肠内脂肪瘤所致可能.血清肿瘤标记物正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经脐取标本并脐整形术的临床优势及应用前景。方法按完全随机化原则将遵义医学院附属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乙状结肠癌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试验组30例患者行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经脐取标本并脐整形术,对照组30例患者同期行传统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的安全性、近期临床疗效、肿瘤根治性、术后相关并发症及美容效果等。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Dukes分期、原发肿瘤部位及术前病理分类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开始进食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镇痛剂的使用率为30.00%,对照组为56.67%,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肿瘤大小、标本长度、远切缘距离和淋巴结清扫数目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相关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对切口的满意率为90.00%,对照组为63.33%,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术后腹壁疤痕隐蔽难以察觉,且肚脐形态稳定持久,近、远期美容效果满意。结论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经脐取标本并脐整形术安全、可行,操作不复杂,创伤小,疼痛轻,腹壁美容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进一步提高基层医院对外伤性肠破裂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我院近十二年来收治的121例外伤性肠破裂的病因、病情、诊治及死亡原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Ⅰ期痊愈112例,肠造瘘Ⅱ期肠吻合治愈4例,死亡5例;死亡原因为复合外伤、合并伤、失血性休克等.结论 早期确诊,及时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彻底冲洗腹腔和合理恰当的引流方式,早期应用有效的抗生素等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c-Met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HGF、C-Met、Lyve-1和CD34对58例胃癌组织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计数,结合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作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HGF和c-Met表达明显上调,其微血管密度(26±10)和微淋巴管密度(24±9)均高于胃溃疡组织[(20±4)、(1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转移的胃癌组织中HGF和c-Met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和80%,高于无淋巴转移的胃癌组织(57%、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中HGF和c-Met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和94%,高于无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7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GF和c-Met表达与肿瘤是否有淋巴转移、远处转移和微血管密度、微淋巴管密度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1);HGF、c-Met阳性和阴性组的生存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9、P<0.01);肿瘤侵袭深度、有无淋巴转移、有无远处转移、胃癌的HGF、c-Met表达和微血管密度、微淋巴管密度均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HGF和c-Met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为主要发生于胃肠道、肠系膜及腹膜上的以梭形细胞为主,少量为上皮样细胞或两者细胞混合的间叶源性肿瘤,GIST和胃癌同时存在于同一患者中较为罕见。现将我院2002年8月—2006年8月中243例GIST中伴发胃癌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龚杰  黄雄  何山  卜君  徐尔侃 《海南医学》2016,(8):1364-1365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之一,子宫内膜癌患者多以绝经后阴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症状出现较早、诊断较容易、预后较好[1].但以腹部包块为首发表现者十分少见,容易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